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针对水厂采用二氧化氯消毒产生的亚氯酸盐超标问题,开展了以次氯酸钠替代二氧化氯消毒,同时保留二氧化氯预氧化,以降低制水过程二氧化氯投加量和亚氯酸盐生成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氯与次氯酸钠联用不仅确保了消毒效果,而且使亚氯酸盐副产物浓度大幅度降低并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2.
根据二次供水系统水质和水力条件的特点,采用二次消毒方式对消毒剂进行补充,研究了二氧化氯投加量、水力停留时间、生活给水的水温(8/20℃)、COD_(Mn)以及pH对二氧化氯和亚氯酸盐的影响,考察了生活热水的二氧化氯和亚氯酸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投加0.2 mg/L二氧化氯作为补充消毒剂时,二次供水的微生物指标可以满足水质的要求;降低二氧化氯投量、减少生活给水水力停留时间和生活热水的加热时间、控制二次供水的COD_(Mn)含量和pH,可有效降低亚氯酸盐的生成量。研究结果为二次供水系统中消毒剂补充投加与含量变化规律提供了依据,为保障二次供水系统的生物安全性和化学安全性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传统氯消毒工艺因易生成对人体有害的消毒副产物被广泛关注,采用替代氯消毒工艺控制消毒副产物是目前的研究重点。该文以天津市某自来水厂滤后水为试验对象,采用二氧化氯-氯胺顺序投加联合消毒工艺,分析了不同投加量组合对消毒副产物(THMs,HAAs和亚氯酸盐)产量的控制情况。结果表明当二氧化氯投加量为0.10~0.50 mg/L、氯胺投加量为0.50~1.50 mg/L时,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均能得到有效控制,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采用消毒剂二氧化氯(ClO2)进行二次供水水质消毒试验研究,考察了ClO2投加量、氨氮、CODMn和pH对ClO2的衰减及氯酸盐和亚氯酸盐消毒副产物生成的影响,并建立了氯酸盐(ClO3-)和亚氯酸盐(ClO2-)生成质量浓度的预测经验模型。结果表明,当原水CODMn<4.20 mg/L、氨氮的质量浓度<0.582 mg/L、pH在6.5~8.5、水中投加0.05mg/L的ClO2、HRT为48 h时,一定的液位降泵启动,消毒副产物在监测12 h内不超过GB 5749-2006的规定,并在水箱中基本检测不到微生物的存在。相同条件下,若ClO2投加量大于0.70 mg/L时,消毒副产物则可能超标。  相似文献   

5.
某水厂采用二氧化氯对饮用水消毒,当出厂水二氧化氯为0.12mg/L时,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评价,其氯酸盐和亚氯酸盐均超标。为了查明氯酸盐、亚氯酸盐超标原因,本论文对水厂的消毒工艺进行调整,实现水厂出厂水和管网水二氧化氯、氯酸盐和亚氯酸盐达标。  相似文献   

6.
以重庆市北碚区其中1家水厂滤后水为实验对象,使用二氧化氯进行消毒,在保证消毒效果的情况下,测定不同二氧化氯投加浓度、不同消毒时间,枯水期和丰水期水中二氧化氯消毒副产物生成情况。结果表明,枯水期耗氧量3.5mg/L,使用减去空白值的二氧化氯消毒,二氧化氯投加浓度2.0mg/L,消毒时间4~8 h;丰水期耗氧量3.2mg/L,使用未减去空白值的二氧化氯消毒,二氧化氯投加浓度0.5mg/L,消毒时间1~12h,能达到消毒效果,剩余二氧化氯浓度符合国标,亚氯酸盐浓度、氯酸盐浓度在国标范围内生成最少。但由于影响二氧化氯溶液浓度的因素较多,为保证居民饮水安全,建议在实际工作中,根据水质情况,可适当调整二氧化氯投加浓度±0.5mg/L以内。  相似文献   

7.
二氧化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氧化氯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AI级高效、安全的消毒杀菌剂,具有高效、持久、广谱、无毒、安全等特点,其生产方法主要有电解法、氯酸盐还原法和亚氯酸盐氧化法3种,其中氯酸盐还原法是我国中小企业常用的方法,亚氯酸盐氧化法多用于实验室。二氧化氯的应用领域涉及水处理、饮食、造纸、养殖、食品等行业,市场需求潜力很大。完善二氧化氯的制备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将有利于市场的开拓。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二氧化氯替代游离氯对饮用水进行预处理的有效性。有关研究集中在三个方面:(1)使用二氧化氯后总三卤甲烷生成量下降幅度;(2)二氧化氯作为消毒剂的杀菌效果:(3)亚铁离子对二氧化氯有害氧化副产物的生成抑制作用。文献资料和实际应用表明。二氧化氯具有足够的消毒能力并可降低输配水系统内THMs的生成最,而且使输配水系统内总残余氧化剂(亚氯酸盐、氯酸盐和二氧化氯)等维持在低水平。  相似文献   

9.
二氧化氯和氯混合消毒剂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深圳水库水为研究对象,采用二氧化氯与氯混合消毒剂进行消毒试验,探讨了二氧化氯和氯的静态衰减规律、副产物亚氯酸盐的生成规律以及混合消毒剂的持续消毒能力.结果表明,二氧化氯与氯的消耗主要发生在与水接触的初期,随后,衰减较好地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亚氯酸盐的生成量约为二氧化氯消耗量的39.7%~57.9%,同时,在极低消毒剂残余量下,混合消毒剂仍有较好的持续消毒能力.  相似文献   

10.
二氧化氯对水中锰离子去除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氧化/混凝工艺静态模拟试验,考察了二氧化氯对水中锰离子去除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试验表明,二氧化氯投加量、原水pH值、水中锰离子的初始浓度、预氧化时间和混凝剂投加量对除锰都有很大的影响。当原水锰离子质量浓度为5 mg/L时,氧化剂预氧最佳pH值为7~9,二氧化氯最佳投加量分别为10 mg/L,二氧化氯最佳预氧化时间分别为40 min,最佳混凝剂的投加量分别为2mg/L。二氧化氯对锰离子的去除率分别为90.8%  相似文献   

11.
次氯酸钠现场生产系统在大中型水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宇骏 《净水技术》2010,29(1):70-73
介绍了次氯酸钠现场生产系统的技术原理和在上海长兴水厂的应用,并与其它几种饮用水消毒手段:投加氯气、二氧化氯、商品次氯酸钠、臭氧以及紫外线照射进行了比较。表明次氯酸钠现场生产技术与液氯或商品次氯酸钠消毒技术相比,是一种无论在原料运输、制备、贮存、投加方面都很安全并有良好即时和持续消毒效果的技术,在经济性方面也比商品次氯酸钠技术优越,次氯酸钠现场生产技术较为适合于大中型自来水厂消毒。  相似文献   

12.
液氯和次氯酸钠对饮用水消毒效果的生产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次氯酸钠代替液氯消毒是未来饮用水消毒的重要发展方向,但对于次氯酸钠消毒对供水水质的影响一直缺乏生产性试验研究.以上海2个净水厂实际生产工艺考察了液氯和次氯酸钠2种消毒剂的消毒效果,对于其在微生物消毒效果、消毒副产物生成和对氮磷及有机物去除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2种消毒方式对微生物的杀菌效率基本相同,但是次氯酸...  相似文献   

13.
王坡 《安徽化工》2011,37(3):64-66
综述了国内外医院废水消毒工艺中常见的消毒方法,介绍了加热、紫外线、液氯、次氯酸钠、二氧化氯等消毒技术及其特点,并探讨了今后医院废水消毒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彭园花  杨波 《广东化工》2012,(12):114-115
在水处理中,消毒工艺的目的主要是杀死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病原微生物,常用的方法有氯消毒、次氯酸钠消毒、二氧化氯消毒、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和活性氧消毒剂法等。文章重点分析以上消毒方法的机理及各自的优缺点,为工程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随着污水厂出水排放标准日益提高,对排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控制也越来越严格。现场电解制次氯酸钠发生系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环境友好型氯消毒技术,能够有效杀灭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中的粪大肠杆菌。因原水水质不同,次氯酸钠的杀菌效果会有差异。次氯酸钠对原水中的氨氮有一定的去除作用,但是有可能氧化原水中残留的有机氮,从而使得氨氮含量重新升高。现场连续投加试验中,反应池次氯酸钠浓度为1.2mg/L,出水中的粪大肠菌群始终稳定达到GB18918-2002一级A标准的要求,且其他水质指标(如氨氮、COD等)良好。  相似文献   

16.
师俊杰  陈亚鹏  霍鹏 《应用化工》2008,37(5):585-587
纯度和使用成本限制了二氧化氯的应用,在DTJ-HP法高效、高纯稳定二氧化氯溶液生产技术基础上研制的高纯二氧化氯二次供水消毒系统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该装置以氯酸钠、双氧水、硫酸为主要原料,通过PLC可编程控制系统,实现了运行成本低、性能稳定、无泄漏、安全可靠。根据发生器的额定消耗量计,投加量为0.1~0.3 mg/L的浓度下,水质达标,每吨水消毒成本仅为0.002~0.005元。  相似文献   

17.
稳定型含氯消毒剂对饮用水消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种稳定型含氯消毒剂的消毒特性及其在水中的稳定性。发现所用稳定型含氯消毒剂的消毒能力比次氯酸钠弱,但消毒作用持续时间长,在水中的半衰期长达9d,而次氯酸钠只有2h,经有效氯为2mg/L的稳定型含氯消毒剂消毒后的水,可在开放条件下抑菌时间长达12d,而次氯酸钠不到2d。稳定型含氯消毒剂可广泛应用于饮用水的消毒。  相似文献   

18.
饮用水二次消毒方法评析与择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典型的氯化、二氧化氯、次氯酸钠、臭氧、紫外线和微电解等水的主要消毒技术与工艺,在灭菌可靠性,产物毒副性,管理安全性,操作方便性,经济适用性等方面进行了评价与分析,并对适用于居住区生活饮用水二次消毒技术和工艺进行了择优与探讨,认为紫外线灭菌具有高效、安全、经济等特点,可作为饮用水二次消毒首选方案,微电解消毒具有较高的灭菌效果,持续灭菌能力和方便安全等特点,作为饮用水二次消毒技术具有潜在、广阔的开发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方火明 《广州化工》2012,40(14):40-41,46
二氧化氯作为饮用水消毒剂应用越来越广泛。介绍了二氧化氯的理化性质、消毒机理;分析了其在饮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范围和优缺点,讨论了二氧化氯作为水消毒剂时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氯作为一种新型的消毒剂在饮用水处理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次氯酸钠氧化脱除废水中氨氮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与传统的氯系氧化剂液氯相比,次氯酸钠不仅使用安全无氯气外泄的危险,而且可进一步减少消毒副产物的产生,因此用于废水中氨氮的去除是较合适的氯化氧化剂。研究以质量浓度为100mg/L的氨氮模拟废水为对象,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系统地探讨了氯与氨氮的量比、反应时间和pH值等因素对次氯酸钠氧化脱除氨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次氯酸钠氧化脱除氨氮的主次因素顺序为氯与氨氮的量比、反应时间、pH值。此外,分别在高低两种氨氮浓度下,考察了有机污染物苯酚的存在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氨氮浓度条件下,氨氮去除率都随苯酚浓度增加而减少,但高浓度氨氮受苯酚的影响程度较低浓度的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