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燕麦畏是防除农田野燕麦的优良除草剂。1984~1985年使用青海电化厂生产的40%燕麦畏乳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取得了良好的除草增产效果,和美国燕麦畏相比较药效相当。  相似文献   

2.
“燕麦敌一号”(diallate),“燕麦畏”(triallate)为国外已商品化的高效安全防除野燕麦化学除草剂,经国内外多年大田试验,其防效达90%以上。“燕麦敌一号”毒性较“燕麦畏”高,残效期短,作物对其抗药性小。但合成方法简便,“燕麦畏”毒性、残毒均小,残效期长,但作物对其抗药性比“燕麦敌一号”大,合成方法较为复杂,并对小麦中粗蛋白的含量有所降低。为了取长补短,提高防效、节药用药,降低成本并能立足于我国实  相似文献   

3.
燕麦畏在春小麦及土壤中的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德云  楼超英 《农药》1989,28(1):25-26
兰州农药厂生产的燕麦畏以推荐剂量及加倍剂量,在播前喷药一次,对其消解动态及在春麦麦粒、麦茎中的残留量进行了试验。燕麦畏半衰期为5~8周;在麦粒中的残留量低于0.01毫克/公斤,在麦茎中的残留量低于0.02毫克/公斤。符合国家农药安全使用标准试行草案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农药》1976,(6)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青海化工研究所的广大工人、干部、技术人员在省科委和省工业局的领导下,在有关兄弟单位的大力协助下,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科研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正确方向,实行开门办科研,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的作用,为支援农业、普及大寨县的迫切需要,8个月完成了中间体氧硫化碳合成新工艺的研究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完成了除草剂“燕麦畏”小试工艺条件试验,并确立中间体1,1,2,3-四氯丙烯合成工艺条件。燕麦畏(Triallate)化学名称:S-2,3,3-三氯丙烯基-N,N-二异丙基硫赶氨基甲酸酯。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外对防除野燕麦化学除草剂的研究较为活跃,不断有新品种出现。尤其是发现混合除草具有增效性以来,混合除草剂的研究、使用报导,与日俱增。国内文章也强调大力发展混合制剂,但国内外均采用人工混合方法,获得混合制剂。燕麦敌一号(Avadex,CP15336),燕麦畏(Avadex BW,CP23426)为国外已商品化的高效安全防除野燕麦化学除草剂,经国内外多年大田应用考察,证明其具有防效高、毒性低、药害小等特点。但  相似文献   

6.
用国产SP—2305E型色谱仪,热导池检测器,17%SE—31为固定液,在130℃及225℃柱温下,分别对含有“燕麦敌一号”、“燕麦畏”两种成分的防除野燕麦混合除草剂以及其中间体和合成中间体时所涉及到的各种氯代烃类进行了色谱分离,给出了定性定量结果。用内标法定量,其相对偏差<2%,准确度<3%,建立了一种准确而实用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一、燕麦灵药效不稳定性因素的分析 1.降水量与燕麦灵药效的关系多年来各地的经验指出:使用燕麦灵时,若土壤干旱或相对湿度低,都会严重影响燕麦灵的除草效果。我区1968~1975年的八年试验、示范和推广过程中,一致认为:宁夏引黄灌区燕麦灵的药效与当年4月中、下旬即喷药前后的土壤水分密切相关,降水是当时土壤水分的唯一来源,因此,降水量的多少是药效高低的实质因素。分析这八年的降水量与除草效果的关系,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8.
40%野麦畏EC适用于春小麦田,适宜剂量为2250-3000mL/hm^2,于小麦播前土壤处理,防除野燕麦效果达90%以上。对春小麦安全,灭草后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9.
<正> 对于用电化学方法净化生产燕麦畏的饱含矿物盐污水中的有机杂质的过程已进行了实验室研究和试验检验,其目的是简明使用净化液作为二次原料的可能性。电化学处理污水前,浓缩氯化钠至它在溶液中含量为280—300千克/米~3,此时,有机杂质的含量以有机碳计为8.0—10.0千克/米~3。在带有不溶电极的无隔膜电解槽中进行  相似文献   

10.
1,2,3-三氯丙烯和1,1,2,3-四氯丙烯为“燕麦敌一号”、“燕麦畏”主要中间体。为了使2,3-二氯丙烯催化氯化产物经消除氯化氢得到1,2,3-三氯丙烯和1,1,2,3-四氯丙烯混合中间体,并使设备简单,操作简便,而又不消耗酒精,采用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存在下的液碱消除法。本文报告混合多氯代烷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存在下,经液碱消除氯化氢合成1,2,3-三氯丙烯和1,1,2,3-四氯丙烯混合物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1.
燕麦灵和新燕灵都是防除野燕麦的化学除草剂。燕麦灵的施药时间很窄,只在野燕麦二叶期使用才能获得最好的防除效果到三叶期使用,药效就会降低。往往由于气候条件的影响和野燕麦出苗的先后不齐,难以做到适时用药。新燕灵的施用时间是在野燕麦三至六叶期,而且较迟用药效果更好。在三叶期用药,作物产量较好,但由于防除效果较差,会增加野燕麦再次蔓延的可能性;六叶期用药,防除效果好,可是由于用药前野燕麦的竞争作用会影响到作物的产量。为了弥补燕麦灵和新燕灵  相似文献   

12.
气-液色谱法自1959年用于农药分析以来,应用迅速扩大,特别在农药残留量分析上尤为突出。大多数农药都是含卤、硫和磷等元素的化合物,具有足够的挥发性,适于色谱分析。虽然农药组成复杂,残留量一般在ppm、ppb级,但只要选择合适的固定液,高灵敏度的检测器,完全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青海化工研究所,在实验室合成的燕麦畏(Triallate)是一种高效、低毒(对大白鼠LD_(50)1471~1810毫克/公斤,小白鼠LD_(50)832~910毫克/公斤)的硫赶氨基甲酸酯类化学除草剂。  相似文献   

13.
在野燕麦草荒严重的小麦田里,往往也有许多其它阔叶杂草。如果野燕麦除草剂能与阔叶杂草除草剂混用,从而得到理想的杀草谱,这将是人们所期望的。近年来,加拿大以利谷隆、2甲4氯与燕麦灵、禾草灵、野燕枯混用或相继使用,进行了实验研究,这里作一简要介绍。1.燕麦灵 利谷隆或燕麦灵 利谷隆 2甲4氯混用和燕麦灵、利谷隆相继使用燕麦灵 利谷隆或燕麦灵 利谷隆 2甲4氯混用,无论在田间或温室实验中,均严重  相似文献   

14.
土壤含水量是影响除草剂药效发挥的一个重要因子。在土壤含水量低的情况下。禾草灵防除野燕麦的药效会降低15~50%(Dortenzio等,1980)。在不同的土壤含水量下,经禾草灵处理后的野燕麦株高、鲜重和干物质均有较大差异。本试验通过在不同含水量条件下,使用禾草灵后野燕麦叶绿素含量、株高与鲜重的变化来探讨土壤含水量与禾草灵药效的关系。一、材料和方法供试药剂系西德Hoechst公司生产的36%禾草灵乳油。试验和调查方法:本试验于1986年3月~5月在八一农学院温室内用盆栽野燕麦进  相似文献   

15.
野燕麦除草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鸣华  章维华  蒋木庚 《农药》2003,42(8):6-7,5
介绍了野燕麦的危害。并按化学结构分类对防除野燕麦除草剂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以紫薯和燕麦为主要原料生产紫薯燕麦巧克力,通过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方案对燕麦的工艺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燕麦加入方式为扁平状、粒径大小为1.5 mm、共混温度为50℃、共混时间5min时制得的巧克力成形良好,生产成本低。  相似文献   

17.
《腐植酸》2020,(4)
正为明确腐植酸在干旱胁迫下对燕麦叶片光合性能的调控效应,以燕麦品种"燕科二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式,分别在正常供水(75%田间持水量)、中度干旱胁迫(60%田间持水量)和重度干旱胁迫(45%田间持水量)3个水分条件下喷施腐植酸和等量清水(CK),分析了干旱胁迫下喷施腐植酸后燕麦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分的减少,燕麦叶片的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光合速率、气孔导度、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野燕麦(Avena spp.)是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广泛分布于温带地区。由于它分布广,密度大,适应性强,繁殖率高,严重危害禾谷类作物的生产,是世界性的重要害草之一。如美国和加拿大,危害面积约为1亿英亩,每年损失一亿五千万美元。澳大利亚,野燕麦也是小麦种植中最难治的杂草,每年由它造成的损失达30~40万美元。英国每年有二百二十五万英亩的小麦和大麦受野燕麦的侵染,分布于英国全土,每年春(3~5月)秋(9~10月)  相似文献   

19.
《农药》1977,(6)
双苯唑快是一种具有很高选择性、高效、低毒的除草剂。主要用于防治小麦和大麦田中的野燕麦,在野燕麦2~5叶期施用,即使在野燕麦达到4~5叶期仍能将它杀死,每亩用原药50~80克。溶于水中。据称这是一种很好的防除野燕麦的药剂。同时文献报导,其与“新燕灵”或与“燕麦灵”混合使用有增效作  相似文献   

20.
《农药》1978,(6)
近几年,西德赫希斯特公司(Hoechst AG)在研制苯氧基苯氧基丙酸酯类衍生物时,发现这类化合物具有杀草的活性,1975年首次介绍了名为Hoelon(我所暂定名为“禾草灵”)的除草剂。它是麦田防治野燕麦的新除草剂品种。优点是对小麦安全、芽前芽后均可使用,杀草谱较广,并可使小麦增产至320~440斤/亩。 1977年该公司获得临时注册,目前西德和美国的赫希斯特公司已小批试生产,并有小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