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采用电化学阴极充氢、氢热分析(TDS)和慢应变速率拉伸等试验方法,研究了4种不同碳含量Mn-B钢经不同热处理制度处理后的氢致延迟断裂行为。结果表明,在低于400℃回火时,随着碳含量的增加,试验钢的氢脆敏感性升高,当碳的质量分数高于0.3%后,试验钢的氢脆敏感性几乎不再增加;碳含量一定时,试验钢的氢脆敏感性随回火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且以20MnB试验钢的降低趋势最为明显;当回火温度达到600℃时,各试验钢对氢几乎不再敏感;TDS分析表明,试验钢充氢后的氢含量明显增加,其中以可扩散性氢量的增加为主;随碳含量的增加,试验钢充入的氢量增加;当碳含量一定时,随回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充入的氢量减少;SEM断口观察表明,试验钢充氢后的脆性断裂倾向性增加;随着碳含量的升高,试验钢的断裂方式由韧性断裂向脆性断裂转变;碳含量一定时,随回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由淬火态的脆性断裂向高温回火态的韧性断裂转变。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以Fe-2Ni为基体,向其中分别加入0.5%、1%和3%的Cr时,合金烧结态和热处理态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变化。结果表明,随着Cr含量的增加,合金密度降低,孔隙增多且变大;烧结态强度和硬度增加,伸长率和冲击吸收功下降。Fe-2Ni-3Cr合金的强度和硬度最高分别为975MPa和73.3HRB;Fe-2Ni合金的伸长率和冲击吸收功最高分别为12%和7.6J;热处理态合金强度相差不大,Fe-2Ni-0.5Cr的强度最高达到1240MPa;伸长率和冲击功下降;硬度增加。烧结态合金的微观组织为珠光体+很少量的铁素体,Fe-2Ni-3Cr合金中出现Ni的富集区;热处理态合金的微观组织加入Cr后变为回火马氏体,且在Fe-2Ni-3Cr合金中出现网状的二次渗碳体。  相似文献   

3.
马氏体钢是汽车用先进高强钢的重要品种,主要组织为马氏体,突出特点为合金含量低、强度高。随着强度的提高,马氏体钢组织逐步接近全马氏体,并且马氏体的含碳量也进一步增加,导致弯曲性能和韧性降低。以冷轧C-Si-Mn钢板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回火对淬火态超高强度马氏体钢板的弯曲性能和冲击韧性的影响,发现与淬火态相比,回火处理对试验用钢的弯曲性能和冲击韧性有明显改善,但回火温度过高会造成弯曲性能和冲击韧性的下降。  相似文献   

4.
WC含量对铁基气门阀座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加入WC粉的方法,研究了WC的加入量对粉末冶金高(Cr,Nb,Mo)烧结钢气门阀座合金的硬度,密度,横向断裂强度的影响,以及合金在淬火,回火后硬度的变化,并用SEM研究了合金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随着WC含量的增加,阀座材料的硬度上升,强度稍有下降,WC的加入对合金淬火,回火后的硬度升高有较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C含量对Fe-Cu-C合金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碳含量对Fe-Cu-C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含量低于1.2%时,随着碳含量的增加,材料的表观硬度增加,强度先增后减,在含碳0.8%时综合性能最佳,其表观硬度HRB达74.7,强度为487.30MPa,延伸率达1.8%.烧结后Fe-Cu-C材料的轴向膨胀率随碳含量的增加逐渐减少.经淬火 回火处理后的Fe-2Cu-0.8C试样性能为:硬度HRC 22.5,强度630.20 MPa,延伸率1.4%;较之于烧结态,强度、硬度提高明显,但延伸率稍有下降.  相似文献   

6.
轧辊用高碳、钒高速钢系合金的热处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新开发的轧辊用高碳、钒高速钢系合金的淬火、回火热处理及高温硬度。结果表明:其峰值硬度温度较常规高速钢低150~250℃;随碳含量增加,峰值硬度温度降低;相同碳含量,钒含量增加,峰值硬度温度升高。二次硬化温度约在550℃,但二次硬化的峰值硬度差较小,在二次硬化温度二次回火,二次硬化作用消失。随炭含量、钒含量增加,高温硬度增加。根据轧辊辊面硬度要求,高碳钒高速钢的淬火温度为950~10℃,回火温  相似文献   

7.
铁基阻尼合金的阻尼特性与磁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使用共振法和日本3257型直流磁滞回线描绘仪,分别研究了铁基12CrAlMoC阻尼合金的应变振幅对阻尼本领Q-1值的影响,以及碳含量对Q^-^1值的影响,以及碳含量对Q^-^1值,磁滞损耗能W,剩磁Br,磁感B10(10A/cm场强下的磁通)和矫顽力Hc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采用的应变振幅范围内,随振幅加大,Q^-^1值增大约70%-100%;碳含量从0.002%增加至0.026%,Q^-^1值减小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M390粉末不锈钢进行淬火、冷处理和低温回火,研究了热处理对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处理降低合金中残余奥氏体的数量,大幅度提高材料硬度和抗弯强度;1 180℃淬火试样冷处理后,随回火次数的增加,单位面积碳化物颗粒总数和平均粒径增加,硬度下降,一次回火后硬度达到61.1 HRC;1 130℃淬火试样冷处理后,随着回火次数增加,单位面积颗粒总数不断增加,平均粒径和硬度下降,一次回火后硬度达到60.0 HRC;淬火温度和回火次数对抗弯强度影响不大,合金抗弯强度为4 000 MPa左右。  相似文献   

9.
冷变形和热处理对GH169合金性能及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冷变形与热处理工艺对GH169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冷变形量的增加,合金的强度提高、塑性下降、晶粒细化;冷变形后经直接时效处理,合金的强度最高、塑性明显下降;冷变形合金经固溶及时效处理后,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合金的晶粒粗化、强度降低、塑性升高。  相似文献   

10.
研究600~1000℃时碳含量对TiC-19%Mi_2C-24%Ni合金高温强度的影响。在600℃以下抗弯强度与碳含量无关。在800℃时,低、中碳合金比高碳合金具有较高的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这种影响减弱。碳含量对合金高温强度的影响是通过合金碳化物相的粒度和粘结相的粒度变化而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11.
锰含量及回火温度对铬锰氮不锈钢机械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万堂  马建国 《特殊钢》1998,19(3):27-30
随着锰含量的增加,13Cr-8Mn-0.08N不锈钢在正火态及500℃回火态的强度和硬度逐渐下降,δ和A值逐渐增高,锰含量在6%和7.5% ̄10%的铬锰氮不锈钢获得最佳综合机械性能的回火温度分别为600℃和500℃。  相似文献   

12.
系统研究了V、Mo、Mn合金元素的添加及热处理工艺参数对Cr-Mo低合金气瓶钢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540℃回火时添加0.13%的V元素可使合金强度提高60 MPa,材料强度的提高主要来源于晶粒组织的细化。随回火温度的升高,材料强度线性降低,但添加V的合金具有更好的回火稳定性。进一步增加合金Mo元素含量,其抗拉强度在570℃回火时达到峰值1 245 MPa,600℃回火时样品强度达到1 185 MPa,-50℃低温冲击韧性为52 J/cm2,具有良好的强韧性配合。Mn元素虽然也有利于提高材料强度,但样品冲击韧性一直处于较低值。  相似文献   

13.
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SEM-EDS)等分析技术,研究了冷处理过程显微组织的转变和冷处理对回火过程碳化物析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9Cr18Mo钢经冷处理后残余奥氏体含量降低,硬度升高;冷处理过程马氏体板条细化、大角度晶界比例和位错密度增加;碳原子在冷处理过程偏聚形成富碳区域或形成细小碳化物析出;在回火过程中,碳原子与合金原子形成大量合金碳化物析出;经过冷处理后,碳化物在回火过程中开始析出温度降低,引起了二次硬化峰偏移。  相似文献   

14.
通过拉伸、冲击、断裂韧性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试验方法,研究了碳含量和回火温度对高钴镍超高强度钢(13.4Co11.3Ni)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钢中碳含量的增加,试验钢的强度和硬度逐渐提高;冲击功和断裂韧性都随之降低;同时随着碳含量的增加,冲击断口中韧窝所占的比例逐渐下降,并且逐渐由韧窝型断口向韧窝 准解理的混合型断口过渡.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抗拉强度和冲击功随之逐渐提高,分别在454℃和510℃时达到峰值后,又逐渐下降.其硬度(HRC)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ЭП866合金组织和冲击韧性、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合金晶粒尺寸增加,铁素体长大,导致合金室温冲击韧性有所降低;而固溶温度升高又使奥氏体中合金元素固溶度增加,导致合金室温拉伸强度略有增加.随着回火温度升高,合金中碳化物析出增加,马氏体中合金元素的过饱和度降低,合金的室温冲击韧性有所升高,合金的室温拉伸强度略有降低.不同固溶处理温度和回火时间对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基于淬火回火的双相钢热镀锌退火工艺,并进行试验研究了该工艺对双相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镀锌或/及合金化时间的延长,材料的强度下降、塑性升高,相对于热镀锌退火,热镀锌合金化退火的温度更高、时间更长,因此双相钢的强度下降更明显;微合金元素铌延迟回火时马氏体中固溶碳的析出并延迟马氏体的回复再结晶过程,可以提高双相钢的回火稳定性,从而改善热镀锌双相钢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7.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法制备了不同HfC含量(1%,5%,10%(质量分数))的W-Re-HfC合金,并对其微观组织、室温压缩性能及断裂韧度进行了观察与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随HfC含量增加,W-Re-HfC合金的烧结相对密度略有下降,HfC颗粒弥散分布在合金晶内及晶界处,对晶粒的细化作用明显。W-Re-HfC合金的室温抗压强度及断裂韧度随HfC含量的增加得到很大提高,HfC含量从1%增加到10%,合金室温抗压强度提高了80%。当HfC含量为5%时W-Re-HfC合金表现出了最优的压缩塑性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18.
李振瑞 《钢铁研究学报》2003,15(Z1):183-186
本文研究了碳元素对K423高温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碳含量的增加,室温拉伸强度变化不大,塑性有所降低.850℃拉伸强度变化亦不明显,而屈服强度略有增加.850℃、325 MPa条件下随着碳含量的增加,持久寿命升高,塑性也有所增加.在850℃下,合金的组织会发生变化,而碳含量的增加,增强了K423合金的组织稳定性,抑制了有害相的析出.金相观测结果也表明,铸态下,本成分合金都未发现TCP相.经850℃热处理一定时间后,发现有σ相析出,且随电子空位数的增加,析出的σ相数量也增多.本文还利用电子空位数理论对不同合金成分进行了计算,碳含量升高,合金电子空位数降低,即合金的组织稳定性增强.综合力学性能测试结果、金相观测和电子空位数计算的结果可看出,适当提高合金的碳含量有益于K423合金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回火对碳素双相钢拉伸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不同马氏体含量的双相10号及20号钢经80~500℃回火后拉伸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随回火温度的升高,两种双相钢的抗拉强度均明显下降,而延伸率大为提高。屈服强度在低于160℃回火时略有升高而后下降。高于120℃回火时,屈服平台开始出现并不断增大。剪切滞后分析证实,回火后双相钢强度的下降由两部分组成,即马氏体和铁素体分别承受的载荷的下降。马氏体含量和马氏体合碳量的增高,会使前者所占的比份增大。马氏体的软化本身还减弱了铁素休的相硬化和加工硬化能力,因而对双相钢强度的降低有着重要的影响。马氏体含碳量越高,这种回火效果越明显。低温回火时延性的改善主要归因于铁素体中间隙原子的析出。随回火温度的升高及淬火态马氏体含碳量的增多,马氏体软化则逐渐成为双相钢延伸率大幅度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董雅君 《钢铁钒钛》2004,25(3):17-20,29
分别采用VN、Fe—V合金在实验室冶炼了不同钒含量的Si—Mn系弹簧钢,并系统研究了其淬透性、抗回火稳定性、表面脱碳敏感性和力学性能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采用钒氮微合金化的Si—Mn系弹簧钢(0.50%C,0.06%-0.10%V,0.01%N)具有较好的淬透性和抗回火稳定性。钒含量增加,强度显著增加。钒氮微合金化对表面脱碳敏感性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