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社群主义思想的历史探究和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西方社群主义者的社群概念导源于亚里士多德对“城邦”的界定。他们阐发的各种思想都对当代西方的社会及发生在这些社会中的冲突作出了深刻地批判。然而,“社群”概念还没有达到马克思所理解的“社会”高度,理论本身还存在着缺陷。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结构转型时期,必须警惕现代化过程中个人主义的膨胀,充分发挥传统文化重和谐、重群体的资源优势,走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2.
“儒商”是现代商业社会中一个时髦的称呼,它是现代经济与传统儒学相结合的产物。该挖掘了传统儒学的化资源,并对现代“儒商、的管理精神赋予了新的诠释,使之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当代中国传统绘画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从中国画自身的审美原则、社会文化背案、文化内涵角度出发,提出只有体会到中国画显现的气质所在,才能真正体验传统绘画的特定语言与现代人类文明状态所存在的有机联系,促进中国画继续向前发展。基此,文字归纳出中国画的气质表现3个特点:“雅”、“厚”、“透”,并认为这些气质、不仅仅是画面本身的表现,同时也是艺术家自身气质、修养和对人生态度的写照。  相似文献   

4.
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学业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给全世界带来了“恐慌”,对中国也产生着很大的影响,尤其对当代在校大学生来说,这种危机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业感到迷茫,如何指导他们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业规划成了亟待解决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的出现,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传播载体转向了“数字媒介”,使其传播方式也向数字化传播转换。新媒体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呈现感性化、个人化特征。与此同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对象也成为了传播主体,个人获得了传播话语权,这将导致重建大众化传播秩序,使传播内容由“宏大叙事”向微型化转变,传播方式也由“灌输”转向“对话”。  相似文献   

6.
生命问题是中国传统哲学思考的重要问题,其中老子哲学思想中所蕴涵的“道法自然”的生命境界是一种通过“无为而为”的生命践履追求人的生命之“真”与“朴”。当代中国人面对全球性、人类性的生命矛盾与生命危机和中国人自身传统文化失落与社会转型的痛苦抉择,面对自身生命观的困境,需要有当代中国人自己的生命观念。当代中国人应以现有的生活世界为根基,现有的生命境遇为契机,以对老子哲学生命境界之真义把握为财富,实现当代中国人真实的“自然”生命观转变。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大陆法系民事诉讼“辩论主义”与我国民事诉讼“辩论原则”的区别,并县重新界定了我国民事诉讼“辩论原则”三个层次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商品与质量》2013,(10):25
李汝富,男,1957年11月生,山东邹城人,大专文化,现任邹城市方圆通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邹城市第八届政协委员,先后获得"济宁市十大儒商"、"首界中国儒商"等荣誉称号,并当选为曲阜国际儒商联合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9.
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本文对发展模式的内涵作了简略描述,着重对当代中国 发展模式选择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难题进行了再探索。提出中国作为一个欠发达 的东方大国,在发展模式的选择问题上,(1)要科学分析“西化”与“中国化”的内 涵,并处理好两者关系;(2)要科学把握“先发”与“后发”的实质,并处理好与发达 国家的利益关系;(3)要科学处理“一体化”与“特色化”的矛盾,把国家与民族利益 放在头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理论的创新需要思维方式上的创新 ,新时期邓小平的外交方略充分体现了“一分为三”的辨证思想。联系型和发展型的三分思维方式在我国外交领域的具体运用 ,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和”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的传承与发展 ,是在当代复杂国际形势下对自身正确定位的表现 ,是将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 ,显示出邓小平在国际舞台上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驾驭时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思维方式: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深层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古代曾经辉煌灿烂的中国科学为什么会在近代衰落,这是近代以来几代中外学者关注、思索的所谓“李约瑟难题”。本文系统地从思维方式的角度,运用比较学方法,比较深入地剖析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特别是其长于综合短于分析,强调模糊缺乏精确定量,重思辨而轻实证,满足于直观外推和经验比附的方法,以及一元性压抑创造性等特点,对近代科学衰落的深层影响。文章特别指出,现代思维方式(以西方为代表)出现了重综合、重直观、重模糊等倾向,但这是西方分析型思维、逻辑手段与定量化方法高度发展后的“回归”,是否定之否定式的“回归”。我们在思维方式上,肩负着补课与发展的双重任务。也唯其如此,中国科学才有全面赶超西方之希望。  相似文献   

12.
孟子“仁政”的核心是“亲民”,“亲民”不仅仅是情感上的,还体现在制度安排上。孟子之所以提出如此之“仁政”,是基于“义”的原则来变革当时的社会制度,以求使社会达到公正、有序。“仁政”的基础是“不忍人之心”,而“不忍人之心”是一种“本源情感”,正是本源情感的“不忍人之心”使孟子的“仁政”成为了可能。也正是因为这些,重新研究“仁政”具有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的当代中国意义及其命运是一个有着重大现实意义的命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及其实践,要求我们不能对阶级进行狭隘的政治解读,必须从“阶级斗争”和“左”倾意识形态话语下解放出来,并结合当代中国实际,对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进行与时俱进的当代转换。坚持从“阶级分析”到“以阶层分析为主”方法的转换,树立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对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约瑟难题”是科学史界的名难题,也引起了中国学术界其他领域的强烈反响。“李约瑟难题”中揭示的矛盾和问题与中国当代科技教育存在的问题有着深层次的联系,深入探讨其中的关系对改善我国科教现状,推进人才培养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之一,也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从“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到“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到“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对当代中国发展问题作出了与时俱进的科学回答。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实现了从线形发展到全面发展的嬗变,从而把发展问题升华到一个全新的视野、全新的高度、全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正> 几年来,高等学校的校园是不太平静的、当代大学生有着求知、求新、求实、求真、求美、求个性发展等鲜明特点。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商品经济的逐步发展,他们的信息量大渠道广,,各种各样的新意识、新观念纷纷向他们涌来,这就形成当代大学生一系列的新特点。引起了当代大学生的普遍关注。青年大学生肯学习,善思考,思想比较活跃。由对萨特“存在主义”的偏受,到弗洛伊德的“自我”、“本我”、“超我”的精神分析法;由对尼采的“权力意志主义”的“超人”哲学的研究,到马洛斯的“需要层次论”的讨论。什么“首脑论”,“情爱论”、“性格组合论”等等,令人眼花缭乱。可是,廿岁左右的大学生正处在青年中期,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尚不成熟。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他们的心理成熟程度明显滞后于生理成熟程度。他们是时代的宠儿,是家庭、社会的娇子。  相似文献   

17.
肖锋 《商品与质量》2012,(Z3):235-236
古往今来,孝道,一直是最基本的价值观,也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之一。古语有云"德为成事之本,孝为入德之门。"历来,凡是成就大事业者必备的道德品质和修养,首重的是他是否以孝为先。可见,孝道对于每个人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自然也不例外。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国际竞争参与的中坚力量;是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是中国青年的优秀代表。他们的身上,担负着祖国兴旺发达的重担,同时又是国家与民族的不断向前发展的希望。因此,当代大学生的孝道培养,对于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适应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都具有很深远的意义。本文将通过孝道和孝道培养的解读,进而引入大学生孝道培养的意义,明确孝道培养对于大学生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毛泽东与邓小平的"民本"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与邓小平是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他们的“民本”思想得以充分发挥。他们始终以人民为主体,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一切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准则,并实现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和“中国人民富起来”的历史使命。两代领导人在实现人民利益的目标、进程和方式上也显示了不同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审美中,面对传统经典艺术之作,人变得麻木了。原因有二:首先美是相对的,经典之为经典是在于其原创的历史背景中呈现的价值,而在当下境况中已失其原创性;其次,当代审美受当代社会轴心原则的制约。当代社会是在工业思想体系下,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趋向一体化,连人文精神也被商品内在化了。人被外在所规定、所穿越和淹没。人在审美体验过程中“我”已不在场,只是一个空壳,被填充和被装置。自我作为内在生存的基础被异化了。当代理性社会,制造了“严肃”的思想,话说得很光亮,能照亮天空,但照不亮人们的心坎。当代生存中人们需要人文的关怀,那些假惺惺的“严肃”经典成为人们的靶子,成为消解的话题,由此形成了当代文化的主要情结。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现实马克思主义人政治。“三个代表”与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三个代表”是对邓小平现实马克思主义人政治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