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河南省栾川县在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过程中,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严抓监测预警,落实责任体系,加大宣传培训,构筑了“预警及时、反应迅速、应对有效”的山洪灾害防御体系。介绍了栾川县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的经验和做法,为我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因强降雨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发生频繁,严重制约着山丘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建立山洪灾害预警系统,是国家防治山洪灾害的一项重要的非工程性措施。在现有的水文站网、气象站网、地质灾害和重建的雨量站网、水文站网的基础上,建立了山洪灾害预警系统,该系统可对汛情和灾情进行实时监测,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实现信息的浏览、查询、预测预警及发布。通过全国山洪灾害试点县的实践运用,表明该系统有效提升了当地山洪灾害预警及防治的水平,大大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3.
乡镇作为山洪灾害防治县区的最前沿,在山洪灾害发生时,担负着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同时将水情、雨情、工情等重要防汛信息上传至县级防汛指挥中心的任务。因此,应加大山洪灾害防治力度,开展乡级山洪灾害防治监测预警平台建设,进一步提高山洪灾害防御水平。文章从方案建设、施工管理及建成后运行维护的角度分析了山洪灾害防治乡级监测预警平台的建设与运行管理。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大数据时代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管理数据的需求及来源,探讨了安徽省防汛抗旱大数据信息平台的建设思路及构架,介绍了山洪灾害数据采集共享系统的设计方案,并结合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多级通用系统开发,探讨了大数据在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水利》2007,(14):79-80
为减少或避免山洪灾害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提出了以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规划原则。从2005年起,一些地区陆续开展了山洪灾害防治试点建设工作,试点地区本着经济实用、稳定可靠、容易实施、便于操作和推广的原则。根据本地区的暴雨特点、地形地质条件、经济状况、人员分布、交通及通信条件等实际状况,开展了包括综合雨水情自动监测站网、通信传输和网络系统、预警决策支持软件开发、预警广播系统等内容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因地制宜地制定监测预警系统设计方案并组织实施。例如,长江三峡库区已经建立了重大地质灾害点的专业监测和信息传输系统。为提高山洪灾害预报预警的能力和水平,在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中,一些现代高新技术得到了综合运用,包括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廓线监测、雷电定位监测、地基GPS水汽遥感监测等现代化监测手段以及地理信息技术等。同时,一些先进的通信、网络设备及警报器等产品也得到了广泛应用。相关企业抓住机遇,结合山洪灾害发生的特点,研发出一些信息传递实时性强、建设运行成本低、长期工作可靠性高、使用维护简单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产品,在山洪灾害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山洪监测预警站点布设是山洪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根据站点布设原则,确定数量和位置,并使站网密度恰当,分布合理。池州市贵池区按照当地雨洪特点、现有站网、人文条件等综合确定雨情、水情、预警等站点布设,系统在2012年和2013年台风防御过程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总结近10年来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的建设经验,集成应用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成果,本文结合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在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框架内,重点建设完善了"一级部署、四级应用"的省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管理平台,兼具了省、市、县平台的各项功能,实现了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管理平台的集约化建设和管理,进一步提升了辽宁省山洪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水平,增强了辽宁省山洪灾害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8.
为减少山洪洪灾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有必要开展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针对平果县频发山洪灾害的实际情况,本文基于GIS技术对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进行了论述与比较,主要内容包含有雨情监测、监测预警平台和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9.
付大刚 《中国防汛抗旱》2011,21(2):22-24,32
介绍了北京怀柔区山洪灾害防御的主要建设模式,包括山洪灾害预警的软硬件及群测群防的防御网络建设情况,并对以非工程措施为主的山洪灾害防御建设体系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继续强化各级责任制的落实、加强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宣传和演练及全面落实运行维护经费及管理等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0.
沈阳市在做好每个山洪灾害易发区山洪防治系统建设的同时,要对防治区内的重点景区做好山洪防治建设。以沈阳市棋盘山风景区4A级景区山洪灾害防治建设为例,主要进行山洪灾害预警监测系统、预警发布平台以及群防群策系统等方面的非工程措施建设,通过一系列的非工程措施建设,在山洪灾害来临时可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将游客安全转移到安全区,从而保证每一位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1.
针对小流域山洪灾害具有突发性,预测预警难度较大问题,而临界雨量又是诊断山洪灾害是否发生,并及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的关键性指标。结合山洪防治区实际情况,以太岳山中部地区某小流域为研究区,根据山洪灾害分析评价技术要求,计算设计暴雨及设计洪水,利用HEC-RAS软件推求水面线,并用流域模型法对临界雨量预警指标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初步确定了准备转移和立即转移的预警指标,为当地山洪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应对当前山洪灾害预警雨量指标定义多、实际应用时产生困惑的现象,分析梳理了现有定义,重新将预警雨量定义为规划预警雨量和应急预警雨量2类,并从产汇流机理出发,提出简单可行的无资料地区应急预警雨量指标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比较发现,2类预警雨量指标的变化规律不同。在制定山洪灾害防灾措施时,需要根据服务目标(预警还是工程设计),确定应该采用的预警雨量指标类型,以实现山洪灾害的合理防控。  相似文献   

13.
山洪灾害已成为我国洪涝灾害致人死亡的主要灾种,中小河流地区山洪灾害预警一直是山洪灾害防御的薄弱环节。文章以新疆巴音沟河2016—2019年发生的典型山洪为例,通过分析山洪实时预警、山洪灾害气象预警和山洪关系,建立了以实时降雨监测为主、山洪气象灾害预警为辅的预警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建议在新疆及其他干旱区山区中小河流山洪管理中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小流域山洪灾害严重,监测预警预报难,进一步精准小流域山洪监测预警预报将有助于提升小流域山洪灾害综合防御能力。该文分析目前我国小流域山洪灾害特点及监测预警预报技术现状,提出基于无人机航测及倾斜摄影技术和水文-水动力学模型技术的小流域山洪预报系统,并应用于泉州梅溪小流域山洪预报系统建设中,以期为当前全国小流域山洪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建设和山洪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结合对山洪灾害防治实施方案的审查和现场检查情况,阐述了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的目标与思路,建议:①山洪灾害防御应突出"简"与"快",不宜使用复杂的水力学模型进行预报计算;②系统建设应注重监测站网布设的合理性、预警指标设置的准确性、系统设施设备的安全性、预警发布形式的灵活性、整个系统的有机完整性;③系统建设应确保"避险区"的安全、确保弱势群体的安全;④做到强化落实各级责任制、强化系统的运行维护、强化信息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6.
山洪我国山区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严重威胁着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山洪预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文章以辽宁大连庄河市境内的三岔河流域为例,运用基于场次临界雨量的小流域山洪灾害多元线性回归动态预警模型进行预测,为当地的山丘区山洪预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2010年11月国家全面启动了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河南省于2012年6月全面完成了建设任务,山洪灾害普查工作作为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内容之一,为预警指标确定、站网布设、预警设施设备配备、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及预案编制等后续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从普查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河南省山洪灾害普查工作实践。  相似文献   

18.
齐永才 《吉林水利》2015,(2):45-47,51
清原县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该县山洪灾害频发,历史山洪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有效防御山洪灾害是全县防汛工作的重点。本文结合清原县山洪灾害防御工程体系的建设,对山洪灾害预警指标的遴选与确定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分析,以期为山洪灾害预警预报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介绍福建省上杭县开展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建设过程中的主要做法,通过建立组织体系、健全预警措施、修编预案、加强防灾宣传、加强培训演练等项目建设有效提升乡村防灾减灾能力和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对今后的山洪灾害防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借助山洪灾害防治示范县建设机遇,进行了暴雨监测、山洪预警、群测群防等重要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成了覆盖全区山洪灾害威胁区的监测预警和群测群防预警体系,并结合全区防汛工作实际探索形成了非工程项目运行管护模式,成效显著。在应用过程中,不断总结完善,提出了完善站网建设、实现资源共享、落实管护经费等工作建议,以期实现系统在山洪灾害防御中长期发挥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