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20、15、10μm粒径的滑石粉分别按25%含量添加于黄色的染色聚丙烯(PP)材料中,材料在不同温度下进行注塑成型颜色样板,目视观察并利用色差仪扫描样板色差。得出随着温度的升高,色板均呈现变深现象,色差ΔE呈现变大的趋势,并采用DSC示差扫描量热法测得不同粒径滑石粉材料配方的熔融峰。结果表明,10μm滑石粉填充的染色PP材料颜色随注塑成型加工温度的变化最小,色差从190℃的0.42到230℃的1.63,而20μm滑石粉填充的染色PP颜色色差变化最大,从190℃的0.54到230℃的3.13。DSC扫描显示10μm滑石粉填充PP的熔融峰较20μm滑石粉填充PP高2.8℃,10μm滑石粉填充PP材料的颜色热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2.
PP/滑石粉导热绝缘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PP)为基体,不同粒径滑石粉为填料,通过双螺杆挤出机挤出制备导热绝缘的PP滑石粉复合材料。在滑石粉用量为3O%的条件下,探讨了粒径分别为3.6,6,12,30,50 μm的滑石粉对PP猾石粉复合材料的热导率、体积电阻率、力学性能和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滑石粉粒径的减小,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而其热导率则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填充粒径为12μm的滑石粉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9.92MPa和52.58MPa,比纯PP分别提高了5.5%和12.8%。填充粒径为50μm的滑石粉时,复合材料的热导率最大,达到0.3237W/(m*K),比纯PP提高了32.7%。填充1:l的粒径为12μm和30μm滑石粉混合物时,PP复合材料的热导率为0.3184W/(m*K),高于相应的填充单一粒径滑石粉的PP复合材料。此外,所制备的PP滑石粉复合材料的体积电阻率均大于10^8Ω*cm  相似文献   

3.
制备了双酚A环氧丙烯酸酯(EA)/阻燃剂(POP-290,聚合物聚醚多元醇)/活性单体阻燃UV涂料,主要考察了不同用量的阻燃剂对丙烯酸酯UV涂料的阻燃性能和光固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阻燃剂的使用提高了UV涂料体系的固化速度、凝胶含量及玻璃化转变温度(Tg).当m(EA)∶m(活性单体)=4∶1,POP-290含量为7%(质量分数)时,水平燃烧等级达到FH-1,LOI从原来的21提高到26.  相似文献   

4.
以亲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PUA)预聚体为高分子乳化剂,与环氧丙烯酸酯(EA)树脂混合后,采用相反转乳化法制备了UV固化PUA/EA复合乳液。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水性PUA合成过程以及复合乳液UV固化前后进行了表征,表明得到了目标产物且UV固化良好。透射电镜(TEM)测试表明,复合乳液随EA含量不同呈不同的不规则的核壳结构。讨论了羧基含量、中和度以及EA树脂含量对乳液相反转过程、PUA预聚体的乳化能力、复合乳液及其固化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UA预聚体的乳化能力随羧基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超过2.3%后变化不再明显;相反转过程中体系黏度与电导率的最大值均随羧基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出现得越来越晚;中和度增加,复合乳液的粒径逐渐减小,稳定性先变好后变差,乳液的黏度增加而固化膜的耐水性降低;EA含量增加,乳液粒径降低,涂膜的光固化速率提高,固化膜硬度增加,柔韧性变差,耐水及耐热性能均先增加后降低。  相似文献   

5.
以聚酰胺(PA6)为基体,氮化硅(SiC)为导热填料,钛酸钡(BT)为介电填料,通过热压法制备出系列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粒径填料的搭配对材料导热与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填充量较低时,使用混合粒径导热填料能产生一定的级配效应,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总填充量为26%时,以4∶1的比例,用粒径为0.5~0.7μm和3μm的SiC共同填充PA6,制备获得了最高导热系数为0.9198W/(m·K)的复合材料,而不同粒径、不同功能的混合功能填料还能产生协同效应,进一步提升材料的导热性能并使材料同时获得较好的介电性能,当SiC填充量为20%,BT填充量为20%时,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达到1.1110W/(m·K),介电常数到达16(100Hz),损耗保持在0.075(100Hz)左右。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碳酸钙、滑石粉填充聚丙烯制品表面的光泽,阐明了如下几点。 (1)填料填充PP制品表面光泽的降低,是起因于加工过程中填料向制品表面突起,产生的气泡等因素,形成表面凹凸不平所致。 (2)由于制品表层树脂成分较多,加入表面活性剂之类的添加剂,可改善表面平滑性。表面平滑性良好的制品,光泽提高10~40% (3)填料填充率、粒径增加,制品光泽降低,CaCO_3填充20%(重量以下同),平均粒径为0.07μm的制品光泽比3.8μm的提高约30%以上。 (4)填料填充PP的光泽,与基材PP的光泽有很大的依存性,要制备光泽、弹性率,冲击值综合性能良好的制品,可以选用兼有均聚,无规共聚,嵌段共聚各种特性的聚合物共混物。  相似文献   

7.
以2-乙基己基丙烯酸酯(2-EHA)、丙烯酸(AA)、丙烯酸丁酯(BA)为原料,2′-羟基-4′,5′-二甲基乙酰苯(HP-8)为光引发剂,通过紫外光引发聚合的方法制备出一系列丙烯酸酯预聚物,并通过UV-DSC和RT-FTIR,探究较佳光聚合体系。以上述丙烯酸酯预聚物为基体,通过加入不同含量的交联剂,制备出一系列半互穿网络结构的UV固化丙烯酸酯压敏胶(PSA),系统地研究了UV辐射能和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ETPTA)含量对UV固化丙烯酸酯PSA的凝胶含量、粘接性能和黏弹性性能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较佳光引发剂含量为0.5%,较佳UV辐射能为600 mJ/cm2,且当以PI-0.50为预聚物体系时,UV固化丙烯酸酯PSA的综合性能优异。此外,当ETPTA添加量为6%时,UV固化丙烯酸酯PSA的剪切破坏温度高达200℃。  相似文献   

8.
以自制的亲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PUA)预聚体为高分子乳化剂,与自制的环氧丙烯酸酯(EA)树脂充分混合后,采用相反转乳化法制备了可UV固化的具有不规则核壳结构的PUA/EA复合乳液。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水性PUA合成过程以及复合乳液UV固化前后进行了表征,表明合成得到了目标产物且UV固化良好。透射电镜(TEM)测试表明,复合乳液呈不规则的核壳结构,且EA含量不同时核壳结构也不同。讨论了羧基含量及中和度对复合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羧基含量的增加,乳液的平均粒径变小、外观越来越透明、黏度变大、贮存稳定性变好,UV固化后膜的硬度越来越高,吸水率先增加,后降低,又增加。随着中和度的增加,复合乳液的粒径逐渐减小,外观由不透明到透明又到不透明,稳定性先变好后变差,乳液的黏度和固化膜的吸水率都逐渐变大。  相似文献   

9.
以聚丙烯(PP)为基体树脂,添加滑石粉、钛白粉、碳类遮光助剂及其它助剂,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遮光填充PP材料。考察了滑石粉粒径及含量、复配遮光剂中钛白粉与碳类遮光助剂配比对PP遮光性的影响,以及复配遮光剂FP–3(钛白粉/碳类遮光助剂质量比=99.95/0.05)含量对遮光填充PP材料遮光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滑石粉粒径对PP遮光性能的影响与其含量有关,低含量时,滑石粉粒径越小,遮光性越好,高含量时,粒径小的滑石粉反而会降低遮光性。复配遮光剂对PP遮光性的改善效果均优于单一的钛白粉,其中FP–3效果最好。当10μm滑石粉质量分数为40%、FP–3质量分数为5%时,可使壁厚为2 mm的遮光填充PP材料样板达到全遮光效果,拉伸强度、缺口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为25 MPa,10.3 k J/m~2和35.6 MPa。采用此材料注塑的汽车仪表盘衬板得到客户的认可,遮光性良好,达到了客户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0.
以EA(双酚A型环氧丙烯酸酯)作为基本预聚物、PEGDA(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为活性稀释剂、184光引发剂(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和TPO[(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氯化磷]为复配光引发剂,制备出一种UV固化胶。着重探讨了PEGDA含量对不同UV固化体系的黏度、Tg、模量、折光率、线膨胀系数、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接触角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EGDA可有效降低体系黏度,PEGDA含量增加会降低体系的低温模量,同时提高了固化物的线膨胀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