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基本功能:用于转子小装和泵轴弯曲检测。 结构原理:由于离心泵的转子由许多部件组成,而且泵轴细长易弯,转子上其他部件组装中存在累积误差,若三保后直接组装试运很容易使设备发生故障停运,影响生产,若进行转子小装和泵轴弯曲检测,则可避免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2.
离心泵与电机两轴同心度的精度关系到泵和电机能否平稳运行和运转周期的长短。下面介绍一种简易的同心度找正方法—径向双表找正法。该法是利用固定在基准轴(任何一方都可作为基准轴)上的两块径向百分表测量另一轴某段距离的径向偏差值,然后用相似三角形性质计算被测轴支脚点的调整量。  相似文献   

3.
井下油气混抽泵试验台的改进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进行新型井下螺旋轴流式油气混抽泵的外特性试验研究,针对130型混抽泵在试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原试验台进行改进,设计出新型试验台,主要包括动力部分、泵级部分、吸入部分、排出部分、测量部分和数据采集部分。新型试验台采用多点混合的气液混合装置和轴端机械密封结构,明显改善了吸入口工况与轴端密封效果。试验表明,新型试验台能够顺利地进行混抽泵的外特性等试验,为相关样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我公司炼油二套常减压车间的蜡油离心泵为悬臂离心泵,其泵轴的设计要求材质为35CrMo,调质处理,硬度为HB=269~302。叶轮材质为G25钢,静平衡允差为8g。泵轴端有一M24×15的螺纹,用于固定叶轮。泵扬程150m,体积流量200m3/h,转速2950r/min,蜡油密度0919kg/m3。从1995年12月开始,该泵发生多起断轴事故,断裂部位都在轴端螺纹退刀槽处,断轴时间间隔越来越小,最短只有一个月左右。同时叶轮表面多处出现蜂窝状穿孔,影响了装置的正常运转。1 分析计算11 泵轴(…  相似文献   

5.
单级离心抽油泵泵轴可靠性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茂庆  王顺利 《石油机械》1992,20(9):1-5,19
单级离心抽油泵泵轴承受的扭矩和径向力是泵轴失效的主要因素,在进行可靠性设计时,应根据扭矩作用下的刚度条件确定最小轴径。给出泵轴的设计公式,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指出改进泵轴结构、缩短轴的支承跨度,可提高泵轴刚度,从而提高泵轴的使用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材质为17-4PH的泵轴存放一段时间后发生弯曲。从轴上切取3块样品,对其进行1 020~1 060℃固溶处理和540~560℃时效处理后空冷。然后,对热处理后的样品分别进行金相观察和洛氏硬度检测。17-4PH沉淀硬化不锈钢材质的微观组织应以板条状马氏体结构为主,但是通过金相观察发现,该泵轴材质的马氏体组织中出现了大量残余奥氏体,同时,在其轴向截面上还观察到了许多条带状δ铁素体。残余奥氏体在常温下具有向马氏体转变的趋势。泵轴放置不当易造成局部产生较大拉应力,进而诱发相变导致泵轴弯曲。  相似文献   

7.
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主要有压缩动态模量、劈裂动态模量和弯曲动态模量。考虑到四点弯曲更符合沥青路面实际的弯拉受力状态,进行了沥青混合料四点弯曲动态模量试验,采用LDMT-25疲劳试验系统,应用非接触式的位移量测方法,在试验温度、加载频率和应力比不同组合的工况下,对AC-13C型沥青混合料四点弯曲动态模量值进行了测定,分析了试验中四点弯曲动态模量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转速对离心泵轴可靠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茂庆 《石油机械》1998,26(4):8-10
分别论述了离心泵泵轴的设计准则和转速对泵轴可靠性的影响。指出转速是泵设计的主要因素之一,与泵轴的可靠性密切相关。设计准则应随转速的提高而改变。在低速时,泵轴的扭曲强度作为设计准则;高速时,则应以扭曲刚度作为设计准则,并考虑材料和轴功率等相关因素。在提速使用给定泵时,泵轴挠度与转角也将近似地随着转速呈线性增大,当超过许用值时,即会引起零件磕碰、卡滞,以至泵不能正常工作,因此须对挠度和转角进行校核。  相似文献   

9.
本文确定了在选择“海神”(Poseidon)螺旋轴多相果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主要现场参数。简述了螺旋轴多相泵的设计与选型方法。此外,文章还就多相果输送法与其它诸如采用分离或井下泵或气举等油田开发方法进行了比较。在两个举例研究中,文章从技术和经济两个角度对“海神”多相泵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
低渗透油藏中大多采用小泵深抽工艺。而目前在卡层分层开采中所采用的小泵径抽油泵和封隔器,在封隔器坐封过程中经常出现小泵泵筒坐封弯曲现象。为此,研制了悬挂防弯泵,设计了独特的悬挂结构,即在泵筒外加一外筒,泵筒在外何内呈悬挂状态,坐封时泵筒不受力,即使外筒弯曲,也不会影响到泵筒。这从根本上解决了抽油泵泵筒弯曲的问题。现场应用证明,悬挂防弯泵减少了作业工序,降低了作业成本,且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泵效,延长抽油泵的使用寿命,在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应用中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1.
碳黑洗涤塔给水泵轴断裂失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对碳黑洗涤塔给水泵经常发生断轴事故的问题进行失效分析,发现38CrMoAlA泵轴表面经过电镀硬铬强化处理工艺后,不仅使泵轴表面镀层存在微裂纹,而且使基体材料产生氢脆损伤。微裂纹和氢脆损伤在反复弯曲应力和腐蚀介质的作用下迅速扩展,最终导致泵轴发生腐蚀疲劳断裂。分析结果说明,用38CrMoAlA铜制造的碳黑洗涤塔给水泵泵轴不宜使用表面镀铬的强化处理。  相似文献   

12.
电动潜油泵泵轴失效的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鸿  李劲  刘学勇  胡杰 《石油机械》2003,31(9):39-40,43
对电动潜油泵泵轴的失效状态和原因作了详细分析,其泵轴的失效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扭转失效、扭转弯曲失效、过载失效、疲劳破坏(失效)和非正常的磨损;通常失效往往是几种情况的综合。为了模拟破坏状态,对QYB98泵做了仿真模型测试,第1次测试中,叶轮轮毂和套筒开裂并伴随着相邻间多级叶轮的损伤。损伤最严重的是第一级叶轮,离该点越远损伤的程度越小。轴套因惯性小,损伤情况相对比较轻,离破裂处越远损伤就越轻。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现用离心式灌注泵难以解决泥浆泄漏的原因,指出了泵轴旋转中心线与轴封内孔中心线不重合和泥浆内含有磨砺性固相硬颗粒是引起径向接触式软填料密封失效的主要原因。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可以采用浮动密封。进一步提出了轴封不接触泥浆灌注泵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4.
有杆泵在抽油时,泵筒会发生纵向弯曲,造成其纵向弯曲的机理是,当抽油泵柱塞上行时,由弯曲的管柱产生的弯曲力矩作用于泵筒所致。其中,泵筒上部固定泵柱塞上行时.泵筒会发生纵向弯曲,其弯曲强度大于管柱;而泵筒下部固定泵柱塞上行时,泵筒不会发生弯曲,只是其柱塞在稠油井中下行时泵筒才会发生纵向弯曲。造成泵筒弯曲的合力在柱塞的上部最大,其磨损速度也最大。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目前钻井泵常采用的整体铸造式、整体锻造式、组焊式、组装式4种结构形式。组装式曲轴可避免整体铸造、整体锻造及焊接等带来的诸多问题,被越来越多的钻井泵设计者所采用。确定芯轴和偏心轮之间合理的装配过盈量是组装式曲轴设计的关键点和难点。应用ANSYS软件的非线性接触分析功能,计算出某新型组装式曲轴的芯轴与偏心轮之间合理的装配关系为H7/t6,可供同类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采油厂注水离心泵机组为典型对象,在对5台泵组进行测试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振动监测布点方案。研究了注水泵及其驱动电动机的径向、轴向和支座振动特征,为确定监测诊断方法和软件开发提供了依据。研究开发的BS-1监测诊断系统由小型手持式数采器、监测诊断软件和笔记本微机组成。采用振动监测诊断与泵效监测诊断相结合的综合监测诊断方法,具有多种监测诊断功能。室内和现场试验证明,该监测诊断系统可以满足采油厂和其他石油厂矿监测诊断注水离心泵和各种旋转机械常见运行故障的要求,已在油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在对共轨转子泵的研发过程中,发现其柱塞轴线与凸轮轴回转中心的偏心距对于柱塞的受力有一定影响,运用Pro/E和ADAMS软件对转子泵建模,分析不同转向、不同偏心位置对柱塞危险截面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模拟的7种情况中,不同偏心距离下,只要外界条件一致,柱塞受力基本变化不大,但随着偏心距离不同及转向不同,所受到弯曲力矩有所不同,造成最大拉、压应力不同。7种情况下,以偏心距离为1mm时应力最小,为供油泵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分析现有离心式灌注泵难以解决泥浆泄漏的原因,指出了泵轴旋转中心线与轴封内孔中心线不重合以及泥浆内含有磨砺性固相硬颗粒是引起径向接触式软填料密封失效的主要原因,为进一步改进泥浆灌注泵的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输油系统中变频调速电机和泵类负载效率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玉泉  王琼  李梦达  孙辉 《石油学报》2005,26(2):107-110
在异步电机变频调速系统中,频率改变后,电机的转速不能由频率直接确定,因而不能确定电机输出的机械功率。电机拖动泵类负载时,由于泵与电机对轴联接,因此泵的轴功率也不能确定,电机和泵的效率也不能单独计算。依据电机理论和泵的特性,分析并得出了在频率改变后,由频率计算电机转速及输出机械功率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以单独计算电机和泵的效率。另外,还分析得出了频率改变后电机转差率和转速的计算公式,并同时否定了变频调速电机转差率不变的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