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提高河南省西平县小洪河流域防洪水平,通过暴雨移置法将郑州“7·20”特大暴雨移置到洪汝河流域,分析小洪河流域在“7·20”特大暴雨条件下的洪水过程。结果表明:在郑州“7·20”特大暴雨条件下,西平县小洪河流域水利工程(除石漫滩外)均超保证水位;水库大坝、河道堤防均有可能出现漫溢、溃坝、决堤险情;小洪河堤防险工处可能决口;滞洪区、行洪区需全部投入运用。提出了针对性改善建议:在防洪工程调度运用中对大中型水库工程防洪库容试行全部拦蓄原则;完善滞洪区、行洪区群众转移预案编制;变更小洪河桂李站保证水位为62.51 m,保证流量为420 m3/s;建立小洪河洪水演进模型等。  相似文献   

2.
2010年7月6日,湟水药水河流域发生了稀遇暴雨,导致区域内的河流洪水暴涨,造成严重的山洪灾害。通过对流域本次暴雨成因、暴雨时空分布、暴雨特征分析,有助于认识流域的暴雨特性;通过对洪水来源和组成、洪水过程、洪水特点、洪水重现期的分析,有助于认识该流域的洪水特性。本次暴雨洪水特性分析对药水河流域规划设计、地质灾害预报和防洪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无定河“7·26”暴雨洪水泥沙来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民黄河》2017,(12):18-21
2017年7月26日无定河流域发生了特大暴雨,暴雨中心位于子洲、绥德和米脂3县,单站最大日降雨量为256.8mm,大理河绥德站洪峰流量为1959年以来最大值,无定河白家川站洪峰流量为1975年建站以来最大值,最大含沙量均超过800 kg/m~3,造成绥德和子洲县城严重受灾。针对暴雨洪水过程中的现象和问题,选择暴雨中心区的典型小流域开展了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自然林草地、坡耕地、经济林地、梯田等的侵蚀情况,淤地坝溃坝、河道行洪情况和受灾情况。初步分析认为:尽管流域综合治理程度已有大幅度提高,水土保持作用明显,但遭遇特大暴雨时仍会形成高含沙大洪水。根据对"7·26"暴雨侵蚀现象的分析,指出了洪水期流域侵蚀新特点,阐述了高含沙洪水泥沙来源;针对洪涝灾害和侵蚀问题,提出了中小河流防洪和侵蚀严重区域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2021年7月12日至15日,受高空槽东移和副高加强西伸北跳共同影响,爱河流域降大暴雨,流域平均降雨量175.3 mm,最大点降雨量赛马站314.0 mm。爱河发生了2010年以来最大洪水,部分地区遭遇洪涝灾害。文中针对河流特性、河道行洪能力及"2021·07"暴雨洪水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对暴雨洪水等级和预报调度进行了科学评估,对掌握该流域暴雨洪水形成条件和变化规律及防洪决策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5.
在简要介绍海河南系“96·8”暴雨洪水状况基础上,阐述了毛泽东1963年11月“一定要根治海河”题词以来建设的防洪工程在抗御“96·8”洪水中发挥的巨大作用。针对海河流域政治、经济、人口、资源的巨大变化,从调整治水思路、完善防洪规划、健全工程体系和建设非工程体系4个方面提出了对海河流域防洪治理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张帆 《陕西水利》2014,(6):134-136
汾川河流域上中游地区是汾川河主要暴雨区域,经“13·7”特大暴雨洪水分析,洪水主要来源于上中游强降雨、胜利水库放水及桥梁阻塞形成堰塞湖后的突然下泄;云岩大桥堰塞湖突然冲开形成更大的流量及部分支流少量的入水,是新市河水文站基本能够保持上游云岩断面洪峰流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大伙房水库位于辽宁省抚顺市东部,2013年8月15日-17日,辽宁省抚顺地区普降暴雨到大暴雨。文章对辽宁抚顺地区“13·8·16”致灾暴雨及洪水进行了分析,对大伙房水库的洪水预报、泄洪调度等方面问题研究探讨,为水库防洪抗洪工作提供有利参考。  相似文献   

8.
宋润虎 《人民长江》2012,(Z2):41-44
受西南暖湿气流以及南下冷空气的共同影响,南汀河流域普降暴雨、大暴雨,导致流域干流大文水文站和姑老河水文站发生建站以来的特大洪水(以下简称"6·02"暴雨洪水),重现期均达到50 a一遇,洪水使流域内工农业以及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分析了此次暴雨成因、时空分布和暴雨特征,并将姑老河站洪水与历年大洪水作比较,结果表明,2001年洪峰流量最大,次洪水历时较长,是导致该流域洪水成灾的主要原因。分析成果可为南汀河流域综合治理、防洪抗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渭河2012年11月9日的暴雨、洪水、汇流情况,并与“03·8”、“05· 10”暴雨、洪水分别进行对比分析,对此次暴雨洪水特性进行了探讨,为渭河防洪保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2003年6月和2011年10月钦江陆屋上游发生了改革开放以来两场最大暴雨并产生的洪水,本文通过对“03·06”、“11·10”这两场暴雨洪水进行对比,分析它们的天气系统和洪水特性、演变规律及变化特点,并寻找其规律,并对陆屋站所在的沿海钦江流域的防洪减灾对策进行探讨。对有效地监测暴雨洪水、正确地指挥防汛、提高对该地区暴雨洪水规律和形成机制的认识及防洪减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96·8”洪水是海河流域自“63·8”以来发生的最大一次洪水.形成此次暴雨洪水的天气条件是三个系统的共同作用,降雨历时为8月3日午夜至5日凌晨,降雨特点为:强度大、雨型恶劣,3d降雨主要集中在24h之内.洪水具有暴雨集中、来势凶猛、突发性强的特点,造成十分严重的灾情.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抗洪调度方法,使沙沦河、洛阳河、漳河和大清河的洪水调度取得了重大胜利.  相似文献   

12.
受2305号台风“杜苏芮”影响,北京房山区“23·7”暴雨历时长、雨强大,累计降雨量达到627.1 mm。房山区河道在“23·7”特大暴雨灾害中全部行洪,其中拒马河、大石河超标准行洪,大石河最大洪峰超200年一遇。超标准洪水对河道防洪体系造成较大冲击,洪水破坏的主要特征是上冲下淹,上游以山洪灾害为主,洪水携带大量漂浮物,冲击力大;下游以洪涝灾害为主,淹没水深大、历时长、淤积厚度深。“23·7”特大暴雨灾害暴露出我国超标准洪水的防御存在明显短板,应在强化洪水灾害隐患排查的基础上,大力加强洪水预报预警能力建设,以数字孪生和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为抓手,提升洪水灾害的预测能力、预警能力、感知能力和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13.
2010年8月长丰河支流东河流域出现了区域性暴雨,局部大暴雨天气.成县黄渚镇累计降水量达到261.8mm.该次暴雨具有历时短、强度大、局地性强等特点.本文分析了暴雨成因、暴雨特性、洪水形成、洪水特性及重现期,为防汛部门做好该流域的洪水预报和防洪减灾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有效地监控暴雨洪水、正确地指挥防汛、提高对该地区暴雨洪水规律和形成机制的认识及防洪减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2021年7月17—23日,河南卫辉市发生特大暴雨,位于卫辉市的共产主义渠黄土岗站发生建站以来第3大洪水,汲县站发生建站以来最大洪水。对本次暴雨成因、暴雨时空分布、暴雨特征进行分析,了解极端天气暴雨特性;对洪水来源和组成、洪水过程、洪水特点、洪水重现期进行分析,认识卫河流域的洪水特性。本次暴雨洪水特性分析对卫辉市卫河流域的规划设计、洪水预报和防洪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1996年8月2日至4日,受台风影响,卫河流域上游山区普降暴雨。这次降雨有两个特点:一是日降雨强度大,部分山区雨量接近或超过历史纪录;二是范围多集中在山区,汇流快。降雨导致卫河流域多地出现历史最高水位,但在水库、河道和蓄滞洪区的联合运用下,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灾害损失。文章对洪水情况进行回顾后和相近水量的1956年洪水损失进行比较,并对今后如何防止和减少洪灾损失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12年7月21日,大清河流域北支境内普降暴雨,局部地区出现特大暴雨,发生了自"96.8"以来最大的一次暴雨洪水。就"7·21"洪水的行进过程,简要分析了影响洪水传播时间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2008年6月,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西、北江流域普降大到暴雨,致使江河水位迅速上涨,形成了“08·6”西、北江大洪水。通过与历史洪水的对比,对此次暴雨洪水的水文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在新的水文情势及河道状况下,在水文勘测、情报预报、安全度汛与防灾减灾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卫河流域在《海河流域防洪规划》的“上蓄、中疏、下排、适当地滞”防洪除涝体系中承担着拦蓄、分滞洪水的重要任务,对减轻下游防洪压力、保障区域防洪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对卫河流域“21·7”洪水过程中暴露出的防洪问题进行分析,为卫河流域防洪体系建设提出针对性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23年海河流域发生60年来最大流域性特大洪水,永定河发生特大洪水。基于5年来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成效及新型流域治理管理机制,复盘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应对情况,全面检视永定河流域防洪体系运用情况,科学评价流域治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以期为永定河流域灾后恢复重建及北方缺水型河流防洪体系建设与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受2019年台风"利奇马"的影响,地处黄河下游的大汶河流域普降暴雨,支流柴汶河、牟汶河水位迅猛上涨,水库水位超限,台风暴雨影响造成经济损失严重。本文根据大汶河流域56个雨量站、水文站等多年水文资料,从降雨特征、洪水特性、水工程调度、地下水等方面予以分析探讨,旨在为进一步完善大汶河流域防洪减灾预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