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丝素粉体与聚氨酯的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表征丝素与聚氨酯间的相容性能,探讨了丝素粉体,聚氨酯共混膜在模拟体液中超声处理前后的质量损失率,强度和断裂伸长.对比了水溶性丝素、非水溶性丝素、干法共混膜与湿法共混膜相容性之间的差别.实验结果表明,丝素与聚氨酯之间的相容性较差;但非水溶性丝素湿法共混膜的质量损失最小,并且力学系能性能保持最为稳定;选择合适的含量比例,并不影响丝素在聚氨酯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国产家蚕丝素进行甲本醛化、溴化反应,封闭丝素分子中侧基上的活性基团(-CH_2OH、-■-OH、-NH_2等)或降低活性基团的活性,致使丝素的微细结构发生变化.然后研究原丝素、甲醛化丝素和溴化丝素在酸、碱存在下的催化水解性能,从碱水解时间与丝素残剩率关系中,用作图法求三种丝素的非晶区、准晶区和晶区的含量.并研究了丝素在氯化钙浓溶液中的溶解性能和在稀盐酸中的吸酸性能,从而为蚕丝织物的炼漂、染色、整理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丝素蛋白对粘胶织物整理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用丝素整理粘胶纤维及织物,讨论丝素在粘胶纤维上的成膜条件,涂覆丝素后粘胶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和化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丝素膜主要是以物理方式附着在粘胶纤维上。经甲醇处理后,具有良好的耐热水洗涤性、耐酸碱性、部分物理机械性能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用丝素整理粘胶纤维及织物 ,讨论丝素在粘胶纤维上的成膜条件 ,涂覆丝素后粘胶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和化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 ,丝素膜主要是以物理方式附着在粘胶纤维上。经甲醇处理后 ,具有良好的耐热水洗涤性、耐酸碱性 ,部分物理机械性能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5.
应力对丝素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离心成膜法,研究了应力对丝素膜的结晶度、溶失率以及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应力可以增加丝素膜的结晶度,减小丝素膜的溶失率,提高丝素膜的拉伸强度。  相似文献   

6.
丝素——PVP共混膜的结构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丝素-PVP共混膜的制备方法,测定了不同配比共混膜的结构及力学性能、吸湿性、透气性等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丝素中加入适量PVP后,可使共混膜具有良好强伸度、柔软性,吸湿性以及良好的透气性,改善了丝素创面保护膜的性能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丝素创面保护膜的性能和应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本研究了用丝素制成的创面保护膜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能,在此基础上作了222例烧伤病人的临床应用。其结果为丝素创面保护膜的性能良好,疗效显。研究还表明,疗效的取得是由其良好性能所决定的;同时,各项性能的检测结果也提示,丝素蛋白可能是研制真正意义的“人工皮肤”及供作其他医学应用的很有希望的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8.
简述了丝素蛋白整理剂的制备和对棉织物的整理工艺,重点讨论了丝素降解时间不同对所整理棉织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最佳丝素降解时间为120 m in,通过浸压涂覆丝素膜经交联处理可使棉织物的力学性能、折皱性及白度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通过国产家蚕丝素甲醛化反应,封闭丝素分子侧链上某些活性基团,在分子间形成网状结构使丝素结构紧密.又通过丝素的溴化反应,分子内引进体积较大的溴原子,使丝素酸性增强、微隙增大,结构变得疏松.然后,采用分子大小不同的活性、酸性染料,进而研究分子改性后丝素的染色性能.  相似文献   

10.
川芎嗪衍生物改性丝素材料体外抗凝血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丝素材料的抗凝血性能,尝试用活血化淤中草药川芎的有效成分川芎嗪对其进行改性.首先对川芎嗪的侧链进行结构修饰引入活性基团羟基,然后通过酯化反应引入双键,将得到的中间体进一步在无引发剂条件下接枝聚合在丝素材料表面.用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扫描电镜(SEM)对改性丝素进行了结构鉴定.改性丝素的抗凝血性能通过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小板粘附等实验进行评价,和未改性丝素相比,改性后的丝素APTT时间延长,同时在富血小板血浆中培养30 min后未发现有粘附的血小板,说明川芎嗪衍生物改性丝素材料的体外抗凝血活性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1.
再生丝素膜生物相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物理交联再生丝素膜进行了毒性试验和粘附试验,并研究了其对附着细胞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结果显示再生丝素膜无细胞毒性,成纤维细胞在其表面粘附性能正常,对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未产生不良影响,也不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分泌。这说明再生丝素膜是一种生物相容性很好的医用生物材料,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X-衍射法、核磁共振法、红外吸收光谱法,贝克线法,分别对自动缫和立缫生丝及其丝素聚集态结构的结晶度、取向度,进行了定性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自动缫丝和立缫丝之间的聚集态结构存在差异,自动缫生丝结晶度大于立缫生丝结晶度;自动缫丝素结晶度略大于立缫丝素结晶度;自动缫生丝及其丝素的取向度分别高于立缫生丝及其丝素的取向度。不同测定方法的结果具有一致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制备HA/SF复合粉末的新方法.以磷酸氢二钠、无水氯化钙和丝素蛋白为原料制备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HA/SF)复合粉末,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红外吸收光谱(FIR)等检测手段,探讨了反应酸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丝素蛋白加入量和原料加入顺序对制备HA/SF复合粉末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制备条件;该方法可降低溶解丝素蛋白的温度,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茚三酮法和粘度法,测定真丝织物在碱处理时丝素受损程度,发现茚三酮法中吸光度相对比值1.05和粘度法中增比粘度0.34,可作为丝素发生显著水解时的损伤点,可用作丝素损伤的测量参数。同时发现丝素水解速率随精练时间有一个剧烈变化过程,而水解产物的溶落速度变化相对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5.
Silk fibroin fiber is a natural protein fiber. It is moisturizing, breathable, soft and skin-friendly. However, unmodified silk fibroin fiber is easy to be oxidized and faded. In this paper, the recent progress in modification of silk fibroin fiber is introduced,including the composite modification, feeding modification, genetic engineering modification, spinning technology and regulating the physiological environment modification. Simultaneously,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for the modification of silk fibroin fiber is also prospected.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成膜温度与湿度对丝素膜的结晶形态及强力伸度的影响,对其手感亦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7.
蚕丝丝素膜是弱两性天然高分子荷电膜。本文研究了在不同的pH条件下氨基酸在丝素膜上的渗透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当溶液的pH值处于丝素膜和氨基酸的等电点之间时,氨基酸通过丝素膜的量较大,而当pH值处于丝素膜和氨基酸两者的等电点之外时,氨基酸的透过量较小。  相似文献   

18.
桑蚕丝素和丝胶溶液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形成凝胶。其凝胶化的过程与温度、浓度、溶液的PH值有关。温度和浓度的提高有利于凝胶化速度的加快,丝素在PH3~4时最容易形成凝胶.而丝胶则在PH6~7时最易形成凝胶;凝胶的强度也和上述因素有关。文章并指出凝胶化实质上是丝素和丝胶大分子p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Fan  SuNa  Zhang  Yi  Huang  XiangYu  Geng  LiHong  Shao  HuiLi  Hu  XueChao  Zhang  YaoPeng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英文版)》2019,62(6):903-918
Silk derived from the silkworm Bombyx mori is among the most important fibrous protein biomaterials due to large-scale production from natural sources, excellent biocompatibility, uniqu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controllable degradation. Silk fibroin can be processed into a variety of formats to match different applications, such as tissue engineering, drug delivery or as the passive substrate of a bio-device. Advances in fabrication technologies provide new possibilities for the combination of silk fibroin with other nanomaterials to functionalize silk fibroin for specialized purposes, including sensing, cell visualization,resistance to ultraviolet light and provision of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As the requirement for wearable and intelligent device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over recent years, silk fibroin has been utilized as the active element in electronic and optical instruments.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se recent advances in the innovative applications of silk fibro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