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科研项目计划安排,遵义钛厂和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合作,共同开发TiCl_4除钒新工艺,以取代现在国内生产上用的铜丝除钒传统工艺。 试验选择了矿物油除钒方案。首先在遵义钛厂研究所试验室多次进行小型试验,对油类的选择、配油比、反应时间等参数作了一些初步研究;1992年又在车间厂房内作了扩大的中型试验,均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2.
3月1日,由遵义钛厂主持,抚顺钛厂、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参加修订的海绵钛国家标准正式 实施。目前,国内使用的海锦钛国家标准是1981年颁布的,根据海锦钛工业的发展以及修订周期的要求,遵义钛厂于1999年向国家有色金属标准所提出主持修订新的海绵钛国家标准并获准。随后,遵义钛厂主持并汇同相关单位修  相似文献   

3.
《稀有金属快报》2004,23(5):46-47
遵义钛厂是20世纪60年代初建设的。建设初期规模小,且作为“三线”企业封闭运行管理。1965年5月,党中央及冶金部决定将遵义钛厂建设规模扩大到1000t,实际建成800t。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的海绵钛工业发展相继处于停滞状态,多数钛厂在海绵钛的市场波动中倒闭,仅存遵义钛厂和抚顺钛厂两家。1994年遵义钛厂已具备年产  相似文献   

4.
12004年中国钛工业发展现状1.1经济运行情况综述1.1.1产能截止2004年底,中国海绵钛产能为4500t,其中遵义钛厂3000t,抚顺金铭钛业有限责任公司(即原抚顺钛厂)1500t。国家西部专项-遵义钛厂年产5000t海绵钛现代生产技术及装备研究项目,已于2004年第4季度完成设备安装,并进入调试阶段,2005年3月验收,第2季度正式投产。1.1.2产量海绵钛:2004年遵义钛厂生产海绵钛3393t,抚顺金铭钛业生产海绵钛1416t,合计生产4809t,比2003年的4112t增长了17.0%。从表1和表2数据可知,我国最大的钛加工材生产企业的产量已近4000t,板、棒、管的产量均衡,已有相当规模…  相似文献   

5.
我国钛工业起步于1959年。1958年抚顺铝厂建成我国第1个海绵钛厂。1964年在三线建设中,国家筹建了我国规模最大、流程最全的专业化海绵钛厂——遵义钛厂。1982年国家16个部门成立了全国钛应用推广领导小组,迎来了我国海绵钛工业第1个有序发展的春天。  相似文献   

6.
20 0 2年 3月 5日 ,遵义钛厂年产 2 0 0 t钛铸锭项目正式投产 ,标志该厂迈入了深加工、精加工的门槛。近几年来 ,国产海绵钛及钛的加工材等一系列深加工产品均进大于出 ,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要。为此 ,遵义钛厂开始开发钛粉、钛锭等系列产品 ,年产 2 0 0 t钛铸锭项目的投产就是该厂朝着深加工迈出的第一步。该项目总投资近 4 0 0万元 ,投产转化为生产力后可为遵义钛厂每年带来 30 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 ,同时该项目的成功开发填补了贵州省生产上的空白遵义钛厂年产200t钛铸锭项目投产$遵义钛厂…  相似文献   

7.
胥力,男,汉族,遵义市人,1969年5月生,中共党员,1990年8月毕业于昆明理工大学, 同年在遵义钛厂参加工作,历任分厂技术员、工程师、分厂厂 长助理、分厂厂长。1999年11 月被中国稀有稀土金属集团公 司任命为遵义钛厂厂长,成为贵州省国有大型企业中最年轻 的厂长。 遵义钛厂是我国最大的海绵钛生产厂,海绵钛产量居国内首位。2000年是胥力同志出任遵义钛厂厂长的第一年,这时钛厂已连续6年亏损,累计亏损额达7000万元。具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他没有气馁,提出了“在改革中发展,在突破中进步”的战略思想,全方位开展降本增盈活动。工业总产值比1999年增加17.8%,劳动生产率提高12.6%,按时足额发放职工工资,收入稳中有升。海绵钛质量合格  相似文献   

8.
遵义钛厂为研究海绵钛生产所需精四氯化钛的除钒新工艺,与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共同进行的矿物油除钒半工业试验已获得成功。该试验历时两年多,基本上弄清了工艺规律和操作参数,选用的工艺简便易行,产出的精四氯化钛符合海绵钛生产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业分会主办、遵义钛厂和遵义钛业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业分会2005年年会”.于2005年8月6日在贵州遵义召开。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潘家柱、中国工程院李东英院士、钛业分会会长中国科学院曹春晓院士、国家发改委李云卿处长、夏鑫处长、贵州省国资委薜宝军副主任、贵州省经贸委陈荣光处长、遵义市副市长刘明等省、市、区领导以及钛业分会会员近17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首先由钛业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向东宣读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群山对年会发来的电话贺信。遵义钛厂胥力厂长致欢迎词。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我国钛工业连年进步,成绩巨大。2004年,我国海绵钛的产量达到4809t,钛加工材的产量达8513t,钛材的需求量达到10629t,这三项指标均创历史最高记录。同时,我国钛工业在建项目也捷报频传。遵义钛厂5000t海绵钛项目已于2004年10月建成,并于今年上半年形成6000t生产能力,目前遵义钛厂正在进一步扩建,将于今年年底形成1×104t海绵钛的生产能力。抚顺金铭钛业(原抚顺钛厂)正在进行年产5000t海绵钛项目的改造。宝鸡钛业10t真空自耗电弧炉和2500t快锻机已建成投产,上海五钢主要由500t、800t、3000t和8000t压机组成的等温模锻系列生产线建成…  相似文献   

11.
1992年初,我国铁工业面临很大的困难。一是海绵钛供大于求,遵义钛厂库存积压,贵州省要求该厂停产或限产;二是通过边境贸易大量价格较低的独联体海绵钛和钛材进入我国,严重冲击着国内市场。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有色金属》2010,(12):14-15
5月27日至28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锆铪分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和2010年年会在北京召开。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康义,国家工业及信息化部经济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肖春泉,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东英,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春晓,钛锆铪分会第四届会长、遵义钛厂厂长胥力,宝钛集团总经理邹武装,宝钛股份总经理贾栓孝,宝钛股份副总经理雷让岐及钛锆铪分会会员单位代表150余人参加了大会。  相似文献   

13.
由宝鸡钛业协会主办的第二届钛工业企业高层论坛于2007年4月19日~20日在宝鸡召开。本次会议得到了众多国内外钛行业企业的关注与支持,国内外132家企业189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其中,国外企业2家,国内宝鸡地区以外的企业66家。它们中有国内老牌钛工业企业:遵义钛厂、遵义钛业有限公司、抚顺钛业有限公司等;有国家重点科研机构: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洛阳有色金属研究院、中船重工七二五所等;有钛产业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朝阳金达钛业有限责任公司、唐山天赫钛业有限公司、洛阳双瑞万基钛业有限公司等;  相似文献   

14.
遵义钛厂是我国最大的海绵钛厂,是直属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的大型企业。工厂始建于1966年。厂址位于贵州省遵义市南郊,占地63万平方米。交通便利,紧靠川黔铁  相似文献   

15.
1992年9月26~29日,朝鲜以刘昌溢(朝鲜钛厂副厂长)为团长的钛考察团一行五人对我国遵义钛厂海绵钛生产工艺进行了考察,其中重点考察了6500kVA钛渣电炉,并与遵义钛厂党委书记何绍令、生产厂长杨昌杰等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技术交流,现将交流中朝方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陈岩 《稀有金属快报》2008,27(11):46-47
11月3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锆铪分会2008年年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廉、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东英、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春晓、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文献军以及来自各科研院所、企事业的代表2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中,与会代表选举出第四届分会理事会正副会长,遵义钛厂厂长胥力当选为新一届钛锆铪分会会长。  相似文献   

17.
11月3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锆铪分会2008年年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廉、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东英、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春晓、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文献军以及来自各科研院所、企事业的代表2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中,与会代表选举出第四届分会理事会正副会长,遵义钛厂厂长胥力当选为新一届钛锆铪分会会长.  相似文献   

18.
2005年钛年评     
2005年是我国钛工业持续高速增长的又一年。在这一年里,我国海绵钛的年总产能达到13 000 t,其中遵义钛厂的年产能基本达到10 000 t。中国第一次具有了一座万吨级的海绵钛大厂。  相似文献   

19.
面对我国加入WTO怎 么办?我国海绵钛生产的 “龙头企业”—遵义钛厂确 立了“规模做大谋发展、产 品做精争市场、管理做细保 达标、实力做强应入世”的 奋斗目标。 规模做大谋发展。目前,世界上初具规模的海绵钛生产企业最小产能为5000吨,而作为我国最大的海绵钛生产企业的遵义钛厂现拥有产能仅3000吨,不但其产能难与国外企业抗衡,而且也不能满足国内海绵钛用量的需求。为此,遵义钛  相似文献   

20.
太原重型机器厂研制的我国首台1250吨刀切破碎海绵钛压机及其切刀,于1988年8月3~4日,在贵州省遵义钛厂通过了部级技术鉴定。这次鉴定会,由机械电子部第二装备司主持。来自全国有关的设计院、使用厂等12个单位的27位专家、学者应邀参加了鉴定。 1250吨刀切破碎海绵钛压机及其切刀是1980年初,由冶金部、贵阳铝镁设计院、遵义钛厂和锦州铁合金厂提出,委托太原重型机器厂开发研制的。经过2年多的努力,太原重型机器厂于1982年初先后完成了它的设计和研制任务。会上代表们听取了太原重型机器厂的“研制技术总结报告”,遵义钛厂的“用户使用意见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