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黄磊  邬振武  穆松 《华东电力》2010,(4):513-515
简要介绍了110 kV蒙自变电站的空调系统,结合变电站的负荷特性,分析了变电站内吸附式空调、地源热泵和冰蓄冷3种空调系统的联合运行策略。在此基础上,详细比较了该系统与常规机组在运行阶段的经济性。通过分析可知,蒙自站空调系统具有较高的经济性,能充分体现蒙自站所展现的节能理念。  相似文献   

2.
<正>1哈三电厂AGC系统概述该系统主要由3部分构成:一是RTU系统,负责与调度中心进行无线数据交换,获取调度中心的负荷指令,同时将机组的实时负荷、负荷上限、负荷下限、变负荷率及机组控制方式等信息传递给调度中心;二是机组协调控制系统CCS,该系统将RTU系统送来的调度负荷指令依据机组的  相似文献   

3.
针对东北寒冷地区供暖时间长,供暖质量要求高的现象,介绍了地源热泵系统的基本组成,分析了东北寒冷地区变电站应用地源热泵技术的必要性,对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和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3种地源热泵系统进行了对比,并提出东北寒冷地区变电站采用混合式地热泵系统。  相似文献   

4.
杨枫  许海斌 《宁夏电力》2011,(6):30-31,43
为解决银川东变电站直流系统大负荷外送及大坝电厂3期2台600 MW发电机组通过单回750 kV线路大负荷送电的安全问题,大坝电厂3期稳控装置配置了双主站,稳定控制系统具备同时切除2台机组的功能。银川东变电站直流双极大负荷外送试验表明,该系统运行正常、稳定,对保证银川东变电站直流系统大负荷外送和大坝电厂3期机组大负荷甚至...  相似文献   

5.
国家电网公司依托广泛布局的变电站开展多站融合模式的能源综合体建设是实现泛在电力物联网的重要路径。地源热泵技术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具备优良的节能减排效果,在变电站建设地源热泵系统提供供冷/供热服务,具备良好的推广前景。但是目前关于变电站建设地源热泵系统的经济效益尚无深入研究,论文在梳理总结地源热泵经济性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于变电站建设地源热泵系统的成本分析,对热泵项目的经济性进行了量化建模,并选择河北某"多站融合"项目的热泵系统进行了实证分析测算及敏感性分析,结合测算结果,对我国未来多站融合项目的地源热泵系统建设运营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在电站空冷机组建设的前期工作中涉及到的国家政策、水源、自然环境等基本条件,进行了空冷系统的适宜性分析,结合场地条件、环保要求、机组安全运行要求、机组类型、电力负荷需求、燃煤价格、基建投资等不同工程技术条件,提出了空冷系统型式选择的建议。并在各种前提条件下,对于投资、煤耗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7.
考虑条件风险价值的虚拟电厂多电源容量优化配置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电厂中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出力及市场电价的不确定性会导致其收益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合理配置虚拟电厂中风电、光伏、储能以及常规机组的容量,能够降低系统成本,使投资者的利益最大化。以投资和运行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采用条件风险价值作为风险量度的指标,建立了一种基于投资组合理论中计及风险量度的虚拟电厂容量优化配置模型。在此基础上,探讨风险偏好对规划虚拟电厂多电源容量配置的影响,以及环境成本、自然资源及负荷之间的相关性对配置结果的影响。以美国德克萨斯州某地区附近的风、光资源,电价及负荷数据为实例,采用场景技术模拟不确定性。算例结果表明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可为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商在规划建设虚拟电厂时面对多电源容量配置问题提供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优化变电站落点配置及容量规划配置,根据变电站落点负荷的情况,对微电网规划设计、网架结构、供电能力和规划建设的经济性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一种考虑多阶段规划的变电站落点配置的容量规划配置思想,把变电站投资费用、变压器投资费用、线路建设费用以及网络耗损费等作为优化目标,建立相应规划配置的数学模型,并采用粒子群算法(PSO)来进行求解。以某微电网示范工程为例,通过最经济的投资费用得到最优的变电站的落点配置及容量规划配置。仿真验证了所提的方法具有可行,优化配置的数学模型合理,结论正确。  相似文献   

9.
介绍地源热泵空调技术与分类,土壤源热泵技术的特点、组成和原理,分析土壤源热泵空调技术在超高压变电站中的应用,通过该技术与传统分体式空调技术经济效益与环保比较,说明在变电站中应用地源热泵空调技术,具有绿色节能环保,运行维护简单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黄磊 《上海电力》2010,23(2):91-94
冰蓄冷技术作为一种电力调荷手段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许多国家和科研机构都在积极地进行研究与开发。文章在分析冰蓄冷技术的特点上,重点介绍了上海世博会国家电网馆110kV蒙自变电站内冰蓄冷空调系统的设计思路,并结合110kV蒙自变电站空调负荷状况,对冰蓄冷系统机组选型、运行策略和运行模式进行了论述,为变电站运用冰蓄冷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地源热泵空调节能和负载平衡要求,对空调变流量系统进行了研究.通过模糊预测控制技术以及变频技术的运用,设计了一种基于模糊预测的地源热泵空调变流量节能PLC控制系统.该系统结合了专家实践经验及控制规则,它不依赖于精确的数学模型,控制性能好.动态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12.
地源热泵具有可再生性、高效节能、环境保护和经济性等特点,可以实现终端用户节能降耗,有利于促进实现“十一五”期间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介绍地源热泵在我国的应用情况,分析地源热泵在北京、辽宁2个地区的典型用户的应用案例,说明在我国条件合适的地区发展地源热泵具有较大的优势。提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扩大应用推广面、提高配套建筑技术水平、电网企业积极参与等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地源热泵系统的能效评估结果直接影响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经济效益评估结果及系统可行性研究结果,但目前地源热泵系统的能效评估工作基本只限于系统投运后评估。通过对地源热泵系统的分析,提出了系统在供暖季节及供冷季节的季节能效评估计算模型,并对计算模型应用于不同评估阶段时的数据进行了分析,为在系统可行性研究阶段及系统投运后准确预测及评估系统的运行经济效益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微能源网经济运行,提出一种含热泵和电热混合储能的建筑微能源网经济优化调度方法。首先基于ETP模型结合蒙特卡洛模拟建立采用通断调节的大规模空调负荷聚合模型,确定逐时冷负荷需求。然后构建考虑相变蓄冷变温特性与风冷热泵出力特性的微能源网优化调度模型。最后以微能源网全寿命周期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应用Python+Gurobi对模型进行求解。分析夏季3种典型天气,4种场景下的优化调度结果,仿真结果表明:配置电热混合储能具有电、冷负荷削峰填谷的效果,能降低初始投资成本与运行成本,系统的经济性和灵活性更优。  相似文献   

15.
发电厂有大量的低温余热被浪费,而通过热泵则可以将发电厂循环水的余热回收利用,从而提高热利用效率。基于热泵技术提出了一种汽水双热源供热量可调的集中供热系统,并与常规热电厂供热系统进行对比,认为利用热泵回收发电厂余热具有节能、环保的双重效应。虽然汽水双热源供热量可调集中供热系统的初投资较高,但运行费用较低,仅需3年就可收回投资。  相似文献   

16.
在目前国家大气污染治理工作背景下,针对我国严寒地区及寒冷地区无法使用水地源热泵或地埋管热泵问题,以及使用空气源热泵存在能效比低、故障率高等问题,提出蓄能互联热泵系统清洁采暖方案,通过综合技术创新突破单一技术运用的客观限制,打造"不打井、不做地埋管"的水-水热泵系统,使得常规空气源热泵的使用边界扩大、稳定性增强、投资减少、故障率降低,并且能够在暖气片供暖系统改造中稳定提供60℃热水。以国网兰州建西变电站家属楼暖气片改造项目为例,进行了方案设计、设备选型和运行效果分析,验证了蓄联热泵系统的可靠性、经济性。  相似文献   

17.
杨志  龙国庆 《电力建设》2012,33(10):59-62
合理配置循环水泵和优化运行方式是电厂循环水系统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和节能降耗的重要步骤。提出在循环水泵配置选型阶段就考虑循环水系统按厂址气象条件、负荷变化的多工况优化运行,以达到初始投资和运行经济性的综合最优,结合某1000MW火电机组工程实例,基于逐月运行节能优化结果,对多种循环水泵配置方式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提出了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8.
针对自有共享储能的售电公司的经济运行优化问题,从产消者共享售电公司所投资共享储能的角度,研究了一种售电公司的新型商业模式。考虑源侧与荷侧的不确定性因素,建立了售电公司共享储能服务运营策略的主从博弈模型,其上层负责求解售电公司最优共享储能服务定价和购售电策略问题,下层负责求解产消者最优运行策略问题,并基于机会约束模型描述源、荷不确定性。根据下层的KKT条件将下层模型转化为上层模型的约束条件,并利用大M法对非线性约束进行线性化。基于3个典型场景算例验证所提新型交互模式的可行性,分析售电公司共享储能服务定价方法和不确定性因素对收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建筑具有储热能力,可以将其等效为虚拟储能装置参与需求响应,从而减少系统运行成本,降低峰值负荷.基于此,建立了一种含虚拟储能的冷热电三联供-地源热泵耦合系统的优化模型,并从电负荷、热负荷角度分析其经济调度策略.首先,根据人体舒适温度范围和建筑性能建立虚拟储能的充放能模型;其次,建立冷热电三联供-地源热泵耦合系统的优化模型,以最小化系统日运行成本为优化目标,虚拟储能通过与热负荷的联系对目标函数产生影响,同时虚拟储能系统的充放能功率也受到相应的温度变化速率的约束;最后,以冬季场景为例,针对2类典型楼宇分别对电负荷和热负荷进行优化调度分析,并对仿真结果进行经济性分析.仿真算例证明,虚拟储能的引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系统的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20.
王羽 《电力工程技术》2018,37(6):139-144,155
针对电力系统大规模风电并网消纳问题,本文基于区域能源系统框架提出一种热力系统储热控制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引入储热装置和分布式热泵,提高热电联产机组的运行灵活性,满足风电功率日前调峰需求;同时,分布式热泵可以进一步提高系统调峰容量,促进风电消纳;最后,考虑建筑物储热特性和人体热舒适性,能够提高储热控制的灵活性,实现对风电波动的有效跟踪。仿真结果展示了储热控制方法对日前调峰和促进弃风消纳的效果,分析了热负荷特性对风电调峰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