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8 毫秒
1.
对金沟河引水枢纽设计方案进行了系列模型输沙试验,观察了泥沙在上游河段、泄洪闸、冲沙闸及进水闸前后的淤积情况及泄洪闸、冲沙闸的闸门运行方式。结果表明:金沟河引水枢纽总体布置基本合理,主要存在闸墩、上游冲沙槽及导流堤高程不够,进水闸和冲沙闸底板相对高差偏大,上游冲沙槽内淤积严重,下游冲沙槽边墙高度不够等问题。经过分析,对模型进行了相应修改,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满足了引水、防沙及泄洪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甘肃省玉门市石油管理豆腐台水源工程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工程运行需要,提出了改建工程设想及布置形式。针对枢纽泥沙堆积的改建要求,对枢纽布置经比较后推荐采取底栏栅引水形式;枢纽下游消能采用扬水裙板,以分散下泄水流,扩大水流入水面积,减轻对下游河床的冲刷。  相似文献   

3.
刘国强 《陕西水利》2010,(6):120-121
江卡渠首防洪改建主要采用闸堰结合的形式,在江卡渠首左侧导流堤上布设侧向溢流堰,溢流堰上加设子堤,同时在泄洪闸及冲沙闸后抛投砼四面体,确保闸室安全运行。该渠首防洪改建后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为今后上游河道修建渠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和宝贵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4.
呼图壁河青年渠渠首枢纽工程布置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呼图壁河青年渠首河道的地形地貌条件,在整体水工模型试验的基础上,布置了双坝式引水渠首。渠首上坝形成外库,下坝形成内库。当外库泄洪冲沙闸关闭时,用于沉淀推移质泥沙,起到沉沙池的作用。当冲沙闸开启冲沙时,上坝与左岸形成一冲沙槽,使水流集中,用以冲洗槽中的泥沙。通过有效的运行管理对沉积在内、外库中的泥沙进行不定期的冲沙清淤,不但提高了引水质量,也会大大提高工程的使用寿命。该工程投入运行后,渠首工程的除沙效果好、排沙能力增强,提高了供水保证率。  相似文献   

5.
引水枢纽工程的修建必然改变原河段的河势及形态,塔里木河乌斯满枢纽工程在修建前通过模型试验,对引水枢纽结构改变前后的水面线、流态、流速、枢纽上下游冲淤地形、泥沙出库率、闸后冲深进行研究,表明枢纽结构改变后,对河道水边线的影响较小,而加大了河道主槽水流流速,增强了水流挟沙能力,增大了泥沙出库率,减小枢纽上游泥沙淤积,加大了闸后冲刷深度。  相似文献   

6.
底栏栅式引水渠首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的特点。采用这种渠首形式,能够降低水流的含沙量,有效解决下游渠道泥沙淤积的问题。本文对且末县塔什萨依河引水枢纽工程中底栏栅式渠首的设计和应用进行了研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对类似工程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新疆叶县江卡渠首除险加固项目作为研究背景,针对工程现状泄洪闸冲沙闸老旧损毁严重、泄洪道冲刷岸坡垮塌的现状,在工程地质条件基础上,对河道的冲淤演变进行了分析,复核了渠首的规模和调动能力,并提出拆除闸室底板浆砌石而后浇筑混凝土,拆除重建冲砂闸和泄洪闸后消能设施及导流堤,对上游导流堤进行护坡加固的系统方案。有效解决了江卡渠首的稳定性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8.
高陂水利枢纽工程坝址河段弯曲、下游河道逐渐缩窄,泄洪流量较大,泄水闸泄洪的下游河床冲刷特性是工程设计和运行关注的重点。在泄水闸下游河床动床模型试验的基础上,对水闸下游缩窄型河道的流态和河床冲刷特性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由于泄水闸下游河道右岸坡往河道收缩,水流产生顶冲和回流,增大了右端闸孔下游消能工的单宽流量、水流波动和下游河床冲刷。模型试验优化了海漫末端防冲槽的布置,可确保工程运行的安全。本文将海漫末端冲深试验成果与水闸设计规范推荐的冲刷公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成果可供类似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9.
底栏栅式渠首经过大量工程实践证明能有效防止大粒径泥沙进入渠道,是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管理方便的低水头引水枢纽建筑物.现阶段关于渠首底栏栅工程实践与研究表明:①底栏栅式渠首相对于其他渠首引水流量偏小,引水流量均在40m3/s以下;②细颗粒泥沙进入渠道问题仍未解决,还需要在渠道下游设置二级泥沙处理设施;③引水防沙研究停留在依靠工程经验和模型试验阶段,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10.
在低坝取水枢纽中,通常由拦河溢流坝,进水闸,冲沙闸及沉沙槽等所组成.其布置方式有侧向引水正向排沙和正向引水侧向排沙(图1,图2).溢流坝是为了抬高水一位,保证进水闸能够引入设计流量,溢流坝高度低,水库库容很小,一般不能调蓄流量,建成后往往一次洪水就可能将溢流坝前全部淤平,泥沙将随着水流进入进水闸.如果取水枢纽上游河道较宽,没有设置冲沙闸泄流,就不能稳定主槽,引起主流摆动,使取水口脱流.所以冲沙闸是低坝取水枢纽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泄洪闸闸后防冲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新疆山溪性多沙河流的水沙特点,提出了建在多沙河流卵砾石河床上的低水头引水枢纽,泄洪闸闸后应适当消能的观点,即应避免因闸后局部消能过大而影响下游河道沿程冲刷。并通过水工模型试验研究成果的分析,探讨了建在多沙河流卵砾石河床上的低水头引水枢纽闸后防冲设计的指导原则。采取适当的消能防冲方式适当消能,使得经枢纽下泄的洪水既能将由河道洪水带来的推移质泥沙挟带过闸并避免闸后下游出现沿程淤积;又能避免枢纽泄水建筑物闸后出现较大的局部冲刷以至于危害枢纽安全。  相似文献   

12.
底栏栅式引水枢纽在西北地区,尤其在陕西秦岭北麓和新疆天山山山麓应用较多,设计、运用管理积累了很多经验、该类枢纽由底栏栅坝内廊道、泄洪排砂闸、溢洪堰、导流整治建筑物和引水干渠组成,是山溪性河流保证引水,防止粗颗粒推移质泥砂入渠的较好布置形式之一。加之布置容易、结构简单,施工方便、造价低廉,易于管理,目前兴建的越来越多。在山溪性河流上很有推广前途。  相似文献   

13.
昔阳县安丰沟流域面积157km2,河道纵坡9.2%,多年平均来水量810.66万m3,非汛期径流量占汛期径流量的一半,且最大流量与最小流量悬殊很大。为充分利用水资源,渠首引水枢纽选用了底栏栅引水方式,在溢流面宽48m的挡水坝顶右端布置长15m,宽1m的底栏栅,在下游引水隧洞出口布置了带侧堰沉沙消力池,解决了沉沙与下泄超引水量的任务,比渠首布置一坝两间引水方案减少了工程量41%左右。该方案具有投资省、施工简单、管理方便等优点,引水效果明显,较适合山区河流上引水。  相似文献   

14.
乌斯图河渠首的排沙漏斗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乌斯图河底栏栅式渠首进入引水渠中的泥沙,是采用排沙漏斗进行二次处理的。排沙漏斗不同于其它型式的沉沙池,它具有竖向螺旋水流结构,能连续引水排沙;其排沙流量仅占漏斗设计流量的7%左右,排沙率大于90%,是节水型的排沙设施,这对于干旱缺水的地区有着现实的意义。本设计考虑了上游引水渠和下游冲沙廊道布置对漏斗水流整体的影响。该工程自1992年建成至今,引水排沙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多沙河流河床冲淤调整幅度大,冲淤交替发生,特别是一些大型水库的建成运用,不同程度地改变了原有河床的冲淤演变规律,直接影响引水渠首取水能力,导致渠首闸乃至整个输水渠系不断改建的现实问题,着重分析三门峡水库和小浪底水库不同运行阶段对河床冲淤的影响,比较有坝式引水和无坝式引水的两种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论证了不同渠首闸布置形式对变动河床的适应性;重点介绍了一种适用于多沙河流灌区取水条件经常调整的分层取水方法;概述了分层取水闸的结构设计和运行管理简况,以黄河下游小开河引水闸为例,并与黄河下游已改建的单层渠首闸作比较。结果表明:多层渠首闸能够分层取水,应对不同水沙情况,适应河床调整,保证设计引水流量,延长渠首闸使用寿命,有利于渠首闸闸前闸后引水渠的长期运用,使灌区工程效益得到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6.
根据工程建设的需要,对呼图壁河青年渠首工程进行了整体水工模型试验,验证各建筑物的结构尺寸和过流能力;通过清水加沙试验,模拟坝前泥沙淤积平衡状态及泥沙运动规律,优化枢纽防沙排沙布置,提出合理的水库泥沙调度运行方式及保持溢流堰进水口“门前清”、防止粗颗粒泥沙进入内库的防沙办法。建议:每年洪水期河流泥沙含量高时,可进行上库放空冲沙,并尽量避免高含沙水流进入内库,若无法避免,也可同时对内库进行放空冲沙。水库放空冲沙时,还可配合闸门扰动水流进行脉动冲沙,即水流冲沙相对稳定时,可关闭冲沙闸,当水深高于冲沙漏斗前缘1 m左右时,快速开启闸门冲沙,这样往复多次,可提高冲沙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不对称布置的泵闸枢纽工程水流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某泵闸枢纽工程因周围环境条件的限制采用了不对称的结构布置型式,由于运行管理不当,导致泵站下游严重冲刷.本文利用平面二维水动力学数学模型对引水时无闸门控制的水流情况作了摸拟,分析其水流特性.计算结果表明,过闸流速达2.91m/s,大大超过泥沙的不冲流速,从而导致河床冲刷.文末对工程设计与运行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金沟河渠首泥沙治理措施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金沟河渠首泥沙淤积现状和引水防沙体系存在的问题,采取改造上游整治段、缩窄闸前引水弯道、抬高进水闸底板高度、改固定式溢流堰为自溃坝、延长输沙廊道、调整进水闸前拦石栅角度、增设涡管和漏斗等干渠排沙设施以及下游回收水设施,建立"费尔干式渠首-排沙涡管-排沙漏斗"三级防沙排沙集成体系及运行管理模式等措施,很好地处理了引水、防洪、排沙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排沙效果.  相似文献   

19.
柳城水电站工程原枢纽布置的水工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受上、下游河床高程及侧收缩的影响,水闸的泄流能力不足,同时,电站进口的流态较差,尾水出流直冲船闸下游引航道口门区,严重影响通航安全;试验中通过对枢纽附近河床的开挖、在船闸上游引航道左侧滩地修筑导流堤以及将电站与水闸之间的导流墙由实体墙改为空心透水墙.提高了泄流能力,改善了电站进口水流流态及船闸下游引航道的通航条件.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岷江上游太平驿水电站的特点,在多沙河流顺直河段布置枢纽,摸索径流电站高引水率的引水防沙措施以及在闸下游直河段较短的情况下,枢纽的消能防冲布置。通过试验验证:该枢纽的引水防沙措施具有良良好的效果,电站推移质进沙量为河道沙量的0.19‰,消能防冲也有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