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韩冰  李唯谊 《建筑安全》2004,19(9):40-40
施工电梯又称施工升降机,它是高层建筑建筑施工中重要的垂直运输设备。由于它客货混装,在露天条件下作业,工作环境恶劣,不确定因素较多,因此,它也是建筑施工现场重大的危险源之一。历年来,现场施工电梯的安全事故屡屡发生,其中因楼层防护门缺陷造成的事故占有相当比例。我们通过对同类事故的综合分析发现,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楼层防护门未随手关闭。楼层防护门采用全栅栏式结构,很难控制或保证电梯轿箱在非停靠状态下始终处于关闭位置,因为它随时可能被待乘人员打开。简单的解决办法是将每个楼层的防护门上锁,由电梯司机直接…  相似文献   

2.
建筑施工升降机管理中的安全使用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亮生 《门窗》2013,(6):292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经常会用到施工升降机作为起重设备,并且随着大型建筑物的日益兴建,其使用频率也相应的增多,而施工升降机在安装、施工、拆卸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等原因可能会引发事故,给人们生命与财产安全带来隐患。本文就如何加强建筑施工升降机管理中安全使用管理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论述,旨在降低施工升降机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保障作业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8月20日1台型号SC200/200施工升降机,因故障等待人员修理,作业人员在进行施工升降机维修作业时,发生左侧吊笼坠落事故,从而造成作业人员伤亡。1现场调查与勘察情况经现场勘查,事故施工升降机安装在某在建工地十号楼,发生事故前施工升降机左侧吊笼停在高度约为20m位置,事故后左侧吊笼坠落在地面,安全防护门及吊笼严重变形。固定在左侧吊笼内部电气箱内的电气元件散落,左侧吊笼顶  相似文献   

4.
步向义 《建筑安全》2013,(11):67-69
本文结合以往发生的施工升降机事故进行探讨研究,分析施工升降机安装、拆卸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薄弱环节,提出解决的措施,以杜绝施工升降机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某建筑工地发生的一起施工升降机吊笼坠落造成4名工人死亡较大事故的现场勘查和事故原因分析,揭示了造成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安装单位的安装质量存在严重缺陷,使用单位管理不到位、并未履行维护保养职责,并提出从此次事故中应汲取的教训。  相似文献   

6.
施工升降机作为高层建筑施工垂直运输中不可或缺的施工机械,其使用频率非常高。近年来由于施工升降机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疏忽日常管理和检查保养,生产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带来的损失惨重、教训深刻。本文从施工升降机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入手,对施工升降机的安全使用管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竖向运输常使用施工升降机,由于产品质量问题或是使用管理不当,就会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而且往往是群伤群亡事故,给社会造成较大负面影响。本文针对各项可能造成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施工升降机等机械使用与管理的具体技术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充分考虑实际工程项目的复杂施工情况和较高的施工要求,针对现有施工电梯楼层防护门在安全性、美观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对传统的施工电梯楼层防护门及其安装技术进行改进创新,设计出一种能更好地适用于整体提升式爬架支护形式的新型高层建筑施工电梯楼层防护门——免架体可调节外用施工电梯防护门,同时配套提出了免架体可调节外用施工电梯防护门。实践应用效果表明,所提出的新型施工电梯楼层防护门安全、美观,实用性强,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9.
徐开华 《建筑安全》2012,27(9):49-50
拉线式施工升降机楼层门联锁装置采用带线套的拉线(自行车或摩托车刹车线)作为楼层防护门启闭状态的感应和传导介质,其可自由弯曲,便于定位.拦截装置套筒截面为外径与施工架管一致的筒形,安装方便.手动复位器可实现联锁装置的自锁、应急启动.  相似文献   

10.
近期以来,由于施工升降机而发生的群死群伤屡有发生,这说明对施工升降机的安全使用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欠缺。本文从安装、检验、使用和管理等多个方面介绍了如何有效的避免设备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张宁 《建筑安全》1999,14(9):29-30
施工升降机家庭中组装式龙门架、井字架以安装方便快速和经济实用等优点,在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依据建设部JGJ88—92、《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和JGJ59—99《建筑施工安全标准》的要求,楼层卸料平台应设置防护门,吊篮应有停靠装置。虽然多数施工现场在卸料平台设置了防护门、吊篮停靠托杠,但是不正确使用这两项安全装置的现象却屡见不鲜。不正确的使用情况有:非卸料层平台及已完成卸料工作且吊篮已离开的卸料层平台,不按规定及时关闭防护门,这将造成施工人员从高处坠落的隐患;在没有使用吊篮停靠托杠…  相似文献   

12.
早期国产的施工升降机在安全装置、设计理念方面都存在较大的不足,从而造成施工升降机吊笼坠落事故频繁发生。如何预防并有效控制施工升降机吊笼坠落事故的发生,对减少人员和设备财产损失,促进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就齿轮齿条式施工升降机(以下称施工升降机)吊笼坠落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浅谈一下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许学雄 《江西建材》2014,(5):282-283
随着高层建筑施工任务的增多,施工升降机的使用也日益广泛。但由于不少建筑工地疏于管理,与之有关的伤害事故也频频发生,成为"五大伤害"中的三大,因此必须加强施工升降机的现场安全控制和管理。  相似文献   

14.
马茂忠 《建筑安全》2012,27(9):51-53
人货两用施工升降机是目前我们地区建筑市场高层建筑使用最普及的升降机,由于施工升降机的使用而发生的群死群伤事故屡有发生,因此形成以总承包单位为核心的、租赁、安装、检测、监理等单位共同管理的长效机制,严格把关,并督促做好岗位培训和继续再教育工作,便可保证施工升降机的安全使用及维护,确保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在全国各地广泛兴建,施工升降机作为高层建筑施工中必不可少的垂直运输机械,使用量不断增多,但重大事故也频繁发生,所造成损失越来越大,同时也给社会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施工升降机安装高度达几十米至几百米,各种紧固螺栓、结构件数量较多,同时施工升降机工作环境恶劣、转场频繁,其转场时必须拆卸、运输和重新安装,因此设备技术性能、安全性与维修保养质量、拆装质量、操作人员素质有较大关系。下面就两起施工升降机事故案例进行剖析,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结合建筑施工升降机安全检查工作经验,综合分析了施工升降机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总结了施工升降机的现场安全管理办法,旨在避免施工升降机安全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杜滨  范广义 《建筑安全》2002,17(10):22-23
垂直运输设备在施工现场作业过程中,卸料口的防护问题一直未能很好地解决,在非作业状态下,由于种种原因,卸料口防护门不能关闭,由此引发的高空坠落等人身伤害事故屡有发生。如何使料口门在非作业状态下实现自动回位,而且结构不复杂,使用可靠、便于安装维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中对物料提升机楼层卸料平台防护的有关规定,我公司有关人员在2002年4月份研制出一套用于垂直运输设备自动回位料口门,并安装于天津市肿瘤医院乳腺癌防治中心工地外用施工电梯的卸料口,经一段时…  相似文献   

18.
张发清 《建筑安全》2002,17(5):28-28
SC系列施工电梯是中、高层建筑施工中最常用的人、货垂直运输设备,建筑物与电梯连通的进、出通道也是重点防护口,是作业过程中的危险部位。因此,如何做好安全防护是防止高空坠落事故发生的关键设施。建设部《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标准中已明确,每层卸料口属保证项目,无防护门的扣10分。为此,设计制做一种合理、简单实用的安全防护门是一个新的课题,也是保障施工电梯安全使用的重要设施。针对这一课题,我们设计制做了一种新型半自动安全防护门。下面对半自动安全防护门做一简介。目前,大多数安全防护门属于…  相似文献   

19.
蒋文华 《建筑安全》2001,16(7):13-15
人货两用施工或降机是高层及超高层建筑施工中使用最为频繁的垂直运输机械。施工人员与升降机司机经常需要进行联络,但由于许多人货两用升降机中没有安装通信联络装置,当作业层需要运送人员与材料时,楼层上的人员往往用敲击升降机附墙钢管方法来通知司机。这种联络方法既不利于安全,信号也难以准确识别,同时也影响升降机的工作效率。因此,可以在货两用电梯上安装楼层召唤器来解决信号联络问题。  相似文献   

20.
扆文胜 《建筑工人》2002,(10):19-19
施工电梯通道通常采用升降式防护,这种门制作成本较高,升降比较费力,在安全隐患,提升高度受限制,施工人进出不方便。我单位在某工程中采用了推拉式防门,具体构造如图$所示。这种防护门升降式防护门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所用扣件、钢管、焊管等材料就取材,防护门焊接简单,成本低廉;'%(防护门较轻,使用方便耐久,人门关易实现,安全性能好,不受楼层高限制;'!(每层防护门处设置简易电铃按,并配备小红旗,在首层设置电铃,施工员等电梯时先按电铃通知,再摇红旗示所在楼层,便于电梯司机将电梯准确开经过一年的工程实践,推拉式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