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测试分析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刘家门窑青瓷样品的主要化学组成,用多元统计判别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它们的分类和起源关系.结果表明: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刘家门窑青瓷釉基本能很好的区分;但是胎区分得不是很理想,张公巷窑青瓷的胎可以和汝官瓷、刘家门窑青瓷胎很好的区分,汝官瓷胎和刘家门窑青瓷胎有个别样品不能分开.  相似文献   

2.
针对诸多关于高丽青瓷与中国青瓷孰优孰劣的评说,对高丽青瓷中最具代表性的镶嵌青瓷、刻花青瓷与中国青瓷进行了釉色釉质与微观结构的分析比较,探讨了各自的特征与特色。指出高丽青瓷与中国越窑,汝窑、龙泉窑及耀州窑青瓷相比,前者追求色彩的鲜艳与装饰图案的精细,后者则追求素净大方的玉质感,使外观艺术效果具有显著的地域差异。高丽青瓷风格清丽温婉,精细雅致,虽穷工极态,但风格略显纤柔又过工致,似缺少中国青瓷的大气,洒脱和刚健。但无论中国青瓷还是高丽青瓷,均卓越地遵从了各自民族艺术的美学法则。  相似文献   

3.
青瓷,因以纯粹的青绿色釉装饰而得名,是中国传统瓷器的一种。龙泉窑,始于晋代,盛于南宋,宋代六大窑系(定窑、钧窑、磁州窑、耀州窑、龙泉窑、景德镇窑)之一,拥有1600多年的制瓷史。龙泉窑借鉴越窑和瓯窑的制瓷技术,利用本土自然资源,探索并成功烧制了青瓷。龙泉青瓷无论从造型、釉色,还是装饰形式诸方面,都体现了追求简约美的艺术特点,不仅体现了自然古朴、含蓄内敛的审美意境,而且蕴藏了深刻的精神内韵。本文将从造型、装饰两个方面谈龙泉青瓷所追求的简约美。  相似文献   

4.
浅谈鲁青瓷     
青瓷,是史上最早的瓷器。最早青的青瓷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到了东汉时期,真正意义上的青瓷出现了,也宣告了人类由陶器向瓷器时代的过渡。鲁青瓷最早发源于北朝,534—550年是北朝时候,淄川寨里窑兴起,以烧造青釉瓷首开淄博瓷器先河,为北方最早青瓷产地。南北朝时期,制陶工匠们从技术上完成了由陶向瓷的历史飞越。隋唐五代,淄博又有新窑场兴起,"磁村窑"自唐代中期开始由烧制陶器转入生产黑釉瓷、青釉瓷及酱色瓷、茶叶末釉等产品,釉质晶莹滋润,色黑如漆。北宋至金,淄博窑厂数量增多,新品迭出,生产规模扩大,烧造地点之多、品种之丰、产量之大、均属空前。  相似文献   

5.
从龙泉窑区云和出土的西晋青瓷虎子和水盂看,龙泉窑当时烧制技艺在一部分窑口已经达到与越窑、瓯窑相近的水平。只是在瓷釉上色泽偏深,造型上偶尔出现较为粗疏之处,但龙泉窑青瓷在西晋时期已经较为成熟。文章以龙泉窑西晋青瓷虎子和水盂,与越窑瓯窑婺州窑的同类青瓷器物进行比较,阐述龙泉窑青瓷西晋时期的自身特点,对研究龙泉窑西晋青瓷有良好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浙江,古称越国.越窑是中国青瓷的发祥地,浙江龙泉是中国著名的青瓷之都.这里介绍几件越窑和龙泉窑青瓷,使大家更直观地了解越窑青瓷和龙泉窑青瓷的美.  相似文献   

7.
龙泉青瓷的传统烧制是龙窑柴烧。在完成器型、素烧、施釉等系列步骤后,装匣入窑烧制。其中装窑讲究科学,烧窑讲究技巧。龙窑烧制的青瓷作品各具特色,古韵天然类高古,独一无二有层次,瓷釉天然若古玉,成品率低,精品少。该文结合龙窑柴烧工艺的实践,阐述工艺技术及柴烧特色,对青瓷龙窑烧制工艺的研究有较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青瓷是中国最早烧成的瓷器,也是一种颇具中国特色的陶瓷类型,曾被古代南北方窑口广泛生产。宋代是中国瓷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汝瓷是北宋时期在河南地区烧制出的一种高品质官窑青瓷,它以温润如玉的釉色和精湛的工艺技术著称,是中国青瓷发展的重要节点。汝瓷的成功烧制融合了南北方多个青瓷窑口的工艺技术成果,它在釉色审美和工艺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深刻影响着同时期及其之后的青瓷,在中国青瓷发展史上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青瓷诱惑     
<正>从不懂瓷器的外行到景德镇的青瓷大户,费振东在尝试与失败的序曲里完成了自己的涅槃。失败的大师瓷2008年4月,北京的春天依然沉浸在一片乍暖还寒的萧索里。北京郊外小汤山的一座四合院里,十几个人却站在黎明清冷的空气里跃跃欲试。在这座叫"尚青坊"的院子里,将有一窑新的瓷器出炉,而这窑瓷器是费振东为国画大师专门烧制的第4窑瓷。  相似文献   

10.
正前言耀州窑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为宋代八大窑系之一。唐代创烧、五代发展、北宋鼎盛,连续烧造陶瓷的历史长达1300多年,享有"中国古代北方青瓷的代表"和"宋代刻花青瓷之冠"的美誉。在传统的陶瓷制作中,瓷器可作为观赏性的制品。耀州瓷尤以手工刻花  相似文献   

11.
龙泉窑始烧于北宋前期,是宋代八大窑系(北方的定窑、钧窑、磁州窑、耀州窑,南方的龙泉窑、景德镇窑、吉州窑、建窑)之一。龙泉窑烧制的青瓷,既借鉴了越窑、瓯窑、婺州窑的烧制技术,又融合了“南艺北技”,是集实用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具有极高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珍品。  相似文献   

12.
龙泉青瓷是一种在坯体上施青釉(以铁为着色剂的青绿色釉),然后入窑在1300℃-1320℃的还原焰中烧制而成的瓷器,按装饰工艺来分,属釉装饰瓷(陶瓷装饰有三种形式:坯胎装饰、釉装饰、彩绘装饰).龙泉青瓷"是南北两大瓷业文化交流的融合的典范,是官民瓷业相互关联、相互激荡的结果,是中国青瓷工艺发展的历史总成",有着丰富的文化...  相似文献   

13.
六朝青瓷盛烧于长江中下游一带,逐渐形成以浙江、江苏为中心区域的青瓷专业生产基地。据目前的考古调查表明:越窑、均山窑、德清窑、婺州窑、瓯窑是六朝时期南方主要的代表性窑址。历史上,三国的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合称六朝。古城南京曾经是六朝的都会,是六朝的政治、文化和商贸中心,更是上层人物的聚居之地,许多属于皇室宗亲、  相似文献   

14.
文章立足传统,从器物造型的角度探讨龙泉青瓷造型设计制作的策略,结合陶瓷造型发展的历程和现代要求,认为青瓷造型是创作者心灵的化身,青瓷造型艺术要融入有趣、有意味的灵魂,要让人感受恬静,从而提出应设计制作注重有意味的形式;在型态的把握和美的韵味体现上,要设计制作注重传统“中国元素”的策略。文章结合作者近二十年的青瓷创作体会,融入现代审美理念,提出富有实战意义的策略,对青瓷创新研究和现代青瓷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龙泉青瓷始于三国两晋,兴干北宋,盛于南宋,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以瓷质温润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斑斓著称于世.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艺术审美水平的不断提升,龙泉青瓷逐渐暴露出了装饰手法单一,装饰图案陈旧等问题,无论是哥窑还是弟窑,其装饰手法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作者在多年的实践中,创新了一些技法,如哥弟结合等,用在青瓷作品的装饰上,成效显著,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16.
青瓷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形式,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温润、沉静、典雅的审美特征。它凝聚了儒家、道家、禅家的思想,是典型东方文化的代表。今天现代青瓷艺术创作呈现出多元发展的趋势。本文通过对现代青瓷的艺术形态分析,试图从理论上把中国文化的审美价值观与西方艺术的审美观进行梳理,找到一条推进现代青瓷深入发展和本土化演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宜兴青瓷     
正宜兴青瓷,始于西周,盛于两晋,直至宋元,渐衰中断,它是中国青瓷的先驱之一。坐落在丁蜀镇汤渡的西晋小窑墩青瓷古龙窑遗址,列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20世纪六十年代初,宜兴陶瓷界复烧青瓷,使中国青瓷宜兴窑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宜兴青瓷在复兴之路上绽放出迷人风采,在国际上誉为"东方蓝宝石,精美的碧玉器"。著名艺术家韩美林赞美:"阳羡青瓷驾越州"。  相似文献   

18.
金文丽 《中国陶瓷》2007,43(11):77-79
龙泉青瓷是中国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烧造时间之长,影响之深,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南宋是龙泉青瓷的鼎盛时期,在工艺器形方面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从中国龙泉的地理位置、当地名窑的瓷业基础、北方制瓷技艺、外贸、艺术风格等方面分析其原因,突出龙泉青瓷对后来中国瓷器发展的决定性影响以及对世界文化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9.
田多银  吴军明  刘潮  刘培峰 《陶瓷》2024,(4):137-142+187
本研究采用EDXRF对龙泉东区安仁口窑和道太窑两处元代青瓷的胎釉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探讨其青瓷的组成特征和制瓷技术。结果表明:安仁口窑和道太窑元代青瓷胎体元素组成呈现“高硅低铝”的特征,采用的原料具有低风化度和高铁含量的特点。然而,在原料加工处理方面,安仁口窑的原料粉碎淘洗程度较高,而道太窑则较低。此外,安仁口窑和道太窑陶工普遍选用高磷低锰的釉灰作为助熔剂,但安仁口窑青釉中的磷含量低于道太窑。本研究为深入探讨龙泉窑各地区发展趋势提供了科学数据和资料,有助于全面理解龙泉窑青瓷的演变和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20.
做青瓷是一场修行。做青瓷的过程中青瓷人必须练就六种“匠心”:苦心、静心、恒心、耐心、专心和细心。青瓷艺术创作是一场文化苦旅;青瓷作品是一种静心养心的美学;美在不断的坚持中创造;青瓷美的烧制要有极大的耐心;青瓷艺术创作过程需要十分的专心;青瓷艺术韵味就体现在细心中。文章结合青瓷艺术创作的思想体验,畅谈感悟,对青瓷艺术创作需要六种匠心予以有理有据的阐述,对青瓷艺术研究者和创作者均具良好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