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为了加强对松辽流域省界缓冲区的监督管理,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AHP)建立影响省界缓冲区水资源保护的指标体系并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上分析松辽流域省界缓冲区水资源保护的各级影响因素,最后对松辽流域省界缓冲区水资源保护方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松辽流域省界缓冲区水资源保护方案中,污染者付费方案措施受到较高的关注,符合我国国情及松辽流域现状,而对水质污染后如何修复水质、恢复水体重视程度不够,同时部分方案的实施力度较弱,无法真正起到水资源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黄河流域省界缓冲区监督管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航  张颖  李昊  师洋 《人民黄河》2012,34(12):66-68
省界缓冲区水资源保护是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特别是实施流域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关键环节,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近年来黄委在省界缓冲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方面开展了水质监测、联合监督检查、理论研究等一系列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果。在分析省界缓冲区区划成果、监督管理职责、水质监测信息、制度建设等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省界缓冲区监管存在的法律依据不足、基础较差等主要问题,对省界缓冲区监督管理的目标和确界立碑、加快纳污能力核定、提高水质监测能力等主要任务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水资源监管考核工作主要集中于行政区域内的监管考核,水功能区划中的省界缓冲区因其跨界性特点,适用性存在问题。因此,研究者依据国家对省界缓冲区的有关规定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制度确定的纳污红线控制指标,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原理构建了以省界水质、总量与浓度控制、入河排污口管理、基础设施与制度实施作为关键绩效指标的三级省界水资源保护监管考核指标体系,并以川渝省界缓冲区为例验证了该指标体系及权重设计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太湖流域省际边界地区水资源保护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太湖流域省际边界地区水资源保护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①省界缓冲区难以发挥缓冲作用;②省际边界地区存在水污染矛盾隐患;③省际边界地区水资源保护措施不够;④省际边界地区水生态环境恶化;⑤省界监测还不能满足功能区管理的需要。提出进一步推进省界水体水资源保护的主要措施:①加强省界缓冲区监督管理;②建立完善省际边界地区水资源保护协商机制和突发污染事故预警机制;③大力推进省际边界地区水资源保护规划工作;④完善省界水体监测体系;⑤优化水资源调度等方法。  相似文献   

5.
结合我国省界缓冲区水质监测的实践经验,开展松辽流域省界缓冲区水质监测现状分析,提出松辽流域省界缓冲区监管对策,为松辽流域水资源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省界缓冲区是为了协调省(区)际用水关系,控制相邻省(区)上下游或左右岸河道水污染而划定的一类特殊的水功能区,是流域水资源管理的关键区域。以珠江流域片省界缓冲区为例,在入河污染物监测和水质现状达标评价的基础上,对水功能区的现状纳污能力和承载能力进行了评估,并分析得出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了加强省界缓冲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科学判定省界缓冲区水质超标影响范围及程度,保证珠江流域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的公正、公平性,根据珠江流域主要跨省河流水资源特征及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工作基础,拟定了珠江流域省界缓冲区水质超标影响评价方法并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所提计算方法科学,结果合理,在珠江流域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中具有实用性,能为珠江流域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8.
依据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采用单因子评价法,评价嫩江干流省界缓冲区2011—2015年水质,并分析水质监测结果及其原因;针对嫩江干流省界缓冲区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嫩江流域省界缓冲区监管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分析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模式的特点,梳理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基础建设、新技术的应用和水资源保护管理机制的建立等水资源保护监控实践经验。松辽流域从水资源监测能力、信息系统、水生态文明方面加强水资源保护基础建设,利用"3S"技术、贝叶斯技术、松花江干流水质模型对松辽流域重点水功能区、省界缓冲区和入河排污口加强水质监测与管理,并建立良好的水资源保护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08—2015年珠江流域江西片4个省界缓冲区的监测资料,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季节性Kendall检验法、等标污染负荷法等方法,分析了珠江流域江西片省界水体水资源质量现状及水质类别、特征污染物、主要污染物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珠江流域北江2个省界缓冲区水质优良,东江2个省界缓冲区水质污染较严重,但呈现出好转趋势,尤其是其特征污染物氨氮呈现出高度显著下降趋势。并重点针对珠江流域东江省界水体的污染源现状和污染物特点,提出了珠江流域江西片省界水体的污染防治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研究克拉玛依市水资源配置方案优选。通过建立2005年克拉玛依市水资源配置模型,选取13个方案对克拉玛依市水资源进行模拟;在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环境、资源利用等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水资源配置方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各个指标的权重,并对2005年克拉玛依市水资源配置方案进行优选。结果表明:WRMM模型适用于克拉玛依市水资源的配置,层次分析法优选结果符合克拉玛依市水资源配置执行方案。  相似文献   

12.
采用AHP法,从自然环境状况、技术水平和社会经济状况三方面入手,构建了重庆市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构建好的评价体系分析了重庆市2001-2010年的水环境承载力。结果表明,近10年来,重庆市的水环境承载力呈不断上升趋势;在3个评价层中,自然环境状况对水环境的承载力处于较高水平,是重庆市水环境承载力最主要的制约因素;在各指标的变化趋势中,水资源量、废污水排放总量、水土流失治理面积百分比、环保投入GDP百分比等5个指标呈现出较大波动。为保证重庆市水环境承载力的稳步提高,应特别注重自然环境保护,加强水源地水土流失治理和植被保护,并注重城市水利设施建设和环保资金的优先、稳定投入。  相似文献   

13.
黄河水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清浮 《人民黄河》1999,21(11):5-7
针对黄河水污染严重的原因及黄河水资源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采取建立健全水资源保护法规体系和执法体系、依法保护水资源等对策与措施,并提出了建立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保护统一管理和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实行“排污总量国家确定、污染源治理省( 区) 负责、入河排污口统一监管、入河排污口与省界断面双控制、超量排污累进补偿”的流域水质监督管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开展小康水利规划研究,力争在2020年实现小康社会下的小康水利。为确保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基于层次分析法提出了由防洪抗旱减灾、水资源合理配置、水资源高效利用、水源地保护与河湖健康保障、水管理、水利发展保障6大体系26项指标组成的云南省小康水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各项指标权重,并利用构建的小康水利指标体系对云南省2011年水利发展现状进行评价。云南省小康水利现状水平为71分,距离实现小康水利还有一定差距。水管理能力得分仅为40.8分,为主要制约因素,这与云南省水利发展现状基本相符,现状评估结果可为云南省小康水利建设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兴建与运行在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局面的同时,对水源区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线工程对于水源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因此很难采用单一指标进行描述和定量测算。以河南省水源区为研究对象,采用不确定型层次分析方法(AHP),构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河南省水源区经济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指标相互间的区间判断矩阵,最后,利用最优传递矩阵的方法计算得出了各层指标的权重,计算中线工程对河南省水源区各产业的影响效应。测算结果表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于河南水源区第二产业发展影响效应最大,其次是第一产业,最后是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6.
水资源综合评价对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水贫困指数为基础,建立了水资源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水资源安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并对中国主要流域和分区的水资源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黄河、海河、淮河和长江流域水资源贫困指数较小,开发潜力较小,其它流域和分区水资源贫困指数较大,有一定的开发潜力。经对比分析表明,评价结果与事实基本相符,说明本文建立的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是可靠有效的,能为水资源规划、跨流域调水和水利工程运行提供较可靠的水文依据。  相似文献   

17.
根据阿克苏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建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该指标体系中的各因子进行分析,确定了评价体系中各因子的具体权重,得到了各个因子影响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重要性排序,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为阿克苏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AHP-BP模型的文山州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层次分析法和BP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区域实际,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符合丰水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从水资源条件、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生态环境状况、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水资源管理能力五个方面提出50个评价指标,运用双隐层BP神经网络,建立AHP-BP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模型,对文山州不同规划水平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①不同规划水平年各评价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为2~3级,即处于可持续与基本可持续之间,反映了文山州现状及中、长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符合区域发展实际。②AHP-BP评价模型克服了层次分析法判断矩阵构造主观性强和一致性不易检验等缺点,满足客观评价要求,且双隐层BP神经网络具有比单隐层网络学习时间短,参数收敛迅速,自适应能力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针对云南省元阳县哈尼梯田灌区特点与实际情况,选用层次分析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综合考虑自然、社会、水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因素,建立生态需水评价模型,对灌区2000年和2005年的生态需水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生物丰度指数、径流系数、植被覆盖指数、干旱指数4个指标为影响生态需水的重要指标,灌区2005年的生态需水状况比2000年有所改善,与灌区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