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对泵站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修理,是确保泵站设备正常运行、提高泵站设备使用寿命的关键措施,技术工艺要求高。介绍了新夏港泵站水泵水导轴承更换,主轴轴颈修复,转轮室、叶片气蚀修复,填料密封更换,其它部件修补及重新安装调试,为泵站大修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橡胶轴承是中小型泵站轴流泵和混流泵机组的主要易损件,通过对泵站机组运行振动的分析,阐明了橡胶轴承在泵站机组中的重要性,是轴流泵和混流泵的维护重点。  相似文献   

3.
卧(斜)式水泵水导轴承存在的问题及其选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国内大中型泵站卧(斜)式水泵水导轴承运行中存在油润滑金属轴承因密封漏水导致轴承损坏,非金属轴承因材料配方、承载力及抗冲击等性能不满足要求导致轴承损坏的现象,对水导轴承的结构型式、材料性能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卧(斜)式水泵水导轴承的选用应根据水泵的直径、运行时间及水泵的布置形式等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4.
韩英才  朱晓辉 《人民长江》2016,47(8):104-107
蝶形弹簧推力轴承采用了圆形推力瓦、间隙微调装置、高位绝缘装置等设计,在安装、维修等方面要优于传统轴承,是一种较先进的支承形式。蝶形弹簧推力轴承在上海青草沙取水泵站机组上的应用,既结合了泵站自身受潮汐影响的特点,又很好地解决了目前最常用的刚性抗重螺丝支承推力轴承存在的缺陷。实际运行效果表明,该型轴承具有较好的均载性和抗冲击性,而且其吸震性能也很好,运行的安全可靠性高,适合在大中型立式水泵机组中采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人民黄河》2015,(7):104-106
金湖泵站在水力设计中应用CFD仿真技术,通过优化灯泡贯流泵装置进、出水流道的型线来减少水力损失,优化设计效果得到了水泵装置模型试验的验证,预测的泵装置性能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灯泡贯流泵机组的支撑结构、叶片调节机构、主轴密封装置、轴承布置等主要设备的结构设计技术先进,保证了灯泡贯流泵机组的安全和可靠运行。金湖泵站在设备招标中采用与国内外生产厂家技术合作的模式,灯泡贯流泵机组的制作、安装非常顺利,机组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要求,为类似大型泵站机组选型、结构设计及机械制造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新建的泵站就开始使用自动化设备,在改善泵站运行条件、提高泵站综合经济效益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功,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有些问题已经影响泵站的正常运行.本文分析了我国泵站自动化设备运行观状,指出其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总结归纳了解决或缓解这些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泵站自动化的改造和新建有新的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7.
钱存斌 《治淮》2004,(1):30-30
ZL30-7型水泵为立式轴流水泵,叶轮直径3.1m,设计流量为30m3/s,广泛应用于江苏省江水北调各级泵站中.淮阴抽水站水泵型号为ZL30-7-S,是ZL30-7型的改进型,配套电机型号为TL-2000-48/3250,整套机组共有三道导向轴承:电机上导轴承、电机下导轴承和水泵导向轴承(以下简称水导轴承),其中电机上、下导轴承均为稀油润滑金属轴承,水导轴承为水润滑橡胶轴承,水导轴颈面为喷镀的合金面.  相似文献   

8.
电机、齿轮箱以及轴承等各个部件的温升过高会对泵站运行的稳定产生不利影响,为使它们在温升限度内安全运行,保证其运行的稳定性,泵站一般都会有一套独立的冷却系统。以江尖泵站为例,基于冷却系统各部件性能和结构的特点,建立供水系统管网系统计算模型,对冷却系统管网进行解算,分析在不同工况下冷却系统各部件温度的变化规律,得到如下结论:(1)随着水泵运行工况的变化,电机、齿轮箱以及轴承进出口温度都会相应升高,但进口温度升高最大在0.6℃左右,并不明显。电机、齿轮箱和轴承出口温升较大,电机出口最大温升为5.18℃,齿轮箱出口最大温升为14.98℃,轴承出口最大温升为12.08℃,循环水箱最大温升为7.34℃;(2)首次利用Flowmaster软件对泵站技术供水系统进行建模分析,验证了该软件对技术供水系统建模分析的可行性。对竖井贯流泵站技术供水系统设计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官底泵站5号机组成功的运用试验,提出了用236轴承替换3536轴承,解决900HLB—10型混流泵因水源夹杂柴草而发生机组振动,零部件磨蚀速度快而损坏严重的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并对其作了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10.
入津滨泵站在运行过程中频繁出现水泵轴承体温度升高、轴承保持架损坏等故障,对可能产生的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制定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