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江济淮工程以城乡供水为主,兼顾灌溉补水和改善巢湖生态,是跨流域、跨省重大战略性水资源配置工程。采用模拟模型和优化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依据水量平衡原理建立引江济淮工程年水量调度模型,利用遗传学算法优化引江济巢段的双线引江比例。从来水条件和用水规划两个方面分析年调度模型可能的情景,构建典型年调度情景集合,具体包括:枯水年、平水年和丰水年的近期规划和远期规划;针对全部调度情景,采用年调度模型进行模拟获取不同情景下的年调度方案,并对各方案的引供水结果、分区段调度结果、湖泊调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成果可以为工程调度运行和调度系统建设提供一定的基础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引江济淮工程是由长江下游向淮河中游地区跨流域补水的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也是国务院要求加快推进建设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的实施对促进区域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引江济淮工程水源区论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虎  陈一明 《人民长江》2017,48(19):57-60
水源区论证是引调水工程前期工作的重要内容。引江济淮工程调水规模大且水源区受影响因素多、影响涉及范围广,因此,对该工程水源区进行论证较为复杂。在开展有关规划依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引江济淮工程进行了取水合理性分析;在考虑规划水平年工程取水水源论证范围内水库群的联合调度、增耗水以及跨流域调水等因素的基础上,对水源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对工程给水源区水文情势、水域主要功能和纳污能力、咸潮上溯等方面可能受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引江济淮工程取水合理、水源可靠、对水源区造成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凤凰颈排灌站座落在长江安徽段北岸巢湖流域的无为县境内。它是安徽省“七五”期间引用外资重点水利建设项目、巢湖流域治理的骨干工程,也是我省规划兴建的引江济淮《南水北调》及巢湖治污的龙头工程。  相似文献   

5.
沈洪生 《治淮》1994,(4):31-32
引江济淮是安徽省境内调引长江水补给淮河的跨流域调水工程。笔者曾参与引江济淮工程的规划和研究,在此发表的意见,主要还是依据了解其他同志以往的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由于未做细致的工作,对许多情况和问题理解不深,所提的意见仅供今后进一步工作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强化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水资源统一调配,基于Spring Boot和Vue前后端分离开发的模式,利用天地图API、WebGL、Echarts等技术设计研发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水资源调配系统。从设计思路、功能界面、关键技术3个角度论述系统设计思路和实现过程,从而实现地理信息服务、供需水预测、水资源优化配置、水资源优化调度等功能,实现水量分配可视化、运行调度智能化和跨流域调水管控一体化。系统测试结果表明: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水资源调配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受水区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的水平,解决了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跨流域调水的配置难题,为受水区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正>引江济淮工程规划通过审查近日水利部正式印发引江济淮工程规划报告审查意见,标志着这项重大工程的规划阶段顺利结束,项目前期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引江济淮工程是一项跨省、跨流域的重大战略性水资源配置工程,供水范围涉及安徽、河南两省的14个市55个县区,超过7万km2国土面积,受益人口超过4100万人。工程规划的输水线路总长超过1390km,大致方向为:引江济巢段,从引江口至派河口,由西河、兆河和菜子湖、孔城河、白石天河2条输水线路,以及为回避巢湖水质污染而在巢湖南岸新辟的合分输水线路  相似文献   

8.
引江济淮工程是沟通江淮、惠及豫皖两省的重大跨流域调水工程,工程自长江干流引水供给安徽省沿淮淮北地区和河南省豫东地区.本文分析引江济淮工程年内和年际不同引江水量对长江干流水文情势的影响,其分析成果可为工程研究利用沿线湖泊洼地进行优化调度,减少旱年对长江干流水文情势的影响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豫东平原地区,缺乏有效的拦蓄工程,地表水利用率低,地下水超采严重,水资源匮乏,尤其是城镇生活挤占农业灌溉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急需外流域调水解决缺水问题。目前豫东局部区域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城市供水和引黄灌溉供水等外流域调水,因此文章对南水北调中线供水区、引黄供水区与引江济淮供水区关系进一步分析,论述引江济淮向河南省7县2区供水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引江济淮工程概况,从运行体制、水质环保、生态安全、防汛调度、经济运行等方面,就工程调度运行提出了一些看法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安徽派河流域水污染特征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派河位于巢湖上游,是"引江济淮"的输水通道,其水质的优劣对"引江济淮"工程和巢湖的水质安全具有重要影响。根据派河流域的水质现状和入河污染物排放监测结果,分析了派河的水质现状及影响河流水质的主要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派河水质目前没有达到水质管理目标,主要超标指标包括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等,影响派河水质的主要因素有面源污染、城镇与工业点源污染、畜禽养殖、码头建设等。针对派河流域污染源的分布情况,依照派河水质保护目标,分别提出了具体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引江济淮工程沟通长江、淮河两大流域,属于国务院确定的172项重大节水供水工程之一并于2016年开工建设。工程受水区范围涵盖皖豫两省15市55县市区,总面积7.06万km~2,现状受益总人口4182万。工程由引江济巢、江淮沟通、江水北送三段组成,输水线路总长760km。引江济淮工程引江规模为300m~3/s、入淮规模280m~3/s,向淮河流域总补水灌溉面积1085万亩。  相似文献   

13.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建设生态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职责。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社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都要求流域水利提供更加安全的防洪保障,更加可靠的供水保障和更加良好的水环境、水生态,但由于流域的水污染问题突出,水生态与环境恶化,严重威胁流域的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为保障流域供水安全、改善流域的水环境,根据温家宝总理“以动治静、以清释污、以丰补枯、改善水质”的指示精神,按照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从2002年起,在水利部的领导下,太湖流域管理局组织流域的两省一市实施了引江济太调水试验工程,并开展了引江济太调水试验关键技术研究。5年多来,引江济太有效地缓解了流域水生态与环境恶化的趋势,改善了流域水环境,特别是2007年太湖蓝藻暴发.引江济太有效地缓解了无锡的供水危机,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引江济太调水试验关键技术研究,为引江济太长效运行在理论、技术、管理等方面提供了决策支撑。2007年12月14日,引江济太调水试验关键技术研究通过了水利部组织的验收。本期重点对“引江济太调水关键技术研究”进行报道,并集纳了部分领导和专家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引江济淮工程(安徽段)枞阳引江枢纽工程为引江济淮工程菜子湖线引江入口控制性枢纽,文章分析了引江济淮工程(安徽段)枞阳引江枢纽泵站水泵装置CFD数值优化计算和模型试验结果,通过改变进水喇叭管、进水导流墩、出水扩散管和出水导流墩的局部尺寸,能够满足水泵效率和安全稳定运行的要求,研究成果可为其他类似大中型泵站工程水泵效率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引江济淮工程是一项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的、战略性资源配置工程,文章阐述了该工程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治淮》2022,(1)
近日,淮委主任刘冬顺率队调研茨淮新河工程,委副主任杨卫忠陪同调研。安徽省引江济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效武陪同部分调研。刘冬顺实地查看了茨淮新河茨河铺枢纽、插花枢纽、阚疃枢纽及抽水泵站和引江济淮插花站等,听取了阜阳市、亳州市水利局和安徽省引江济淮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有关情况介绍,详细了解工程运行管理、防洪调度运用和引江济淮建设等情况。  相似文献   

17.
梁后兵 《治淮》2023,(1):31-33
通过对引江济淮工程派河口泵站场地进行地质勘探,分析了派河口泵站建设区域的地质条件与特征,为泵站枢纽的设计工作提供了依据,根据前期调研,利用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编制的程序进行结构应力计算,防洪标准为设计100年一遇,该工程是引江济淮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引江济淮工程是由长江下游向淮河中游地区跨流域补水的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淠河总干渠渡槽为引江济淮工程重要跨河建筑物之一,因其结构跨度大,荷载集度超出常规桥梁、渡槽荷载,设计难度超出一般渡槽。本文初步分析渡槽的各种方案及其主要方案可行性,为后期工程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正>针对太湖流域治理工程、引江济淮工程以及淮水北调工程等大型调水工程建设,开发了1375型高比转速低扬程轴流泵模型,进一步满足新建和改造低扬程泵站工程的选型需求。引入边界涡量流(BVF)对轴流泵叶片做功能力进行分析,建立了叶轮做功能力与叶片表面BVF之  相似文献   

20.
对引江济淮工程受水区(安徽段)的种植结构、肥料类型和用量进行调查分析,估算受水区不同控制单元农田氮磷流失情况及入河系数,考察农田面源氮磷流失入河对流域水质的贡献,并预测工程输水后农田氮磷流失对流域水质影响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研究区施氮、磷肥过多导致较高量的氮磷流失,对颍河、西淝河、茨淮新河和涡河的水质有较大影响;引江济淮工程实施调水后总氮、总磷入河浓度持续降低并趋于稳定,污染物浓度降低,水质将有所好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