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肌理是陶瓷雕塑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法,也是非常关键的表现形式。它作为一种视觉效果,很显然的表现了创作者的艺术理念,在陶瓷雕塑中不适当的运用肌理装饰,它不仅仅起反作用,还会直接破坏了整个雕塑的效果;而运用好肌理产生的效果,会让创作者的作品在原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2.
<正>陶瓷造型艺术范围很广,它包括青花、粉彩、色釉、雕塑等艺术造型。造型的形成是通过作者的想象思维,运用艺术语言,在二度空间创作出静态的视觉形象来表现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形成一种静态的陶瓷视觉艺术。而陶瓷绘画艺术则是陶瓷造型艺术运用最广的也是最基本的艺术手段。一、素材与灵感  相似文献   

3.
陶瓷在现代已成为表达人类情感的特殊载体,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随着人们审美需求的提升,陶瓷艺术的审美品位也在逐步地上升;在探索创新陶瓷艺术中,陶瓷作品的表现手法和技术方式的结合,更好地表现了作品的艺术语言和创作者丰富的情感表达.陶瓷综合装饰新奇的艺术效果,使其在陶瓷艺术中被广泛运用.创作者们通过采用不同的装饰手法和装饰工...  相似文献   

4.
陶瓷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和审美水平的提高,陶瓷艺术也需不断地创新表现手法,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的陶瓷艺术品,以适应新的时代环境要求。本文对现代陶瓷雕塑的成型方法和装饰手法进行了介绍,旨在促进陶瓷雕塑的不断创新,使陶瓷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文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传统文化形式多种多样,其中书法、水粉画、陶瓷艺术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陶瓷雕塑吸收了我们历史上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将这种文化通过艺术形式展现出来,陶瓷雕塑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就现代陶瓷雕塑的内容以及表现手法等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周琴 《陶瓷研究》2022,(1):100-102
现代陶瓷雕塑作品是艺术作品中的一大主力军,其独特的材料语言和艺术特性与其他材料雕塑有着鲜明的区别,现代陶瓷雕塑作品的前瞻性和个性化语言是如何产生并汇聚在一件之作品上,是我们要了解和探讨的,泥、釉、火对于陶瓷雕塑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本文立足于现代陶瓷雕塑作品,对作品美的成因展开研究,试说明创作者的主观情感与材料的独特语言...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发展和当代艺术的影响,陶瓷雕塑创作者抛开以往的创作思想及手法的束缚,开始关注媒介自身的表现力及创作者本人的思想观念。本文从材料和烧成两方面论述了陶瓷雕塑创作语言的拓展应用,使得当代陶瓷雕塑创作具有更加强烈的个人语言和视觉符号,体现在当代陶瓷雕塑艺术在创作形式上不拘泥于传统,而是对传统陶瓷雕塑总结性的批判继承和对西方艺术文化所表现出来的吸取包容态度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的艺术门类众多,陶瓷更是众多艺术门类里颇受欢迎的种类,而陶瓷雕塑更是陶瓷这门艺术里最为古老且举足轻重的一种。最早的陶瓷雕塑要追溯到石器时代,之后一直延续发展至今。在若干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陶瓷雕塑不断继承着辉煌的传统,更加不停息地吸取着当代文化的精华,而后衍生出无比多彩的艺术语言何表现形态。这让我们不难想到现代陶瓷雕塑实在师古创新的理念种,不断吸收和融合外来的雕塑设计理念而产生的。由此可见,现代陶瓷雕塑是在传统陶瓷雕塑的独特审美以及价值的前提下,还具有特别的现代语言之美和形态之美。本文就现代陶瓷雕塑的表现形式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9.
高若琳 《陶瓷》2024,(4):37-39
图像学研究方法是学习艺术史时最常用的方法论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方法论被运用到了视觉艺术的各个方面。陶瓷雕塑作为雕塑艺术和陶瓷艺术的一个分支,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与创作者于传统造型的基础上,在材料等方面进行创新,形成了丰富的当代陶瓷雕塑艺术。在分析当代陶瓷雕塑作品时,自然会运用到图像学分析。笔者将阐述图像学在当代陶瓷雕塑中的分析方法,并讨论其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青花装饰是我国传统陶瓷艺术的宝贵财富,也是现代陶艺装饰的一种手法.现代青花是在中国现代艺术思潮的发展基础上产生的,吸收与借鉴传统青花,与当代审美观念相结合.归纳现代青花的表现手法大致可分成国画写意、民间装饰、抽象变形、综合装饰这四种类型.陶瓷创作者以不同的手法绘制出来的作品,显示出异彩纷呈的艺术特色,它是传统青花艺术的延续和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陶艺这一新载体的引入,现代青花装饰正向着多元化、自由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肌理技巧作为陶瓷雕塑表现形式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手法,被广泛地应用在各种陶瓷雕塑作品中。它作为一种视觉效果给观众以最直观的视觉冲击,同时也一定程度地体现了创作者自己对于艺术的理解。在陶瓷雕塑中,如果恰当地使用肌理技巧,能够使艺术的表现张力得到最大化的反映,如果使用不恰当则会引起一定的反作用,甚至会破坏整个雕塑的艺术感,为了使肌理的艺术效果得到更好的运用,使设计师设计出更加完美的艺术作品,对肌理技术进行探讨,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现代艺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很多新的艺术手段和方法都被应有于陶瓷雕塑之中,使得陶瓷雕塑在传统基础之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为了切实强化陶瓷的雕塑能力,我们就要对雕塑技法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3.
“非陶不可”是关于陶瓷雕塑材料研究的课题,研究的是陶瓷材料在陶瓷雕塑创作中所扮演的角色,从而探索陶瓷雕塑艺术语言形成的必然性原因.现代陶艺的发展历程尽管表现作品层出不穷,表现形式不一,但源于材料,以材料为表现根本的物质决定论始终没变.材料的特性使得陶艺作品结构形式具有和材料特性相对应的艺术特征,形成了陶瓷艺术语言的形式特点,特有的艺术语言形式特点则给人以特有的美感.  相似文献   

14.
陶瓷雕塑是中国最古老的艺术之一,它诞生于新石器时代,尔后一直延续发展到今天,在陶瓷雕塑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它继承着传统,并不断吸收着现代文化的精华,从而衍生出了多姿多彩的艺术语言及形态。由此可见,现代陶瓷雕塑是在继承传统陶瓷雕塑艺术的基础上,吸收并融合了西方现代陶瓷雕塑的创新理念而产生的。因此现代陶瓷雕塑除了具有传统陶瓷雕塑的独特审美价值以外,还具有独特的语言之美与形态之美。  相似文献   

15.
<正>陶瓷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陶瓷颜料、陶土以及陶瓷艺术创作工具等),通过艺术家的想象思维,运用线条、色彩和块面等艺术语言,通过构图、造型和调色等手段,在二度空间(平面)里。创作出静态的视觉形象来表现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形成一种空间的,也是一种静态的陶瓷视觉艺术。而陶瓷绘画艺术是陶瓷造型艺术的基本。一、陶瓷绘画艺术的发展陶瓷绘画艺术,在陶瓷造型艺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是陶瓷造型艺术的主流。陶瓷绘画的主要特点是:(1)工具材料一般采用特制的  相似文献   

16.
《景德镇陶瓷》2007,17(4):I0026-I0026
徐建建 1965年出生于景德镇,陶瓷学院毕业,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高级工艺美术师。一直从事雕塑陶瓷艺术的创作,造型设计、加工制作。作品鑫取材于传统神话故事、历史人物。表现手法以新见长。十分注重对作品文学性特点的表现,通过人物面部表情,手势动作的巧妙构思。在装饰上力求传统与现代相融合,使作品人物形象逼真,富含神韵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物质的需求,同时也不断追求精神上的满足。现代人把追求艺术作为一种时尚,尤其是在陶瓷雕塑方面特别重视。我国的陶瓷雕塑历史文化悠久,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陶瓷雕塑的创作思路与中国绘画有很多相似之处,写意式的中国绘画意在用简单的几笔使勾勒出的事物具有意象神韵的特点。现代陶瓷雕塑的写意也是如此。笔者将在现代陶瓷雕塑的内涵,现代陶瓷雕塑的现状,现代陶瓷雕塑的写意特征方面做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陶瓷艺术历经千年的雕琢和发展,在工艺、材料,以及艺术表现方面都呈现出独特的代表性。线条是视觉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表达形式,浓淡、粗细、曲直不同的线条传达了不同的艺术语言。由于时代、文化背景和认知方面的差异,中国的传统陶瓷雕塑艺术与现代乃至西方的陶瓷雕塑艺术在线条运用方面相比,具有更加多元化的表达力和创新性,正因如此,也创造了独特的美学价值。本文从线条艺术特质出发,将古今陶瓷雕塑的线条使用和表达进行比较,分析传统陶瓷雕塑线条美感,进一步丰富相关研究理论。  相似文献   

19.
佛教是从古代天竺国(印度)传入我国的,随着岁月的洗礼与我国文化的熏陶,佛教在我国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佛教中的陶瓷雕塑,佛教的陶瓷雕塑遍布我国的大河山川,形成了一种佛教的文化艺术气息,其中展现出来的神韵丰富多彩,佛教陶瓷雕塑造像中的神韵表现、佛教陶瓷雕塑神韵中文化特色的表现、佛教陶瓷雕塑神韵中民族性的表现以及佛教陶瓷雕塑神韵中的仪表美与心灵美,对人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便以佛教陶瓷雕塑的神韵表现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0.
正陶瓷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陶瓷颜料、陶土以及陶瓷艺术创作工具等),通过艺术家的想象思维,运用线条、色彩和块面等艺术语言,通过构图、造型和调色等手段,在二度空间(平面)里。创作出静态的视觉形象来表现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形成一种空间的,也是一种静态的陶瓷视觉艺术。而陶瓷绘画艺术是陶瓷造型艺术的基本。其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