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孙力 《光盘技术》2004,(2):8-10
在2003年的光盘产业中最常被人提起的字眼就是:中国大陆的光盘产业已经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正在成为全球光盘产业的“世界工厂”。这种提法一方面展示了中国大陆光盘的产业发展的宏伟蓝图,生产线厂家大量增加、生产线总数达到一定规模:另一方面也展示出随着可记录光盘产品在全球生产结构的调整,中国大陆的光盘生产企业不仅仅局限于满足国内的需求,在全  相似文献   

2.
《光盘技术》2004,(5):16-18
在2003年随着粤东地区和华东地区光盘生产基地的规模扩展,中国的光盘产业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2004年随着整个产业规模的提升,光盘产业所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问题同时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云鹏 《光盘技术》2003,(4):9-11
回顾中国光盘产业的发展历史,可记录产品的生产在早期一直处于缓慢发展阶段,风光的一直都是只读格式。随着台湾厂商的减产和全球可记录光盘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2003年全球的可记录光盘供应出现了紧张局面,这无疑给中国大陆的可记录光盘产业带来的新的活力。自2002年下半年,台湾几家国际级的大公司进入中国设立分厂之后,中国本土可记录媒体产业也如雨后春笋一样快速的成长起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的胶卷行业,曾经有这样一个现象:在国内销售的进口胶卷的价格比国外销售的同等产品价格低很多。这曾经令很多人感到迷茫,原因何在?因为中国有一个自己的知名品牌——乐凯胶卷。正因为它的存在,使国外的胶卷厂家在对国内市场进行营销的时候,不仅注重品质宣传,还在价格方面有意同它保持一个合理的距离。在国内光盘行业也有一些这样的中坚力量,虽然这些企业在很多方面仍同国外先进企业存在差距,但就是因为他们的存在,使国内光盘生产线辅助消耗产品的价格几度下降。本期的“中国光盘企业  相似文献   

5.
《光盘技术》2004,(4):22-22
早在2000年“光盘世界”成为为中国大陆光盘产业最早的技术网站,但是由于当时光盘行业十分弱小.网站拜访者寥寥,而在2001年决定关闭该网站。随着光盘行业的发展,业内对信息和技术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光盘世界”网站不仅仅重  相似文献   

6.
首先,十分感谢《光盘技术》杂志社为我们提供这样的机会与全国同行业的朋友见面! 文录公司感谢光盘复制业的各位朋友,在2002年里对我们的支持和帮助。在新年到来之际,我们将再接再励,不负众望,继续为大家服务。2003年文录公司将扩大现有的生产规模,重点放在DVD-9及CD-ROM光盘生产上。中国的光盘产业正处在调整、再造和规模化发展中,产品质量及生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光盘产业的日益发展,全球的生产设备和消耗产品供应商都将大陆市场作为一个重要的业务中心。而在2年之前,台湾地区的很多企业就已经在大陆开设分销机构或者同大陆生产企业合作。2003年底,随着台湾奥迪恩公司在中国大陆开设的工厂开工,标志着在中国光盘产业的整合能力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台湾地区仍旧占据数字存储媒体产业的重要地位吗?台湾地区仍旧是光盘制造业的核心地带吗?更准确地说:目前,在光盘存储技术、驱动产品、零部件、芯片和游戏方面台湾地区在全球光盘产业中仍旧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那么台湾地区的光盘产业是否仍旧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在未来台湾地区的光盘产业将会如何?光盘的复制和生产产业巨大的产能 Ritek(莱德)、CMC(中环)、Prodisc(精  相似文献   

9.
业界新闻     
中国西部地区唯一的大型CD-R光盘生产企业——重庆新华多媒体发展有限公司,经过国家新闻出版署综合验收,于近日正式投产。这是中国继杭州“大自然”之后的第二大CD-R光盘生产基地。 重庆新华多媒体发展有限公司总投资2.5亿元,由重庆新华书店集团和重庆多媒体发展有限公司与香港诚伟科技有限公司合资组建,该公司计划引进十余条国外最新技术的全自动CD-R光盘生产线,设计年生产能力为  相似文献   

10.
业界动态     
第二届两岸光盘产业高峰论坛在广东汕头举行中国音像协会光盘工作委员会和台湾资讯储存技术协会于2005年11月25日在广东汕头召开了第二届两岸光盘产业高峰论坛,两岸可录光盘产业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