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网络化地下空间对于缓解城市人口、资源及环境间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受制于周边建(构)筑物、复杂地质水文条件影响,地下空间在空间网络构建、艺术处理手法赋予方面具有先天不足,特别是由于地下空间与地面空间的天然隔绝,易产生压抑和封闭的感觉,导致使用者情感上浮现“陌生”和“趋离”的倾向。因此,地下空间建设需具有人性化特点和场所精神的设计理念,赋予地下空间使用者于“归属感”和“认同感”,通过对地下空间的综合性开发和科学合理规划,来提升地下空间建设及使用品质。本文以构建高品质地下空间为目标,基于“以人为本”理念,从人为感知出发,围绕人对“安全、高效、舒适、绿色”等四方面的需求与体验,提出以人为本的地下空间品质评价指标体系,提炼网络地下空间品质优化规划设计要素,为实现地下空间规划品质由质化评价向量化评价过渡及后续的地下空间开发的品质优化和提升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8)
文章分析了学生应如何借助几何直观,发展空间观念。教师应从抽象概念入手,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意识;动静结合,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养成画图的习惯,运用数形结合,促进空间观念的形成;操作和想象并行,充分感知,促进空间观念的深化;由直观到抽象,动静结合,促进空间观念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城市正在进入立体化发展阶段,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逐渐兴起;由于我国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时间不长,在立法上还存在空缺,导致地下空间开发权属不明、管理无序的问题较为突出;分析了国内外"基于地皮"的地上空间所有权历史演变过程,以及由此引发的地下空间开发中面临的权属法律困境;根据地下空间发展现状及趋势,建立了"一体化空间分层模型",提出了"基于空间"的权属划定方法;阐述了地下空间的资源属性、价值属性,对地下空间的权属及地下空间的管理提出了作者的观点,为今后我国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宜居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建设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罗巧灵  于洋  张明 《规划师》2012,(6):28-32
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对于建设宜居城市和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武汉市在建设宜居城市过程中,公共空间建设存在空间分布不均衡、等级分布不均衡、中小型公共空间缺乏的问题。借鉴纽约在宜商宜居城市建设中针对公共空间缺乏的问题所采用的私有公共空间开发新思路,武汉市宜居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建设应建构大型—中型—小型公共空间的新型建设体系;制定公共政策,引导及规范私有公共空间建设;对接管理,保证私有公共空间的质量;加强监管,发挥私有公共空间的效用。  相似文献   

5.
低碳时代需要对建筑的设计方法和手段进行重新审视。建筑空间形态作为建筑设计的核心内容更需从方法论层面进行积极探索。本文针对性地提出当代建筑空间形态设计应当关注的几个问题,涉及建筑空间的气候适应性,建筑空间从“形式管理”走向“能量管理”,以及提出“构形理论”对当代空间形态设计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焕”醒     
<正>由于北京过大的用地压力及交通压力,导致煤市街街道空间混乱无序,行人享用的公共空间质量较低。同时在旧城改造过程中造成街道风貌的历史文化气息淡化。本次设计力图站在行人的角度去审视和思考街道空间的形态,创造诗意的行走空间。改造旧街道,建设古文化街;利用小型开放空间及边角空间设置多个绿化节点,为当地居民及游客提供休息娱乐的公共空间;改造市政的设施,使街道整洁便于通行,且在一定程度上进  相似文献   

7.
杨宇振 《新建筑》2012,(5):45-49
回顾中西学者关于近代以来公共空间的讨论;归纳传统中国"公"观念的三重空间维度;进而辨析公共空间的三种内涵;比较分析传统中国社会与西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公共空间的特点,指出传统中国社会公共空间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是一种网络化、关联化的结构,与资本主义公共空间因劳动分工的阶层化形成的明晰空间关系位置与边界不同。近代以来中国的公共空间发生着剧烈的转型与重构,对于中国传统公共空间的构造,需要更有深度的批判性思考。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更新影响图书馆空间和功能形式,引发图书馆空间形态与设计观念的骤变。运用比较与分析的方法,结合现有规范与传统思维指引下的图书馆设计中存在的功能应变性差,空间模式单一,缺乏弹性,体验式、个性化学习空间少,空间可达性与可识别性差等问题,论证现有规范与传统思维的不足。同时提出图书馆空间功能应随时代变化的原则,即电子图书和服务娱乐引领阅读空间创新;数字和网络技术引领“虚拟”与“现实”空间的融合与创新;创客空间灵活嬗变,流动性突出,引领图书馆岛式空间、氛围空间与创客研修空间并行;空间和功能多元发展,图书馆成为城市地标。  相似文献   

9.
虹桥西交通广场延伸段集交通功能、公共商业服务功能、地下空间功能于一身。在虹桥枢纽西交通中心的交通设计中,利用商业综合体的竖向设计.连接便捷的轨道交通;进行流线设计,形成连通的地下商业功能空间;通过接口设计,预留周边商业开发的可能性。在西交通广场延伸段商业综合体的平面设计中,通过屋顶层的平面设计,创建丰富的景观空间;地下空间一层的平面设计,形成多样的地下空间效果;轨道交通站台的平面设计,实现完善的地下空间功能;优化景观设计,繁荣商业综合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室内设计与装修》2010,(11):112-115
<正>怎样更好地利用空间,远比如何更好地呈现空间难得多。设计师首先应该完成利用空间的工作,之后,才是对空间呈现效果的思索。嘉兆台样板房以其非常规的空间利用,为中小户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空间法则——以人为本。设计原则本身并不新鲜,但是在设计过程中,大多数的设计师往  相似文献   

11.
从地理学与规划学视角出发,以中国特大城市--广州为例,对城市发展目标转型的内核进行分析.研究将城市发展目标转型特点归结为6点:科学的空间到人性的空间;有形无神的空间到形神兼备的空间;本地市民的空间到全体居民的空间;数字表现优良的高端城市到充溢注重市井细节的基层城市;刚性的空间到弹性的空间;边界化、区隔的空间到共融、互动的空间.最后提出对我国当前人文地理学研究的3点启示:(1)注重学科基础概念的重新认识;(2)重视微观层面的细化研究;(3)加强跨学科的整合研究.  相似文献   

12.
对休闲空间的规划设计已有多年的历史,但从旅游、园林、建筑的角度对休闲空间进行的研究并不是很多。本文主要探讨了休闲空间营造的若干问题,首先从图底理论、联系理论、场所理论的角度构思了休闲空间营造的设想;之后指出休闲空间营造的核心理念——场所精神,并对其影响因素作了详细的分析;接着从物质性空间与非物质性空间出发,深入解剖休闲空间营造的具体内容;最后对休闲空间的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3.
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立法初探——以深圳市为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赵鹏林  顾新 《城市规划》2002,26(9):21-24
在中国现有涉及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法律法规中 ,存在着一些模糊之处。主要表现在 :地下空间所有权主体不明确 ;对已转让土地使用权的土地地下空间的权属界定不清楚 ;有关地下空间利用的地方法规体系尚未健全。以深圳市为例 ,针对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法规体系的建立 ,从城市规划管理、土地管理及建设管理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1 从法律上明确国家对地下空间资源的所有权 ,保证公共利益及国家利益不受侵害 ;2 通过法律明确地下空间使用权主体 ,以及主体的责任和义务 ;3 建立指导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地方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14.
以发掘陕北佳县城市固有空间特色为目标,针对佳县建成区进行实态调查,试图通过对该城镇固有空间特征进行解析,推导城镇城市空间控制策略。在城镇整体空间层面解析山、水、城空间构架特征,归纳土地属性、景观体系和城镇天际线的空间特征。在城镇街区层面解析空间肌理、公共空间以及建筑尺度的特征。在归纳城镇空间特征的基础上提出适宜的空间控制策略:第一,整体空间构架层面保持原有空间互动关系,强化自然山水与城镇的空间格局;第二,城镇的局部地段进行空间修复,保持传统建筑空间风貌;第三,城镇历史性建筑遗址周边地段,严格控制街区空间的尺度及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15.
文晋 《室内设计》2011,(1):55-58
从空间生产的角度出发,本文指出了农业产业园区的空间生产逻辑;借助边缘理论,分析了城市边缘农业产业园区的空间特征;并进一步对城市边缘农业产业园区与城乡空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层层深入地逐步挖掘出城市边缘农业产业园区的空间本质。  相似文献   

16.
<正>空间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见所有事物存在活动的背景。有物质存在的地方就有空间存在。空间是多维的,是物质的,是客观的。同时空间是基于人们对物质有了一定的认识以后所创造的一种用于定论与分辨的意识形态。在哲学的定义中,空间有着这相对性跟绝对性;绝对性是指它的物质构成形式是客观实在的,不以人得意志为转移;相对性是指空间人为设定的一种状态、一个单位。所以基于意识的能动性:空间的大小、体态、结构也同样会对人的识造成影响。不同的空间引导人得视觉方向并启发其去揣摩思考。  相似文献   

17.
张翰卿  李倩 《华中建筑》2020,38(9):63-68
从战术城市主义视角,对城市道路作为临时公共空间现象加以解释。以武汉东湖南路为例,具体讨论城市道路作为临时公共空间的潜力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的时空间规律,发掘城市道路低效使用的时间段;②根据道路周边市民活动的时空间规律,发现城市活动对公共空间的需求;③将城市道路作为临时公共空间的供给与需求进行匹配;④从活动和空间维度来营造城市道路作为临时公共空间的场所感。该文扩充了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认识,同时也体现出战术城市主义理论对城市空间设计走向精细化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作者以日本的经验为主,说明了利用深层地下空间的重要性;大规模地利用深层地下空间的技术的发展状况;利用深层地下空间的形式和设施;具有地方特色的地下空间的利用;未来地下空间利用的新形式及其所需的技术。  相似文献   

19.
城市空间特色规划的途径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空间特色指的是一座城市的物化环境形式明显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空间个性特征,其规划任务是通过对城市特色资源的挖掘和提炼,以城市整体的物质空间美学个性作为规划导向,建构良好且独具特色的城市空间格局形态和形体空间环境。本文阐述了城市空间特色的技术框架和研究范围,提出以魅力模型的方法构建城市空间特色的结构;以特色要素比较矩阵的方法,从不同尺度探求城市空间不可复制性的独特价值;以历史地图解析的技术挖掘与追溯隐含在历史文脉中的空间特色根植性;以多因子叠合的方法探寻现状城市空间特色要素;以特色资源分级评价技术精确划分特色要素等级;以管理单元导则的编制引导城市特色空间的建设控制。据此可明确城市空间特色规划的基础分析、特色评价、空间梳理、规划调控和导则编制途径,初步建立城市空间特色规划的工作方法,并可使之进一步拓展和调整,以适应不同城市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风景园林》2010,(3):84-88
<正>瑠公圳水路南北向的蓝带空间,及舟山路东西向的绿带空间,纵贯整个台湾大学校园并在台大试验农场旁交会,其塑造出的多样化校园景观与开放空间,是近年来台湾大学校园开放空间改造计划之主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