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水质型缺水和水资源供需矛盾问题一直困扰着华东沿海部分城市。以上海市建设节水型社会为例,对该市近几年来的水资源形势和用水水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途径,并研究和规划了未来几年全市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方向和任务。  相似文献   

2.
古交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常昊琦 《山西建筑》2009,35(6):208-209
分析了古交市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问题,研究了古交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方案,进行了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提出了完善古交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以从根本上解决古交的缺水问题,从而促进全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天津市水资源现状及缺水现状进行了分析,对解决天津市缺水问题的几个途径进行了探讨,提出再生水资源利用是解决目前天津市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海岛缺水问题,需要开发利用新型水资源。通过对非传统水资源概念的阐述,介绍了海水淡化、污水回用和雾水收集的机理和应用。通过对Tenerife岛在非传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实例分析,介绍了海水淡化、污水回用和雾水收集在海岛运用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西安市作为资源型缺水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为缓解供水紧张状况,可以使用再生水资源作为解决的一种途径。在分析西安市水资源、污水及再生水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为再生水开发利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地下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从季节性循环带地下水、地下暗河、岩溶大泉、零散泉系统四方面,对不同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方式进行了阐述,总结了地下水开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从而有效解决贵州山区缺水问题。  相似文献   

7.
天津市是水资源极度缺乏的城市,一直深受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的双重困扰,水资源的短缺已严重阻碍天津市经济的发展。为解决这一至关重要的问题,天津市政府大力开发非常规水资源,特别是在再生水的开发利用上作了大量卓有成效地工作。近两年来,天津市政府对再生水事业的发展给予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多次下发再生水利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的相关文件。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天津市缺水形势进行了分析,指出再生水资源利用是解决目前天津市缺水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本文还对天津市再生水资源的利用途径,再生水资源利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促进再生水资源利用应该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新海 《中州建设》2007,(11):67-67
1.解决城市缺水问题的紧迫性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需水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和地区分布上很不平衡,南方多北方少,这使可利用的水尤其显得不足。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缺水问题尤为突出。当前相当部分城市水资源短缺,城市缺水范围不断扩大,缺水程度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10.
1 建设城市排水管网已成为社会投资热点 我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城市缺水问题尤为突出。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目前相当部分城市水资源短缺,城市缺水范围不断扩大,缺水程度日趋严重。同时,节水措施不落实和水污染严重等问题也比较突出。解决城市缺水问题,直接关系到  相似文献   

11.
三工河流域地处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流域发源于天山博格达峰,是独立的小流域。而流域的自然景观和地貌单元的完整性,具有大流域的分布规律。目前流域供水水源以河道来水和开采地下水为主,由于长期的超采地下水,已经造成该流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本文在系统地阐述流域地质条件以及含水层组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流域多年基础资料,采用水均衡方法,对现状进行水资源平衡分析、地下水平衡分析、耗水量平衡分析,构建出合理地下水数值模型,并进行了地下水水位、水量远景预报,确定出合理的地下水资源量以及合理的地下水可开采量。根据流域的不同地貌单元,制定出不同的地下水开发利用模式与保护区,按照限制开采、调蓄开采、调控开采和禁止开采等四个区域确定地下水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2.
潞安矿区煤水共采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煤矿安全开采,基于绿色开采理念和采动岩体渗流理论,提出区别于疏干开采和排供结合的煤与水共采的观点。以潞安矿区为基地,分析地下水系统特点,发现并利用了奥陶系顶部隔水层,成功实施矿井水资源化利用和煤与水共采。研究结果表明:煤与水共采既适度开发地下水、维持泉组流量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又经济安全地开采了浅部大量受水威胁的煤炭资源。奥陶系顶部隔水层是不需大幅度降低底板奥灰水位就能实现煤水共采的前提和保障,不仅解放了3#煤,而且解放了占矿区总储量1/3的下组煤;煤与煤系地层水共采和矿井水的净化利用为保持矿区乃至整个盆地地下水资源的采补基本平衡做出了重要贡献。煤与水共采是以保水、保安及环境保护为前提的2种资源的合理开采。  相似文献   

13.
洛阳盆地浅层地下水资源数值模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地下水的过渡开采导致了洛阳盆地水环境的恶化。本文结合洛阳盆地水文地质条件运用数学模型对盆地的浅层孔隙地下水资源进行模拟评价。结果表明:建立二层结构的非均质三维非稳定流数学模型,经模型识别和校正,所选参数是基本合理的,可以比较准确地模拟洛阳盆地第四系浅层地下水系统。盆地地下水补给主要为降水及灌溉入渗补给,地下水排泄主要为人工开采,占总排泄量的75.82%,因此调整和优化现状地下水开采方案,合理开采地下水资源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4.
王水献  吴彬  董新光 《工程勘察》2010,(3):46-49,60
针对干旱内陆河绿洲灌区地下水位上升及塔里木河源流区限额供水的现实条件,本文以新疆阿瓦提绿洲灌区为研究区域,通过MODFLOW建立地下水流数值模型,模拟了现状及限额供水后的预测结果,并根据灌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地下水开采方案,以达到有效调控地下水位的目的。此方案下地下水开采量为1.14×108m3/a,并在全区范围内合理控制地下水位,为防治土壤盐碱化、减少无效蒸发和区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汶泗河冲洪积平原地下水资源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泗河冲洪积平原位于京杭运河以东,南四湖以北的山前地带,是以汶河冲洪积扇、泗河冲洪积扇、邹西冲洪积扇为主的多个大小不同的冲洪积扇组成的山前倾斜平原,总面积4983.3km2。本文在阐述水文地质条件、开采现状和地下水资源评价基础上,分别对孔隙水资源和岩溶水资源进行了开采潜力分析。并根据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地下水超采形成的地面沉降等),制定出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划分了调减开采区、控制开采区和可增强开采区,对今后进行城市规划和经济建设及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保护地下水资源,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理论指导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大同盆地地下水数值模拟及水资源优化配置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同盆地由于水资源缺乏且分布不均匀,以及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已经引起了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本文建立了大同盆地地下水的三维流动数学模型,应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评价了大同盆地地下水资源量。模拟结果表明大同盆地地下水已经超采且开采非常不平衡;在降雨保证率为50%的情况下,大同盆地年水资源补给量为7.1×10~8m~3,降雨保证率为95%的情况下,年水资源补给量为6.3×10~8m~3,而总排泄量达7.7×10~8m~3(2004年),其中蒸发排泄达总排泄量的35%左右(约2.64×10~8m~3)。根据地下水的开采情况及引黄入晋工程北干线的进度,应用模型设计方案对大同盆地地下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做了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7.
孙贵萍  祁泽学  杨丽茜  温川 《矿产勘查》2022,13(11):1695-1704
格尔木河冲洪积扇区有着巨厚的第四系砂卵砾石层,形成了良好的储水空间,研究其含水层系统特征、地下水循环演化及资源开采潜力对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基于地质调查、水文地质钻探、动态长观等资料,将含水层系统进行了划分,并对地下水的循环演化进行了阐述。运用补给量总和法、排泄量总和法以及断面径流量法对研究区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和开采潜力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河水与地下水经历三次转换,主要模式分为:中高山区模式、冲洪积扇区模式、冲湖积平原区模式;含水层系统可分为:局部循环系统、中间循环系统和区域循环系统三个子系统。研究区地下水天然资源量为206.75×104 m3/d,开采潜力达103.38×104 m3/d,可为下游的盐湖产业基地提供水源保障。  相似文献   

18.
Visual Modflow在地下水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水资源评价是在已建立的三维数值模拟管理系统基础上,应用VisualModflow软件的系统化和可视化特点以及所拥有的强大模拟功能,对长春市城区地下水资源进行整体、分层和分区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长春市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是很高的,在开采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可适当调整产业结构、开采布局,以实现地下水可持续发展。实践证明VisualModflow所建立的地下水资源评价系统,对于科学制订水资源利用、开发和保护决策方案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依据城市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基本情况,指出了安阳市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了控制开采、防止污染、节约用水、建立合理水价体系等对策建议,以促进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根据河南受水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资源分布和开发利用现状 ,划分了 3类 5型 15处地下调蓄库有利地段 ,并初步计算了规划库容、最佳调控水量 ,对调蓄水源也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