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图示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考和设计手段,在建筑设计中应用得尤为广泛。本文以妹岛和世的建筑设计作品为例,阐述了图示思维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叙述图示思维在图底关系、虚实关系、建筑立面设计和建筑空间上的表达及其在她的设计过程中的痕迹,阐述了图示思维在她建筑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建筑处于多元化的阶段,形态各异的新建筑张扬着形象,产生的却是混乱的城市高度和破碎的轮廓线,城市图底关系也变得越发混乱模糊.建筑师需要冷静的思考,反思建筑本质,避免一味的商业化和庸俗化.本文通过对中国著名建筑师项秉仁先生的设计思想的解读和设计手法的研究,探讨如何将设计回归建筑本性实现建筑的深度.  相似文献   

3.
网络世界的图底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费菁  傅刚 《建筑学报》2002,(10):28-29
图底关系,从格式塔心理学引进到建筑领域,经过几十年在设计研究中的运用,建筑学人早已熟悉。一说图底关系,脑海里会浮现一幅轮廓清晰的图像,图像的具体形式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我们早已认可这种黑白分明的表达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分析建筑与城市空间的关系,建筑使用空间和结构设备体系的关系,分析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的关系,分析形形色色城市空间的用途、规模、形状和模式,图象外表性格一样,内容却多种多样。图底关系作为工具,今天仍然发挥作用,但是人的感觉和生活实际都有了变化。20世纪60年代初,媒体文化研究者麦克卢安…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建筑方案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从图底关系、建筑总平面、功能区及房间布局等方面,探讨了建筑方案中的设计要点,提出只有重视建筑方案的设计,才能提高建筑设计的整体水平,从而保障建筑的整体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5.
好的建筑必须根基于所处的城市场所空间,城市场所空间又是由不同建筑构成的具有社会属性内涵的体现。如果我们把建筑比作图,那么城市场所就是底。建筑与城市场所的图底关系好比正负辩证关系一样,相互制约与影响。在当前快速和粗犷发展的城市化背景下,如何处理好建筑与城市的正负图底关系,是每一个从业者当务之急的职责。  相似文献   

6.
建筑外围公共空间中的图底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一珺 《华中建筑》2003,21(6):13-14
由完形心理学的“图底关系”引入,分析了建筑及各种造型与空间的关系,揭示出存在地建筑外围公共活动空间中的多级图底关系,并提出以此作为指导城市空间设计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扩建项目是斯蒂文·霍尔最为成熟的作品之一,他的建筑现象学的设计思想蕴含其中.他以“都市缝隙”的设计手法处理环境关系,并将“光”作为一种物质材料来表现建筑内在、诗意的品质,强调了对多重感官体验的重视,体现了“本质直观”这一现象学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8.
以宏村古村落民居为研究对象,运用图底关系原理分析古村落空间中的图底关系及其特征,并进一步指出图底关系特征的生成机制,进而得出当下设计师在进行人居环境设计中应将地域传统文化加以批判地继承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贵州安顺市本寨屯堡聚落及建筑单体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研及测绘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图底关系理论,分析了本寨屯堡聚落的平立面和建筑单元平立面的图底关系与视觉特征以及视觉特征的生成机制。探讨了图底关系对屯堡聚落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因素,为屯堡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吕诣遐 《居业》2021,(7):29-30
隈研吾(Kengo Kuma)是日本当代建筑界的代表人物,其住宅建筑的思想不局限于建筑本身,更多地关注了建筑与人类、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其许多建筑作品在当代建筑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力,是现代建筑界中的住宅设计大师.在人们对住宅环境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研究隈研吾的建筑形式对于我国的住宅建筑设计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更好地实现与我国传统建筑风格相结合,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住宅建筑形式.本文对隈研吾住宅大师的设计作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深入阐述了隈研吾的设计思想,旨在进一步结合我国的传统优秀文化,提高我国的住宅建设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Brücke Wolken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