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严增才 《河北水利》2011,(11):18-19
为缓解河北省水资源的供需矛盾.维持白洋淀的生态平衡.2010年河北省政府决定再次从山东位山引水点引水.途经邯郸、邢台、沧州、保定4市送水至白洋淀、廊坊市及沿途各县,主要是以保障白洋淀、衡水湖生态用水及剩余部分用于沿途各县农业用水之所需。  相似文献   

2.
白洋淀流域气象要素和人类取用水变化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但是近年来频繁出现干淀问题,正确分析其主要原因为制定白洋淀入淀水量保障措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采用Mann-kendall方法对白洋淀历史降水、气温及农业、工业生活用水量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流域内山区与平原区降雨量均呈现减小趋势,且山区的降水衰减程度大于平原区降水;流域内1980年以后气温呈现增加趋势;用水方面,除农业用地表水在20世纪90年代后呈减少趋势,其他用水均为持续显著增加趋势,其中农业用地下水占据所有用水比例较大。上述结果表明,降水不断减少、气温持续升高以及人类活动强度的逐步加大是造成白洋淀入淀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白洋淀发挥着重要的蓄洪、滞洪、气候调节作用,随着经济发展,一些集体和个人行为使白洋淀对洪水的调蓄能力降低,并引发多起水体污染、水事纠纷事件。针对上述问题探讨寻找水资源管理、维护、行政执法等新的发展方向,使白洋淀能够正常发挥蓄、滞洪作用,维护跨地区用水关系稳定,为白洋淀环境与经济协调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采用定额法核算白洋淀流域2003年、2007年和2011年的水足迹,重点分析白洋淀流域内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的水足迹结构。结果表明,白洋淀流域的虚拟水足迹从2003年的83.86亿m3增加到2007年的95.87亿m3, 2011年的108.21亿m3。从消费比例来看,农业用水所占比例最大,平均值达到69%;第二产业用水占24%左右,第三产业用水占7%左右。 提出解决白洋淀流域不同类型湿地生态需水的策略:调整流域种植结构,减少高污染、高耗水部门,提高农业灌溉效率和水资源重复利用率等,每年可节约5.95亿m3的水量,可以保障白羊淀流域湿地生态系统基本的生态需水。  相似文献   

5.
近30年来白洋淀流域平原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白洋淀流域平原区是华北平原的农业高产区域,灌溉用水主要靠开采地下水。近几十年来,白洋淀地下水位下降严重,在1974年-2007年。该区域地下水埋深以平均每年0.51m的速率下降,1980年以后下降速率明显加速,在2000年-2007年年均下降速率达到了0.99m。引起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超采严重,且用水高峰期遭遇枯水期,尤其体现在1980年以后年降水偏枯.同时社会经济用水量维持在高峰阶段。低效的农业用水模式及地下水超采已经严重制约了白洋淀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6.
<正>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河北省委、省政府近日正式印发《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2018—2035年)》(以下简称《白洋淀规划》)。该规划共9章27节,对白洋淀生态空间建设、生态用水保障、流域综合治理、水污染治理、淀区生态修复、生态保护与利用、生态环境管理创新等进行了全面规划。为抓好《白洋淀规划》的各项组织实施工作,河北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印发〈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  相似文献   

7.
<正>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河北省委、省政府近日正式印发《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2018—2035年)》(以下简称《白洋淀规划》)。该规划共9章27节,对白洋淀生态空间建设、生态用水保障、流域综合治理、水污染治理、淀区生态修复、生态保护与利用、生态环境管理创新等进行了全面规划。为抓  相似文献   

8.
浅谈白洋淀汛后蓄水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洋淀蓄水资源天然不足,入淀径流年际变化大,多次出现干淀。根据淀内水生生物的需求、淀边工农业用水的需求及淀周边工程现状等因素综合考虑,白洋淀的汛后蓄水位以8.9-9.0m为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后,根据淀内水生生物的需求并考虑水资源的充分利用,白洋淀的汛后蓄水位以8.6-8.7m为宜。  相似文献   

9.
《水利发展研究》2006,6(4):60-60
近日,安各庄水库、王快水库调水9600万m^3补充白洋淀,以维护白洋淀的生态环境。这是河北省第15次向白洋淀补水。安各庄水库和王快水库均位于保定市境内,两个水库分别于3月15日、16日开闸放水,通过中易水河、南拒马河和白沟引河注入白洋淀,途经易县、定兴、容城等县。据估计,这次补水至少持续20d,除去损耗,最后约有5000万m^3的水量入淀。为保证淀区及周边地区60万人民的生产生活用水,保定市水利部门协调了16个部门组织了此次调水。目前,白洋淀正值蒸发渗漏高峰期,动植物的需水量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10.
生态补水     
《中国水利》2004,(24):14-14
2004年严重的春旱使我国大部分地区本已严峻的水资源形势更加严峻,不仅使生产、生活用水十分紧张,也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华北明珠”白洋淀濒临干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向海湿地严重萎缩!为挽救白洋淀和向海湿地的生命,水利部决定,实施引察济向——为向海湿地实施紧急补水,实施引岳济淀——向白洋淀应急生态调水,这也是我国继黄河、黑河、塔里木河调水,  相似文献   

11.
《人民黄河》2012,(3):152+151
本刊讯为保障2013年第六届东亚运动会在天津市的成功举办,缓解天津市南部地区、河北省白洋淀、衡水湖干旱缺水局面,同时兼顾沿线农业用水,国家防总和水利部决定实施2011—2012年度引黄济津引黄入冀  相似文献   

12.
<正>11月16日上午10时,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成功试通水,从此我省年可引黄河水6.2亿m3,向白洋淀生态补水1.1亿m3。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是河北省委、省政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改善河北省中东部农业和生态用水状况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雄安新区生态水源保障项目。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为沿线部分地区农业供水和向白洋淀实施生态补水,缓解沿线农业灌溉缺水及地下水超采状况,改善白洋淀生态环  相似文献   

13.
为充分利用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引足用好引黄水、保障白洋淀基本生态用水和压减沿线农业地下水超采,从工程体系完善、运行机制优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高效利用措施,为河北省引黄工程运行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2011年5月10日8时,2010~2011年度引黄入冀应急调水顺利结束。本次引黄入冀应急调水自2010年12月13日8时开始,历时149天,黄河渠首位山闸累计放水6.69亿m3(含部分山东位山灌区用水),河北省累计收水2.78亿m3,向白洋淀送水0.93亿m3,抬升白洋淀水位至7.47 m,较应急调水前水位升高0.87 m。  相似文献   

15.
水是生命的源泉,水是城市的灵气,水是洼淀的灵魂。保定大水系建设即是向保定市区、白洋淀及工程沿线引来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和生态用水,水源取自上游的王快水库、西大洋水库,水质优良、水量丰沛。近年来,保定市大力实施以"两库连通、引水入市、污水还清、穿府济淀"为主要内容的大水系建设,与全市水资源调度、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强力打造我国北方水网城市,再现"青绿交映、水城一体"的古  相似文献   

16.
白洋淀生态环境的现状与治理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洋淀作为华北最大的淡水湖,水域面积锐减,随着最近几十年连续出现干淀现象及大量污水进入白洋淀,白洋淀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2005年,河北省启动一项历时10年、总投资达80亿元的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计划,以恢复白洋淀的生态环境.文章从白洋淀的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的角度来分析白洋淀的现状并提出治理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7.
水面光伏可通过组件等的遮挡作用减少建设水域蒸发损失,规模开发后形成显著的抑制蒸发的节水潜力, 如何再配置上述节水量以实现最佳水资源利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结合湿地生态补水问题,以湿地优势 物种价值增量最大、湿地水资源保障能力增量最大和水源地用水效益损失最小为目标,构建水面光伏抑制蒸发作 用对应节水量的优化配置模型,并以典型湿地——白洋淀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水面光伏抑制蒸发的节水可 在改善湿地生态补水工作中发挥关键作用。白洋淀低、中和高补水需求下,芦苇经济价值最大增加 0.5 亿、2.6 亿 和 5.5 亿元,水资源保障能力提高 61%、42% 和 28%,丹江口水库在丰水年、平水年和枯水年的平均最小发电损失 为 0.25 亿、0.38 亿和 0.43 亿 kW·h。白洋淀补水需求和丹江口水库来水的不同遭遇情景的配置方案表明:白洋淀 在低补水需求时,建议高流量补水时段为 3—6 月和 9 月;在白洋淀中、高补水需求时,建议高流量补水时段为 10 月— 次年 2 月或 3—6 月。  相似文献   

18.
京津唐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唐山市、秦皇岛市(大部分)及廊坊地区,面积约5.26万平方公里。本地区位于滦河及海河北系的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和蓟运河的中下游,包括冀东沿海独流入海诸小河(陡河、沙河、洋河、石河),以及大清河北支和白洋淀以下和子牙河下游的一部分。除了本地的产水和用水之外,滦河、潮白河、永定河和大清河北支等河系的上游的来水和用水,对本地区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白洋淀湿地入淀水量演变归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白洋淀水文数据为基础,采用敏感系数法,分析了气候变化、人工取用水及蒸渗过程改变对入淀水量变化的影响。在研究时段内,湿地入淀水量、流域降水量及潜在蒸散发量都呈下降趋势,其中入淀水量下降尤为明显。气候变化、人工取用水及蒸渗过程改变对入淀水量变化的影响分别为25.1%、57.53%和17.4%,而人类活动整体对入淀水量影响达到了74.9%,因此人类活动是入淀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白洋淀水环境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白洋淀功能分析,简述白洋淀水环境的变化.探讨保护白洋淀生态环境对策,为恢复保护白洋淀生态功能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