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红岭煤矿托顶煤1703上巷易出现冒顶、后期变形大、支护困难问题,给出了托顶煤巷道锚网索联合支护参数校验方法,提出了“T型钢带+顶板锚杆锚索+帮部锚索护表金属网+护表金属网”的联合支护技术及方案。该方案在红岭煤矿托顶煤1703上巷进行应用,托顶煤1703上巷两帮移近量为68 mm,顶底板移近量为57 mm,巷道围岩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煤矿安全》2021,52(7):231-236
煤矿生产中放顶煤生产工艺在采煤工作面上下2个煤巷主要是沿煤层底板掘进,霍州煤电集团河津腾晖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在煤矿综掘工作面使用的掘进设备基础上,研制开发与其配套的托顶煤快速掘进临时支架支护技术及设备,即:托顶煤快速掘进临时支架;它的目的是扩大了顶板临时支护的面积,实现对掘进机截割新裸露顶板的及时支护,方便各种工艺平行作业,保护作业空间内人员及设备的安全,缩短永久支护的作业时间,提高掘进支护作业效率,加快掘进工作面的掘进速度;为了保证施工掘进工作面的工人安全,利用Solidworks软件对制造的托顶煤快速掘进临时支架进行了校核及分析,证明新研制的托顶煤快速掘进临时支架是安全和可靠性的。  相似文献   

3.
钱营孜煤矿西二采区复杂地质条件下三岔门施工中应用锚网梁索喷联合支护技术,采用托顶煤的支护方式,控制住巷道顶板,保证了掘进工作面的施工进度与施工安全。论证了托煤顶施工三岔门采用锚网梁索喷联合支护技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应用的可靠性,为同等条件下的应用推广提供技术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4.
李大伟  戎建伟 《中州煤炭》2007,(5):21-22,67
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确定了在软煤层综放面巷道中托顶煤锚网索支护的施工工艺及支护参数。巷道掘进时,采用分次掘进方式增加顶部软煤的自稳时间,保证了锚杆施工的顺利进行。选择长度合理的顶板锚杆支护,防止了锚固区外顶板离层的发生。利用数值计算的支护强度与顶板下沉量关系曲线拐点确定了锚网支护强度,有效地减少了顶板下沉量。方案实施后,巷道总体维护效果良好,顶煤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5.
唐山矿业公司特厚煤层放顶煤开采工作面巷道沿底板托煤顶布置,T2193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为小煤柱沿空送巷,工作面切眼断面尺寸7600mm×2800mm(宽×高)。分析了3条巷道原支护参数的不足,提出改进方案应采用锚网联合支护技术。介绍了锚网联合支护技术参数及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煤矿大断面托顶煤回采巷道支护问题,以王庄煤矿7105工作面运输巷为工程背景,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大断面托顶煤巷道裸巷平衡时围岩塑性区形态、位移及应力演化规律;基于普氏自然平衡拱理论,建立了两帮稳定时大断面托顶煤巷道顶板冒落拱力学模型,通过数学计算得到了分层冒落拱高度,运用两帮塑性区力学模型计算托顶煤巷道帮部塑性区宽度,结合数值模拟方法,设计了锚杆锚索联合支护参数和支护方案,并应用于工程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巷道周边出现"蛙形"塑性区,顶板拉伸破坏区呈规则穹隆形,与巷道顶板普氏拱效应相吻合,托顶煤离层严重,冒落拱高度超过托顶煤厚度;两帮在该工况下塑性区发展有限,帮部较为稳定;在厚顶煤存在情况下,大断面托顶煤巷道变形特点是顶板最大,帮部次之,底板最小。现场监测结果证明,借助大断面托顶煤巷道顶板冒落拱力学模型、两帮塑性区力学模型理论计算,结合数值模拟比选的巷道锚杆支护参数和支护方案,能有效控制围岩变形,保持巷道稳定。  相似文献   

7.
针对新安煤矿地质条件复杂、煤层松软的情况,通过理论分析与工程类比,研究了一套可行的托顶煤锚网索支护方案,可托顶煤厚度为4 m,满足了中厚煤层及厚煤层的回采需要,保证了回采进度及效率,降低了后期两巷压架工序环节,节约了材料投入。实践表明:该支护方式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具备可操作性,改变了矿井的掘进思路,为其他矿井开展类似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托顶煤、软岩复合顶板大断面综放切眼的支护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托顶煤、复合顶板大断面切眼的支护是煤巷支护的难点,该文介绍了长城煤矿利用锚杆、锚索联合支护加单体在大断面综放切眼中的设计及应用,以及针对实际条件采取的施工保障措施,确保了软岩复合顶板大断面综放切眼支护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山西某煤业公司针对下顺槽厚煤段煤巷在掘进中进行煤巷全锚网支护试验。主要对托顶煤锚网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并进行了后期观测。该施工改变了传统的沿顶施工方式,对于工作面开采和顺利推进提高回采率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杨家旺 《中州煤炭》2012,(7):75-76,119
煤矿生产过程中,巷道的支护安全是关键,合理的支护方式能够确保安全生产。介绍了范各庄矿矿井地质条件,通过将锚杆、锚索配合钢带支护和金属支架支护方式的支护效果进行对比,论证了锚杆、锚索配合钢带联合支护适用于沿空留小煤柱巷道深部煤层托煤顶掘进施工。  相似文献   

11.
埋深大、托顶煤、与采空区层间距小、断层及大倾角超宽等极复杂条件下,巷道支护难度较大。本文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提出"分段设计、高强支护、协同整体"的原则。采用高强、高预应力锚杆和锚索支护,利用木垛和倾斜架棚的减垮作用,采空区小间距和托顶煤段实施架棚支护、锚索托梁等支护方式,在各支护的协同作用下,实现了对复杂条件超宽切眼的有效支护。  相似文献   

12.
简要分析软煤条件下支架变形的原因及特征,对锚网支护在托煤(伪)顶巷道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陈浩  龚平  卢杰 《中州煤炭》2010,(8):55-56
综采放顶煤大断面切眼施工受煤层顶板及巷道宽度的影响,支护及施工困难。利用回采工作面分体钢梁铰接成整体的原理,采用铰接工字钢长梁支护及二次刷帮成巷施工新技术,与过去传统的联锁迈步式长钢梁支护方式相比,新工艺架棚整体性更强,既缩短了支护空顶时间,又增强了支护强度,有效地解决了煤层顶板大断面施工的难题,为综采放顶煤工作面设备安装创造了安全的作业环境。  相似文献   

14.
锚杆支护巷道在托顶煤掘进时通常采用套棚加强支护,这种加强支护方式在深部巷道中使用效果不理想,变形、底鼓等现象较严重,影响通风、运输和行人安全.张双楼煤矿在9422轨道巷托顶煤段巷道试用了锚索组合梁喷浆的加强支护工艺.实践证明,这种方式能有效地控制巷道变形,减少了卧底、刷帮等修护工作,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支护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15.
新安矿松软煤层托顶煤巷道顶煤抗压强度7.64 MPa,顶煤厚度不稳定,在0~9.5m之间,极易发生离层、冒落,从而影响巷道的整体稳定性。通过研究不同顶煤厚度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揭示不稳定松软煤层托顶煤巷道围岩稳定机理,提出3种支护方案进行模拟比较,选择最优方案进行现场实施,矿压监测结果表明支护效果显著,为新安矿回采巷道托顶煤支护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李溪枝 《中国矿业》2021,30(8):154-160
晋能王家岭煤业回采面均采用“两进一回”布置,其中上一工作面辅运顺槽复用作为下一工作面回风顺槽,为托顶煤强烈动压巷道,巷道维护困难,需对其变形特征和变形机理开展研究并提出相应加固设计。通过对动压巷道顶板离层、顶帮变形和支护构件受力的监测,结合顶板岩层窥视,掌握了王家岭煤业托顶煤动压巷道的变形特点,顶板离层主要发生在顶煤范围内。采用数值模拟,研究了顶煤厚度、动压影响程度和不同支护设计等因素对顶煤顶板变形的影响,分析了托顶煤动压巷道顶煤顶板变形机理,认为顶煤厚度和顶煤支护情况直接决定托顶煤变形情况,在巷道支护设计时应充分考虑顶煤顶板支护强度和刚度。根据变形特点和变形机理,结合高预应力锚杆支护技术,提出动压巷道加固设计并在井下实施。实践表明,加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煤巷锚杆支护是一种先进的支护形式。为扩大其应用范围,介绍了淮北矿业集团岱河煤矿Ⅲ524工作面托顶煤巷道使用锚杆支护在参数选择、施工和监测等方面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8.
全锚支护技术在大断面切眼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以王台矿井XV号煤首采工作面切眼大断面支护为例,介绍了切眼支护方案的选择、现场施工组织及质量保证措施等,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成功,为今后XV号煤大断面支护提供了参考,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晋能王家岭煤业回采面均采用"两进一回"布置,其中,上一工作面辅运顺槽复用作为下一工作面回风顺槽,为托顶煤强烈动压巷道,巷道维护困难,需对其变形特征和变形机理开展研究并提出相应加固设计。通过对动压巷道顶板离层、顶帮变形和支护构件受力的监测,结合顶板岩层窥视,掌握了王家岭煤业托顶煤动压巷道的变形特点,顶板离层主要发生在顶煤范围内。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研究了顶煤厚度、动压影响程度和不同支护设计等因素对顶煤顶板变形的影响,分析了托顶煤动压巷道顶煤顶板变形机理,认为顶煤厚度和顶煤支护情况直接决定托顶煤变形情况,在巷道支护设计时应充分考虑顶煤顶板支护强度和刚度。根据变形特点和变形机理,结合高预应力锚杆支护技术,提出动压巷道加固设计并在井下实施。实践表明,加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太原煤炭气化公司嘉乐泉煤矿在下组煤掘进过程中,根据顶板情况,采取锚带支护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支护效果,值得推广应用。论述了锚带支护的作用和应用情况,提出了用悬吊理论设计顶锚杆的方案,同时介绍了施工措施和支护监测措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