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连续电再生离子交换系统(EDI)将电渗析技术和离子交换技术结合起来,无需酸、碱再生。其工作原理是系统中阴、阳离子交换树脂对水中离子的吸附交换、在电场作用下离子的定向迁移以及离子交换树脂的平衡再生。  相似文献   

2.
离子交换膜间水的电离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方 《化工进展》2003,22(6):630-633
电渗析器中淡水室内阴阳离子交换膜间的纯水,可以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电离,产生H^ 和OH^-离子。通过分析纯水的电离,讨论了普通电渗析(ED)和填充床电渗析(EDI)中水的电离现象及其相关机理。EDI过程中水电离产生的H^ 和OH^-离子可以自再生离子交换树脂。简单介绍离子交换膜间水电离的应用,即已得到产业化的EDI技术和正在推广中的离子交换树脂的电再生技术。  相似文献   

3.
离子交换膜间水的电离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纯水的电离,讨论了普通电渗析(ED)和填充床电渗析(EDI)中水的电离现象及其相关 机理。EDI过程中水电离产生的H+和OH-离子可以自再生离子交换树脂。文中简单介绍了已得到产业化的EDI 技术和正在推广中的离子交换树脂的电再生技术。  相似文献   

4.
异相离子交换膜(简称导相膜)是制成电渗析器的重要部件之一,它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国内外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  相似文献   

5.
树脂填充床电渗析制高纯水的脱盐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树脂填充床电渗析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深度脱盐的新方法。这种方法由于在隔室中充填粒状离子交换树脂,不仅能降低脱盐室的电阻,而且能提高电流效率和极限电流密度。此外,树脂本身还可以交换水中残留的电解质离子,电渗析过程中由极化所产生的OH~-和H~ 也可用来使充填树脂得以再生。因此,它在纯水制备等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高纯电渗析过程中存在着电渗析、离子交换以及膜和树脂的极化、树脂的电再生三种作用。本文着重讨论这三种作用的相互关系及其深度脱盐的机理。  相似文献   

6.
电去离子法(EDI)处理电镀含铬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去离子法(EDI)是电渗析和离子交换的结合技术.在电渗析淡室中添加离子交换树脂作为阳极室介质,自制了EDI装置,并采用该装置对电镀铬漂洗废水进行处理,研究了进水pH、流量和电流密度对EDI分离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当进水pH=4.8,流量和电流密度分别为4 L/h和1.2 mA/cm2时,Cr(VI)的分离效率可达99.5%,但淡室出水中的Cr(Ⅵ)浓度略高于国家排放标准.作为一种能够高效分离电镀铬漂洗废水中六价铬的新技术,EDI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7.
反渗透技术在制取超纯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国内的电子工业用水通常采用电渗析-离子交换法制取,由于该法难以去除胶体和中性粒子,因而不能满足近代大规模集成电路用水要求。我们采用电渗析-反渗透-离子交换工艺制取超纯水,通过一年多实际运行,使用效果良好。水质达到15—17兆欧·厘米。一、实验 1.反渗透装置实验采用由CA-C_(201)和CA-C_(202)膜与玻璃钢承压板组装成的园  相似文献   

8.
除盐水制备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几种水除盐技术(蒸馏、离子交换、电渗析、反渗透、电去离子和电吸附)的原理、发展及应用现状,分析了水除盐技术发展的整体脉络,并预测了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魏允  王倩  丛威 《过程工程学报》2019,19(5):975-981
为缓解电渗析膜污染,提高电渗析性能,采用阴膜扩散渗析对待脱盐的赖氨酸离子交换废液进行净化处理,对扩散渗析回收的(NH4)2SO4溶液进行电渗析脱盐浓缩。结果表明,当扩散渗析流量为5.6 L/h时,扩散渗析的扩散系数达2.24?10?7 cm2/s,离子交换废液中(NH4)2SO4透过率约为30%,可截留90.1% Mg2+和94.5%有机氮、80.3%蛋白、86.0%总糖、79.3%化学需氧量(COD);与直接电渗析赖氨酸离子交换废液相比,对扩散渗析回收的(NH4)2SO4溶液进行电渗析脱盐浓缩,SO42?膜通量、电流效率分别提高了55.7%和18.3%,操作时间、单位膜通量能耗分别降低了26.1%和42.3%。用扩散渗析净化赖氨酸离子交换废液可有效缓解后续电渗析的膜污染,提高电渗析性能。  相似文献   

10.
京西电站国产20万千瓦超高压机组的锅炉补充水处理采用电渗析-离子交换联合脱盐系统。1975年开始使用电渗析器(5—8吨/时)。1977年我们研制的薄隔板WDD2×2-400型电渗析器(1号)投入了运行,至今仍安全隐定,检修周期达一年以上。1979年,第二台电渗析器(2号)投入了运  相似文献   

11.
(一)经验公式和概述为了延长离子交换法的制水周期,常采用电渗析预先除去溶液中的大部分杂质离子,最大限度地减轻离子交换树脂的负担。假定离子交换树脂的工作交换容量等诸指标不变,则电渗析的原水预处理率(除盐  相似文献   

12.
离子交换膜是电渗析技术的心脏。五十年代末叶,电渗析技术尚处于萌芽时期,许多国家都致力于这项工作的研究。自六十年代以来,由于离子交换膜的合成有了很大进展,质量及品种基本上能满足实用要求,电渗析技术才迅速发展起来。现在,有的国家将电渗析技术应用于大规模海水制盐,有些国家的干旱地区和天然资源废水区,则大规模用于含盐浓度500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钠离子交换单床—电渗析—阴阳离子交换混合床(钠床—电渗析—混床)组合工艺制水流程和技术经济比较进行了阐述。该工艺运行安全可靠,出水水质稳定,而且制水成本较低,比单一的离子交换工艺,降低33%,节省酸碱78%。文中还介绍了结构新颖、操作简便,可在体内分层反洗树脂的新型钠离子交换器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1985年5月4—6日,来自全国从事电渗析水处理工作的科研、设计、使用单位及生产厂家的代表共34名,在北京参加了编制全国电渗析技术标准首次会议,标准包括技术术语、离子交换膜、电渗析器、典  相似文献   

15.
电渗析是五十年代发展起来的膜法分离技术之一,它的应用范围已从初期的海水和苦咸水淡化扩大到电子、医药、化工、工业综合利用等乃至环境保护领域中。目前,我国已有二十多个省市共1000多台电渗析设备投入运转。为进一步普及电渗析技术,仍有必要对电渗析技术作概念性介绍。一、电渗析的原理电渗析是利用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离子交换膜在外加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使水中的离子作定向迁移,并有选择地通过带有不同电荷的离子交换膜,从而达到溶质和溶剂分离  相似文献   

16.
[H79] 电渗析与金回收——闭路循环探讨 Electrodialysis and gold recovery——A closedloop appaoach:J.S.Lindstedt:Plat.Surf.Finish.,69(7),p.32-36,1982. 采用电渗析、离子交换、逆流清洗和过滤技术,使装饰镀金线实现闭路循环。电渗析器间歇处理氰化镀金静态清洗槽槽液、酸性镀金的静态清洗槽槽液及其冲洗槽槽液,金的回收率达95%,并去除了槽液中的杂质。采用脱盐水补充镀槽水分损失。三槽式逆流清洗水由第一清冼槽引出,经精密过滤和复床式离子交换后,处理水作为脱盐水回用于镀件清洗。离子交换  相似文献   

17.
异相离子交换膜(简称异相膜)是制成电渗析器的重要部件之一,它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国内外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厂广大工人、革命干部和革命技术人员遵照毛主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教导,从  相似文献   

18.
王领民  廖莎 《精细化工》2014,31(3):337-341
对1,3-丙二醇发酵液离子交换耦联电渗析脱盐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在发酵液小试脱盐研究的基础上,主要研究了电渗析脱盐实验、离子交换树脂的选型和离子交换耦联电渗析工艺。结果表明,单独采用电渗析脱盐1,3-丙二醇损失率为11.41%;通过比较多种阴阳离子交换树脂的pH、电导率以及处理能力,确定耦联中试实验采用树脂LSI296和LSI010;采用离子交换耦联电渗析两步脱盐,效率提高到96.2%,损失率降低到5.88%。  相似文献   

19.
一、绪言关于电渗析过程中离子交换膜的浓差极化及其危害、研究浓差极化机理的意义和现况,我们在“电渗析中离子交换膜极化行为的探讨”一文中,已作了简要的叙述。该文报道了国内外十种以上离子交换膜在NaCl溶液(和海水)体系中的极化行为。结果表明,无论是NaCl溶液或是海水体系中,并未发现阳膜水解离远远  相似文献   

20.
祝海涛  杨波  吴雅琴  高从堦 《化工学报》2020,71(8):3518-3526
建立了电渗析脱盐过程离子传递稳态模型,研究了离子电荷数、离子扩散系数和离子交换膜电导率对脱盐过程传质的影响,描述了离子浓度分布、电势分布和离子传递通量分布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相较于一价离子,二价离子在电渗析过程中膜两侧浓度差较小,跨膜电压降较高,各项传递通量较小;当离子扩散系数增大时,膜两侧浓度差减小,跨膜电压降升高,总传递通量和电迁移通量增大;当离子交换膜电导率增大时,膜两侧浓度差增大,跨膜电压降降低,各项传递通量均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