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在不改变现行土地制度、税收制度和中央地方财政分配制度的前提下,兴利除弊,通过对土地管理、土地出让方式、出让金支出管理、差别化信贷及恢复征收房产税等综合措施,可望解决因“土地财政”推高房价上涨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正确评价土地财政的功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燕菁 《北京规划建设》2013,(3):152-154,164
改革就是一系列选择。但哪个选择是真正改变了历史的,当时并不一定看得清楚。“土地财政”就是如此。从诞生到形成,它并没有一个完整的设计。甚至“土地财政”这一名词,也是后来才想出来的。但正是这个来路不明、没人负责,甚至没有严格定义的“土地财政”,前所未有地改变了中国城市的面貌,成为全球经济成功与问题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政策专递     
《城乡建设》2005,(4):33-34
广东试行“土地股权制”广东省即将出台《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三化”建设的决定》,新文件对农村土地和集体资产产权制等方面提出改革要求,农业专家视广东省的这份文件为有关“土地股权制”的首份省级指导性文件,文件对城乡配套改革、财政体制、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资产产权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  相似文献   

4.
笑蜀 《中州建设》2008,(22):34-35
长期以来,我们的一些城市依赖“土地财政”来筹集资金建设城市,取得了“辉煌”的业绩。所谓经营城市,实乃经营土地。如今,土地财政已经走到了尽头,一些地方政府不得不祭起“举债”的法宝,用以刺激经济的高速增长、保持城市化的继续扩张,并且满足巨额的自身运营经费。  相似文献   

5.
鉴于"土地财政"带来的一系列严重问题,主流观点几乎一边倒地要求抛弃"土地财政"。谈论抛弃很容易,如何找到替代的融资?一个简单的答案,就是仿效发达国家,转向税收财政。当年美国"土地财政"切换到"税收财政",靠的是联邦政府放弃土地收益同时地方政府开征财产税。今天中国,土地在地方,税收在中央。  相似文献   

6.
财政部和国土资源部正在研究通过改革土地收益分配办法的方式,来遏制地方政府过于依赖“土地财政”的倾向。  相似文献   

7.
财政部和国土资源部正在研究通过改革土地收益分配办法的方式,来遏制地方政府过于依赖“土地财政”的倾向。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我国地方政府扩大地方财政收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是通过招商引资,发展本地制造业并推动本地服务业,尤其是房地产业高速增长,以此获取营业税、土地出让金等。在这个过程中,土地成为最重要的政策工具,是谓“土地财政”。  相似文献   

9.
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获悉,为着力解决城市中等偏低收入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等“夹心层”的住房问题,广西将通过土地供应、财政、金融等多种支持方式,加快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建设。  相似文献   

10.
作为建筑设计师站在当今中国的建筑舞台上,面对着”日新月异“的高速城市化进程,可谓百感交集。每年的土地财政带动的高速经济增长为建筑师带来了空前的市场规模和发展空间,但过度单一性的建筑功利性和效益性需求,同时也毫不留情地透支着建筑师的能力和体力。  相似文献   

11.
过去二十年,无可讳言是中国房地产行业和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二十年,而这二十年发展的制度基础则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土地财政。这二十年的发展既带来了房地产行业的高度繁荣,同时也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埋下了深重的祸根。在学界终于开始反思土地财政之弊时,赵燕菁博士的两篇文章(包括在本刊的一篇专栏文章《土地财政与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12.
平新乔 《建筑》2012,(17):17-17
既然保障房的财力保障取决于地方政府的财力,尤其是土地财政的规模,那么就不能“杀鸡取卯”,用打压商品房市场,打压土地财政的手段来扩建保障房。如果保障房占整个市场比例太大,比如土地增量一半以上给了保障房,土地出让金就会下降,  相似文献   

13.
宫长义 《建筑》2014,(1):40-41
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一直以来我们对于“城镇化”认识都固化地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城镇化就是卖地、造房子、建小区,依赖着“土地财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城镇化”被片面地放大理解成了城镇房地产业的发展。在当前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建设中,中央适时提出了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发展部署,将以城乡统筹、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特征的“新型城镇化”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新型城镇化就是要从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镇规模扩大、空间扩张转变为以提升城镇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晒为中心,把_十地、资金、房产等资源进行整合运作,将城市中的金融、商业、餐饮、文化、交通等生活空间建设纳入到城镇化改造中去,必然会带来城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投资的扩大,给建筑业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和美好的预期。  相似文献   

14.
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广东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合理的土地利用是一个重要因素广东省从2005-2008年,省级财政投资1亿元,目标是建立国内领先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系统.简要介绍了“广东省土地利用信息动态监测系统建设项目”的情况,就广东省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农村土地产权调查、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省级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设等内容以及实现的技术方案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土地征用制度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从建国后沿用至今,尽管其间在征地补偿标准方面作了一些调整,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土地征用制度本身,这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进程已经很不适应。尤其是现行土地征用制度在征地目的界定、征地范围划分以及土地征用安置补偿办法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的弊端,既造成了“征而不用”、“多征少用”和“征而迟用”等现象,降低了土地配置效率,又带来了大量的失地农民,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快速推进。由于中国的土地财政制度,土地在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土地财政主要通过出让土地使用权来获得收益,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包括增量土地出让和进行土地整理后的存量土地出让。经梳理深圳城市发展过程,发现深圳市的城市化就是土地开发模式不断变化的过程。本文将探讨深圳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开发模式的演化,希望对其他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开发模式带来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土地制度对经济发展影响机理的分析,认为土地制度主要通过外部性内部化、激励与约束、资源配置等方式影响经济发展,据此,阐述了自20世纪80年代积极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发展以来中国土地出让制度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并将土地出让制度变量纳入经济增长模型,初步评价了中国土地出让制度实施与改革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结论表明,中国土地出让制度自实施以来所产生的制度绩效相当于2011年当年G D P的6.58%。但由于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依赖,也影响了中国土地出让制度运行对于经济增长的持续性贡献,文章提出了建立多元化财政“支柱”机制、城市重点重大项目回报机制、土地产权主体的城镇化红利分享机制等后土地经济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13)
近年来,"土地财政"问题在我国愈发严重,逐渐引起学者们的重视,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分税制改革和地方政府的晋升激励,但是与此相关的研究杂乱无章,致使其具体成因和带来的社会影响仍无定论,本文整理和介绍了现有的土地财政和地方政府行为的文献,希望能为今后相关学者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城市住宅》2012,(6):68-69
十余年以来,特别是近些年,中国土地制度和土地财政制度的变革,聚集了超万亿元的巨额可支配财力,为地方带来大量的财政收入,推动了地方发展。但是,与此同时,土地出让金制度带来的一些弊端也相当突出,因此,也被广泛诟病。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各地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基本划归地方政府,实践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为了地方的主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镇化逐步成为国家战略要义之一,作为中国最大规模城市的上海,其城镇化的路径选择显得尤为关键。基于对上海城镇化发展特征的分析,整合“资本循环”与“竞争优势阶段论”的分析,提出诠释上海城镇化进程的“资本逻辑”,并运用此理论工具来剖析上海城市发展的内生瓶颈。依据近30年的实证数据分析,认为土地财政和地产经济的路径依赖,打断了资本三次循环的正常链条,从而使上海跨越了创新驱动的阶段,从投资驱动跃升至财富驱动,从而带来发展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