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肖竞  郭斌 《新食品》2006,(16):32-32
北京,烈性洋酒知名品牌的必争之地,国内烈性洋酒的一线市场,其市场特点是什么?知名烈性洋酒品牌在北京市场所占份额和运作方式又是怎样?本文将对此一一梳理。[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张静 《新食品》2008,(1):102-103
主持人:最近,记者发现,在很多地方,威士忌和白兰地等烈性洋酒已经不再是夜场中的主角,当年曾经叱咤风云的烈性洋酒品牌今天呈现出了疲态,很多以前做烈性洋酒的经销商也没了以往的神采。烈性洋酒的流行其实是阵风,经销商朋友怎么对待这阵风呢?  相似文献   

3.
肖铭  郭斌 《新食品》2006,(7):26-26
谁也没有想到,在中国进入第二个财富周期的烈性洋酒的第一次洗牌会来得如此之快,一篇报道和国家出台的两个政策就让烈性洋酒市场充满了想象,芝华士会退出中国市场吗?谁能替代芝华士成为中国烈性洋酒市场的新霸主?烈性洋酒市场各方势力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肖竞 《新食品》2007,(15):48-49
2007年4月。人头马、轩尼诗、芝华士等知名烈性洋酒品牌,将各自产品出厂价上调3%-10%不等,其中,部分高端品种涨幅较大。“在国内,很多年都没有出现过这种洋酒大品牌集体涨价的情况了。”从事烈性洋酒销售多年的厦门义顺兴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奇胜称。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烈性洋酒知名品牌的集体涨价呢?  相似文献   

5.
肖竞 《新食品》2006,(18):31-31
随着烈性洋酒消费在全国范围内的升温,广州这个酒类竞争重地同样呈现出了烈性洋酒不断做大的势头,甚至还动了白酒的奶酪。[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肖竞  郭斌 《新食品》2006,(15):29-29
烈性洋酒在中国市场进入新周期以来,除了大量小品牌纷纷涌现,一些国际知名品牌也纷至沓来。其中,SV和加路威就是代表。它们的到来,会给国内烈性洋酒市场带来什么变化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在烈性洋酒巨头的光影之下,还生存着大量的二线品牌代理商,面对来自巨头的压力和市场机会的诱惑。他们的生存现状如何?有着怎样的发展模式?还需要作出哪些努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肖铭  杨静 《新食品》2006,(6):33-33
关税的下调终于引爆了烈性洋酒在南国耕耘十几年的积累,一场声势浩大的烈性洋酒消费热潮席卷中国,烈性洋酒在中国进入第二个财富周期。  相似文献   

9.
肖竞 《新食品》2006,(17):34-35
作为全国最大的烈性洋酒消费市场,上海小但是烈性洋酒巨头的“演武场”.也是中国烈性洋酒市场的“浓缩版”。烈性洋酒在其中不但表现出鲜明的竞争特点。也深藏着更大的“野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张夜 《新食品》2007,(33):14
洋酒在各渠道的持续升温,让业界对洋酒的关注越来越频繁。但令人备感尴尬的是,说起洋酒时人们首先想到的都是芝华士、黑方等几大品牌,对其它二三线品牌的关注率几乎为零,让二三线品牌多少有点“顾影自怜”的落寞。所以,贵刊《二三线烈性洋酒,品牌化还是渠道化》关于二三线烈性洋酒的报道深深吸引了我。“品牌化”还是“渠道化”?这个问题提得很好,  相似文献   

11.
肖竞  吴英 《新食品》2007,(31):58-59
虽然在国内烈性洋酒市场中,品牌被划分归为一二三线,但是,和其他酒种不同的是,国内二三线烈性洋酒品牌却没有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梯队。为数不多的几个洋酒巨头,瓜分了中国烈性洋酒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肖竞 《新食品》2006,(11):27-27
在广西这个经济并不特别发达的市场,不论一线还是二线烈性洋酒品牌.都享受着“天堂”般的礼遇。是什么造就了这个市场的繁荣?各个洋洒品牌之间的竞争态势又是如何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肖竞  郭斌 《新食品》2007,(7):50-51
烈性洋酒买断商机乍现,其能否如同白酒买断品牌一般,在市场上掀起一股足以影响行业发展、市场变局的风潮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唐召斌 《新食品》2007,(27):117-117
柳州的烈性洋酒市场和广西全省的烈性洋酒市场一样,曾经经历了极度的繁荣。由于距离广东较近,柳州消费观念比较跟风于广东。2004年和2005年是柳州烈性洋酒市场的鼎盛时期,除了人头马、芝华士、马爹利等一线品牌外,二十多种烈性洋酒二线品牌也纷纷进驻这一市场。在众多品牌的混战中,价格混乱、假酒泛滥等现象极大的打击了消费者的积极性。同时,无法与沿海城市相媲美的消费者的经济实力也决定了繁荣只是暂时现象。  相似文献   

15.
肖竞  郭斌 《新食品》2006,(19):28-28
遭遇假冒伪劣,是高速发展时期烈性洋酒品牌们心中的痛,而这种痛.在浙江市场表现尤为突出。问题的根源到底往哪里昵?[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肖竞  郭斌 《新食品》2006,(B01):31-32
预调酒。一种以不同的烈性洋酒加入其他饮料调配面成的低酒精度并可直接饮用的瓶装酒。在酒类产品中,它是另类;在夜场消费中,它却正成为主流。预调酒是如何一步步渗透进酒类市场的?经历了怎样的变迁?未来发展趋势又将如何? 容量在10亿元以上的预调酒市场,已经足够引起行业关注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烈性洋酒三大集散地之一,辖区内的福州、厦门、泉州等中心城市,从来就不缺乏烈性洋酒品牌前赴后继的身影,其中的“极端”就是全球知名洋酒集团保乐力加花2500万元天价杀入厦门一家娱乐会所。  相似文献   

18.
肖竞  郭斌 《新食品》2006,(B03):38-39
在烈性洋酒市场快速做大的背景下。来自我国宝岛台湾的烈性洋酒厂商也纷纷作好了进入祖国大陆市场的准备。祖国大陆的厂商应该怎样认识自己所处的位置。以更广阔的视野去考察其他市场的发展脉络以及现状。无疑可以得列更多的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肖铭  邓波 《新食品》2006,(5):35-36
对于烈性洋酒商来说,福建是一个矛盾的市场。 在珠三角与长三角之闻,新潮前卫又传统稳健的福建,重叠在庞杂的相互纠缠与冲突的镜像之中。那种庞杂既包括了福建是最早接受人头马的区域之一,也包括了芝华士假酒风波后福建人对烈性洋酒的怀疑,甚至疏远:那种庞杂既包括了个终端夜场可以创造三年2500万元的包店费纪录,也包括了一个终端夜店一年可以实现2000多万的烈性洋酒销售额;那种庞杂既包括在中国乃至东南亚都赫赫有名的烈性洋酒消费场所,也包括了硬件设施不太好的迷你KTV……  相似文献   

20.
郭晓霜  罗月婷 《新食品》2005,(21):33-33
本土洋酒,即非原装进口的烈性洋酒,它们常常被不知内情的人误解为假冒洋酒。但近来,随着洋酒市场的扩大,本土洋酒的发展机会已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