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7,(4)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现阶段我国高校普遍重视的教学内容,对于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创客教育的兴起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模式的又一全新途径。本文深刻剖析创客、创客教育的概念和特点,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深入探究了基于创客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策略,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2)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创新创业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高校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机构,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有利于大学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大学生社会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11)
群体动力理论是大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理论,它主要陈述的是个人的行为受到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共同的影响。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中,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而高校创业教育的任务也越来越重。高校要认清创业教育的现状和现实问题,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创建基于群体动力理论角度下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培养全体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1,(1)
当前我国社会急需应用技能型人才,由于高职教育逐渐走向成熟,但同时高职院校的扩招致使许多大学生出现就业危机,而当前高校教育模式所培养的人才广泛的存在一个不足之处,那就是相对缺乏创新创业能力。对此,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改革是十分有必要的。基于此,本文针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主要阐述了高职院校应如何构建创新创业能力与计算机专业联系为一体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12)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称为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新引擎",要实现"双创"战略,实现全民创业、全面创新,必须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探索社区教育与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培养新模式,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核心,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有利于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成长,能促进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健全,对于大学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其创新创业,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12)
针对我国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如何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高素质的高校毕业生,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适时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转型是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2,(6):98-102
高校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是实现人力资源强国的关键,会计专业背景的大学生具备创业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在创业人才培养上具有先发优势。笔者在分析传统创业教育模式局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市场实战情境下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设想,以期对构建具有我校自身办学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1,(19)
目前党和政府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成为新的就业方式。大学生是具有丰富创新意识和思维,最具活力的社会群体,高校则是强化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场所,以思政教育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进展逐渐成为融合教育模式的新途径。本文分析了思政教育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逻辑关系,并观察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思政教育视角下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化途径,希望能够为高校培养新一代创新人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8,(4)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对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问题与不足进行探讨,分析研究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质,最后重点阐述了在实践教学中如何加强创新思路的引导,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开展创新及创业教育的应对策略,促进对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创业就业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34)
创业教育是我国未来促进经济发展,培养新一代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但由于起步较晚,我国高校教育仍处于萌芽阶段,因此借鉴国外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成为目前改进创业教育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整理得出国内外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及其特点,从而提出对高校创业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4)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促进社会与人才之间供求关系的急剧变化,由此引发的高等教育改革为全社会所瞩目,而培养创业型人才是改革的关键所在,深入探索、发展与践行创业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核心需要。本文分析了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应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立足自身实际,大力发展创业教育,践行政校企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契合,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创业型人才,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探索出一条良性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8,(7)
高校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重要主体。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高校自身变革、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针对双创教育支撑体系不健全、双创师资匮乏、教育模式单一等问题,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从体制机制和实践载体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行业特色院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21)
高校为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演练与实战平台,力求将大学生培养成集创新、策划、实践等能力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探索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对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8,(1)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背景下,如何把女大学生培养成为创业创新人才是高校亟需破解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高校女大学生就业难、创业更难的现实以及高校创业教育缺乏性别意识的现状出发,提出了从政府主导、课程指导、导师督导、环境营导、实践引导和心理辅导等6个方面来建构高校女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20,(3)
在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引起各高校的高度重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大学生的需要,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需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对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因此,加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建设,勇于投身社会实践,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已成为高职院校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8,(11):10-12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因此,深度优化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是高校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的前提。针对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目标不明确、课程结构不完善、师资队伍不健全、实践基地缺失等问题,高校应该采取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优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7,(22)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文章针对部分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问题,结合相关研究,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8)
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高素质人才,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大任务。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科学有效的创新创业管理是保证教育目标实现的关键。PDCA循环法具有持续性、循环性和完整性的特点,是科学管理的有效方法。高校创新创业管理应用PDCA循环法,能够解决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融合度低、专业化不够和管理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应用PDCA循环法也可以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高校毕业生的规模也在逐年扩大,大学生就业情况十分严峻。大学生创业能力评价是当前高校对大学生培养教育过程中十分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分析现阶段民办大学生创业能力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构建民办大学生创业能力测评指标体系的,希望能为民办大学在培养创业人才方面有一定借鉴作用,并为大学生创业和企业创业人才的招聘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6,(3)
创新创业教育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与创意经济时代的背景下,我国高校为培养国家发展战略需要的人才而形成的一种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模式。如何转变我国高校固有的专业教育模式与机制,使之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成为我国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主要探讨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创业教育路径与机制,希望能为我国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