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地震映像法是反射波法勘探的一种演化,它具有施工方便、处理简单等优点。本文通过地震映像法在长江某过江隧道勘察中的实例应用,结合工区的实际地质情况,讨论了地震映像法的基本原理及数据处理的流程,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并对其成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说明采用地震映像法从事水上地质勘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某拟建长江大桥需要采用物探方法查明桥址区范围内各岩土层的分布厚度及断裂破碎带构造发育状况。由于物探测量是在水面并且是在横穿水流的条件下作业,因此选择合适的物探方法及合适的观测系统参数是获得高质量的原始数据、完成勘查目标的必要条件。在工程实践过程中分析了地质地球物理条件、勘探目标及水上施工环境,选用了地震映像法和瞬变电磁法两种物探方法,并根据物探理论和现场试验选择了合适的装置类型,计算了采集技术参数,取得了良好的勘察效果。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水上高密度地震映像法的原理、使用的仪器设备和数据采集方法,结合实例介绍了水上高密度地震映像法勘探在水利枢纽闸底板基础损坏程度探测、河底抛石厚度和范围调查、河(湖泊)底淤泥厚度探查及在寻找水底障碍物中的应用效果.在检测水利枢纽闸底板受损程度时,采用了瞬时频率和振幅频率谱特征进行综合解释.  相似文献   

4.
岩溶是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地质隐患。岩溶与周围围岩存在密度,介电常数,波速等物性差异,使得可以用地球物理方法来对其进行探测。本文介绍了在宜万铁路齐岳山隧道平导右边墙上用地震映像法进行隧道岩溶的探测情况,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研究表明地震映像方法是一种高效快捷的物探方法,不仅可用于铁路公路隧道隧底的岩溶勘察,也可用于隧道边墙外的岩溶勘察。  相似文献   

5.
多偏移距地震映像法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地震映像方法勘探中,不同偏移距获得的地震波所包含的信息是不一样的,同时,偏移距也是影响地震分辨率的一个主要因素,合理选取偏移距能取得更好的勘探效果。本文结合对向家坝至上海高压输电线路湖北咸宁段塔基岩溶地带采用浅层地震多偏移距映像勘探技术勘察的实例,应用共偏移距处理技术,抽取映像法勘探结果中不同偏移距下的多条地震剖面作对比研究,分析不同偏移距下地震波对于地质异常体的反映,探讨适合多波联合勘探的最佳接收窗口内的最佳偏移距,以提高勘探效率和精度。  相似文献   

6.
破碎带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不良地质隐患.地震映像法利用其快速、便捷的特点成为探查破碎带的重要手段.介绍了地震映像法基本原理及破碎带在地震映像图上的基本特征,并应用该方法对某高速公路破碎带进行了勘察试验,揭示了破碎带在地震映像时间剖面上的特征为同相轴突然倾斜、增多,振幅增大及绕射等现象.结果表明,地震映像法用于山体破碎带...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地下箱涵(特别是合流污水箱涵,原水箱涵)空间位置进行高精度有效的探测,首先通过探地雷达法、地震面波法、地震映像法、磁梯度探测法等几种常用工程物探方法的对比应用,提出了地震映像法与磁梯度法组合探测地下超深箱涵的探测方法与思路;然后采用地震映像法与磁梯度法进行实地探测,成功探测了深达14.5 m的地下超深箱涵,并对探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震映像法与磁梯度法的有效组合,可以对地下箱涵进行高精度探测,为类似问题的地球物理勘察提供实践依据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为了验证高密度电阻率法、地震映像法在岩溶勘查中的应用效果,对比两种方法在岩溶等不良地质现象勘探中的应用,分析总结岩溶视电阻率断面异常特征及地震映像图像特征。以桂林冶金厂岩溶勘察为实例,对原始资料进行了精细分析、整理和反演解释,结合实测地质剖面,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成果:圈定了场地内的不良地质现象;且场地岩溶较发育,其发育深度一般在10~30m之间,主要为充填溶蚀裂隙,局部存在溶洞,为新厂区的勘察、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科学的基础地质资料。最后建议对场地的物探勘查进行钻孔加以验证,供后续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水域高密度地震映像勘查方法,论述了该方法中震源技术、GPS定位及测量技术、数据采集技术和资料处理技术不同于常规浅层地震反射波法的特点。通过对造船厂的海上地震勘察,并结合地质钻孔资料对地震映像时间剖面进行了综合处理、分析和解释,作出了地震波探测解释剖面图、覆盖层厚度分布等值线图和基岩埋深等值线图,查明了该区水下地形的起伏和变化情况,覆盖层的分层、深度和分布情况以及基岩面的埋深、起伏与构造情况,为整个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地震映像资料解释结果与海上钻孔资料基本一致,地震映像法是一种用于海上探测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近海工程物探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荆岳长江公路大桥运营期监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荆岳长江公路大桥运营期健康与安全监测系统.设计健康与安全监测系统总体构成、系统功能、主要监测内容及各个子系统构成方法.总结了荆岳长江公路大桥运营期健康与安全监测系统特点及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弧形水上升降式桥梁防撞装置防撞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重庆万州长江公路大桥两端部分拱圈及立柱在三峡水库蓄水淹没时可能因船舶失控或走偏航道而碰撞垮塌的情况,提出了弧形水上升降式桥梁防撞装置,旨在防止此类恶劣事故的发生,并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了最不利工况下船舶撞击该防撞装置的过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装置具备较好的防撞能力,具有非常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运用模糊故障树理论对双壁钢围堰水中墩施工风险进行分析,提出双壁钢围堰水中墩施工风险模糊故障树评价方法。依托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重大工程,以2#墩双壁钢围堰水中墩施工过程风险分析为研究对象,选取影响其施工风险的31个底事件,构建了双壁钢围堰水中墩施工风险分析模糊故障树,明确了施工风险的关键工序,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表明:双壁钢围堰水中墩施工风险发生概率的模糊数为(0.05015,0.05278,0.05542),表明2#水中墩施工风险比较大,焊缝渗漏、断桩、出现涌砂现象为施工风险较大的关键工序,必须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降低双壁钢围堰水中墩的施工风险。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上游超大直径钢围堰下沉施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忠县长江大桥10#主塔墩36 m钢围堰下沉施工工艺,浅谈超大直径钢围堰施工技术,为类似深水基础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悬索桥钢桥面板疲劳寿命评估方法忽略了温度荷载影响的问题,提出考虑车辆和温度 荷载耦合作用下悬索桥钢桥面板疲劳耐久性评估方法。以南溪长江大桥为工程背景,基于悬索桥主梁的车辆 动态称重(WIM)、U 肋细节应变、铺装层温度和环境温度监测数据,建立标准疲劳车辆模型、铺装层温度 概率模型和主梁温差模型。在 ANSYS 有限元平台,采用瞬态分析计算车辆和铺装层温度荷载耦合作用对结 构两类典型焊接细节的疲劳应力效应的影响,并统计结构温度梯度的疲劳应力谱。在此基础上,预测车 - 温 度荷载耦合作用下南溪长江大桥两类典型细节的疲劳寿命。研究表明:在车载不变的情况下,沥青铺装层温 度与等效应力幅呈现线性关系。温度对细节疲劳寿命的影响随着细节距铺装层距离的增大而衰减。温度梯度 疲劳荷载谱的循环次数明显较车载小,在两者耦合作用中,车载对疲劳损伤的贡献值占据主要地位。对比考 虑与不考虑车 - 温度荷载的耦合作用,南溪长江大桥梁服役 100 a 主梁细节 1 和细节 2 的疲劳损伤计算值分 别相差 5.06 和 1.50 倍。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光电液位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优点,根据大佛寺长江大桥挠度测量的要求,构造了挠度远程监测系统,得到了大佛寺长江大桥挠度变化的数据。结果表明,新型光电液位传感器能够对大跨度桥梁的挠度进行长期、实时、在线的监测。  相似文献   

16.
万州长江大桥车桥耦合振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结合万州长江大桥铁路桥梁的特点.分别建立了车辆的三维离散自由度模型和桥梁的模态模型.通过轮轨作用关系建立了车桥耦合振动的动力模型.并对万州长江大桥的车桥耦合振动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主梁较柔的大跨度钢桁架桥梁,车辆高速行驶对其动力响应特别是横向动力响应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安庆长江公路大桥特大型深水钢围堰施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安庆长江公路大桥特大型深水钢围堰的施工 ,认为利用锚碇系统施工围堰的工程 ,应采用首节钢围堰以大型起重船吊装外 ,其节段宜采用对称散拼方案进行施工。钢围堰着床、奠基是一道关键工序 ,且难度较大 ,本文通过计算围堰摩阻系数平均在 2 7 5kPa时下沉系数不小于 1 2 5的情况下 ,围堰下沉顺利 ,且可有效控制刃脚翻砂  相似文献   

18.
提出构建“长江—东湖—长江”水力大循环的方案 ,即 :在距沙湖最近的长江岸边设取水点 ,引长江之水灌入沙湖 ,随后流入东湖 ;同时将部分受到污染的湖水通过青山港、武丰闸冲出东湖、排入长江 .提出利用槽式倒灌引水法沉淀江水中的泥沙和悬浮物 ,解决引水中的泥沙问题  相似文献   

19.
苏通大桥深水群桩基础冲刷防护实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桥墩建在流水中的桥梁几乎都面临墩周冲刷的问题,为了研究桥墩发生冲刷方式及冲刷防护方法,通过对处于长江下游的苏通大桥主4号大型群桩基础水深传感器及桩身轴力实测数据的分析,发现该桥梁工程采用的冲刷防护方案不仅有效地防止了主墩处河床冲刷,而且在河床铺设砂袋后,进行钢护筒插打时,砂袋被挤入到松软的河床底质层一定深度范围内,对河床底质层和桩周土起到挤密、增密和固结作用。大大提升了河床表层松散体的极限摩阻力,提高了群桩基础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20.
重庆朝天门大桥是当今世界第一大跨度拱桥,其下弦节点直接承受公路荷载与轻轨荷载的双重作用,下弦节点连接处应力幅大,目前大跨度钢桥中未曾有类似的设计及试验,因此,该文对其下弦节点连接进行了高周疲劳试验以确定其连接的可靠性。首先通过相关规范及朝天门大桥的交通量确定出模型的试验荷载,并完成从实桥节点到模型的转换,然后对模型进行正常设计荷载下的200万次疲劳试验,该试验验证了设计寿命期内朝天门大桥节点连接的安全性,并用空间有限元分析结果验证了试验数据的真实性。最后进行了该模型的疲劳破坏试验,得出了这类节点的疲劳破坏规律,为该类桥梁以后的设计及监测提供了数据及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