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水溶液中,DNA以微观的形态存在,由于布朗运动以及DNA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存在,使得DNA的浓度可能影响着DNA的微观分布,从而影响DNA损伤,这在我们以前的实验中已有了初步的观测与发现。关于DNA浓度对DNA损伤的影响的报道很少,实验结果不统一,也不系统,且以前的报道均为低LET射线辐射后的结果。关于高LET的重离子的研究目前尚未见诸报道。  相似文献   

2.
利用HI-13串列加速器产生的16 MeV质子,使用凝胶电泳技术对添加和未添加甘露醇的pUC19质粒DNA溶液中DNA分子形态变化进行了观测,研究了同一剂量下不同DNA浓度及同一DNA浓度下不同剂量对DNA链断裂产额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添加甘露醇溶液中DNA浓度效应较明显.两种体系下DNA均表现出明显的剂量响应,即分子...  相似文献   

3.
在空间辐射环境中,辐射源主要是银河宇宙射线(GCR)和随机发生的太阳粒子辐射(质子事件)。其中以质子含量最为丰富,其次为α粒子和少量其它更重的离子。已有的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在飞往火星的路途中,宇航员身体内的每个细胞每几天就会被1个质子击中。  相似文献   

4.
DNA聚合酶β在DNA修复作用中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肝癌与正常肝细胞DNA pol β(β酶)活力存在的差别,观察到γ射线照射对β酶活力无明显影响,肝癌细胞的β酶活力仍明显高于正常肝细胞,表明肝癌对照射DNA损伤修复合成能力比正常强,其修复作用机制,经用免疫组化和胞浆斑点杂交法研究,显示肝癌细胞β酶活力的增高是由于基因过度表达及其转录水平的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5.
作为生物体中的一类基本生物大分子,DNA是离子辐射引致生物效应的关钆靶分子。双链断裂(DSB)是辐射所致生物效应中最重要的原初损伤,非重接性的DSB则被认为是细胞杀伤效应的最重要的损伤。在辐射损伤过程中,射线品质、剂量以及生物体的辐射敏感性等对生物体的损伤程度都有重要影响,已有很多涉及这些方面的报道。DNA浓度可能也是影响辐射致DNA损伤程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DNA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bio-macromolecule and target molecule responsible for all biological effects. Many kinds of damage can be induced by radiation, such as base damage, single strand break (SSB), double strand break (DSB) and crosslink of DNA and protein. In irradiation, the concentration of DNA may be an important parameter influencing DNA damage.  相似文献   

7.
DNA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bio-macromolecule and target molecule responsible for all biological effects. Many kinds of damage can be induced by radiation, such as base damage, single  相似文献   

8.
Uncoated DNA deposited on graphite surface was imaged in air with the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 (STM). The images revealed a helical pitch of 3.6 nm whereas the average width was 2.3nm. Periodic alternation of major and minor grooves were resolved with high resolution. Our STM images were in reasonable agreement with the B-form DNA structural model derived from X-ray diffraction studies.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STM could be useful for local structural studies of biomolecules.  相似文献   

9.
DNA取合酶 在受照H22肝癌细胞核DNA修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10.
滚环扩增技术是一种等温信号扩增方法,DNA可在很短时间内实现指数扩增,因此,可用于痕量分子的检测.目前,该技术既可以扩增环状DNA、RNA,也可以扩增线性DNA,甚至全基因组DNA.目前,该技术主要用于全基因组扩增、核酸测序、单核苷酸多态性以及DNA芯片、蛋白质芯片分析等广泛领域.  相似文献   

11.
氡及其子体对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大鼠暴露于10、20和30WLM(working level months)的氡浓度后,采用H-TdR掺入法和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研究吸入氡及其子体后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DNA损伤效应。结果表明,各暴露剂量组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淋巴细胞在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条件下DNA的迁移距离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呈剂量-效应关系。大鼠吸入氡及其子体可引起淋巴细胞DNA合成抑制及淋巴细胞转化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对DNA及其组份的电荷转移保护机理,继咖啡酸之后研究了另一个羟基肉桂酸衍生物——芥子碱的保护效应。芥子碱也属于苯基取代不饱和羧酸而且它的电子亲和势与咖啡酸非常接近,但其电离电位(ε_(HOMO):-11.27eV)却明显低于咖啡酸(ε_(HOMO):-11.74eV),因此芥子碱应对DNA呈现更强的保护效应。例如,当DNA—芥子碱二元体系中芥子碱的克分子比明显低于DNA—咖啡酸中咖啡酸的克分子比时低温辐照并测定的ESR波谱以及室温退火后测定的ESR波谱均呈现很强的芥子碱信号,未发现以胸腺嘧啶五位自由基的特征的任何痕迹,说明芥子碱对DNA的保护效应比咖啡酸强。  相似文献   

13.
利用纳秒级激光先解动态吸收光谱装置,研究鸟嘌呤衍生物及DNA在碱性溶液中的光电离。首次发现鸟嘌呤衍生物及DNA在碱性溶液中能被248um激光单光子电离,确证了光电离发生在N1位脱质子的鸟嘌呤部分,测定了水合电子的量子产额。  相似文献   

14.
大鼠吸入氡及其子体后的DNA损伤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氡及其子体对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肺细胞、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i 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细胞以及脾和胸腺细胞DNA的损伤作用。雄性SD大鼠吸入氡及其子体的累积剂量分别为66、111、174工作水平月(Working level month, WLM)后,收集BALF细胞,制备肺、脾脏和胸腺组织的单细胞悬液,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SCGE)技术,检测细胞DNA链的断裂改变。结果表明, 大鼠吸入氡及其子体后,各照射组PBMC、BALF和肺细胞DNA链断裂的迁移长度显著增加(p<0.01)。其中, PBMC与肺细胞DNA损伤有相关性(r =0.887, p<0.01),直线拟合(R2=0.787)的回归方程为Y=0.978X-0.12。在本实验的照射剂量下,氡及其子体能引起PBMC、BALF和肺细胞的DNA链断裂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将低温获取的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与DNA组分及羟基肉桂酸衍生物的前线轨道能量相关联,依据自旋自DAN向芥子酸及其衍生物的转移效率与核苷酸和后者摩尔比的线性关系揭示混合堆集物中电荷长程传递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
在狗和大鼠精巢细胞中,以初级精母细胞的核内非组蛋白(NHP)含量最多,经UV照后,其DNA切除修复能力也最高;精原细胞核内NHP含量次之,在大鼠中见到其切除修复能力明显比初级精母细胞低,而在狗中只见其平均修复能力略低于初级精母细胞,尚未得统计学显著性;圆形精子细胞核内NHP含量更少,它们与精子一样都没有切除修复能力。还发现狗和大鼠精巢精子可据碱性甲苯胺兰0染色情况分为两类:一类核可被染色,表明还残留少量NHP;另一类不被染色,表明已无NHP。狗射出精子的核不含NHP。  相似文献   

17.
观察了受照射小鼠瓦尔代尔扁桃体环(WRE)在体细胞出现DNA双链断裂修复的忠实性,用^60Coγ射线照后观察WRE细胞凋亡的最高峰,在此时间点处死小鼠,取WRE细胞分别有脂质体和电穿孔方法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将双标记基因质粒pPMH16导入细胞。研究WRE细胞DNA双链修复的忠实性。结果表明,未照射WRE细胞的抗G418转化克隆有69.75%的gpt基因表达,说明大部分断裂的gpt基因被忠实性地修复;2Gy、4Gy射线照射的WRE细胞的转化克隆只有36.05%和21.50%的克隆能正确表达gpt基因功能,说明WRE细胞照射后DNA双链断裂的修复显著低于正常细胞,且剂量越大,修复的忠实性质越低。脂质体和电穿孔方法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可用于原代细胞基因转染的研究,照射后的WRE细胞易发生DNA双链断裂错误重接。  相似文献   

18.
核燃料水法后处理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评论了世界各国乏燃料后处理技术。后处理能力在目前和不久将来不能满足核能的发展需要,它在燃料循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普雷克斯流程不仅对于轻水堆燃料,而且对快中子增殖堆燃料后处理然是一种主要流程。近期后处理研究和发展的重点在于使流程最佳化,并引入新技术,尤其是U(Ⅳ),电解氧化还原,硝酸羟胺还原和亚硝气氧化等无盐过程。当处理高燃耗的乏燃料时,应采取特别措施,以避免造成溶剂的严重辐解和钚的临界问题。氚在流程中必须控制,并限定在一定区域,使其废液体积尽量减小。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一种新的细胞DNA双链断裂检测方法——脉冲电场电泳法,检测了两株来源相同而辐射敏感性不同的细胞SR-1和SX-9的X线照射所致DNA双链断裂的产生和修复。结果表明两株细胞的DNA双链断裂产生没有差别,而辐射敏感细胞SX-9的DNA双链断裂重接修复能力明显低于SR-1细胞,本文对此结果与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激光安全等级与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日升  张贵忠 《辐射防护》2007,27(5):314-320
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激光产品的安全等级划分标准,分析了激光对操作人员的潜在危害,并针对不同等级激光产品提出了相应的技术设备工艺控制、管理条例、个人安全装备等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