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引发剂,乳化剂对苯丙核/壳乳液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预乳化工艺和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苯丙乳液,研究了引发剂种类、乳化剂用量及两阶段乳化剂用量比等对苯丙核/壳乳液合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苯丙乳液的微粒作为种子,用丙烯酸丁酯-醋酸乙烯酯作为壳聚合单体。苯乙烯、丙烯酸酯和醋酸乙烯酯三种单体以核壳结构的形式聚合,制备出综台性能明显优于苯丙乳液、乙丙乳液及其混合物的SAV乳液。讨论了SAV核壳结构乳液的合成工艺和性能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乳化剂用量、乳化剂添加方式和种子用量均是影响乳液性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低成本环保型苯丙乳液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核-壳乳液聚合丙烯酸类单体、苯乙烯以及交联单体,合成了低成本环保型苯丙乳液,用于中低档建筑涂料,其性能不低于一般的苯丙乳液。研究了软/硬单体配比、丙烯酸用量、交联单体、乳化剂和引发剂对涂料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4.
苯丙乳液是由苯乙烯和丙烯酸酯单体经乳液聚合后制得的,通过添加功能单体(交联剂等)可以形成核-壳结构。半连续种子乳液预聚法是合成核-壳型苯丙乳液较先进的方法之一,所得苯丙乳液性能优越,并且在胶粘剂、施胶剂及涂料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综述了半连续种子乳液预聚法合成核-壳型苯丙乳液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某些物质(如有机硅、含氟化合物和乳化剂等)对苯丙乳液性能的影响。最后对核-壳型苯丙乳液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苯丙乳液,考察了玻璃化转变温度( Tg)、核中丙烯酸的用量、亲水单体用量及种类对乳液冻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Tg在 20.94 ℃左右、核中丙烯酸的用量为 2.5%时,苯丙乳液的冻融稳定性较好,不同亲水单体和用量对冻融稳定性的影响不大,也表明了在该体系下丙烯酸已为乳液提供了足够的冻融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程敬松 《广州化工》2012,40(7):114-115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技术与预乳化工艺,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苯丙乳液。试验了单体配比,乳化体系,温度控制,乳化单体滴加程序等工艺条件对核/壳苯丙乳液性能、质量的影响,得到了聚合工艺稳定,综合性能良好的核/壳苯丙乳液。  相似文献   

7.
氧化还原引发核/壳乳液的制备及其在水性涂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采用过硫酸盐-亚铁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合成具有核/壳结构的苯乙烯-丙烯酸酯乳液,通过对比不同引发体系乳液粒径粒径分布,玻璃化转变温度,乳液成膜性能等指标,表明氧化还原引发的核/壳结构的苯丙乳液性能比热引发无规共聚苯丙乳液大大提高,用此乳液配制的涂料性能也有很大提高。通过选择增稠剂及添加助剂,解决了涂料调色过程中浮色及分层现象。  相似文献   

8.
苯丙乳液的合成及水性防锈涂料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以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为主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为交联单体,磷酸酯PAM-200为功能单体合成了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交联苯丙乳液。研究了乳化剂的用量和配比、交联单体用量以及磷酸酯功能单体的用量对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当乳化剂用量为单体总量的1.5%,核层为DSB(0.5%)/SE-10N(0.5%),壳层为SE-10N(0.5%);交联单体用量为所在层单体总量的3%,磷酸酯功能单体用量为壳层单体总量的4%时,乳液及其涂膜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该乳液配制的水性防锈涂料与普通苯丙乳液相比具有更优异的防锈性能,在3%的盐水中浸泡400h漆膜无起泡生锈现象。  相似文献   

9.
核壳型苯丙乳液的制备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预乳化工艺和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合成出了具有核/壳结构的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四元共聚苯丙乳液,粒径分布均匀,讨论了乳化剂和引发剂体系以及引发剂、交联剂用量等因素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用TEM及FTIR表征了所得聚合物乳液的结构。  相似文献   

10.
核壳结构苯丙乳液上光油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预乳化工艺及半连续种子聚合法,通过St-BA-MMA-AA四元共聚反应,制得了具有核壳结构的苯丙乳液。讨论了乳胶粒子大小及形态对MFT的影响,并研究了乳化剂用量、阴/非离子乳化剂配比、核壳两阶段乳化剂配比及功能性单体的用量及加入方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和苯乙烯等单体进行乳液聚合,制得乳胶漆用苯丙乳液。着重讨论了乳化剂和丙烯酸的用量对涂膜性能的影响,最终确定苯丙乳液的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以丙烯酸、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羟丙酯为单体,采用过硫酸铵作为引发剂,以非离子乳化剂聚氧乙烯醚(OP-10)和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作为复合乳化剂,经过乳液聚合,制得了一种水性涂料用缔合型增稠剂。考察了丙烯酸单体含量、乳化剂用量对乳液性能和增稠剂黏度的影响。优化了反应条件,反应过程和最终乳液都很稳定。  相似文献   

13.
保护胶带用高剥离强度乳液压敏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异辛酯(2-EH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丙烯酸(AA)、丙烯酸羟丙酯(HPA)为原料进行乳液共聚,合成了保护膜用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讨论了乳化剂种类及用量、引发剂及缓冲剂用量、聚合温度、聚合时间、种子乳液用量对压敏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的压敏胶具有较高的剥离强度和初粘性,同时具有较好的耐高温高湿老化性能。  相似文献   

14.
以丙烯酸丁酯 (BA)、苯乙烯 (ST)、丙烯酸 (AA)、丙烯酸羟乙酯 (HEA)、N 羟甲基丙烯酰胺 (MAM)为共聚单体 ,采用预乳化聚合工艺 ,合成出“核壳皮”型共聚乳液。乳液的稳定性良好。研究了乳化剂、引发剂用量、单体组成、滴加速度、温度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讨论了乳液性质对印刷胶片照相性能及冲洗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具有“核壳皮”结构的乳液 ,完全满足印刷胶片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5.
建筑涂料用苯丙乳液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为主要单体,采用种子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合成了苯丙乳液,研究了软硬单体的配比、硬单体中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相对量和丙烯酸的用量等对乳液及乳胶漆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苯乙烯(St)和丙烯酸丁酯(BA)为共聚单体,丙烯酸为功能单体,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和OP-10为复合乳化剂,采用乳液聚合的方法直接合成了苯丙微乳液。结果表明,适宜的反应温度为80℃左右,较佳的St与BA的质量比为0.9~1.0,复合型乳化剂用量为5%左右,引发剂用量为0.4%~0.6%、丙烯酸用量为2%~3%时,微乳液性能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7.
以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为单体,以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并向反应体系加入适量的水溶性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进行一次投料的间歇乳液聚合反应,详细分析了该体系的动力学规律和乳胶粒直径及分布的规律,通过乳液聚合的动力学模型探讨了水溶性聚合物及其它因素对聚合反应速率、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水溶性聚合物参与的乳液聚合反应规律与小分子乳化剂的乳液聚合基本相似,但聚合反应速率大大下降.  相似文献   

18.
苯丙型水性光油乳液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为软硬单体,以丙烯酸、丙烯酰胺等为交联单体,采用单体预乳化、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制得了一种水性苯丙乳液,适用于配制纸质印刷品上光油。重点探讨了单体比例、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及加入方法、反应温度等因素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白慧英  赵振河 《粘接》2012,(6):36-39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新型低温反应型聚丙烯酸酯乳液粘合剂,即以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异辛酯(EHA)、苯乙烯(St)为软、硬单体,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并选用一种适当的交联单体合成了性能优良的聚丙烯酸酯涂料印花粘合剂。讨论了引发剂用量、乳化剂用量、阴/非离子乳化剂的配比、乳液滴加时间、保温时间等对聚合物的影响。确定了乳液聚合最佳工艺条件:乳化剂用量为o8%,阴/非乳化剂质量比为4:3,引发剂用量为0.8%,乳液滴加时间60min,保温时间60min。  相似文献   

20.
苯丙乳液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安 《应用化工》2007,36(4):418-420
以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为反应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和十二烷基磺酸钠为复合乳化剂,通过连续滴加的乳液聚合工艺制备苯丙乳液。结果表明,当软硬单体配比为1∶1(质量比),SDS∶OP-10=1∶1(质量比),引发剂含量为单体总量的0.3%,可制得较好的乳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