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泉沟矿二采区矸石充填法采煤地面岩移观测与研究,总结矸石充填法采煤地面移动和变形规律,以科学的理论指导煤矿生产建设,保证煤矿充分采出煤炭资源,又可靠保护好地面建筑物。  相似文献   

2.
张强  刘丰春 《现代矿业》2013,29(5):139-141
根据鄂庄煤矿107采区煤赋存条件,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采空区采用泵送矸石充填技术,解决了矿井矸石的排放和建筑物下采煤问题,有效控制了地面下沉,减少了矸石运输环节及地面矸石山对环境的污染,真正实现了绿色开采,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  相似文献   

3.
浅析我国矸石充填采煤法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矸石充填采煤作为煤矿绿色开采体系中一种全新的采煤方法,在国内外已有较大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社会效应。该文在综合分析大量国内矸石充填工程实例的基础上对目前生产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几种充填法展开详细比较,提出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形成以矸石为主要结构体的多种充填物组成的混合构架充填逐渐代替传统矸石单一充填的矸石充填采煤法。  相似文献   

4.
五沟煤矿含水层下矸石充填开采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磊  李德成  张国伟  龚鹏 《煤炭科技》2012,(2):66-67,73
五沟煤矿采用矸石充填开采技术,对含水层防水煤柱进行充填开采。通过对矸石充填开采导水裂缝带高度计算和地面沉陷预计,设计东翼充填开采区域7个采煤工作面,西翼充填开采区域9个采煤工作面,预计可采出10煤500余万吨。东翼充填区域首采面CT101应用矸石充填综采工艺试采,验证了含水层下矸石充填的可行性,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北宿煤矿针对矸石山现状,结合现有技术,采用泵送矸石充填采空区技术进行村下采煤,用矸石置换煤,避免矸石提升到地面集中堆放,既减少了运输环节又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6.
充填开采目的正由单纯消化井下矸石、三下采煤、控制地面下沉,逐步向消灭地面矸石山,实现矿井绿色开采目标转变。该文通过介绍翟镇矿新型六柱式矸石充填支架使用优化的特点,为条件近似的煤矿企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郑州 《山东煤炭科技》2020,(3):167-168,171
针对现有矸石充填技术无法实现工作面采空区两顺槽的全部充填问题,古城煤矿创新性的探索实践气动力矸石充填联合采煤法,减少地表下沉,实现矸石不出井,减轻矿井提升运输的压力,有效实现了矸石充填工作面关键技术的突破。  相似文献   

8.
郭二庄煤矿为解决顶板来压、底板奥灰水突出和地面沉陷问题,开展了矸石充填开采技术研究.本文介绍了综合机械化矸石充填采煤技术原理和工作面充填采煤工艺,结合2911充填工作面实际条件完善了等价采高模型理论.分析空顶量产生和充填效率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方法.矿压监测表明,试验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9.
新汶矿业集团翟镇煤矿自主研发了综采采空区高效机械化矸石充填采煤技术,利用矸石做为充填体,力图解决"三下"压煤,实现"规模性"开采,矸石不升井,防止在地面堆积造成环境污染,改善井下矸石提升造成的矿井辅助运输紧张,在综采面随采随充的综采设备配套研制方面填补了国内空白,形成了翟镇煤矿充填开采新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为新汶矿区实现矿区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绿色开采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充填采煤技术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煤矿充填开采技术的特点,介绍了目前煤矿充填开采技术现状,包括膏体充填采煤技术、矸石充填采煤技术、高水材料充填采煤技术、部分充填采煤技术。在分析充填采煤技术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煤矿充填开采技术应着重解决充填采煤能力不足问题,即通过合理充填工艺模式的改进提高充填效率和充填能力。同时应深入研究充填采煤岩层移动与地表沉陷规律,为充填采煤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淄博矿区南定煤矿建筑物下采煤的实践及理论分析,认为矸石带充填不是建筑物下采煤的可靠方法。从技术上分析了矸石袋充填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传统井下煤矸石需运输至地面处理,不仅占用地面国土空间、自燃或雨水淋滤造成大气与环境污染,而且长距离无效运输造成的能源消耗问题已成为制约煤矿低碳发展的关键瓶颈。为实现煤矿矸石不出井,从煤炭生产源头减少碳排放与单位产出能源资源消耗,实现煤炭的绿色低碳智能开采,回顾了煤矸石井下分选充填技术现状及智能化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展望煤矸石井下分选充填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了煤矸石井下原位绿色智能分选、充填新方法,详细阐述了煤矸智能分选机及新型充填液压支架的结构及原理,以最大化缩短矸石无效运输距离。为处理采煤工作面矸石,预防煤岩动力灾害,提出了包含少矸化智能开采系统、原位智能分选系统、工作面矿压反演系统、精准科学充填系统四大子系统的煤矿井下采选充智能一体化系统,并探讨了各子系统间的新环逻辑关系,以形成采煤利于分选、分选利于充填、充填利于采煤的良性循环。为处理掘进工作面矸石,提出了包含智能快掘系统、智能分选系统、煤矸分运系统、智能充填系统四大子系统的煤矿井下掘选充智能一体化系统,并对各子系统所负责工作及智能化实现进行了阐述。所提出的新工艺有望实现煤矿矸石不出井,并为煤矸石原位智能分选充填方法及采选充一体化系统...  相似文献   

13.
基于矸石充填采煤控制采动裂隙高度发育的原理,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矸石充填采煤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变化规律,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建立了基于采高与充实率的多元线性回归矸石充填采煤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计算模型,进而提出了含水层下矸石充填提高开采上限的确定方法。结果表明:在采高小于3.5 m,充实率达到85%条件下,开采上限可由-300 m提高至-255 m,多回采煤炭资源182.6万t。经五沟煤矿矸石充填采煤工作面试验,采用钻孔冲洗液漏失量监测法,得到实测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仅为10 m,与理论计算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为达到节约矸石充填量和确保堤坝安全的双重目的,需对矸石充填采煤充实率进行合理的设计,首先通过理论分析确定矸石充填采煤充实率的影响因子及各因子的影响情况;然后以济宁三号煤矿南阳湖堤下矸石充填采煤为实例,根据南阳湖堤的特点以及采煤规范确定设防标准,通过全部垮落法沉陷预计确定矸石充填量以及充填范围,由此动态确定该湖堤下矸石充填采煤充实率。结果表明:当工作面推进到距湖堤340 m时,采空区充实率需达到15.8%,随着工作面接近湖堤,采空区充实率应逐渐提高,当工作面推进到距湖堤60 m时,采空区充实率需达到91.8%;最后根据等价采高沉陷预计地表变形,该设计充实率不但能保护地表湖堤的安全,同时还节约了矸石充填材料。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长城二号煤矿采用井下矸石充填综采采煤法,矸石回填至工作面采空区,做到井下矸石不上井,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洁净生产"、"绿色开采",做到了社会及经济效益双赢。  相似文献   

16.
井下煤矸分离与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缪协兴  张吉雄 《煤炭学报》2014,39(8):1424-1433
在总结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技术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实施煤矸井下分离的现实需求与意义,并着重综述了煤矸选择性破坏法、重介质选煤法、动筛跳汰法等常用井下煤矸分离方法的技术原理、系统及关键装备,提出了井下煤矸分离与固体充填采煤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结合唐山煤矿存在"三下"压煤开采、矿区环境保护以及煤矸井下分离的工程案例,介绍了该矿"采煤→煤矸分离→矸石充填→采煤"闭合循环的采分充采一体化开采技术的基本原理、分离与充填系统设计及实际工程应用效果。研究表明:井下煤矸分离与矸石充填技术的有机结合可实现矸石减排、井下洗选以及地表沉陷控制,是实现绿色开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绿色开采并解决地面矸石环境污染,创建了由投料孔、投料管和储料仓组成的矿井充填开采地面矸石垂直投料系统,并将其实际应用于华晟荣煤矿充填开采工程中。依据具体的生产参数,计算了投料管的内径,并研究了投料管壁厚及材质选择、大孔径钻孔施工及耐磨管安装工艺、连续投料工艺设计、矸石充填工作面充采工艺设计等内容。结果表明,投料孔矸石输送速度应不小于182 t/h,投料管宜选用双金属复合耐磨管,且其内径设置为430 mm.高度为30 m、直径8 m、容量为1 500 m3的矸石缓冲仓可满足一天(三班)的充填材料需求。该系统建成后,经过近10个月的回填充矸推采,实际充填采煤量(6.47万t)大于理论充填采煤量(6.23万t).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综合机械化矸石充填采煤一体化技术的剖析,根据五沟煤矿的具体地质条件布置了矸石充填采煤生产系统,并设计首采面CT101。通过对固体充填采煤覆岩导水裂隙带高度观测,表明其发育高度在11 m左右,小于试验区域最小基岩厚度15 m,实践成功。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矸石充填的意义、必要性及研究现状,介绍了我国目前具有代表性的矸石充填工艺。以华恒矿业公司41302东煤柱工作面泵送矸石充填为例,介绍了泵送矸石似膏体充填技术工艺及流程,并对充填效果及效益作了分析。指出了我国井下充填采煤法尚存在的问题。泵送矸石充填已经成为目前煤炭工业井下充填采煤法的最佳途径之一,具有极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介绍了原生矸石机械化充填采煤的方式方法及优缺点,根据煤矿充填采煤的方式,实例介绍工作面的充填采煤工艺,依据工艺要求选择适用的配套设备,并对设备特点及发展方向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