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9 毫秒
1.
首次报道利用高温固相法结合超声波分散技术合成了Sr3-xMgSi2O8:xEu2+高亮度白色荧光粉,并对其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该荧光粉在近紫外光激发下发出较强的白光,发射光谱由两个主峰组成,分别位于468.4nm和546.0nm处,并具有不同的荧光寿命,归结为处于不同格位上的Eu2+离子的5d-4f电子的跃迁发射,从而在单一基质中混合得到了白光,这两个发射峰所对应的激发光谱均分布在250nm-450nm的紫外区,该荧光粉可以被具有400nm的近紫外光发射的InGaN管芯产生的紫外辐射有效激发而产生白光,是一种性能良好的很有前途的单一基质白光LED照明用稀土荧光粉。  相似文献   

2.
分别采用化学沉淀法、微波法、水热法制备了SrMoO4:0.05Eu3+,0.05Gd3+荧光粉,并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荧光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晶体结构、荧光光谱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SrMoO4:0.05Eu3+,0.05Gd3+的结构属体心四方晶系;其宽激发带由Eu3+-O2-、Gd3+-O2-电荷迁移带和Mo6+-O2-基质吸收峰组成,荧光发光以在616nm处Eu3+的5 D0→7 F2跃迁引起的红光发光最强;254nm紫外光激发时,化学沉淀法制备SrMoO4:0.05Eu3+,0.05Gd3+的发光峰比SrMoO4:0.05Eu3+的相应发光峰强度增大,这是由于Gd3+向Eu3+的能量传递敏化增强了Eu3+的发光。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具有立方相结构的Ce^3+、Tb^3+共掺杂的SrF2发光材料SrF2:Ce^3+,Tb^3+,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掺杂量、水热反应时间、激发波长对SrF2:Ce^3+,Tb^3+发光性质的影响。荧光光谱研究结果表明,SrF2:Ce^3+,Tb^3+在254nm波长紫外光激发下呈Tb^3+的蓝绿光发射,存在Ce^3+一Tb^3+的能量转移现象;改变激发波长,出现了Ce^3+和Tb^3+共存于同一基质分别发光的现象,对应于Ce^3+的4f-5d、Tb^3+的5D4→7F5跃迁发光;水热反应时间和Ce^3+、Tb^3+掺杂量均能改变Tb^3+的5D4一7F6、5D4一7F5跃迁峰的发光强度。  相似文献   

4.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适合于近紫外激发的Li2ZnSiO4∶Eu3+红色荧光粉,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对样品进行了结构及发光性能表征。结果表明:合成样品为四方晶相Li2ZnSiO4晶体。样品的激发光谱由O2--→Eu3+电荷迁移带和Eu3+的离子特征激发峰组成。在波长为395nm的紫外激发下样品发射红光,发射主峰位于613nm,对应于Eu3+离子的5 D0→7 F2跃迁。随着Eu3+掺杂量的增加,其发光强度先增加后减小,Eu3+的最佳摩尔掺量为3.5%。  相似文献   

5.
首次报道利用高温固相法结合超声波分散技术合成了Sr3-xMgSi2O8:xEu2 高亮度白色荧光粉,并对其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该荧光粉在近紫外光激发下发出较强的白光,发射光谱由两个主峰组成,分别位于468.4nm和546.0nm处,并具有不同的荧光寿命,归结为处于不同格位上的Eu2 离子的5d-4f电子的跃迁发射,从而在单一基质中混合得到了白光,这两个发射峰所对应的激发光谱均分布在250nm-450nm的紫外区,该荧光粉可以被具有400nm的近紫外光发射的InGaN管芯产生的紫外辐射有效激发而产生白光,是一种性能良好的很有前途的单一基质白光LED照明用稀土荧光粉。  相似文献   

6.
以氨水为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合成磷灰石结构CaLa4Si3O13:Eu3+荧光粉,用TG-DTA研究前驱体到荧光体的反应过程,XRD结果显示在1 000℃焙烧可以合成纯相的荧光粉。SEM照片显示荧光粉尺寸在5~10μm,颗粒分布均匀。激发光谱中最强激发线出现在394 nm处,适用于紫外LED芯片激发,发射光谱由Eu3+的5D0→7F0,1,2,3,4线状发射构成,最强线来自位于614 nm处的5D0→7F2红光发射。  相似文献   

7.
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Sr3Y1.98(BO3)4:0.02Sm3+橙红光荧光粉,研究了样的晶体结构性质和发光性质。荧光粉的激发光谱由宽带峰和锐峰组成。其中宽带峰位于紫外区,来自O2-→Sm3+的电荷迁移带跃迁;锐峰位于近紫外和可见光区,来自Sm3+的f-f跃迁吸收。在403 nm的光激发下,Sr3Y1.98(BO3)4:0.02Sm3+的发射光谱展示出两个较弱的发射峰(4G5/26H5/2,566 nm;4G5/26H9/2,649 nm)和一个较强的发射峰(4G5/26...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热法成功的制得了不同形貌的CaMoO4:Eu3+微纳米荧光体。实验结果表明,溶液的pH值在控制产物形貌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荧光光谱(PL)等分析手段研究了荧光体的结构和光致发光性能。结果表明,CaMoO4:Eu3+荧光体的激发光谱由两部分组成:1个宽的激发带(240~360nm)和属于Eu3+的f—f跃迁的锐线谱(395nm、465nm),它的发射光谱只出现常见的2个发射峰:592nm(5D0→F1)、615nm(5D0→7F2),中5D0→7F2跃迁发射峰强度明显高于5D0→7F1跃迁发射峰强度,这表明Eu3+在CaMoO4基质中处于无反演中心或偏离反演中心的格位上。本文还对造成发射峰强度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影响发射峰强度的原因有两个:表面积和对称性,材料的表面积越大,发光的猝灭越严重,荧光发射越弱;材料的结构对称性越差,跃迁戒律打破地越彻底,荧光发射越强。  相似文献   

9.
以活性炭粒为吸收剂采用微波辐射法合成了SrMoO4∶Tb3+绿色发光材料。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荧光分光光度计对样品进行了分析和表征,探讨了微波反应时间、Tb3+的摩尔掺杂量、助熔剂等对样品结构和发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合成的SrMoO4∶Tb3+晶体结构与SrMoO4相似,属四方晶系结构,I41/a空间群。样品的激发光谱是由位于200~350nm的1个宽带和350~500nm的一系列尖峰构成。宽带吸收与Mo--O的电荷转移和Tb3+的4f8--4f7 5d1跃迁过程有关,最强峰位于287nm左右。350nm以后的吸收峰是由于Tb3+的4f--4f跃迁引起的。发射光谱主要由4个发射峰组成:主峰位于544nm处,属于Tb3+的5 D4→7 F5跃迁发射;另外3个弱发射峰位于490、587、622nm处,分别属于Tb3+的5 D4→7 F6、5 D4→7 F4、5 D4→7 F3跃迁。当反应时间为30min,微波功率为中高火(560W),Tb3+摩尔量为0.06,助熔剂H3BO3的用量为4%(质量分数)时,样品的发光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10.
李桂芳  曹全喜  李智敏  黄云霞  卫云鸽 《硅酸盐学报》2012,40(4):562-563,564,565,566
采用凝胶–燃烧法合成了掺Eu3+的Y3Al5O12(YAG:Eu3+)荧光粉。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发光光谱等测试手段分析了不同温度下煅烧所得粉体的物相、形貌与发光性质。XRD和SEM结果表明:YAG:Eu3+的最低合成温度为900℃,并且在该反应过程中没有中间相YAP(YAlO3)和YAM(YAl)的产生。1 100℃合成的晶粒尺寸比较均匀,平均粒径在90 nm左右。发光光谱的测试表明:在592 nm监控下的真空紫外激发光谱由峰值位于147、156、169nm和214nm的系列激发带组成,其分别归属于铝酸根的基质吸收以及Y3+和Eu3+的电荷迁移带吸收。在147nm激发下YAG:Eu3+荧光粉最强发射峰位于592nm处,属于Eu3+的5D0→7F1跃迁。Eu3+在基质中的最佳掺杂摩尔分数为4%。  相似文献   

11.
用于白光LED的Sr_3SiO_5:Eu~(3+)材料制备及发光特性(英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Sr3SiO5:Eu3+材料.测量了Sr3SiO5:Eu3+材料的激发与发射光谱:材料的发射光谱由576、585、611、618nm和650nm几个发射峰组成,分别对应于Eu3+的5D0→7F0、5D0→7F1、5D0→7F2、5D0→7F2和5D0→7F3辐射跃迁.监测618 nm主发射峰时所得激发光谱为一多峰宽谱,主峰分别为400nul和470nm.研究了Eu"浓度对Sr3Si05:Eu3'材料发光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随Etl3'浓度的增大,发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Eu3+的摩尔分数为3%时,材料的发光强度最大,根据Dexter理论,其浓度猝灭机理为电偶极一偶极跃迁.引入电荷补偿剂Cl-、Li+、Na+和K+时,材料的发光强度均得到了提高,其中Cl-和Li+的提高幅度较明显.  相似文献   

12.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NaY(WO4)2:Dy3+上转换荧光粉. 通过XRD、SEM表征该荧光粉结构和形貌. 探讨了Dy3+浓度、pH值、反应温度及焙烧温度对NaY(WO4)2:Dy3+晶体结构、形貌及发光性能的影响,得到在Dy3+浓度为0.5%,pH=8,反应温度180℃,800℃焙烧条件下的样品具有最佳上转换发光性能. 利用776 nm近红外光激发NaY(WO4)2:Dy3+,观察到480 nm处的蓝光发射峰以及577 nm处的黄光发射峰. 其中蓝光来自Dy3+离子的4F9/2→6H15/2跃迁,黄光由Dy3+离子4F9/2→6H13/2跃迁产生.  相似文献   

13.
用高温固相法成功制备了Gd2-xMo3O9:Eux3+,用XRD荧光光谱仪对其物相以及粉体的激发和发射光谱进行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在395和464nm两主激发峰均可得到616nm处红光发射峰,属于Eu3+典型的5D0→7F2的跃迁所致。由464nm激发得到的发射峰为单峰,峰宽较窄且发射强度较强。  相似文献   

14.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掺杂浓度的Y3Al5O1 2(YAG):Tb3+,Ce3+荧光粉,对其物相、光学性能和能量传递进行了研究.多晶粉末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为YAG晶相,没有其它杂相.当样品在Tb3+的特征激发峰273 nm激发时,除了Tb3+的特征发射外,还观察到位于467 nm的YAG基质的电荷迁...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Dy3+和Eu3+共掺杂的NaY(WO4)2上转换荧光粉,用XRD, SEM和荧光光谱(PL)等方法对不同干燥方式所得样品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晶粒尺寸及上转换发光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合成样品均为四方白钨矿结构的NaY(WO4)2,空间群为I41/a,掺入Dy3+和Eu3+未改变基质晶格;常规干燥、喷雾干燥、冷冻干燥及真空干燥后荧光粉的尺寸分别为817.91, 486.04, 388.74和349.82 nm,真空干燥的样品分散性最好。在793 nm近红外光激发下,冷冻干燥样品的上转换发光性能最佳,与干燥过程中粉体团聚程度减弱及表面层缺陷减少有关。576 nm处的黄光发射峰来自Dy3+的4F9/2→6H13/2跃迁,595 nm处的橙光、616和655 nm处的红光发射峰分别归属于Eu3+的5D0→7F1, 5D0→7F2和5D0→7F3跃迁。荧光粉的CIE色坐标均位于红光区,表现出良好的红光发射特性,在发光二极管和彩色显示等光电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The phosphors LiSrPO4:Gd3+ and LiSrPO4:Gd3+, Pb2+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f Gd3+ and Pb2+ were synthesized by combination of re-crystallization and modified solid state diffusion method. The synthesized phosphors were characterized using XRD, SEM and PL spectroscopies. The PL excitation spectra of LiSrPO4:Gd3+ phosphor exhibit peak at 275 nm due to the 8S7/24IJ transition of Gd3+ ions and gave narrow UVB emission at 312 nm. The effect of Pb2+ ions on the PL properties of LiSrPO4:Gd3+have also been investigated. Upon the addition of Pb2+ ions, the excitation of phosphors shows broad peak with maximum at 247 nm, overlapping the Hg 253.7 nm line. This addition of Pb2+ ions improved the emission intensity of narrow band UVB i.e. 312 nm under the excitation of 247 nm. The phosphor could be good candidate as phototherapy lamp phosphor material.  相似文献   

17.
采用机械力固相化学反应法制备了含3%Eu3+(摩尔分数,下同)ZnO:Eu3+(ZnO:3%Eu3+)发光材料,研究了ZnO:3%Eu3+发光材料的激发与发射光谱,以发射光谱的主峰(λem=611nm)作为监控波长,其激发光谱的主峰对应λem=465nm,分析了ZnO:3%Eu3+材料的发射峰强度随电荷补偿剂Li+,Na+和K+掺杂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电荷补偿剂含量增大,ZnO:Eu3+材料的发射峰强度均出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但在不同电荷补偿剂下,ZnO:Eu3+材料的发射峰强度最大处对应的电荷补偿剂含量不同,此时对应的Li+,Na+和K+的摩尔分数分别为1%,0.75%和0.70%。  相似文献   

18.
红色荧光粉Ba2–xB2O5:xSm3+的制备及发光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志平  韩月  宋延春  赵青  周东站  刘玉峰 《硅酸盐学报》2012,(3):469-470,471,472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Ba2–xB2O5:xSm3+红色荧光粉。研究了Sm3+掺杂量对样品发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物质为纯相Ba2B2O5晶体结构。主激发峰为342nm(6H5/2→4H9/2)、359nm(6H5/2→4D3/2)、372nm(6H5/2→6P7/2)、400nm(6H5/2→4F7/2)、436nm(6H5/2→4G9/2)、450~510nm(6H5/2→4I13/2,4I9/2,4I11/2,4G7/2)。主发射为550~575nm(4G5/2→6H5/2)、580~620nm(4G5/2→6H7/2)及630~660nm(4G5/2→6H9/2),其中以400nm激发的峰值最大。随着Sm3+掺量x的增大,发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在x=0.06时达到最大值。分析表明其浓度猝灭的机理是电偶极–电四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Sr2SiO4:Sm3+红色荧光粉的发光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Sr2SiO4:Sm3 红色荧光粉,并研究粉体的发光性质.发射光谱由位于红橙区的3个主要荧光发射峰组成,峰值分别位于570,606nm和653nm,对应了Sm3 的4G5/2→6H5/2,4G5/2→6H7/2和4G5/2→6H9/2特征跃迁发射,606nm的发射最强.激发光谱表现从350 nm到420nm的宽带,可以被近紫外光辐射二极管(near-ultraviolet light-emitting diodes,UVLED)管芯产生的350~410 nm辐射有效激发.研究了Sm3 掺杂和不同电荷补偿剂对样品发光亮度的影响,Sm3 掺杂摩尔分数为6%、电荷补偿剂为Cl-时的效果最好.Sr2SiO4:Sm3 是一种适用于白光LED的红色荧光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