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基业2004年7月刚刚回国。1981年到1985年.他在人民大学信息系学习,留校任教两年后.赴加拿大攻读MBA和PhD,博士毕业后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担任教授,2001年到2003年在中国香港教学。  相似文献   

2.
杨祥吉 《程序员》2007,(2):57-60
李国栋(Adrian)是一名在英国出生并长大的华人,他毕业于剑桥大学经济系,后进入斯坦福大学学习MBA。Adrian一直对语言有浓厚的兴趣,他在校期间学习拉丁语、法语、德语和日语。1997年他第一次来到中国开始学习中文。虽然只有6个月,李国栋在北京学会了日常使用的中文。这种经验为将来的englishquad学习英语口语方式提供了灵感。在斯坦福学习期间,他一直在思考在语言学习领域创业。Adrian意识到他需要一个拥有技术并能实现这些想法的人。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教育》2009,(21):43-43
朱怀宏,1959年出生于江苏苏州市一个教师世家,1976年高中毕业后曾去农村,后义进工厂当工人,1978年考入南京大学计算机系,获得硕士学位,学生阶段多次被评为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硕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4.
自13年7月份毕业以来,从事工控自动化工作有半年多。虽然也还只是个初学者,但我还是有很多话想说。在这半年的时间里我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总结学习经验。在这期间也有了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些:  相似文献   

5.
我相信,有时候人在关键时刻走对了一步,会影响一辈子的命运。 1995年,我辞掉宁波邮电局的工作,乘飞机到了广州。我记得当时的机票要一千多,远比我在宁波邮电局一个月的工资高。此前,Sybase就主动找过我,要我去做工程师,因为自1993年毕业后我在国企呆的两年时间里,业务上虽然很清闲,但我没停过学习,  相似文献   

6.
陈述彭院士。我国卓越的地理学家、地图学家,遥感应用和地理信息系统科学的创建者和奠基人。 陈述彭院士1920年2月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市,自幼跟着教书的父亲去县城和其他城镇上小学、初中,后到湖南省会长沙省立第一高级中学学习。1942年他从浙江大学史地系毕业后留校任助教、讲师,并于1947年史地研究所在职研究生毕业,  相似文献   

7.
李国栋(Adrian)是一名在英国出生并长大的华人,他毕业于剑桥大学经济系,后进入斯坦福大学学习MBA。Adrian一直对语言有浓厚的兴趣,他在校期间学习拉丁语、法语、德语和日语。1997年他第一次来到中国开始学习中文。  相似文献   

8.
张伟  张永斌  张伟华  李杰  钟淼 《软件》2012,(8):134-135
根据北京市教委京教职成(2012)3号文件《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办学工作试点的通知》,由北京市信息管理学校与北京北大方正软件技术学院合办"3+2"中高职衔接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班,学制五年。学生前三年在北京市信息管理学校学习,后两年在北京北大方正软件技术学院学习,毕业后获得高职大专学历。  相似文献   

9.
架着一副眼镜,带着腼腆的笑容,夹杂着浓浓的书卷气,从外表上很难把来巍与电脑联系到一起,可他却是城市酒店电脑部的负责人。1982年毕业于西安交大电子技术专业的朱巍,一毕业就与酒店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先后在兰生大酒店、新凯福大酒店工作过,直到1998年进入城市酒店。在专业知识上,朱巍可以说是自学成才,对没有接受过计算机系统化教育的他来说,边学习边摸索加上他的勤奋,就是他走到今天的铺路石。朱巍在工作中最大的体会就是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下班后酒店出现了紧急状况,即使三更半夜也必须赶到现场。这种情况,对朱…  相似文献   

10.
马沛 《Internet》2008,(3):10-10
上世纪末,IT产业迅速发展,IT的从业人员对技术的学习有着十分迫切的需求,培训便成了让他们迅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余勇便是在这个时候成为一名微软技术讲师。回忆起那时的这段经历,用余勇的话来说是有点“鬼使神差”的感觉,但是我觉得那是一段“浪漫的约定”。余勇的大学生活在天津度过,毕业后留在了天津为一些证券公司做技术支持,但女友毕业后去了上海工作。为了守护心中难舍的这段感情,余勇来到了上海从零开始。  相似文献   

11.
马沛 《程序员》2008,(3):10-10
上世纪末,IT产业迅速发展,IT的从业人员对技术的学习有着十分迫切的需求,培训便成了让他们迅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余勇便是在这个时候成为一名微软技术讲师。回忆起那时的这段经历,用余勇的话来说是有点“鬼使神差”的感觉,但是我觉得那是一段“浪漫的约定”。余勇的大学生活在天津度过,毕业后留在了天津为一些证券公司做技术支持,但女友毕业后去了上海工作。为了守护心中难舍的这段感情,余勇来到了上海从零开始。  相似文献   

12.
《现代计算机》2007,(7):123-123
在炎炎夏日来临之际,当最后一场毕业典礼落幕后,转眼间,我们都毕业了……回首当年进校时,仿佛还是昨天的事。象牙塔的日子,弹指间,已经过了4年。在毕业前,我们要做20件事。  相似文献   

13.
我出生在西北边陲小城,自幼勤奋好学,不甘落后。大学期间只身一人来到上海攻读理工科,继而又进入计算机技术专业读研。毕业后,我选择在一所普通中学任教。多年的信息技术专业学习与教育实践使我看到,信息技术已成为影响教育教学最深刻的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4.
网友见面     
余途 《现代计算机》2009,(8):140-140
朱成,上海女孩,2001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后,被哈佛大学教育学院以全额奖学金录取。 2006年4月,朱成参加了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学生会主席的竞选活动。美国有7位总统毕业于哈佛,其中又有3位总统担任过学生会主席。  相似文献   

15.
同学们马上就要毕业了,大家都不希望留下遗憾,有些事必须在毕业前去完成。毕业前人生的十二件大事等着你去完成,完成后你才能毕业无遗憾。  相似文献   

16.
朱培基,1921年8月24日生于北京,原藉江苏省太仓县,父亲朱斌是一个工程技术人员,长期在京(乎)汉铁路任职,全家经常在铁路沿线各地迁移,到过北京、许昌、郑州、汉口等地。初中阶段正值抗日战争的热潮如火如某,这在少年朱培基心理上产生了炽烈的民族意识。初中毕业后报考了汉阳高级工业学校,想要早日在工业技术界为国家效力。1938年随校西迁,因为旅途不适应,感染伤寒,病后与同学结伴去四川投亲,以后就借读于重庆高级工业学校。1940年毕业于重庆高级工业学校机械科,毕业后曾在电气试验、电机、电讯等企、事业单位中工作。其间自…  相似文献   

17.
李彪  雷钧 《程序员》2004,(8):127-128
7月又是一年毕业时。4年前走进校园的我们对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有着无限的憧憬,4年后的今天我们又从同一个大门走出了校园,有的走向了另一个校园,有的走向了五彩缤纷的世界。走在毕业道路上的我们对大学的生活有着无限的回味,我们哭过,也笑过……未曾珍惜时间的我们也为自己的颓废沮丧,曾经奋斗过的我们对未来充满激情。对于继续攻读研究生的你对自己应当做个什么样的总结?对于走向社会创造自己人生的你又对大学生活有着哪些回忆?本期内容我们特别为大家策划了一个新栏目,让走出校门的同学们与读者们零距离的交流,表达我们对大学学习点点滴滴的感受,希望能给在校的大学生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彭志君 《直通VIP》2006,(5):86-106
2002届全日制MBA毕业生,平均需要2.7年收回投资,毕业4年后平均年薪24万元,是入学前的3.75倍,年均薪资涨幅为24.9%。而在职MBA毕业生,平均1.69年即可收回投资,毕业4年后平均年薪为18.7亿元,是入学前的2.8倍,年均薪资涨幅为22.1%。[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毕业后,我们的未来会怎么样?这是不少大学生好奇的问题。这个有趣的免费单机游戏——《毕业生之黄金岁月》(下载地址:http://www.lonlong.com/gome),可以让你自己操纵毕业后的8年时光,提前预知人生。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应用文摘》2005,(11):118-118
我今年39岁,25岁研究年毕业后,已经工作了14年,回头看看,应该说走了不少的弯路,有一些经验和教训,现在开一个小公司,赚的钱刚够养家糊口,看看那些刚毕业的学生,对前景很迷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