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9 毫秒
1.
采用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微曝气技术协同处理苯酚废水,考察放电电压、放电时间、溶液初始浓度及曝气量对苯酚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苯酚降解率随放电时间增加、苯酚初始浓度减小而提高;曝气量为150 m L/min时,苯酚降解率为51.8%。采用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微曝气协同工艺处理苯酚废水,与单独使用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工艺相比,苯酚降解率提高了15%~20.4%。  相似文献   

2.
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TAIC)是一种用途极其广泛的精细化工产品,其生产废水难以通过传统的废水处理方法进行处理。介质阻挡放电是一种高效去除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方法,采用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处理TAIC生产废水,考察了单位面积有效放电功率、溶液初始pH、电导率、放电间距等参数对TAIC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放电功率、中性环境、低电导率、减小放电间距有利于提高TAIC去除率,实验最佳条件下TAIC去除率可达89.19%。  相似文献   

3.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茜素红溶液的降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雪晶  陈砺  王红林  胡蔚昱  黄芳敏 《化工学报》2007,58(10):2595-2600
利用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法对染料茜素红溶液进行降解。考察了放电间距、输入电压及溶液pH值对茜素红降解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测定放电过程溶液中活性粒子O3的浓度,探讨了促使茜素红降解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高压电极与液面间距为8 mm、输入电压为8 kV时,降解效果较好。其中弱碱性环境下(pH=8.4)降解效果最好,40 min后茜素红浓度降为0.26 mg·L-1,在弱酸性环境(pH=5.8)中处理45 min后,茜素红浓度为1.61 mg·L-1,而在中性环境(pH=7.0)中降解效果较差,处理45 min后茜素红残留浓度为5.70 mg·L-1。溶液中的O3是推动氧化反应进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为了优化介质阻挡放电(DBD)处理苯胺废水,选择反应放电功率、初始溶液pH值和电导率为自变量,以苯胺去除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曲面法Box-Behnken设计原理对DBD处理苯胺废水的试验方法进行分析。苯胺降解优化条件如下:放电功率为300 W,初始溶液pH值为7.47,电导率为100 μS/cm,该优化条件下苯胺去除率达到69.29%。  相似文献   

5.
《应用化工》2022,(7):1592-1594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处理模拟苯甲酸废水,研究了苯甲酸溶液浓度、pH值、放电电压、放电时间等对苯甲酸废水COD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苯甲酸溶液COD降解率因素主次顺序为:苯甲酸溶液pH值>苯甲酸溶液浓度>放电时间>放电电压。在苯甲酸溶液浓度1. 5 g/L,溶液pH为6,放电电压410 k V,放电时间2. 0 h的条件下,苯甲酸废水的COD降解率最好,可达65. 59%。  相似文献   

6.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处理模拟苯甲酸废水,研究了苯甲酸溶液浓度、pH值、放电电压、放电时间等对苯甲酸废水COD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苯甲酸溶液COD降解率因素主次顺序为:苯甲酸溶液pH值>苯甲酸溶液浓度>放电时间>放电电压。在苯甲酸溶液浓度1. 5 g/L,溶液pH为6,放电电压410 k V,放电时间2. 0 h的条件下,苯甲酸废水的COD降解率最好,可达65. 59%。  相似文献   

7.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处理酸性大红GR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种以待处理废水为接地极的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对模拟酸性大红GR废水进行降解试验,考察了峰值电压、放电频率、放电间距、作用时间及溶液初始浓度等因素对酸性大红GR降解效果的影响,并对降解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试验结果表明,在废水初始质量浓度为30 mg/L,pH=2,放电间距6 mm,放电电压8 kV,放电频率10 kHz的条件下,放电处理20 min后脱色率达到76.4%;向反应体系中加入Fe2+有利于提高染料废水的脱色效果,溶液中Fe2+浓度为0.48 mmol/L时,放电处理20 min后脱色率达到92.1%。废水脱色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提高,COD的变化则呈现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酸性大红GR废水经放电处理后的中间产物主要为甲酸、乙酸、苯、对苯二酚、1-萘醌、6-萘酚、邻苯二甲酸(酐)、对羟基苯甲酸等,表明酸性大红GR分子上的C-N键断裂后,苯环在.OH的攻击下开环。降解产物中存在少量的羟基苯胺和对硝基苯胺,表明有少部分酸性大红GR的降解是通过N=N的断裂开始的。  相似文献   

8.
该文使用了介质阻挡放电低温等离子体对蒽醌染料废水进行脱色,采用酸性艳蓝和酸性紫红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放电功率、电介质间距、放电时间、浓度和pH等因素对脱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染料初始浓度为100 mg/L、放电功率为4 kW/L、电介质间距为6 mm时,放电9 min可使蒽醌染料获得98%以上的脱色率。在工程应用中一般要求脱色率达90%左右,此前提下理论能耗为19 kJ左右。  相似文献   

9.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自行设计的双通道放电等离子体装置中,对模拟酸性紫红染料废水进行了降解研究.考察了电极距液面间距、液层厚度、初始浓度、pH等因素对酸性紫红废水脱色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电极距液面间距越小,废水脱色率越高;随着液层厚度的增大,相同时间下脱色率降低;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大,在相同放电时间下脱色率降低,随着时间的延长,不同浓度的染料废水脱色率都可达到90%以上;pH对脱色率的影响不大.结论表明自行设计的双通道放电等离子体装置对模拟酸性紫红染料废水的脱色率高,同时具有处理时间短,对废水的操作条件较宽,不受pH的限制等优势.  相似文献   

10.
采用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技术,以COD为评价指标,对十二烷基吗啉模拟废水进行降解。考察了废水初始质量浓度、p H、催化剂、曝气量、放电功率以及放电时间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十二烷基吗啉废水最佳降解条件:废水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L,p H为5,曝气量为200 m L/min,放电功率为260 W,放电时间为4 h。在此条件下,十二烷基吗啉降解率达到85%。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对模拟C.I.活性黄145废水进行降解实验,考察了峰值电压、放电频率、气体流量、作用时间等因素对该染料废水色度、COD等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初步探讨C.I.活性黄145降解的降解机理。结果表明,介质阻挡放电可有效去除废水色度(去除率95%),COD去除率虽不高(去除率30%~40%),但生化可行性有一定提高(B/C由0.04上升到0.32)。通过降解机理的探讨表明,介质阻挡放电可将染料大分子降解为小分子的酸。  相似文献   

12.
刘玲 《广州化工》2022,50(1):61-63
含苯酚废水有毒、 难降解,其排放给周边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本文采用电弧放电等离子体对苯酚进行了处理.通过实验考察了污染物浓度、电压、反应时间和溶液pH值对对苯酚去除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浓度为100 mg/L,电压为8 kV,放电处理时间为5 min,pH 2~4之间时,苯酚的降解率达到最大.研究结果为工业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13.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反应器降解盐酸四环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保伟  王超  徐艳  彭叶平  姚淑美 《化工学报》2018,69(4):1687-1694
采用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反应器降解盐酸四环素(TC),研究了输入功率、放电间距、气体流量、初始浓度等参数对盐酸四环素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输入功率为1.3 W,放电间距为2.5 mm,气体流量为150 ml·min-1,初始浓度为100 mg·L-1时降解效果最好,放电处理30 min盐酸四环素的降解率达到92%。动力学研究表明盐酸四环素的降解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检测了降解过程中生成的中间产物,提出了盐酸四环素的降解路径与机理。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以苯酚为目标污染物,采用自制的气液两相流介质阻挡反应器对苯酚进行处理,研究了放电电压、气体流量、苯酚溶液初始浓度和初始pH对处理效果的影响,通过分析能量密度和降解动力学等因素,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苯酚的去除率随放电电压、气体流量和溶液初始pH的增大而提高,随溶液初始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在放电电压为60 kV、气体流量为60 mL/min、苯酚溶液初始浓度为100 mg/L、初始pH=10.0的条件下处理60min后,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苯酚的去除率可达60.15%,能量密度为2 404.79 J/L。  相似文献   

15.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反应器降解盐酸四环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反应器降解盐酸四环素(TC),研究了输入功率、放电间距、气体流量、初始浓度等参数对盐酸四环素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输入功率为1.3W,放电间距为2.5 mm,气体流量为150ml·min~(-1),初始浓度为100 mg·L~(-1)时降解效果最好,放电处理30 min盐酸四环素的降解率达到92%。动力学研究表明盐酸四环素的降解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检测了降解过程中生成的中间产物,提出了盐酸四环素的降解路径与机理。  相似文献   

16.
李天鸣  闫光绪  郭绍辉  左岩 《化工进展》2007,26(9):1278-1282
利用高压脉冲介质阻挡放电与臭氧联用的上流式反应器,考察了高压脉冲介质阻挡放电、臭氧和二者协同处理聚丙烯酰胺的降解情况以及COD和BOD5/COD的变化趋势;另外研究了反应器内加入TiO2催化剂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探讨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停留时间为10min时,放电协同臭氧溶气对聚丙烯酰胺的降解率可达51%,比单独放电和单独臭氧分别提高了27%和4%。加入TiO2催化剂后,COD去除率达到65%,BOD5/COD提高到0.37。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对4-氯酚(4-CP)水溶液进行了降解处理,研究了放电参数对4-CP降解效率以及过氧化氢产生量的影响,并对降解动力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电源电压为160 V、电流为0.5 A、介质间距为5 mm时,4-CP的降解效果最好;随着电压、电流的提高,间距的减小,过氧化氢的生成量增加;Fe2+对4-CP的去除有明显的催化作用。动力学研究表明,4-CP的质量浓度低于200 mg·L-1时降解为1级反应,高于400mg·L-1时为0级反应。  相似文献   

18.
抗生素属于难降解物质,普通的物理化学方法不能有效去除。利用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DBD)降解红霉素(ETM),考察ETM初始质量浓度、放电功率、液体流速、空气流量对降解率的影响以及降解过程中TOC的变化。结果表明:放电功率为80 W、初始p H为8、液体流速为50 L/h,空气流量为60 L/h时,处理0.5 mg/L ETM溶液60 min后COD去除率为63.99%,60 min后TOC变化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19.
以钛极板为阴极、钌铱电极为阳极,对聚丙烯酰胺(PAM)废水进行电催化氧化降解,探讨了电流密度、极板间距、PAM初始浓度、初始pH值等因素对PAM降解率的影响.确定最佳降解条件为:电流密度30 mA·cm-2、极板间距3 cm、初始pH值6,在此条件下,对1 L PAM初始浓度为500 mg·L-1的PAM模拟废水进行电...  相似文献   

20.
以偶氮染料酸性嫩黄水溶液为例,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自行设计的双通道放电等离子体装置中考察双通道放电低温等离子体降解染料废水的影响因素及反应机理.结果表明,相同放电时间下随电极距液面间距减少,废水脱色率增高;随着液层厚度的增大,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大,在相同放电时间下脱色率会降低,但随着时间的延长,脱色率都可达到90%以上;pH对脱色率的影响不大.研究表明自行设计的双通道放电等离子体装置对模拟酸性嫩黄染料废水的脱色率高,同时具有处理时间短、对废水的操作条件较宽、不受pH限制等优势.此外进一步验证了等离子体技术对染料废水脱色的主要因素是羟基自由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