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8 毫秒
1.
通过对热计量自动抄表系统的分析,提出了基于无线自组网络的分户计量供热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给出数据采集计算器与终端节点之间的本地通信网络的硬件构建及路由协议。着重介绍了分户计量供热控制系统信息传递的网络结构及采集过程,给出了无线自组网络的信息采集原理、硬件构架及路由协议,该系统结构简单,投资小,安装维护成本低,可在分户热计量领域中推广和运作,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从集中供热系统设计现状出发,提出了采用集中供热分户控制计量系统以及由热源到外网节能设计的原则两大方面进行分析,并通过具体实例加以说明,将现行的分户控制系统与节能进行总结和阐述。由于建筑节能在建筑各项建设中的地位日益增高,大范围推广和实行分户热计量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这种计量方式主要是为了节约能源,但不能忽略提高(至少要)保证供热的质量,同时可以解决部分地区和区域收费难的问题。但是,推广和实行该技术还存在很多问题。还需规范各种节能设计、施工工艺、质量验收标准;彻底改革采暖按面积计费的传统作法,为进一步深化建筑节能做好基础性工作,为先进技术在住宅建筑中推广应用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3.
李联友 《流体机械》2008,36(5):35-38
针对分户计量供热系统所具有的调节频繁,易造成集中供热系统运行工况不稳定的特点,对传统的计量供热公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调整方法以实现计量供热系统的连续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4.
分户热计量供热系统中的分户温度模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间温度控制是典型的时变迟滞系统,用常规PID控制方式很难实现有效控制,而常规FUZZY控制因其稳态性能不佳,又不能满足某些分户热计量供热系统中的分户智能温控装置对室内热环境实现智能控制的稳态温差不超过±1℃的要求。笔者设计出了一种行为自校正模糊控制器,应用到某分户热计量供热系统中的分户智能温控装置中,通过MATLAB仿真结果表明:该行为自校正模糊控制器的性能优于常规FUZZY控制器和PID控制器。  相似文献   

5.
杨德山 《机电信息》2007,(34):36-38
分析了采暖节能在建筑节能中的重要地位,指出了分户计量是采暖节能和解决供热收费难题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我国鼓励发展8项节能技术和产品,分别是:新型节能墙体和屋面的保温、隔热技术与材料;节能门窗的保温隔热和密闭技术;条中供热和热、电、冷联产联供技术;供热采暖系统温度调控和分户热量计量技术与装置;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及设备;建筑照明节能技术与产品;空调制冷节能技术与产品;其他技术成熟、效果显著的节能技术和节能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分户控制供暖系统的研究,针对传统的串行式管路供暖系统无法解决内部存在的水力动态失调问题,提出了利用自动流量平衡阀来解决,其良好的水力平衡性能使供暖系统真正达到了分户控制的效果,系统供暖效率和供热品质也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基于晋华宫矿传统供热系统在允许过程中出现故障率高、供热效率低、供热锅炉系统集中控制自动化水平低等现象,对原供热锅炉系统进行优化。安装了一套PLC集中控制系统,分析该系统主要组成部分、系统功能及控制方式,并进行实际应用。根据应用效果来看,PLC控制系统提高了供热锅炉系统的工作效率,锅炉系统设备故障率降低至5%以下,供热效率提高至93.2%以上,实现了供热锅炉系统全天候无人值守的目的,具有显著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9.
现行分户热计量收费形式大多采用按面积收费和按热量收费相结合的方法,这种热量收费制度存在其不合理性。目前,国家积极推行的分户热计量收费方式,把每户用热量单独计量并按实际用热量计费。为此,设计研究了一种基于STC微控制器的能量集中分户计量单元,并根据住户的温差为依据计算得出住户用热量,这样既满足了用户的舒适性需求,又可以节省热费,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现有的集中热水采暖分户热计量系统,存在投资大,安装维护成本高而且收费不合理,热能浪费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分户热计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构建了基于ZigBee的无线监测实时采集系统,给出了网络节点的硬件和软件的详细设计方案,并提出对热费计量的计算方法。该系统结构简单,投资小,安装维护成本低,可在分户热计量领域中推广和运作,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针列于供暖收费不合理的现状,介绍一种新型的暖气单户计量系统的设计方案及其结构组成。同时简要介绍系统中暖气的设计原理以及整个系统的软件设计。这是一种基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智能检测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供暖计量计费系统,以实现供暖按户计量计费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对双冷源新风机组与辐射板联合运行供暖系统应用于办公室的运行特性的研究很少的现状,搭建了金属辐射板与双冷源新风机组系统测试平台,测试了金属辐射板与双冷源新风机组空调系统供暖运行状态,以及双冷源新风机组供热性能、空气源热泵制热性能以及室内温度分布特性和室内空气品质.结果表明,金属辐射板与双冷源新风机组空调系统冬季供...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ARM9 S3C2440处理器作为主控制器,通过1-wire总线和多个从处理器MSP430单片机通信的设计方案,DS2408用于主从控制器之间寻址与通信的接口器件。该系统用于北方地区暖气分户热计量改造项目,ARM9 S3C2440处理器用于每栋民用楼房的集中式热分配表的控制器,MSP430单片机用于每家户内室温控制器的微处理器。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北方地区采暖控制和收费缺陷,给出了一种基于C51单片机的暖气热量测量计费装置,利用单片机对数据的处理和控制功能,采用串口液晶显示模块实时显示所测的室内温度,流体温度以及所消耗的热量值。同时,利用温度传感器对单片机的反馈控制步进电机转动改变阀口的大小,实现水流速度的改变,从而达到改变室内温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创新设计了一种新型热量计量装置.利用供热系统自身压差,同时考虑温度、密度等因素对热量计量精度的影响,实现对热量的低成本、高精度计量.搭设实验平台,用中央空调水循环系统模拟供热系统,测定了换热系统的流量系数,并验证了利用系统工作压差实现计量热量的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技术在渗漏监测应用方面的优点,概述了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渗漏监测技术的工作原理,对比了梯度法和加热法的优劣性,综述了国内外在室内模型模拟试验和理论推导方面的研究现状,最后总结得出该领域今后的发展趋势应该是在深化室内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定量监测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施工控制因素开展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渗漏监测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我国供暖收费中存在的一些弊端,设计了以热计量和热调控为主要功能的智能仪表。该系统以S3C44B0X作为实现平台,采用μC/OS-Ⅱ操作系统管理各项任务。根据用户温度设定值,以神经网络多步预测模糊控制算法对室内温度进行控制。通过RS232总线与上位机通信,实现了远程抄表与监控。实际应用表明用户根据所需选择供热,减少了热量的损耗,使供暖收费更加合理,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流体机械》2015,(8):59-63
对干式地板辐射供暖系统进行了连续供暖和变供水工况测试,分析和评价了干式系统的供暖性能和热舒适性,并与湿式系统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干式系统稳定运行时,室内空气温度在水平和竖直方向分布均匀,热稳定性和热舒适性好。辐射换热量约占总换热量的65.6%,总换热量能够满足大部分建筑冬季供暖需求。干式系统在35~40℃区间内调节供水温度,可明显改变室内温度,而调节供水流量对室内温度影响不大。与湿式系统相比,干式系统预热时间短,对供水温度要求低,供暖能力强,更适用于需要间歇供暖的场所,但其蓄热能力差。结果将为干式系统的设计及其应用提供试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steady state heating performance of a multi-type heat pump system. The operation range of such systems has extended to cover various situations, and there is a requirement for systems that provide sufficient performance in those situations. Thus, many researchers have made efforts to design a controller or develop control logic that ensures optimal operation. In a multi-type heat pump, effective control of individual indoor units is necessary for satisfying heating or cooling demands. In such systems, a successfully designed controller must consider cross-coupling effects among indoor units during alteration of control variables such as expansion valve opening and compressor speed. Thus, we investigated cross-coupling effects among indoor units under various working conditions to help determine an optimum and effective control variable. The heating performance an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operating variables of the multi-type heat pump system with R410A indicated that the temperature of the indoor units’ secondary fluid was a suitable control variab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