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海绵城市建设的大背景下,城市海绵型公园特别是城市湖体公园的建设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海绵型城市公园已经成为城市公园建设的基本要求。但是,有的城市湖体公园设计只注重调蓄以及雨水滞纳的需求,而忽略了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所须具备的景观与休憩空间的需求,没有完全实现生态功能与游赏功能的统一。基于此,以福州琅岐红光湖公园设计为案例,分析设计条件及背景、设计理念与公园景观元素以及建设要点,探讨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的城市湖体公园建设的实质所在。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的质量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通过运用海绵城市的理念,能够对城市景观公园的设计进行全面的改良,不仅能够有效减少洪涝灾害,而且还可以加强雨水回收,让城市公园景观更具有生态效益。文章以厦门市张埭桥水库公园(一期)为案例,详尽论述了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以海绵城市为设计理念,通过合理布置与功能优先的手法,将生态可持续的理念融入到设计中,营造和谐、美好的公园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为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海绵建设理念及应用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3.
当下,城市飞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与精神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人们更加注重生态宜居环境。相对于传统的城市公园景观,生态性的城市公园景观更符合当下社会大环境。然而,在城市公园景观发展中面临许多问题,如何将城市的文化历史与生态环境有机结合,从而形成一个具有生态效应的城市公园景观是当下研究的重点。以西安市兴庆宫公园景观为例,以生态性设计理念与手法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兴庆宫公园如何将生态性融入城市公园景观的设计中,展现地域风貌,发挥生态功能。提出具有生态性的、能够传承历史文脉的城市景观公园营造建议,从而实现保护公园绿地景观、发挥公园景观的生态性功能。  相似文献   

4.
随着当代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以东山中央海绵公园雨水规划设计为例,探讨在海绵城市设计理念下,城市公园如何在提升生态效益的同时,为人们的视觉感官带来良好的审美效应,使城市公园成为一个以自然生态为基底,以雨水收集为景观特色的生态绿地。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成都桂溪生态公园的儿童活动区为例,对其植物景观应用进行研究,从植物种类、植物景观类型、植物与周边景观关系以及该场地设计亮点海绵城市设施(生态草沟)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实地调研并分析,提出合理的优化建议,希望为今后城市公园儿童活动区植物景观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项目场地位于美舍河中游,是美舍河最重要最大的景观节点,也是其"海绵城市"展示的窗口,场地设计面积为78.52hm~2(包含水域面积),设计上大面积运用台田、密林、果园、湿地岛链等大地景观的手法展示凤翔公园自然之美;生态上通过人工潜流、表流湿地最大限度解决水质污染问题,同时以乾坤湖为核心营造白鹭生境;城市休闲上充分考虑城市综合公园的需求,为市民提供休闲活动场地及慢行步道,最终将凤翔公园打造成展示海绵理念、满足市民休闲、呈现海口景观特色的综合性生态城市湿地公园。  相似文献   

7.
随着当代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论文以福州市八一水库下游雨洪公园景观设计为例,探讨在海绵城市设计理念下,城市公园如何在提升生态效益的同时,为人们的视觉感官带来良好的审美效应,使城市公园成为一个以自然生态为基底,以雨水收集为景观特色的生态绿地。  相似文献   

8.
当前海绵城市已经成为重要的城市建设和更新理念,在"生态优先"的指导方针之下,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公园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价值。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用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自然观赏和公众游憩的功能。因为建设用地的稀缺,城市公园的面积往往十分有限,而海绵城市的建设也会对公园的土地用途有所要求,其设施的展开往往和公园原有功能相冲突,这一点在宽度受限的城市带状公园中尤为明显,本文基于笔者在该领域的建设实践,阐述城市带状公园的设计创新。  相似文献   

9.
王琦 《砖瓦》2021,(2):57-57,59
城市公园设计是海绵城市构建主要组成部分,是解决城市雨洪及生态问题的关键。以昆山门球场公园设计为例,对海绵城市理论下的城市公园设计进行研究,通过地形、水体、建筑、植物、道路等几个方面入手,使该绿地成为具有雨水调蓄功能的公共绿地,给居民营造出以游览观赏、安静休憩、休闲放松兼改善生态环境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绿地。  相似文献   

10.
"公园城市"是新时期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和城市规划方法的革新,不仅是生态文明语境下的城市人居环境发展新理念,同时也是一种城市理想的实施路径和方法。以"公园城市"为基本理念和方法,在宜宾中心区城市设计中,组织城市公园系统,营建城市轴线、保护城市视线廊道,探索了结合生态功能和景观营建的地方城市中心公园的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1.
基于海绵城市景观现状问题及控制指标,以玉溪市东风广场海绵改造工程为例,提出海绵城市技术要点,提炼海绵城市设施中的景观设计要素,构建基于"水生态、水文化、水活力"的海绵城市景观的空间要素,解决东风广场的径流污染问题,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对于该项目中的生态科普节点——树阵广场进行设计阐述,探求改造公园中的海绵城市技术思路与景观设计表达的综合应用途径。由此为一体化环境设计和跨学科的协同设计作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2.
从景观基础设施的发展出发,以雨洪调蓄为导向的城市公园(雨洪公园)为例,将城市雨水管理基础设施和公园相结合,进行协同整合和统筹建设。通过在公园层面上实现雨水管理基础设施功能与景观和生态功能的无缝衔接,形成二者在空间上相互交织和组合的统一体。并以此提出一个更具弹性和适应性的新型城市公园形式——景观基础设施公园。总结了这种以最少的用地来满足最大的社会和生态系统服务需求的新型城市公园的特点,为当今乃至未来中国新型城镇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海绵城市体系的构建更加注重对城市中水的利用,能够将传统的排水方式"外排"变为"内蓄"。这种体系更加注重对城市公园绿地的规划设计。本文以盘锦市湖滨公园为例,对海绵城市体系下大型公园绿地的规划设计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探讨,旨在通过发挥公园绿化区域的作用,规划设计出雨水调蓄系统。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现代城市需求分析,从城市公园设计中的功能、生态、人文三个方面做理论探讨。提出城市公园复合空间营造的基本思路,规划分析、概念植入、景观形成等。再以楚河文化公园的设计创作为例,从城市规划角度分析,城市公园的使用功能、生态修复和历史人文需求。运用地景重塑、功能分区、景观串联、海绵城市、人性化、文化特征等方面入手,从而营造现代城市复合空间公园环境。  相似文献   

15.
罗剑 《福建建材》2023,(7):36-40
建设海绵城市是解决我国城市内涝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以龙岩市东山湿地公园海绵专项设计为例,介绍了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公园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设计方法,并通过对关键指标的复核,确认了各项指标均满足龙岩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设指标要求。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城市公园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设计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景观生态学视野下的城市生态公园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邓毅 《新建筑》2004,(5):10-14
分析了城市生态公园的概念和类型,剖析了传统设计方法的主要不足,指出应该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对传统城市公园设计方法进行拓展与创新,应该从抽象的生态走向与具体空间格局相关的生态,并结合景观生态学的原理提出了设计方法框架。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海绵城市的建设背景及其理念内涵,结合河南淇河国家湿地公园工程建设,分析"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积极作用。实践表明:在公园景观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能够满足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为市民提供休憩、游乐、交往的场所,同时也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重要媒介。城市公园的建设对塑造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传承历史文化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以嘉庚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法、调查法,并结合使用者的空间体验感知,对嘉庚公园的景观空间布局以及景观叙事设计进行探究。针对嘉庚公园景观空间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改善建议,为城市公园的建设提供启发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贾建云  何贝娜  郑佳燕 《建筑施工》2020,42(7):1259-1262
水体作为城市公园环境的载体和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公园和城市提供了多样的景观和生态。但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以南昌九龙湖公园为例,探索一种景观水体自净化策略和方法,该水体自净化系统包括公园外部雨水净化池、公园内部雨水收集净化装置和湿地岛。通过构建人工湿地岛景观、雨水收集装置及水生植物的造景等方式,保证公园内水体自净的生态环境。该策略和方法可为城市公园水生态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城市生态公园是城市公园发展的较高标准,是建设城市生态文明的需要.以益阳市会龙山生态公园为研究范例,以生态修复为基本思路,通过景观格局恢复、优化功能格局、焊接文化生态、协调植物群落、强化社会调控等方法和措施,探讨以生态修复复为基础的城市生态公园的规划设计方法,以图为城市生态公园的规划设计提出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