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关于河台金矿采矿方法改进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台金矿目前采用的采矿方法主要为浅孔留矿法,少数为上向分层块石干式充填法,前者历未能有效支护采空区,减少采动地应力,且矿柱矿量占矿块矿量34%~42%,矿房在碍放矿处于上覆崩落岩石下,选成采矿二次贫化率难以控制,后者虽能有效支护空区,有利于降你菜矿生产能力的要求,对此,工人劳动生产强度在 块综合生产能力小,满足不了矿山法,该法通过人工砼底板对采空区的隔离与支护,有效减缓了地应力集中,提高围岩稳定固  相似文献   

2.
某钨矿山深部矿体形态复杂、产状多变,目前采用的浅孔留矿法、留矿全面法难以满足安全生产需要。为提高资源回收率和解决管理难度大等问题,在原采矿方法的基础上,联合采用中深孔分段崩落法,合理划分矿块,优化采场参数,合理安排采、切、出作业。新方法提高了作业安全系数,采场回采周期缩短了0.5~1.5年,减少矿柱、矿壁损失,采矿损失率降低了约5%,采矿贫化率降低了约6%,解决了原采场回采矿量大、周期长、存窿矿过度集中、出矿效率低等问题,也显著地提高了矿山经济效益。这种联合采矿方法可为矿区今后的生产和同类型的矿体开采提供一定参考与指导。  相似文献   

3.
嵩县金矿主矿体赋存在构造蚀变带内,针对其采用浅孔留矿采矿法存在的采场安全性差、采矿损失贫化大等问题,基于采场作业安全、矿岩地压稳定、降低采矿损失贫化、保证采场生产能力等方面考虑,提出了采用上向水平进路充填采矿法开采,详述了该采矿方法的采准切割工程和回采工艺。现场工业应用表明:上向水平进路充填采矿法采矿损失贫化低,采矿损失率仅为8%,矿石贫化率为12%,作业安全性较之前采用的采矿方法有明显提高,且采场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30 t/d,技术经济指标能够达到生产要求,使矿山总收益提高,是安全可行、经济有效的采矿方法。  相似文献   

4.
杨玉林  李国增 《黄金》1993,14(12):16-18
内蒙红花沟金矿始建于1958年,建矿初期,采用浅孔留矿法开采急倾斜极薄矿脉金矿床.浅孔留矿法的主要优点是工艺简单、便于管理,产量易于控制.但其缺点是矿石损失贫化大,资源利用率低.由于损失贫化较大,致使大量存窿矿石难以放出而残存在采空区内,形成了特有的浅孔留矿法残存“松散矿石体”(以下简称松散矿石体).1979年以后,矿山在改革采矿方法、大幅度降低采矿损失贫化的同时,面对地质资源短缺的现状,为了充分利用黄金资源,对“松散矿石体”的采矿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了一种适合于急倾斜极薄矿脉”松散矿石体”的采矿方法,即“脉外天井分层切割穿  相似文献   

5.
甘肃花牛山南金滩矿区改浅孔留矿法为分采充填法后,采矿回收率达96%,贫化率降低了35.3%。出矿金品位提高了5.63g/t,减少了选矿处理量,其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对高品位、急倾斜薄矿脉开采,特别是对我国西部地区其它类似矿山的采矿方法革新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通过现场调查狮子山铜矿的开采状况,对狮子山铜矿西部50-75#剖面薄小低品位矿体的采矿工艺进行设计,根据矿体厚度不同分别采用有底柱电耙出矿浅孔嗣后充填法和有底柱电耙出矿分段空场嗣后充填法回采矿体。试验采场的应用表明废石充填和强制崩落围岩联合处理采空区的采矿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管理风险,缩短采场生产周期,降低损失贫化率(损失率低于8%,贫化率低于15%),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满足了矿山选厂正常生产,实现了矿山的可持续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7.
大白阳金矿有限公司为变质岩浆热液型金矿床,目前矿山开采缓倾斜薄矿脉采用的采矿方法存在损失率、贫化率较高,顶板支护方式过于单一,工班、台班效率低,机械化程度不高的问题。采用合理的采矿方法降低采矿损失率、贫化率,提高生产能力对矿山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选用的机械化液压支柱护顶连续回采采矿法能够解决其问题,同时达到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延长矿山服务年限的目的。矿块综合生产能力80t/d;损失率5.16%;贫化率8%。  相似文献   

8.
夏甸金矿采用新型采矿方法后,因矿体变化大,造成矿石损失贫化率增大。采用低贫损分段崩落与浅孔留矿耦合采矿方法后,采掘成本下降,损失贫化率降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我矿主要是采用有底柱小中段崩落和阶段崩落采矿方法的矿山,多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要提高矿房的生产能力及适应强采的需要,必须扩大一次爆破的崩矿量,减少爆破次数,减少爆破准备时间和因爆破而影响的生产时间,只要能做到以上几点,对于多分段、多矿房在挤压状态下一次爆破,不合格的大块率将会降低,在合理安排放矿的情况下,可降低矿石的损失率和贫化率。扩大一次爆破的崩矿量就需要爆破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无底柱浅孔留矿法在矿山开采中的应用情况,从采场结构参数和回采工艺方面对无底柱浅孔留矿法进行了综述,取消了传统浅孔留矿法底部结构,增加出矿进路,通过电动装岩机出矿,脉外巷道运输,提高了劳动效率、矿体回采率和采矿作业安全,降低了采矿贫化率。  相似文献   

11.
露天转地下急倾斜中厚矿体目前主要采用空场法、崩落法和尾砂胶结充填法进行开采,然而一些特殊区域不能采用尾砂进行充填,为了提高回采效率,需结合矿山地质条件研究与之相适应的采矿方法。针对青龙沟采区北矿段露天转地下急倾斜中厚矿体,依据矿岩体工程地质条件及其稳固程度,结合矿山现有采矿装备与充填条件,在阶段空场法分段凿岩、落矿的基础上,提出了长矿房连续开采干式充填采矿方法。依据矿体形态划分阶段,在首采阶段最下分层开掘凿岩巷道,上一分层预控顶为下一分层开采提供凿岩巷道;采用中深孔连续落矿的同时,利用废石等对采空区进行干式充填。该采矿方法简化了矿块开拓设计,大大减少了采准、切割工程量,缩短了采准、切割时间;通过采用连续开采减少矿柱留设,提高矿石回采量;采用干式充填体控制采场地压。在青龙沟采区北矿段现场进行的工业试验表明:对急倾斜中厚矿体采用长矿房连续开采干式充填采矿法实现了高强度和大规模集中开采,提高了矿块的回采率,降低了矿产资源损失量。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铜矿主矿体500 m水平西区域复杂难采矿体,提出了进路式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脉内凿岩出矿巷低分段空场小步距回采嗣后充填法及脉外凿岩出矿巷低分段空场小步距回采嗣后充填法三种可行开采方案,并对三种采矿方案的采场布置、采切工程、回采工艺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比分析三种采矿方法的优缺点和技术经济指标,优选出进路式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进行开采。该采矿方法回采过程中采用浅孔爆破,能较好地保护上盘不稳定含砂层,工人作业环境安全性高,且其采切比、贫化损失相对较低,出矿品位较高,综合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3.
根据多金属矿的资源特征和开采技术条件,提出了3种采矿方案,即分段凿岩阶段空场嗣后尾废充填采矿法、并中段分段凿岩阶段空场嗣后尾废充填采矿法和矿柱护壁充填和矿房分段凿岩阶段空场嗣后尾废充填联合采矿法。对3种方案进行了设计,阐述了它们的特点、结构参数和优缺点。最后,通过综合比较分析,推荐选用分段凿岩阶段空场嗣后尾废充填采矿法作为深部低品位厚大多金属矿体开采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4.
某金矿主要开采 7-2# 矿脉,矿体及围岩节理裂隙发育,且矿体赋存深度超过 500m,在较大地应力条件下围岩受采动影响极易冒落。该矿浅部资源采用干式嗣后充填采矿法时岩层不易控制,且留设矿柱造成高品位矿石损失率较高,冒落的围岩混入矿石中使贫化率居高不下。为解决上述问题,在开采深部资源时变更为进路式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而不同进路的回采顺序对与之相邻的回采进路受力状态影响较大,为提高进路内凿岩、出矿作业的安全性,需深入分析回采顺序与进路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结合实际,本文提出了 5 种进路回采顺序,并通过 FLAC3D 数值模拟对各回采顺序条件下进路的受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双翼阶梯式回采方式,进路周边围岩应力分布较为均匀,回采进路一定时期内能够保持稳定,可大幅提高进路内作业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大尹格庄金矿1#矿体-496 m中段北区矿体为典型的缓倾斜薄至中厚矿体,采用点柱式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落矿时,存在安全性差、生产效率低和矿石损失率高等问题。为保证采场作业安全,实现高效生产,提出小规格上向水平进路分层充填采矿法,采场地压得到有效控制,并就其回采工艺、爆破工艺和充填接顶等关键问题进行改进,矿山生产效率得到有效提升。改进采矿方法后盘区综合生产能力为372 t/d,月出矿量为11 000 t,与原采矿方法基本相同,但采矿损失率由15%降低至5.7%,资源回收率或回采率显著提高,工业试验表明:新采矿方法具备安全高效的生产特点,满足技术经济指标要求,其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矿山生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矿山岩土工程数值分析中研究复杂空区群三维数值模型构建方法对空区治理具有现实意义。为精确分析矿山地下工程围岩移动和应力变化规律,特别是不同采矿方法形成的复杂空区的稳定性和矿柱应力变化,提出了3DMine-Surfer-Rhino-ANSYS-FLAC3D多软件联合建模方法,解决了复杂空区群三维数值模型构建和大数量小尺寸矿房矿柱网格剖分问题。以广西大新锰矿矿体开采为案例,构建了留矿法与房柱法形成的采空区的三维数值模型,模拟分析空区的稳定性和决策胶结充填治理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大新锰矿留矿法开采的空区部分顶柱有垮落风险;(2)房柱法开采的空区部分矿柱变形大,有塑性破坏;(3)对于胶结充填留矿法的空区,隔一充一充填方案治理效果更好,在治理初期地表沉降更小。  相似文献   

17.
针对嵩县山金M1构造蚀变破碎带内矿岩较破碎且稳固性差,矿体与破碎带交错分布的开采技术难题,开展了下向进路充填采矿法试验研究。通过在人工假顶下自上而下分层进路式回采接顶充填,保证了构造蚀变破碎带内矿体回采的安全性。将盘区划分为2个采区、4个分段,采用下盘脉外盘区斜坡道-分段运输平巷采准方式,每一分段3条分层联络道交错布置;在分段内自上而下沿走向进路逐层回采,每一分层回采均在C料尾砂人工假顶下作业,采场采用铲运机出矿。现场应用表明:下向进路充填采矿法保证了矿体安全回采,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得到了盘区生产能力180 t/d、采矿损失率4.9%、矿石贫化率4.6%的良好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18.
深井岩爆与采矿方法关系之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介绍中国目前2座黄金矿山开采现状出发,分析研究了国内外金属矿山深井开采采矿方法可行性技术现状;单从采矿工艺与岩爆发生的关系方面来看:空场采矿法不可取,崩落采矿法也只能在一定深度范围内使用,唯一可以在深度2000~3000 m以下的急倾斜或缓倾斜矿体开采应用的采矿方法,只有充填采矿法,而且是胶结充填采矿法;其充填率或充填密度越大和充填质量越高,对降低可以引起岩爆的能量耗散率有非常明显之影响。  相似文献   

19.
某铅锌矿急倾斜薄矿脉赋存于软弱的绢云母千枚岩岩层中,且矿岩产状基本一致,开采技术条件极为不利。应用浅孔留矿法回采时,围岩极易冒顶片帮、采场回收率低、存窿矿出矿困难以及地压活动频繁等问题凸显。为维持生产工作的正常进行和实现向深部矿体开采的过渡,围绕采场岩层有效控制,采用阶段下行式、中段双翼后退式开采顺序,合理规划多层矿脉开采方式 ;根据采准工程增加率适当减小采场跨度,无轨铲运机替代有轨装岩机出矿,增大出矿进路间保护墩厚度,应用预裂爆破控制采场轮廓,对浅孔留矿法工艺进行了改进。现场工业试验表明 :改进措施使得生产技术经济指标显著改善,初步实现急倾斜薄矿脉“安全、高效、经济”开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