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隐变迁存在于业务流程中,但在日志中未被记录,挖掘隐变迁能够还原模型并提高流程的运行效率。已有方法都是基于日志间直接依赖关系挖掘隐变迁,未考虑其间接依赖关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提出基于拟间接依赖关系挖掘隐变迁的方法,根据事件日志中活动间的轮廓关系构建初始模型,通过拟间接依赖关系表找出日志序列之间的约束体。利用整数线性规划方法,查找符合要求的拟间接关系变迁对,从而挖掘出拟间接关系变迁对中存在的隐变迁。将隐变迁融合到初始模型中,得到含有隐变迁的目标模型。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业务流程挖掘旨在从记录的事件日志中挖掘出满足人们需求的流程模型。以往的方法多是根据事件之间的直接依赖关系建立流程模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提出了基于拟间接依赖的流程挖掘优化分析方法。依据事件日志,以行为轮廓为基础,构建初始模型。在执行日志下,通过基于整数线性规划流程发现算法的基本约束体查找出具有拟间接依赖关系的变迁对,并对模型进行完善,挖掘出优化模型。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业务流程优化分析是业务流程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存在配置信息的优化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业务流程优化分析,但对于存在配置信息的业务流程优化则存在不足。对业务流程配置优化分析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日志与业务流程Petri网模型的紧密度计算方法 以及基于行为紧密度的业务流程配置优化分析方法。首先根据给定事件日志的执行序列及实例数建立初始模型,计算初始模型与剩余日志的紧密度,利用紧密度大的日志优化初始模型;然后引进配置变迁对初步优化后的模型进行进一步优化;最后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过程挖掘是针对流程信息系统所记录下的日志进行分析,将业务流程真实过程还原的技术。目前已有的方法多是基于控制流与数据流的观点,针对任务运行状态的,无时延的业务过程进行挖掘。但在挖掘存在多任务的有时延的业务进程方面,目前的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提出基于队列挖掘优化过程模型的方法,首先利用现有的基于过程挖掘的方法,挖掘业务流程的初始模型。再运用队列挖掘的观点对特定的顾客进行时延预测,挖掘出顾客的行为信息,以此对初始流程模型进行优化。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所提出的优化挖掘方法的有效性,优化后的流程模型不仅对事件日志有很好的重放效果,并且能够反应出多类别的,且存在时延的业务流程中任务的行为信息。  相似文献   

5.
过程挖掘旨在从信息系统所记录的事件日志中挖掘出人们需要的且合理的过程模型,从而有助于改善或重建业务流程。以往的方法大多是根据任务间的直接依赖关系构建过程模型,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现存的过程挖掘方法中,虽然有能挖掘间接依赖的方法,其却没有从过程行为的角度进行分析。基于拟间接依赖的过程模型挖掘方法,把行为轮廓融入其中,依据行为轮廓建立初始模型;然后基于增量日志和拟间接依赖关系调整模型;最后根据评价标准选出最优模型。此方法特别适用于挖掘含有间接依赖的过程模型。  相似文献   

6.
低频行为模式分析是流程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有效区分低频日志和噪音日志在业务流程过程挖掘中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已有的研究大部分是将流程模型中的低频行为当作噪音直接过滤,但有些低频行为对模型是有效的。文中提出了基于Petri网行为紧密度的有效低频模式分析方法。首先,根据给定的事件日志建立合理的流程模型;然后,通过迭代扩展初始模式来发现流程模型中的所有低频日志序列,并在此基础上计算日志与模型的行为距离向量,利用日志与模型的行为紧密度找出有效的低频行为模式;最后,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流程模型挖掘是基于系统运行记录下的事件日志来还原特征对应流程模型的技术。目前已有的挖掘方法多是基于由系统分解出的不同模块之间交互频繁且模块包含特征较少的场景。在挖掘包含较多特征、交互不频繁的流程模型方面,目前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鉴于此,文中提出了基于接口变迁的交互流程模型挖掘方法。首先,利用现有的挖掘方法来挖掘模块内部的特征序,确定初始模块网;其次,遍历事件日志以查找疑似接口变迁;然后,通过挖掘特征网来确定接口变迁,并对接口变迁增加接口库所;最后,基于开放Petri网,利用合成网的观点将交互模块合成为一个完善的流程模型Petri网。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挖掘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由于业务流程日益复杂多变,并且流程模型设计者对于业务流程的理解主观性较强,大多数通过人工建立的过程模型都与现实情况存在较大偏差,使用过程挖掘技术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针对典型的工作流系统中索赔事件流程的日志,对其建模流程进行分析,使用过程挖掘工具Pro M进行挖掘得到对应的过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过程挖掘技术所得到的过程模型与实际的业务流程相符,与人工流程建模相比,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9.
流程挖掘能够根据流程的执行日志重构出流程模型,有助于实现业务流程的优化和智能管理。首先,指出目前流程挖掘技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然后,介绍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流程挖掘算法,并指出每种算法解决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接着,从日志完整性、控制流结构、噪声处理和模型质量控制等方面对流程挖掘算法进行分析和比较。最后,指出流程挖掘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业务流程事件日志有时包含混沌活动,混沌活动是独立于流程状态且不受流程约束,会随时随地发生的一类活动。混沌活动的存在会严重影响业务流程挖掘的质量,因此过滤混沌活动成为业务流程管理的关键内容之一。目前,混沌活动的过滤方法主要是从事件日志中过滤不频繁行为,以高频优先为基础的过滤方法并不能有效地过滤日志中的混沌活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日志自动机和熵的方法来过滤日志中的混沌活动。首先,根据活动的直接前集率和直接后集率计算得到熵值大的可疑混沌活动集;然后,基于事件日志构建日志自动机,利用日志自动机模型计算得到不频繁弧的活动集与日志中熵值大的活动集,对其取交集得到混沌活动集;最后,运用条件发生概率和行为轮廓确定该混沌活动与其他活动之间的依赖关系,从而决定是在日志中完全删除该混沌活动还是保留该混沌活动在日志中的正确位置而删除其他位置的此活动。案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An automated process discovery technique generates a process model from an event log recording the execution of a business process. For it to be useful, the generated process model should be as simple as possible, while accurately capturing the behavior recorded in, and implied by, the event log. Most existing automated process discovery techniques generate flat process models. When confronted to large event logs, these approaches lead to overly complex or inaccurate process models. An alternative is to apply a divide-and-conquer approach by decomposing the process into stages and discovering one model per stage. It turns out, however, that existing divide-and-conquer process discovery approaches often produce less accurate models than flat discovery techniques, when applied to real-life event logs. This article proposes an automated method to identify business process stages from an event log and an automated technique to discover process models based on a given stage-based process decomposition. An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shows that: (i) relative to existing automated process decomposition methods in the field of process mining, the proposed method leads to stage-based decompositions that are closer to decompositions derived by human experts; and (ii) the proposed stage-based process discovery technique outperforms existing flat and divide-and-conquer discovery techniques with respect to well-accepted measures of accuracy and achieves comparable results in terms of model complexity.  相似文献   

12.
过程挖掘目的是通过分析由信息系统记录的日志得出的过程模型,从而改善和维护业务流程。目前,许多业务流程都以模块化的方式进行交互。虽然很多过程挖掘算法已经被提出来,不过对于处理多模块还有一定的局限性。提出了基于特征网与模块网的挖掘算法,根据日志将特征分为不同模块;在此基础上,分别求出模块间特征交互的特征网与模块内的特征交互模块网;将两者根据提出的融合算法进行融合,得到完整的过程模型。通过一个用户网上购物的实例说明了该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有的流程模型行为相似性度量方法大都基于变迁的发生序列, 存在时间复杂度较高的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活动发生关系的流程相似性度量方法. 首先, 形式化左右集概念, 并引入违背度和左右集权重$\alpha,\beta$, 通过活动间的关系变化来确定$\alpha$和$\beta$的取值, 进而得到活动的相似性; 然后, 将流程中活动的相似性进行归一化, 提出基于活动发生关系的流程相似性算法(AOR), 进行业务流程的相似性度量. 最后, 使用实际事件数据案例对本文方法进行了评估, 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能够正确计算两个不同流程之间的相似性, 且具有较好的时空复杂度.  相似文献   

14.
在业务过程发现的一致性检测中,现有事件日志与过程模型的多视角对齐方法一次只能获得一条迹与过程模型的最优对齐;并且最优对齐求解中的启发函数计算复杂,以致最优对齐的计算效率较低。为此,提出一种基于迹最小编辑距离的、事件日志的批量迹与过程模型的多视角对齐方法。首先选取事件日志中的多条迹组成批量迹,使用过程挖掘算法得到批量迹的日志模型;进而获取日志模型与过程模型的乘积模型及其变迁系统,即为批量迹的搜索空间;然后设计基于Petri网变迁序列集合与剩余迹的最小编辑距离的启发函数来加快A*算法;最后设计可调节数据和资源视角所占权重的多视角代价函数,在乘积模型的变迁系统上提出批量迹中每条迹与过程模型的多视角最优对齐方法。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已有工作,在计算批量迹与过程模型间的多视角对齐时,所提方法占用更少的内存空间和使用更少的运行时间。该方法提高了最优对齐的启发函数计算速度,可以一次获得批量迹的所有最优对齐,进而提高了事件日志与过程模型的多视角对齐效率。  相似文献   

15.
过程挖掘可以根据企业信息系统生成的事件日志建立业务过程模型。当实际业务过程发生变化时,过程模型与事件日志之间会产生偏差,这时需要对过程模型进行修正。对于含有并行结构的过程模型修复,由于加入自环和不可见变迁等因素,有些现有的修正方法的精度会降低。因此提出一种基于逻辑Petri网和托肯重演的并行结构过程模型修复方法。首先根据子模型的输入输出库所与日志的关系,确定子模型的插入位置;然后通过托肯重演的方式确定偏差所在位置;最后根据基于逻辑Petri网提出的方法进行过程模型的修复。在ProM平台上进行了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并与Fahland等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精度达到85%左右,相比Fahland、Goldratt方法分别提高了17和11个百分点;在简洁度方面该算法没有增加自环和不可见变迁,而Fahland和Goldratt方法均增加了不可见变迁和自环;三种方法的拟合度均在0.9以上,而Goldratt方法略低一些。以上证明用所提方法修正后的模型具有更高的拟合度和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