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对O3-GAC工艺中臭氧投加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滤膜法测试了不同臭氧投加量下,臭氧活性炭出水中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特性,并对其去除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 000的有机物易被臭氧氧化为C02和H2O而去除.大于10 000的大分子有机物被氧化分解为3 000~10 000的小分子有机物,这部分小分子有机物可被后续活性炭生物降解去除.增加臭氧投加量,大于30 000的有机物被氧化为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范围更广的小分子有机物,使大于30 000的有机物易被活性炭降解,但会使小于1 000的有机物的去除效果降低.臭氧投加量的确定应考虑水中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2.
南水北调的应急工程是从河北四水库调水进京,四水库水源水质与密云水库水质相差较大.为了保证河北水进京后水厂工艺运行的稳定性,根据水厂现行工艺(混凝-沉淀-煤砂过滤-活性炭过滤)增加预臭氧在河北黄壁庄水库进行适应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投加臭氧1.5~2.6 mg/L后炭出水基本无味;试验条件为:臭氧浓度0.4 mg/L,接触时间8 min时,预臭氧能够将剑水蚤杀死去除;预臭氧后系统对有机物去除效果较好,且沉后藻类去除率达到80%以上,煤滤池出水藻类低于2万个/L;中试系统煤滤池出水和炭滤池出水溴酸盐浓度均小于5 μg/L,因此臭氧氧化后不存在溴酸盐副产物超标的风险.同时,建议在河北水进京前测定水中MIB浓度,适时调整臭氧投加量,在有必要的情况下考虑增加粉末活性炭预吸附.  相似文献   

3.
通过进行预臭氧化—紫外线联合氯消毒工艺处理高温高藻期滦河水的生产性试验,检测和分析三卤甲烷生成势(THMFP)和卤乙酸生成势(HAAFP)的含量变化情况,研究了整套水处理工艺,尤其是预臭氧化单元对氯消毒副产物(DBPs)的去除效果。同时,研究了甲醛和溴酸盐这两种臭氧化副产物在处理过程中的生成情况。结果表明:在高温高藻期,预臭氧化单元对THMFP和HAAF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2.43%和15.06%,整套工艺对THMFP和HAAFP的平均总去除率分别为39.33%和54.12%,氯消毒副产物前体物得到有效去除;出水中甲醛含量低于50μg/L,溴酸盐的含量小于6μg/L,臭氧氧化副产物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4.
给水预臭氧化与预氯化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常规给水处理工艺预臭氧化和预氯化对比试验,研究了预臭氧化工艺对水中浊度、氮氮和CODMn的去除效果,对三卤甲烷生成的影响,及其致突变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预臭氧化工艺沉淀池和滤池出水浊度均低于预氯化工艺,其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预氯化工艺,对CODMn的总去除率达53.4%,并能有效去除原水中大量的三卤甲烷前体物,而在致突变活性方面预臭氧化工艺滤后水更安全可靠。同时试验得到在原水CODMn为5-6 mg/L条件下臭氧最佳投加量为1-1.2 mg/L。  相似文献   

5.
二氧化氯(ClO2)已广泛应用于微污染原水预处理和出厂水消毒处理过程中。研究以腐殖酸溶液为对象,对比分析了预高锰酸钾、预二氧化氯与预氯化后消毒副产物生成潜能的变化特性;重点考察了二氧化氯预氧化过程中反应时间、投加量、溴离子浓度不同影响因素下,经预氧化后消毒副产物的生成潜能变化特性。研究发现:ClO2预氧化削减消毒副产物生成潜能的效果明显优于预氯化(Cl2)和预高锰酸钾(KMnO4)氧化;可削减三氯甲烷(CF)生成潜能、二氯乙腈(DCAN)和三氯硝基甲烷(TCNM)的总生成潜能分别达21.2%、42.2%;随着预氧化时间的延长,CF的生成潜能呈明显增加的规律,DCAN和TCNM的总生成潜能在预氧化时间超过60min后升高;随着二氧化氯投加浓度的变化,CF和DCAN生成潜能均呈先下降后逐步增加的趋势,TCNM生成潜能变化不大;随着溴离子浓度增加,三卤甲烷(THMs)总量升高了57%,同时三溴甲烷所占比例明显增大,溴离子增加使得DCAN及TCNM的生成潜能下降,并逐步转变成为溴代乙腈和溴代硝基甲烷类副产物。  相似文献   

6.
饮用水预臭氧化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预臭氧化主要用于脱色除臭、去除藻类和藻毒素、控制氯化消毒副产物、初步去除或转化污染物、助凝等 ,对水质的改善程度取决于原水水质和臭氧化条件 ,预臭氧化同时产生一定的醛类、溴酸盐等有害副产物。综述了原水预臭氧化技术的几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通过中试除藻试验,研究了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的除藻效能。结果表明,经过预臭 氧化和常规工艺处理后,深度处理工艺可再去除67%的含藻量。工艺参数:臭氧投加量2 mg/L,接 触时间15 min,活性炭滤池滤速10 m/h,停留时间12 min。探讨了预臭氧化和深度处理两种组合工 艺的除藻机理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臭氧化-生物活性炭除微污染工艺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室、现场中试研究,本文对饮用水臭氧化-生物活性炭深度净化技 术中的一些理论和实践的难题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受到严重污染的水源,经过常规处理后再进行臭氧化-生物活性炭深度净化可以有效地解决饮用水微污染问题.在臭氧投量3mg/L,生物活性炭吸附过滤时间20min的条件下,可使出水COD_(Mn)<2.5mg/L(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发达国家的水质标准),并通过色质联机检验证实,深度净化全部消除了水中有害污染物和绝大多数有机物,保证了饮用水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采用中试研究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去除太湖水的臭味,考察臭味浓度变化以及预臭氧投加量对深度工艺去除土臭素和二甲基异茨醇的效果和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的臭味浓度变化范围内以及有预臭氧的情况下,深度工艺可有效去除臭味,出水的臭味浓度满足国家水质标准。试验还发现,砂滤在去除臭味上起到重要的作用,并与生物活性炭存在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10.
11.
TiO2光催化技术在饮用水深度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iO2光催化技术能有效降解饮用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使之彻底矿化,并且具有很好的杀菌和抑制病毒活性的作用,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饮用水处理技术.就光催化技术对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腐殖质和内分泌干扰物的降解,微生物的灭活等诸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总结与评述,并指出对其进一步研究的重要性和今后主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利用固定化生物活性炭—颗粒活性炭(IBAC—GAC)技术对以湘江(长沙段)为原水的给水厂常规处理出水进行深度处理。试验结果表明,IBAC—GAC工艺对氨氮的去除率稳定在91%以上,最高达到98.64%,有机物去除率较高,CODMn去除率基本稳定在40%左右,其对汞、镉等重金属离子也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出水浊度低,可保持在0.8NTU以下,出水细菌总数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13.
采用150 m3/d的微滤膜法饮用水处理中试研究了膜污染的控制方法,包括反冲洗、混凝预处理以及在线的通量维护措施--EFM(Enhance Flux Maintenance).结果表明,单独采用水反冲洗时,膜比通量的恢复效果较差,采用气水联合反冲洗时效果明显好转,膜污染速率降低为原来的44%.混凝预处理能够很好地控制膜污染,其主要作用在于降低滤饼层阻力和减轻不可逆膜污染.在研究的范围内,混凝剂投加量越高,对膜污染的控制作用越好.EFM能够阶段性地去除膜污染,有效地恢复膜比通量,因而能够显著地延长化学清洗周期,减少化学清洗频率.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温度和反冲洗对生物滤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活性和生物量随温度的降低而下降,有机物的去除率和去除量受温度影响不明显,温度对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和去除量有一定影响;反冲洗使生物量减少,同时提高了生物活性,有机物、氨氮的去除率在反冲洗2 h后基本恢复到反冲洗前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臭氧-活性炭工艺和活性炭吸附等温线的研究,探讨了臭氧-活性炭工艺去除饮用水中微量典型内分泌干扰物的可行性.壬基酚(NP)、辛基酚(OP)和双酚A(BPA)被选作目标物质.研究发现臭氧氧化能去除30%以上的NP、OP和BPA;活性炭对NP、OP和BPA也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在空床停留时间4~12 min条件下能完全去除水中未被臭氧氧化的NP、OP和BPA;吸附等温线的数据可以用Freundlich公式拟合,并用来估算活性炭的饱和时间.试验证明臭氧-活性炭工艺是去除饮用水中微量典型内分泌干扰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膜处理是管道直饮水处理工艺的核心,介绍了微滤膜(MF)、超滤膜(UF)、纳滤膜(NF)、反渗透膜(RO)四种膜在管道直饮水处理系统中应用的对比,内容包括基本性能、去除杂质能力、工作压力以及出水电阻率等。结果显示,相比于其他三种膜,纳滤膜(NF)在直饮水处理工艺应用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7.
TiO_2在饮用水膜处理技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微污染水源水中天然有机物(NOMs)、藻毒素、农药等有毒有害物质,常规的水处理工艺不仅去除效果十分有限,而且会增加消毒副产物。膜分离技术是有效的解决方法之一,但如何制备新型膜材料、减少膜污染是实现膜分离技术在饮用水生产中应用的关键技术;TiO2催化氧化与膜处理技术联用后,可以提高膜通量,杀死细菌和有效减轻膜污染;在膜制备过程中TiO2不仅可以直接制备成膜,而且还可以杂合无机膜或有机膜制备复合膜,能够明显改善膜的亲水性,提高膜通量,在膜分离过程中同时具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8.
珠江中下游的地表水具有低碱低硬的特点,为了改善饮用水水质化学稳定性,提出了石灰石接触池工艺,该工艺具有维护简单、管理方便、运行安全和成本低廉等优点。石灰石接触池工艺中,石灰石的选择是很关键的一部分,直接影响到石灰石接触池的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石灰石溶解特性的主要因子有石灰石中碳酸钙含量、不溶杂质以及单位体积空隙的表面积。当碳酸钙含量高于98%时,溶解效果非常理想。不溶杂质容易在石灰石表面生成残渣层,降低传质速率。单位体积空隙的石灰石表面积和石灰石的粒径、球度、孔隙率有关。  相似文献   

19.
饮用水深度处理中活性炭的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前国内生产的适合于不同水源水质的饮用水处理的活性炭品种较多,性能不一。研究表明,用作饮用水深度处理的活性炭的选炭工作至关重要,要针对所处理的水质进行吸附等温线测定、动态吸附柱试验和对实际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试验测定后经综合分析、合理评定才能选择确定合适的活性炭,而不能单采用碘值及亚甲蓝值。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O3、O3/H2O2深度氧化法对饮用水中的Geosmin、MIB、IBMP、IPMP及TCA等痕量异味物质的去除效能。当O3投加量为4.66mg/L时,对痕量异味物质的去除率按IBMP、TCA、Geosmin、IPMP和MIB的排列,其中对Geosmin的绝对去除量最大,达到了140ng/L。投加O30.43mg/L和H2O210mg/L氧化去除5种痕量异味物质,对IBMP和TCA去除率分别达到75%和67.2%,去除效率较高;但在O3及O3/H2O2这样的投加量下,痕量异味物质尚不能达到标准中对嗅阈值的要求,还需配合后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