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采用两层分采井长期测压技术,在避免油井层间干扰问题的同时,能够获得全井合采抽油井的单层压力资料,应用先进的试井评价技术得到分层、合层的储层参数,搞清抽油井分层产量,进行油井产能预测,有效地指导区块开发生产。  相似文献   

2.
常规气测录井仅仅只检测C_1-C_5的组分,对储层流体性质评价存在很大不足,而轻烃分析技术可以分析C_1至C_9之间103种组分,从而能更准确地判别油气性质。在对麻黄山地区轻烃数据分析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室内实验和数据分析工作,建立了该技术条件下判别储层流体性质的三角图版评价方法,分析评价结果与地质、测试相吻合,解释评价符合率高,极大地提高了现场录井综合解释评价水平。轻烃分析技术的成功应用,将为今后麻黄山地区的石油勘探开发提供更大帮助。  相似文献   

3.
为了在塔河油田稠油井中下入DPT对生产井进行长时间压力、温度监测,设计开发了能够实现悬挂固定DPT,同时具有补偿过流面积、反洗井、可精确定位等功能的井下装置,从而使得DPT在稠油井中下得去、坐得牢、捞得出,并且不影响井下流体的流通通道,解决了塔河油田稠油井无法准确测取地层压力资料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QHD32-6-3井明化镇组原油非均质性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原油甾、萜烷的分布表明 ,QHD32 6 3井明化镇组不同油组的原油来自相同生烃层系 ,但各油组原油色谱特征及芳烃系列化合物组成具有明显的差别。色谱特征的差异主要是第 2期油气的不均衡充注造成的。NmⅠ 油组原油正构烷烃与 2 5 降藿烷共存 ,说明本油组油藏接受了 2期原油注入 ,早期注入的原油遭受了生物降解 ,而后又接受了后期热演化程度较高原油的注入 ;NmⅡ 和NmⅣ 油组原油正构烷烃的缺失及 2 5 降藿烷的检出 ,表明其也遭受了强烈的生物降解 ,但第 2期油气对NmⅡ 和NmⅣ 油组没有影响。芳烃化合物组成的差异是由于各油组生物降解的程度不同所致。NmⅡ油组原油强烈的生物降解与水体的活动有关 ,由此推测其油藏可能为底水油藏 ,而不是以往所认为的边水油藏。  相似文献   

5.
Kauf.  RL  黄福堂 《国外油田工程》1997,13(4):12-15
20多年天。气相色谱一直是原油特征分析的常规手段,色谱图为建立原油间相互关系提供特殊指纹。气相色谱通常用来解决勘探问题,但这项技术在开发和生产实际中也很有用。其中包括分辩不同储层并确定横向和纵向的连通程度。最近,利用气相色谱确定储层类别的一个新应用是进行产能配比计算。在许多油田,产油井是多层完井,因而产出的原油是来自不同产层的混合物。了解每个产层对混合物的相对贡献并监测随时间产能的变化很有意义。这样就要求精确的产能配比计算,观察产油层对注水、注蒸汽等的反映,监控油井运行状况以发现类似于套管渗漏这样的问题。产能测试是解决产能配比的常规方法,但色谱分析有独到之处。它分析简便、廉价、周期时间短。分析能立足油田实验室,并且这项技术已成功用于许多产能测试不适合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模糊神经网络系统在优选压裂井层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油井压裂选井选层是一项复杂有难度的技术,目前一般采用定性分析结合经验判断进行,随意性大,考虑到选井选层各项指标具有较大的模糊性,应用模糊神经网络系统(FNNS)来获取各项指标与压裂效果的关系模型和预测模型。从而优选施工井层。初中证明,该方法技术适应性强,成功率高,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河南油田在勘探开发过程中,形成许多边远单采油井,由于油质稠、凝点高,需对原油进行加热,才能实现原油转运。传统的加热设备均采用蒸汽锅炉,能耗大,操作费用高。通过对单采井原油物性 徊热条件的分析,大胆采用热水炉加热原油,在现场试验中获得成功,节能增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常规油水井和气井、高压油气比井压井作业的区别与相同之处,并较为详细地说明了放喷管线的连接、压井方法,给出了应用实例及结论。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介绍了质量流量计在实验室和油田现场的性能研究方法和评价结果。分析了液体中的游离气对质量流量计计量性能的影响。着重介绍了用质量流量计对单井原油进行计量,降低了油井纯油计量和中转站外输原油计量之间的偏差。  相似文献   

11.
用族组成和全烃色谱确定原油单井产能配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原油地球化学方法 ,研究原油产能配比、储层连通性和监测原油开采动态 ,是油田开发的一项新方法 ,具有周期短、成本低和不影响原油正常生产等优点。运用此方法 ,通过原油的族组成和全烃色谱分析 ,确认了反映原油特征的指标参数。据此对试验区葡萄花和扶余油层混采原油的产能配比进行计算 ,结果表明 ,地球化学试验结论与单井实际产能测试结果具有良好吻合性。该项实验技术为油田产能配比计算提供了新途径。文章同时指出 ,因个别参数存在较大误差 ,需要通过更严格的质量控制或多项参数综合运用 ,以提高地球化学方法计算原油产能配比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2.
随着油田的持续开采,油井含水不断上升,井下管柱的腐蚀结垢现象日趋严重,油水井免修周期逐渐缩短。对井下垢样的快速准确判断是正确制定各项井筒处理及生产管理措施的重要保证。根据长期实践经验,提出利用酸溶、滴定等简单的定量化学分析手段,结合定性化学分析手段对井下垢样进行快速判断的方法。以一口油井内壁垢样为例.详述测试过程,得出垢样主要为腐蚀产物的结论,针对性采取井筒处理及生产维护措施后,该井延长检泵周期累计315天。  相似文献   

13.
油井采出液将会对金属设备造成腐蚀 ,所以以有机酸、多胺等为原料合成了GS 1油井缓蚀剂。对富含H2 S、CO2 及盐的污水 ,该缓蚀剂添加量为 50mg/L时 ,缓蚀率可达 80 %以上。静态腐蚀速率小于 0 .0 76mm/a,现场应用效果显著。该缓蚀剂原料来源广、生产过程简单、成本低 ,将是一种较有应用前景的油井缓蚀剂  相似文献   

14.
底水碳酸盐岩油藏数值试井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有限底水碳酸盐岩油藏的试井解释问题,建立了底水碳酸盐岩油藏三维油水两相数值试井模型,采用不完全LU分解共轭梯度法进行了求解,并分析了油藏中各参数对底水碳酸盐岩油藏试井解释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油井到裂缝的距离决定了底水对油井压力影响响应的早晚,底水体积的大小决定了压力导数曲线的下降程度和下降时间的长短。塔河油田底水油藏油井的试井解释结果与地质及生产状态符合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5.
超深油井抽油泵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超深油井的生产需要,研制了超深油井抽油泵。该泵对泵筒、柱塞、固定阀做了设计,改善了泵筒受力状况,提高了螺纹的密封性能和抗拉强度。采用双闭式阀罩结构,减小了开口阀罩损坏的概率,新型双固定阀(或单固定阀)结构设计,不仅增加了可靠性,而且降低了制造成本。现场应用表明,该泵最长使用寿命达到7个月以上,泵效平均达到35%以上,且性能可靠,未发生由于抽油泵失效造成检泵作业的情况,满足深井、加深泵挂油井生产和工艺设计的要求,效果良好,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高含硫稠油井硫沉积,腐蚀及其解决途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对高含硫稠油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原油乳状液理论和最佳密堆积理论,复配适合高含硫稠油井开采的降粘剂。目的解决高含硫稠油井开采过程中的硫沉积、腐蚀问题。结果该方法在赵州桥油田应用后,现场利用挂片失重法随机抽取两口井(连续生产一年后)进行观察,管柱无硫沉积、腐蚀,挂片腐蚀速度在0.2785~0.6688g/(m2·h)之间,且无坑蚀现象。结论该方法使井内管柱得到了较好保护,但对含水>20%以后的硫沉积及腐蚀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开展海上边际油田的开发研究是开发海上油田的三大技术难题之一。BZ34-3/5油田是渤海海域的小边际油田,针对该边际油田"现有油田附近含油构造"特点采用了"三一"开发模式和两腿三桩轻型平台,并且采用了一井双泵采油技术,自投产以来日产油达300多立方米,这标志着该海上小边际油田建成并成功投产,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该油田的开发和开采模式对于边际油田的开发具有普遍意义,因此简要介绍了该油田开发模式和电潜泵采油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封闭式负压抽油泵是一种运用全新设计理念研制成功的新型抽油泵,与普通抽油泵相比,其明显区别是没有固定阀,进液孔在泵的侧壁。其显著优势是进液通道较大,产液入泵较易,有利于稠油井生产;阀漏失几率较小,泵的使用寿命较长。室内及现场试验表明,该泵对稠油井、易出砂井有较强的适应性,可有效提高长停井措施有效率,延长油井免修期,提高稠油井产液量。  相似文献   

19.
塔河地区中深层是指中—下奥陶统内幕探明储量区计算油层底界附近的辅助层T751面到鹰山组T78面之间的层系,相当于地层划分的鹰上段下亚段和鹰下段。T751地震、测井追踪比较困难,通过大量统计发现,塔河中深层碳酸盐岩地层中普遍存在三套高放射性层段,而这些高放射性地层可能是很好的油气储层,因此在中深层储层评价中,自然伽马能谱测井是评价高放射性储层的一种有效技术手段,高放射性地层不仅可以作为区域地层对比的标志层,而且对于裂缝发育带和早期岩溶作用以及后期油气充注路径有很好的指示。  相似文献   

20.
ASTER GDEM数据精度分析及其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圣军 《物探装备》2011,21(1):54-59
新一代全球数字高程模型ASTERGDEM由22600个1°×1°的分区数据组成,它包含了覆盖全球北纬83°至南纬83°之间的陆地部分,高程精度为士20m,平面精度为±30m.本文详细地分析了ASTER GDEM的数据精度,介绍了该数据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