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釜式内电解法处理高浓度制药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釜式内电解的方法,成功解决了以往塔式内电解中铁屑结块问题,研究了釜式内电解的最佳工艺条件,用该法对实际高浓度制药废水进行了处理,可生化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在Φ 2 8 0的有机玻璃釜中用研磨极细的铁粉和强磁材料钕、铁、硼建立了釜内流动条件对粘釜影响的冷模实验。采用三叶后掠式搅拌桨研究了釜内物料量分别在 80 %的容量和满釜容量时对粘釜规律的影响。当釜内液面升高时 ,搅拌混合效果变差 ,釜底的粘釜量将增大 ,冷模研究的结果对实际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凤华  樊友 《化工时刊》2002,16(4):29-31
实验在Φ280mm的有机玻璃釜中,用研磨极细的铁粉和强磁材料钕铁硼建立了釜内流动条件对粘釜影响的冷模研究,采用三叶后掠式桨和二叶推进桨研究物料在釜内的粘釜规律,冷模研究的结果针对聚合釜设计和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连续釜式反应器为化学工业中最常用的反应器型式之一。它可按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一种方法是以反应器内所进行反应的相为基础而将其分为均相连续釜式反应器和多相连续釜式反应器;另一种方法则按使用的型式进行归类,而分作单级连续釜式反应器和  相似文献   

5.
采用CFD技术对涡轮式和推进式搅拌釜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转速为100r/min时,涡轮式搅拌釜桨叶区域流体的最高速度为3.10m/s,推进式的最高速度为2.36m/s,但推进式搅拌釜釜内流体的平均速度高于涡轮式的;在循环流区域,推进式搅拌釜釜内的湍动能数值范围为0.042 9~0.856 0m~2/s~2,涡轮式的为0.017 6~0.035 2m~2/s~2,推进式桨叶的流体排出性能更强;推进式搅拌釜釜顶、釜中和釜底处的混合时间比涡轮式分别缩短了34%、39%、54%,提高了混合效率。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电解抛光的工作原理,探讨了143 m~3聚合釜在设备验收阶段进行的电解抛光表面光洁度的检测操作及检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为电解抛光设备的检验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7.
本文总结了将间歇法改造为半连续法生产聚酯切片的设备改造经验。打浆釜的框式搅拌改为双层桨式搅拌,有利于浆料搅拌。改造过程中用搅拌叶片焊前称重法和焊时叶片角度固定法,可以保证制作的平衡要求,省去静平衡试验。新研制的全不锈钢浓浆泵,完全能够完成PTA和EG混合浆料的连续输送。控制伸入酯化釜内的出料管的高度,可以保证釜内每次放料结束后,釜内留有相同量的料液作为母液。  相似文献   

8.
卢文卫  翁志学 《化学工程》1989,17(3):33-37,32
在φ300mm的有机玻璃釜中,用聚苯乙烯颗粒(PS)和粘胶建立了釜内流动条件对粘釜影响的冷模实验方法。研究了无挡板条件下搅拌釜内粘垢的产生及其分布规律,发现在相同搅拌功率下,各种搅拌桨叶对粘釜量的影响从低到高依次为双叶推进式桨、双叶45°斜桨、三叶后掠式桨、双叶60°斜桨、双叶平桨及六叶透平式桨,纵向分布随流型有所不同。并讨论了搅拌桨安装方式及搅拌转速对粘釜规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对国内顺丁聚合釜的搅拌装置进行了研究,描述了釜内胶液的流动状态,提出了动力特性及混合特性的实验关联式。针对混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无中心轴螺带搅拌器,以及减小搅拌器和釜壁之间的间隙,作为聚合釜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0.
在直径为 1 86mm的立式搅拌釜内 ,利用热电偶—温差法测量了两层组合桨搅拌釜内的液相混合时间 ,试验中采用的搅拌桨有直叶圆盘涡轮和斜叶涡轮 (上推式斜叶涡轮 PTU和下压式斜叶涡轮 PTD) ;根据激光多谱勒测速仪对流场的测量结果 ,提出了一种新的二维单元串联模型 ,用该模型对两层组合桨搅拌釜内的混合过程进行了模拟 ,发现模拟值和实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间歇釜传热过程的分析,推导出间歇釜传热时间和传热面积的计算公式。附有说明计算方法的实例。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釜式热聚法改质沥青生产装置的特点和在生产调试过程中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扩大装置生产能力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3.
采用双循环气液平衡釜测定了异丙醇-异戊醇二元体系在常压下的气液平衡数据。实验数据通过了热力学一致性检验,采用P-T状态方程和Wilson方程关联,获得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叔丁醇-异戊醇二元体系的汽液平衡数据测定及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循环汽液平衡釜测定了叔丁醇一异戊醇二元体系在常压下的汽液平衡数据。实验数据通过了热力学一致性检验,分别用Wilson和NRTL两种活度系数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关联,采用单纯形法回归方程参数,关联结果和实验数据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5.
对 PBT 树脂生产中的副产物1,4-丁二醇的精馏回收进行了工艺试验,并论述了在 PBT 树脂生产中副产物1,4-丁二醇精馏的工艺计算及生产控制,着重从理论上对精馏中的塔顶温度、塔釜温度、回流比、物料衡算等作了研讨说明。将试验回收产品用于 PBT 工业生产后证明,精馏回收后的1,4-丁二醇对生产 PBT 树脂的内在质量不产生任何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5升釜中进行偏氯乙烯—丙烯酸甲酯悬浮共聚.研究了分散剂浓度、搅拌转速、聚合温度以及水油比等因素对树脂颗粒特性(平均粒径及分布、表观密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化工行业中常用的带金属内衬结构反应釜的现状,介绍了此类设备的结构特点和技术特性.分析了其易产生缺陷及隐患的部位与原因和机理,提出了通过在设备制造、定期检验和日常管理等方面进行预防的对策和建议,以确保设备安全可靠地运行。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有特色的聚合物浓度预测控制技术在丙烯腈聚合反应过程中的应用,采用质量指标的软测量技术,并应用估计模型与预测模型相分离的技术,最终实现聚合物浓度与聚合转化率的联合控制。现场运行结果表明本系统能平稳、及时、准确地控制聚合釜内温,明显改善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吕鑫  景宁  杨立华  黄天杰 《精细化工》2008,25(6):591-594
排水采气是水驱气田生产中常见的采气工艺。随着气藏开发的条件越来越苛刻,对起泡剂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现有起泡剂只能在温度和盐度均不太高的条件下适用,不能满足高温高盐气藏开采的需要。该文在烯丙基单体上引入含有磺酸基的亲水性单体,达到耐温抗盐的目的。用聚合反应合成了耐温抗盐排水采气用起泡剂AMS-18。用搅拌法、气流法、倾注法评价了其性能。结果表明,该起泡剂能够耐温120℃,抗盐250 000 mg/L〔其中ρ(Ca2+)=4 000 mg/L〕,在该条件下,半衰期100 s,泡高84.8 cm,消泡速度6.15 cm/L。AMS-18于2005年放大至3 m3反应釜进行工业化生产,并在SU气田进行了矿场应用,措施井油压上升了1.5 MPa,产气量由原来的2 800 m3/d上升到目前的18 000 m3/d,增加了7.2倍。  相似文献   

20.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高科技市场对高纯度棕榈酸、油酸的迫切需求,充分利用中国乌桕脂的资源优势和化学组成特点,研究并提出“无催化剂分批压热釜水解,溶剂结晶-精馏、柱层析”法。原料乌桕脂水解率97.36%。高纯度棕榈酸纯度98.77%,收率90%。高纯度油酸纯度98.03%,收率92%。高纯度水解甘油纯度98%,收率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