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关于配网通信中无线通信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电力配网自动化业务对通信网络的要求,并比较目前配网中各种无线通信方式的优劣,提出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在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中的优势,并对WiMAX、McWiLL这两种主流宽带无线通信方式进行对比,最后提出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在配网自动化建设中的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内专用无线通信系统多为模拟方式,通信工具功能单一,比较落后.为适应发展,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功能完备的专用数字无线通信系统.GSM网络不仅可以作为无线通信的公网使用,还可以在此网络基础上开发专用的通信网络及相应的通信终端,满足特定领域的语音和数据通信要求.本文结合基于GSM网络的专用数字无线通信系统终端的实际开发经验,介绍了专用无线通信系统对手持终端功能上和总体设计上的要求,对其基本功能要求进行了阐述,随后重点介绍了手持终端中基于8051F单片机的主控制单元的主体程序开发,并给出相关框图.  相似文献   

3.
电力巡检是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实现的功能之一.文章针对电力巡检系统中无线通信方式存在的问题,分析了GPRS无线通信方式的特点,提出了4种基于GPRS的通信方案,比较了各方案的优缺点,介绍了公网动态IP+动态域名解析传输方式的实现过程。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与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通信方案。  相似文献   

4.
在智能配电网建设中,电力光纤无法覆盖到每一个智能配电网终端,特别是仅需要“两遥”信息采集的终端普遍采用公网GPRS无线通信作为采集手段。但公网GPRS无线通信以保障语音通信为主,在城市密集区的数据通信的可靠性无法有效保障。年度运行费用也较高。文章根据山东电力开展基于ZigBee技术的配电网无线通信试点工作,验证了ZigBee技术在智能配电网通信中的应用,对丰富智能配电网通信技术手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孙鹏  郭峰  张强 《江苏电器》2008,(5):52-55
针对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对数据传输可靠性和实时性等要求,提出用无线通信方式弥补传统配电网自动化系统通信方式的不足。介绍了采用GPRS技术的可行性,分析了我国配电网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GPRS技术的配电变压器监测系统方案。实验表明,该系统具有实时性,传输速率快,可靠性高,费用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钱萍  胡林  黄晶  梁旭坤 《电气应用》2007,26(2):24-27
由于有线通信的局限性,不能适应现代多种多样的要求,随着电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无线通信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应用于负荷管理系统的情况来看,必须首先解决其通信的实时性、安全性和通信效率的问题.从基于无线通信负荷管理系统的报文传输的条件入手,就无线通信的方式、通信延迟及其安全性三方面分析了影响通信实时性、安全性和通信效率的因素,提出了采用CDMA/GPRS等先进的无线通信网络及对数据进行TEA加密的通信安全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由于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FA)的对等式通信对通信介质有着严苛的要求,目前主要采用基于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或工业以太网技术的光纤通信方式。该通信方式需要铺设费用昂贵的光缆通道,因此难以适用于老城区或旧线路改造区域。文中通过研究智能分布式FA故障处理过程和无线通信情况下智能分布式FA的自适应性,提出基于4G/5G无线通信的智能分布式FA技术。针对通信过程中可能出现通信中断、通信延时与丢包、通信多包等异常情况,采用应用层协议控制与故障处理流程相结合的方法,实现终端之间通信时间指标与FA过程的严密配合,完成无线通信情况下的分布式故障处理。通过模拟多场景测试和现场应用情况,表明文中算法能够适应不同的无线通信条件并准确完成故障隔离与非故障区域的恢复,验证了文中基于无线通信的智能分布式FA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配网自动化无线通信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介绍了配网自动化中通信的重要性,简要分析比较了现有的通信方案,指出了无线通信方案的优势。并对几种在配网自动化中有应用价值的无线通信方式分别给予了介绍,重点对基于SMS(短消息)、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以及无线双向数据通信窄带广域网等技术在配网自动化通信中的应用提出实现方案,并进行了综合分析比较,指出了配网自动化中通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微功率无线通信和电力线窄带载波通信作为电力行业的两种主流的通信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双模异构通信技术的出现,一方面继承了微功率无线通信的高速、组网灵活等优点,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了载波通信特性兼容老的通信方式,进而使得双模异构通信成为前瞻的技术,得到了广泛关注。提出双模异构采用的阶梯算法作为微功率无线通信和电力线窄带载波通信的核心机制及路由算法,实现了双模异构网络通信的稳定性、通信链路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自动抄表系统中现有的主要几种通信方式,并考虑到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基于GSM的无线通信技术被应用于电力系统,成为无线远程抄表的一个发展方向,因此又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基于GSM网络无线通信技术的自动抄表系统。  相似文献   

11.
光纤通信为配电自动化系统提供了一种灵活可靠的通信方式.文章在分析了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特点和需求的基础上,探讨了光纤通信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上的应用方案,着重介绍了馈线系统、子站内部及主站系统的光纤通信方案.作者建议在配电网自动化通信系统的建设中,要根据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应用多种通信方式,选取其中最优的组合方案,以满足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对通信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光纤通信为配电自动化系统提供了一种灵活可靠的通信方式。文章在分析了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特点和需求的基础上,探讨了光纤通信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上的应用方案,着重介绍了馈线系统、子站内部及主站系统的光纤通信方案。作者建议在配电网自动化通信系统的建设中,要根据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应用多种通信方式,选取其中最优的组合方案,以满足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对通信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电网稳定控制系统的特点阐明了其在通信组网方面的特殊要求,在此基础上介绍了2种典型的区域电网稳定控制系统的组网方案;分析了这2种通信组网方案在不同通信条件下的适应性和优缺点,并针对目前的电网稳定控制系统通信组网方案存在的缺点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结合智能电网的发展,分析了通信新技术的发展对电网稳定控制系统组网方案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指出NGN、SDN和CPS是未来电网稳定控制系统通信组网方案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4.
基于GSM/GPRS通信的抄表系统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25  
简述了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通信方式的特点,详细讨论了基于GSM/GPRS通信抄表系统的组网方案和适用场合.该系统可用于低压侧公用、专用配电变压器(包括各种杆变、箱式变)总表、分表或居民表集中器进行准确、安全、实时、同步的抄表,同时提供数据采集、统计分析、数据查询、报表曲线管理、Web发布、异常事件告警等全面的解决方案,为用电管理自动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5.
配电系统是整个智能电网系统中最接近用户级的“神经末梢”,是智能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保障,如何构建一套稳定可靠的智能配电网应急通信系统是配电网络中的重要课题.文章针对配电网应急通信系统快速灵活部署、高带宽广覆盖、高可靠传输、坚固自愈等需求,提出基于WiMAX技术的配电网应急通信系统架构,并对WiMAX技术在配电网应急通信系统的应用提出了优化方案,为后期设备研制、网络构建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李玎  燕飞 《广东电力》2010,23(11):85-87,93
介绍了一种基于开放通信接口的电压监测仪自动检定系统。该系统通过自定义的开放通信规约接口,与不同品牌、型号的电压监测仪及标准信号源通信,支持RS232、RS485、IEEE488、以太网络等各种通信通道,支持自定义检定方案,可完成基本功能检验、停电试验、准确度检验或误差检验、综合误差检验、灵敏度检验和谐波影响试验,可自定义检定过程参数,自动完成检定及自动出具报告,整个检定过程无需人工干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主流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技术方案的比较分析,提出了适合各类电力用户的用电信息采集通信组网方案,确保科学组网、可靠通信。  相似文献   

18.
介绍当前常见可视通信终端实现方案和各种方案的优缺点,结合一个基于MPEG-4技术的变电站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实现,分析了MPEG-4标准和应用特点,提出一种使用移动PC机或笔记本作为解压平台、结合WISGO7007音频/视频采集卡来实现的可视通信终端设计方案,并详细阐述了采用MPEG-4技术在便携终端上实现软解压方案的优势以及具体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9.
简要描述了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一般结构,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分级实现配电网自动化通信系统的具体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20.
精准负荷控制系统的快速通信接口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多直流馈入电网精准切负荷系统的实时性需求、控制终端业务断面流量和现有通信接入技术,提出了骨干层基于同步数字序列(SDH)传输网、终端层基于专用光纤的多级点对点通信架构,描述了精准切负荷控制系统的通信组网方式,着重介绍了稳定控制装置STM-1通信接口、多用户共享2M通道接入等关键技术实现方案。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稳定控制装置与不同类型的负荷控制终端的通信接口设计方法,并完成了样机研制和系统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