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阎应强  石彦卿 《煤矿设计》1998,(10):40-41,56
某电影大世界艺术馆由三个双层双曲变断面网壳组合而构成了大跨度屋顶结构,本文介绍了该工程结构特点、网壳结构造型、网壳计算、内力分析。  相似文献   

2.
某电影大世界艺术馆由三个双层双曲变断面网壳组合而构成了大跨度屋顶结构,本文介绍了该工程结构特点、网壳结构造型、网壳计算、内力分析。  相似文献   

3.
冯真 《煤炭技术》2014,(4):275-277
介绍了圆柱面网壳、球面网壳、混凝土球形仓及气承膜结构储煤场等几种储煤场,并对其进行了技术及经济性能比较。  相似文献   

4.
板锥柱面网壳是一种新型的空间结构形式,它是建立在板锥单元系和常规的双层柱面网壳基础上的一种结构。论文基于有限元法,针对两种不同支承情况进行结构分析计算,研究板锥柱面网壳结构在静荷载作用下的位移和内力分布规律,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为板锥柱面网壳结构的应用和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根据极软岩工程特征,设计了新型的三格栅三拱组合成的双层双曲空间网壳支架,在喷射混凝土后形成网壳配筋衬砌结构,使喷层整体既具有一定的可缩性,又能承受强大变形地压,在软岩巷道中进行的工业性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支护效果,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针对能源互联微网系统的多能源协调优化调度的问题,结合双层规划理论分析建模。以多能源间能量转化关系为上层决策控制基础,建立微网系统综合运行成本最小的目标模型,以电能子系统、热能子系统、气能子系统的运行计划为下层决策变量,构建各能源子系统最优运行经济优化指标。在模型求解方面,结合改进指标的多目标蚁群算法求解双层目标优化模型。通过算例结果可表明,所建立的双层优化调度模型适用于多能源类型的协调互补问题,充分发挥出微网系统运行的经济性优势。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对球面网壳的系统性研究的还不完善,采用非线性有限元理论,对200余个双层球面网壳的安全性能进行非线性全过程分析和评价.在几何非线性分析的基础上,考虑了材料非线性对球面网壳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结论对工程设计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根据极软岩工程特征,设计了新型的三格栅三拱组合成的双层双曲空间网壳支架,在喷射混凝土后形成网壳配筋衬砌结构,使喷层整体既具有一定的可缩性,又能承受强大变形地压,在软岩巷道中进行的工业性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支护效果,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侯建茹  曲良  杨顺存 《西部探矿工程》2005,17(1):163-164,168
稳定性分析是网壳结构、尤其是单层网壳结构设计中的关键问题。本文论述了网壳稳定分析的目的和稳定准则,对网壳结构稳定分析的两种物理模型进行了比较,并对网壳结构全过程分析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网壳锚喷支护结构在软岩巷道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基于网壳锚喷支护结构在某矿高应力软岩巷道中的应用,介绍了钢筋网壳锚喷支护结构的特点、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为了解该结构的力学性能,校核网壳支架设计,优化支护参数,进行了围岩位移、巷道收敛与支架变形等三方面的现场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最后进行了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综合评价,为其在高应力软岩巷道中推广应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混沌优化神经网络的冲击地压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改进BP神经网络用于冲击地压预测的精度和泛化能力,利用BP算法和混沌优化算法优缺点的互补性,构建了一种组合式优化预测模型(COBP).将该模型应用于重庆砚石台煤矿冲击地压的预测,结果显示,该模型既利用混沌优化帮助BP算法克服了易陷入局部极值的缺点,又利用BP算法克服了基本混沌优化局部搜索能力有限和有时不能搜索到全局最优的缺陷.  相似文献   

12.
针对露天矿境界和采剥计划单独优化得到的不是全局最优解问题,提出了境界和采剥计划同时优化方法。通过给定地表约束、帮坡角约束、采剥总量、境界增量等条件构建了一系列地质最优候选境界,对每个候选境界做采剥计划优化,以净现值最大为目标函数,得到了境界和采剥计划同时优化的最优境界。通过建立地表标高模型和矿床数值模型,以及设置帮坡角和技术经济参数约束条件,对某露天铁矿分别采用境界、采剥计划单独优化和境界、采剥计划同时优化的方法进行优化,得到单独优化时最优境界净现值为25.8亿元,同时优化时最优境界净现值为45.7亿元,实现利润净现值增加19.9亿元。结果表明:境界、采剥计划同时优化方法优于境界、采剥计划单独优化方法,能够为露天矿生产决策者提供有利的手段和可靠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露天矿山路径优化问题是指在满足特定物理和经济约束之下,搜索最佳运输线路的组合优化问题,对于降低矿山运营成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目前常规的露天矿山路径优化算法,主要从静态的道路有向图网络优化出发,无法实现大规模时变动态网络的高效分析和优化决策。本文以扎哈淖尔露天矿为例,将欧式空间内经典的有向图网络分析方法扩展至Clifford代数空间,建立了节点、有向边以及路径的统一表达,提出了路径几何拓扑连通性和标量约束指标的计算方法,实现了几何拓扑计算和数值最优化求解问题的分离;针对传统静态网络分析方法无法动态表达系统能耗变化的问题,建立了基于时变运输功最小化的路径优化模型,并结合行驶阻力特征给出了时变阻力的计算方法;研究了因路面频繁碾压破坏和周期性维护而导致的滚动阻力系数周期性时变效应,并提出计算时变滚动阻力系数的方法;最后为进一步提高算法收敛效率,提出了两组推论和一组数值计算优化策略对遗传算法的数值计算进行了改进。经多次仿真实验验证,算法能快速收敛于全局最优解,说明了算法对于解决矿山实际路径优化问题可行且有效。其次,几何代数化方法的引入也为传统路径优化问题求解提供了一种有效实现拓扑关系计算和数值计算解耦的新方法,弥补了静态网络无法实现时变动态网络分析的不足,为提高露天矿运输系统大规模路网模型的快速效率,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求解思路。  相似文献   

14.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为减小地震作用给人们带来的损失,通常在不同塔楼之间设置阻尼装置,以达到减震目的。本文把非对称双塔楼结构简化为具有两个自由度的TMD结构体系,分别以结构A和结构B的位移为控制目标,从理论上推导了连接阻尼参数优化公式,并分析了两塔楼的质量比和频率比对连接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喀拉通克矿在350~405 m水平的矿体采用下向小分段空场嗣后充填法开采,目前采场跨度8 m,高度8 m时,采场稳定性较好。为提高矿山生产能力,增加经济效益,对采场结构参数进行优化。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基于室内岩石力学试验结果,结合现场工程地质调查研究成果,制定3种模拟方案获得极限采场高度,并依据本矿山相关充填体研究成果进行优化采场充填配比参数初设。结果表明,在采场跨度8 m工况下,采场高度为14 m时,采场塑性区范围较大,位移突变较大,在采场高度12 m时,采场塑性区范围较小较为稳定,采场结构参数的优化可为矿山提高经济效益,安全防护提供可靠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由于煤矿井下环境恶劣,使得煤矿井下视频获取的图像严重降质,而现有的基于深度学习的语义分割模型在图片清晰化后存在边缘分割模糊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融合边缘优化模块处理边界信息并运用门控卷积层连接传统特征提取模块并行处理信息的方法;为监督学习轮廓信息,采用二元交叉熵损失函数提高学习效果,并与常规分支的损失函数共同优化模型分割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对已完成清晰化的煤矿井下图像进行语义分割任务时,基于融合边缘优化模块的方法与其他方法相比整体语义分割精度得到提升并且边缘分割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17.
采用内点罚函数法,以一对齿轮传动副体积最小作为优化设计目标,并借助计算机程序进行优化设计,既能做到各参数之间的优化组合,又能缩短设计周期。设计结果表明,圆柱齿轮的重量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8.
Study on optimization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Introduction A great number of goal optimization questions exist in such fields as electronic science, control sci-ence, computer science and management science. So-lution to these questions can be summed up as seeking the maximum or minimum value to a certain definite goal function with constraints. Effective algorithms have not been found for many questions. In solving problems the problems’ time complexity is exponen-tial, it is difficult to find an overall optimized solution in limited ti…  相似文献   

19.
机械加工系统的优化技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可靠性优化技术基础上 ,对机械制造系统—单工序加工条件的优化进行分析、计算 ,建立了优化数学模型 ,选择了优化方法 ,确定了最优进给速度vj 和切削速度vq 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