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思林水电站溢流表孔堰上水头与单宽泄量两项指标远远超过已建同类工程,而且最大泄洪总水头在百米左右。通过分析比较和模型试验论证,表孔采用X型宽尾墩+台阶坝面+戽式消力池联合消能的消能工,适应大流量低佛氏系数泄流消能的特点,利用宽尾墩三元漩滚水跃消能特性,提高了消力池的消能率,缩短了池长,节省了工程量。  相似文献   

2.
阿海水电站工程枢纽由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左岸溢流表孔、左岸泄洪冲沙底孔、右岸冲沙底孔、坝后主副厂房等组成,枢纽布置合理紧凑。碾压混凝土坝置于横向谷、砂岩与板岩互层状坝基岩体,横向谷互层基岩状对坝基防渗、坝肩边坡稳定有利。X型宽尾墩+跌坎+消力池的消能方式,能减小冲击和脉动,提高消能效率。  相似文献   

3.
根据已有工程经验,初拟了阿海工程表孔X型宽尾墩+台阶面+消力池的泄洪建筑物消能布置形式,通过水力学模型试验研究发现,宽尾墩对泄流能力影响很小,泄流量不但满足设计要求,而且还有小幅度的超泄能力。宽尾墩水舌分流合理,也能适应不同泄洪流量与消能要求。堰面及消力池底板压强分布基本满足工程结构要求。下游河道冲淤变化量很小,个别工况无任何冲淤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4.
洛古水电站采用3表孔集中布置、2底孔分列两侧的孔口布置方案,表孔采用“x”型宽尾墩+WES曲线+台阶堰面+消力池的消能方式,底孔采用坝内有压式流道+反弧+消力池的消能方式,表底孔共用1个消力池。通过模型试验验证,洛古水电站泄洪消能建筑物的布置型式很好地适应了坝址的地形地质条件,能够满足泄洪消能要求,消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索风营水电站泄洪消能水力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缩短工期,提高工效,索风营水电站采用宽尾墩 台阶坝面 消力池的联合泄洪消能形式。通过三种不同比尺的模型试验,分析比较了枢纽布置、表孔泄流能力、宽尾墩、台阶坝面及下游消能防冲等问题,提出了X形宽尾墩,它具有传统宽尾墩大单宽泄洪消能作用,同时又有台阶坝面小流量消能作用,使消力池底板承受冲击压强减小30%。  相似文献   

6.
该文采用模型试验重点针对具有深尾水、低水头和大单宽流量的泄洪闸体型进行了研究。以某在建河床式水电站为研究对象,基于该水电站实际运行方式,以出闸水流衔接流态、消力池流态、出池流速和下游冲刷作为控制指标,分别比较了Y型宽尾墩、常规宽尾墩及常规宽尾墩+底部贴角等泄洪闸体型,最终确定常规宽尾墩+底部贴角方案相对较优。该方案通过采用底部贴角减小了宽尾墩下部过流面积,继而增大了泄洪表孔出口水深,使水体在消力池内的波动和流速都相对减小,消能率相对提高,进而满足工程泄洪消能要求。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工字型宽尾墩底流消能工体型,以及在滚弄水电站溢流表孔消力池中的应用,并给出了各泄洪工况的主要水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8.
用于大单宽泄洪台阶坝面上的一种新型宽尾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宽尾墩+台阶坝面+消力池的联合消能工形式,在工程中不断得到发展与应用,但这些工程单宽泄量均不大于200m^3/s.m。在乌江索风营水电站水工模型试验的基础上,为台阶坝面的使用提出一种新型宽尾墩-X型宽尾墩,用以取代传统宽尾墩,这种宽尾墩与台阶坝面,消力池联合使用,既发挥了台阶坝面的消能作用,使宽尾墩+台阶坝面+消力池这种综合消能形式能够推广到大单宽泄洪建筑物上,同时也为台阶式坝面的发展直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宽尾墩和消力池联合消能在水利枢纽工程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为了进一步研究其消能方式的水力特性,采用RNGκ-ε双方程紊流模型和VOF方法对某表孔泄洪闸的泄洪水流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对宽尾墩表孔泄流能力、水流流态和流速、闸室内水面线、掺气情况等进行了研究,并结合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将宽尾墩应用于溢流坝,形成宽尾墩+消力池一体化消能设施,兼有宽尾墩和消力池底流消能的优点,联合消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针对低水头、大单宽流量、下游水位变幅大的水电站中的泄洪消能问题,本文结合官地水电站工程进行了水工模型试验研究,从消力池的水流流态、临底流速以及底板时均动水压强对比几方面,分析了宽尾墩对跌坎底流消力池的影响。结果表明,宽尾墩改善了消力池内的水流流态,降低了消力池内的临底流速和时均压强,充分利用了宽尾墩技术优势,提高了泄洪设施的总消能率,有效解决了下游水位变幅较大的水电工程类泄洪消能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杨房沟水电站坝址河谷狭窄,洪峰流量大,枢纽最大泄洪功率为10 960 MW,在国内拱坝中处于较高水平.水电站泄洪消能采用“坝身表、中孔泄洪+坝下水垫塘”布置型式.文中通过方案比较,泄洪建筑物采用3个表孔和4个中孔的坝身集中泄洪方案,下游消能建筑物采用水垫塘+二道坝方案.表孔出口采用收缩型式、中孔出口采用收缩型式的宽尾墩.结合泄洪雾化分析,对水垫塘两岸边坡采用混凝土护坡、喷锚支护和排水孔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通过水工模型试验着重分析比较了宽尾墩-跌坎联合消能工与跌坎以及常规消能工消力池内的水流流态、临底流速以及脉动压力等,并根据试验结果拟合分析了该联合消能工的强迫水跃长度公式。试验结果表明,该种新型的消能方式改善了跌坎消力池内的水流流态,降低了消力池内的临底流速和脉动压力,缩短了消力池的长度,减轻了下游河道的冲刷,并且能很好地利用宽尾墩良好的消能率,克服宽尾墩挑射水流对消力池底板的冲击问题,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同时也丰富了泄洪消能工的型式。  相似文献   

13.
为了弄清石门坎水电站拱坝泄洪消能的能力,通过拱坝泄流能力水工模型试验,分别模拟3个表孔和两个中孔单独或表孔、中孔联合运用条件下泄流能力、出口流速、压力分布及消能冲刷情况。以验证原设计方案中表孔、中孔体型设计是否合理,从而最终确定表孔、中孔的设计体型。模拟泄洪过程中消力池底板的受力情况变化,根据受力情况提出改善措施,防止发生揭底破坏。对泄洪的雾化问题进行简单分析,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14.
云南某水电站泄洪消能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某水电站具有洪峰流量大、下游水位高、多泥沙等特点,通过方案比选和水工模型试验研究,推荐采用五表孔泄洪、宽尾墩与跌坎底流联合消能的布置方案。本工程首次提出了宽尾墩与跌坎底流联合运用的消能方式,该消能方式很好的利用宽尾墩良好的消能效果,又克服宽尾墩挑射水流对底板的冲击问题。  相似文献   

15.
鲁地拉水电站采用五表孔集中布置、两底孔分列两侧的孔口布置方案,表孔采用"X"型宽尾墩 台阶堰面 戽式消力池的联合消能方式,是目前中国采用这种联合消能型式的工程中坝高最大的水电站;底孔采用长泄道挑流消能方式。通过模型试验验证,鲁地拉泄洪建筑物的布置型式较好地适应了坝址的地形地质条件,能够满足泄洪消能要求,消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针对里底水电站枢纽泄洪底孔进口的漩涡,下游回水淹没底孔闸门支铰及枢纽的泄洪消能等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在底孔进口加设消漩墙,闸室末端加设矩形宽尾墩、闸室下游渐变段局部适当收缩、消力池首部加设消力墩及在消力池的末端加设导流墩等措施;并在溢洪道闸室末端加设坎式宽尾墩,较好地解决了里底水电站泄洪消能问题.  相似文献   

17.
小湾水电站泄洪建筑物布置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家卫  薛芝龙  马麟 《水力发电》2004,30(10):24-26
小湾水电站最大泄流量为20700m^3/s,最大水头约225m,泄洪功率高达46000MW。小湾工程河谷窄、坝高、泄量大,经各设计阶段的多方案比选研究,泄洪消能布置采用5个坝顶溢流表孔、6个坝身中孔和左岸一条泄洪洞,坝后设水垫塘和二道坝,坝身设2个放空底孔的泄洪建筑物布置方案。各泄洪消能建筑物在联合泄洪或单独泄洪情况下,既能达到良好的消能效果,又能保证运行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介绍隔河岩枢纽泄洪消能试验研究成果。通过试验,将表孔、深孔、底孔采取平面错开,空间分层,出口采用收缩射流转向的新技术,既满足了泄洪要求,又有较好的消能防冲效果。上述研究成果为设计,施工提供了大量的数据,解决了工程中许多重大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9.
江口水电站坝址河谷狭窄,洪水峰高量大,枢组量大泄洪功率为12730WM,在国内拱坝中处于较高水平,通过方案比选,泄洪建筑物采用5个表孔和4个中孔的坝身集中泄洪,上游消能建筑物采用不抽排水垫塘方案,为均化水垫塘负担,降低水垫塘底板压力,泄洪表要用平面扩散加齿坎,中孔采用不对称宽尾墩的形式,结合泄洪雾化分析计算,对水垫塘两侧水上边坡采用喷混凝土保护,并设置系统锚杆和排水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