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回顾了大坝建造发展历程,总结了大坝智能建造的发展趋势和关键技术,梳理了大坝智能建造的关键问题与智能控制的关系,提出了大坝建造的智能控制理论,详细阐述了智能控制的概念、定义、特征、理论结构、要素,明确了"智能决策+自动控制"为智能控制的两大核心要素,构建了"自主感知与认知信息、智能组织规划与决策任务、自动控制执行机构...  相似文献   

2.
通过NQJ_CIMS系统的实施,推进了企业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规范了业务流程,减少了业务随意性带来的弊病。根据企业物资、设备、人员、资金等状况,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编码系统,使得企业资源得到了统一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电力设备红外检测的基本原理,探究了电力设备红外检测影响因素,从被测设备、红外仪器、检测环境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对设备发射率、测试距离和角度、设备负荷情况、仪器选择、大气衰减、阳光、环境辐射和风力等影响因素分别进行了分析。对红外热像仪的测量准确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红外热像仪中发射率、环境温度、湿度、距离等参数对准确性的影响。结合理论研究和试验结果,最终从检测环境和操作方法总结出了提高红外诊断准确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陕西电力》2009,37(5)
陕西省电力公司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始终把电网建设作为企业实现科学发展的起点,在特高压建设中,严格按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建设要求,有效节约了资金、节约了土地,降低了成本,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钢铁企业搭建能源管理系统的原因。介绍了能源管理系统的硬件网络,阐述了数据库支持、能源管理与决策、系统备份的实现方式与方法。解释了软件平台系统,总结了能源管理系统的接口原则及接口方式,描述了与电力系统、动力系统、其他EMS需要实时监控系统、给排水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的接口方式。给出了在某钢铁企业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电力负荷信息管理系统压低了峰荷、增加了谷荷,沟通了供电到用户的信息通道,实现了数据实时采集、存储、计算、统计、分析自动化,提高了从发电、供电到用电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性.这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优质供电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2006年初,山西省电力公司调度楼信息网络系统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改造,采用了多项先进的网络技术,如万兆以太网、VRRP、VPN、综合认证平台等,使网络系统在功能、性能、可靠性、安全性等多方面都达到了崭新的水平,解决了现存的一些突出问题,为各地区分公司的网络改造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全面分析了原有网络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改造方案的规划、设计、实施和各项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山东省泗水供电公司围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电工队伍,不断加强素质教育和培训,开展人性化、亲情化管理,完善激励奖励机制,不断创新思路、创新措施、创新管理手段、创新发展理念,为农电工办理了工伤保险、养老保险、新农合医疗保险,较好地解除了农电工的后顾之忧,增强了向心力,激发了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使农电工的工作效率、服务质量、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9.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积极对接装备制造业,成立了校企合作联盟,优化了"能力递进、项目教学、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了"层次化、模块化"课程体系,形成了素质优良、爱岗敬业的教学团队,校企共建了中央财政支持的"工位足够、设备齐全、教培一体"的实训基地,建设了共享型的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库,形成了鲜明的专业特色,引领和带动了区域内同类专业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火电厂二氧化硫减排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志轩 《中国电力》2008,41(2):44-47
分析了火电厂节能减排中"减排"工作的热点、难点并提出了建议.主要包括:从广义、法规、特定要求3个层面分析了减排的概念并与国际上减排的概念进行了比较,提出了不同主体的责任;分析了火电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大小与环境的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电力行业对全国二氧化硫总量减排的贡献,并与美国进行了脱硫情况的比较,提出了要更加重视对非电行业二氧化硫排放控制的建议;分析了火电厂二氧化硫控制手段与目的关系,并对目前烟气脱硫设备与效率要求的盲目性、二氧化硫排污收费中的逻辑悖论、排污权交易中难以推行的管理、电价、中央与地方政府、企业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依法、科学、经济控制火电厂二氧化硫的建议;分析了火电厂法制化管理方面的差距,提出了8条措施.  相似文献   

11.
孙广慧  王俊丰  彭海涛 《广东电力》2012,25(6):35-38,43
统计分析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配电线路全线走廊雷电性质分布规律,结合线路特征参数和地形地貌,研究线路外安装独立避雷针的可行性及安装要求,介绍耦合地线及试运行的过电压保护器防雷原理,并通过仿真确定其安装要求,最后总结出配电线路差异化防雷策略。  相似文献   

12.
结合榕江变电站因几起雷击引起综合自动化装置面板黑屏事故,通过对事故原因的分析,找出造成装置面板黑屏的原因。设计方案根据本站二次系统特点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新技术防雷工程的要求,从电源防雷和信号防雷等方面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电网雷害分布的输电线路防雷配置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剑  刘亚新  陈家宏  童雪芳  朱芸 《高电压技术》2008,34(10):2065-2069
为提高电网雷电防护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出了电网雷害分布图的确定方法,即依据电网绝缘强度和雷电活动频度提出危险雷电分布,在此基础上综合运行经验和地形地质地貌因素形成绕击电网雷害分布图、反击电网雷害分布图。给出了基于电网雷害分布图的防雷配置原则和方法,即依据不同电压等级、不同雷害性质、不同雷害等级进行针对性的雷电防护措施配置。依据此法,以华北电网雷电自动监测数据为基础绘制出了华北电网2003~2006年4级雷害分布图,结合提出的防雷配置原则将其应用于工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The causes of lightning outage are subdivided into direct lightning strokes and induced lightning strokes, which are identified b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ghtning overvoltage. In the past, lightning protection devices were directed mainly toward the latter, and attention has been focused on the installation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devices, ground wires, and reinforcement of insulators. However, lightning outages continue to occur. Thus it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o clarify the fault characteristics of lightning surges and to study the effectiveness of various lightning protection devices by considering both direct lightning stroke and induced lightning stroke in order to prevent lightning outage in the future. In this research, the electromagnetic transients program (EMTP) has been applied to the direct lightning stroke, and the induced lightning outage analysis program for multiple conductor systems has been applied to the induced lightning stroke to study the effectiveness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devices provided by combination of various lightning protection devices. The most effective lightning protection schemes are analyzed and evaluated based on verification tests on the full scale models as well as economic considerations.  相似文献   

15.
特高压线路的避雷线保护范围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江  林苗 《中国电力》2007,40(11):54-56
目前,在特高压线路的避雷线保护范围设计中,仍采用传统的不考虑特高压导线电压影响的方法,可能使特高压线路避雷线的实际保护范围满足不了高可靠性防雷设计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特高压线路的避雷线保护范围设计中,考虑特高压导线电压的影响,提出以特高压导线的最小对地空气间隙距离为半径,构成特高压导线的等效绝缘截面,并设计该等效绝缘截面位于避雷线的保护范围之内。计算结果表明,若不考虑特高压导线电压的影响,特高压线路的避雷线保护范围将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高压架空线路的耐雷水平,解决电网防雷难题,基于“疏导式”防雷技术基础上研制了一种利用高速气流熄灭电弧的爆炸气流灭弧防雷装置。该装置允许空气间隙击穿形成电弧通道,并同时利用雷电脉冲信号在电弧形成瞬间同步触发灭弧气丸,以产生高速气流在工频电弧建弧初期就将其完全熄灭,并且强气流能快速恢复空气介质强度,防止电弧重燃。文中首先对该装置的灭弧原理进行了详细论述;然后通过雷电冲击试验、测试装置触发响应时间试验和工频大电流灭弧试验,检验了该装置的电气性能和灭弧效果,经试验发现其均满足试验要求;最后根据实际运行效果发现该装置在线路上运行工况良好,防雷效果十分优异。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用电、居民生活用电对中压配电网稳定、持续运行的要求越来越高。分析了影响中压配电网线路雷击跳闸率的因素,研究海拔因素对中压配电网雷灾故障率的影响;提出了在考虑海拔影响情况下地闪密度修正系数的概念,并基于数据分析,推导修正系数计算公式;最后,提出在考虑海拔因素影响情况下,处于多雷区的中压配电网线路防雷方案。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单避雷线对10 kV配电线路防雷建设的影响,文中采用ATP-EMTP电磁暂态软件建立雷击配电线路仿真模型,计算单避雷线配置下线路的相间闪络耐雷水平;计算10 kV配网常用绝缘子的单相及相间建弧率,为配网防雷建设提供参考;采用基于规程法的改进公式进一步计算雷击跳闸率;结合广东省配网防雷典型设计数据进行算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配置单避雷线能有效提高配电线路的相间闪络耐雷水平,其中在雷击杆塔情况下的耐雷水平提升尤为明显;在配网防雷建设中,配置单避雷线与提升绝缘子50%冲击闪络电压、降低杆塔接地电阻两个措施配合进行才能起到良好的防雷效果.  相似文献   

19.
浅谈高层建筑物的防雷与接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层建筑对防雷的要求很高,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高层建筑由于防雷系统安装不合理而造成危害的案例屡见不鲜,为此,提出高层建筑物防雷和接地的设计原则、高层建筑弱电系统接地的注意事项,并通过实例分析,说明高层建筑物电源系统的雷电与过电压保护;配电系统和UPS电源系统的防雷保护及其具体的防护措施;通信、网络系统的防雷与过电压保护;终端设备电源的防雷保护;接地系统装置的保护等。最后强调高层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工作一定要执行国家相关标准,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35 kV输电线路已成为雷害的重灾区。输电线路应用避雷针防雷符合传统防雷理论,但对35 kV架空输电线路而言有其局限性。根据雷电活动对35 kV线路的危害进行分析,结合一处实际运行的避雷针,初步探讨了避雷针在35 kV架空输电线路上的防雷应用利弊及相关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