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2004年开始.黄酒品牌开始大规模进入重庆市场。当时很多经销商介入进来做黄酒完全是看在黄酒带来的高额利润上。大家只想赚钱.有谁会去培养消费者.宣传黄酒文化呢?现在分析经销商们的营销思路.我发现大家对消费者的“工作”还是做得不够。客观地说,在2004年-2006年这段时间,黄酒在重庆被人为地引导成了一个中高档消费酒种.经销商公关的对象也主要是政务、商务人士。  相似文献   

2.
邹周  郭斌 《新食品》2006,(12):11-13
序尴尬的低价酒 前不久笔者在成都接待了一位在五粮液某片区供职的朋友。他被经销商要求一同飞来成都.并且要迅速到厂里“讨说法”.其实.并没有什么大的说法。主要是因为该经销商打款时未接到尖庄、干一杯酒涨价的通知.而款到发货时他才从厂里的财务人员处得知:干一杯、尖庄500ml规格的瓶装酒涨了2元。原本零售价才卖2元多一瓶的现在要卖5元多让该经销商叫苦不迭:“5元以下的低价酒在消费者心目中已经形成价格刚性.就是涨一毛钱二批商都难以接受.现在一下子就涨2元多.咋卖?”  相似文献   

3.
邓波 《新食品》2006,(15):43-44
前些天,一个朋友讲起他在服务陕西一家大中型白酒企业时候,去走访一位陈姓经销商。当这位经销商刚一听说是XX厂的,脸色立刻“晴转阴”。“我怕了你们的某某经理,搞不过你们”,“做XX酒不挣钱,我算个帐给你听听:给我们的价格是XX,我们送货价就是XX,还有业务员提成、终端进店费、请客等。再加上现在油费这么高,做你们的酒根本就不赚钱”。朋友只是简单一说,细细想来,白酒的利润早不如从前了,但经销商在缅怀中比较着利润的厚薄。并且作为选择的依据。这是个微利的时代,这才是比较正常的市场状态。这个趋势不可逆转,经销商必须学会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梁礼明 《新食品》2007,(10):78-78
对经销商来说.无论是夜场还是大型酒店都意味着可能有高销量(有销量不一定有高利润)和高风险。在圈子里,也时有做一些大场子的同行,他们与优势终端合作,看起来是相当的惹眼。不过,你要知道,这些能买下专场促销权的经销商,往往背后都是由厂家来买单,甚至还有通过买专场来吃厂家费用的。现在还有一类自己买下终端酒水供货权的经销商,要知道这需要对终端有相当的控制力。  相似文献   

5.
韩建华 《新食品》2007,(22):14-14
这些年来,无论哪一个新品开发上市或者哪一种营销创新模式都没有忘记把最大的利润空间让给经销商。某老牌名酒把高端酒涨价300元后全部留给了经销商,全国糖酒会上更有打款10万送10万的过街条幅,还有的招商牌写着每瓶2.7元+市场50%支持等等。在强力地促销支持下,经销商们把各地市场打得红红火火。然而,红火之后却是一两年喝倒一个牌子。这都是“把最大利润空间让给经销商”惹的祸。  相似文献   

6.
吴晓玲 《中国酒》2006,(4):81-81
经过市场的大浪淘沙.1996年以前就开始做酒的经销商.坚持到现在.已经算是经验丰富.渠道稳定了.但是目前能够有效运作品牌的.也只有30%左右。其他的经销商要么勉强维持.要么转行改做其它行业.要么抽身而退。即使我们这些能够操盘市场的经销商.日子也是很难过。我曾经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研究.产生了些个人的看法.希望能够和同行交流.也希望厂家能从我的文章里了解和重视我们经销商内心深处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7.
侯超 《新食品》2011,(13):65-65
会堂宝丰酒于1995年开发,只在平顶山地区销售,十六年来已经成为宝丰酒业畅销的产品。一般来说.白酒畅销产品都没有什么利润,会比较脆弱。但会堂宝丰经销商利润虽算不上多高,却在本地市场已经畅销十年以上,依然生命力强盛。  相似文献   

8.
《新食品》2011,(10):103-103
《中国酒业报导》:都说商超费用越来越高,经营压力大,市场越来越难做.是不是经销商只能“逆来顺受”呢?王洪武:目前.一个超市通常都会有100多个费用条目,这对经销商来说确实是不小的压力。但经销商应该采取积极的方式来化解: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与商超的谈判技巧来争取优惠政策、减轻费用成本,我知道现在有好多企业的KA经理就是从商超挖过来的采购经理或采购总监,他们更熟悉卖场规则和谈判方法;另一方面,经销商要不断提高自身企业管理水平和营销水平,通过提高销量来保证利润率。  相似文献   

9.
潘文富  杨静 《新食品》2006,(B01):61-61
新食品杂志社: 我是上海的一名食品经销商。经销白酒、啤酒、红酒、饮料、乳品等产品。从上世纪90年代初到现在,在食品流通行业做了十几年,从原来的坐商到行商,到现在大家都去拼终端,我感觉到食品行业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以前投入几百万,一年至少有几十万以上的利润,现在,投入增加了,利润却减少了很多。可以说,靠以往的赚钱方式.靠大路货带动其他产品赚钱的做法,根本行不通了;以前轻松赚钱的模式现在也不灵了;一些创新点子应用在市场上,也没有什么反应了。面对这些困惑,我想请教一下贵刊,是什么原因导致经销商赚不到钱?经销商应该怎样才能赚钱?  相似文献   

10.
顾新锋 《现代家电》2004,(11):36-36
我国的太阳能热水器产业已经有十年的发展历史,这十年内我国的太阳能行业从无到有,规模也由小到大,及至目前生产量和居民拥有量都位居世界第一。伴随着太阳能热水器事业的发展,太阳能热水器经销商的队伍也在不断的壮大。由于行业利润可观,很多的经销商因此是赚得“盆满钵满”。但是到了最近两年.越来越多的经销商反映现在的太阳能热水器市场越来越难做,利润空间也越来越少,一些经销商甚至产生放弃了太阳能热水器经销的念头。  相似文献   

11.
张静  钟小成 《新食品》2010,(12):66-67
高端酒相对丰厚的利润空间,吸引了很多靠运作中低端产品起家的经销商,包括河南三睿。与众不同的是,三睿在运作高端酒的每个环节都注重把握消费者的心态,并因此打开了成功之门。  相似文献   

12.
李玉斌 《新食品》2009,(7):13-13
豫酒复苏这个话题其实谈了很多年。但是豫酒真的能崛起吗?我认为现在还很难说,这主要是因为现在的豫酒整体过于混乱,这种乱表现在很多方面,贵刊也做了很深入的阐释。我个人认为,豫酒对经销商的诚信缺乏,在保障经销商的利益方面做得非常不够,经销商自然不会跟着厂家走。在开发产品上,豫酒厂家一定要有节制,在某地刚刚开发一个品牌出来,在市场上运作刚有一点起色,厂家看到有利可图就马上推出其他相似的产品。  相似文献   

13.
黄桥玲 《新食品》2010,(15):72-72
四川绵竹汉唐雄风酒类销售有限公司为“剑南春·汉唐雄风酒”全国总销售商,总经理潘以奕是一个稳重、有思想的80后经销商,他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将汉唐雄风酒遍布东南西北的多个省份。代理汉唐雄风酒的经销商都说:跟着潘总做酒没压力.可以轻松地赚钱。能够获得经销商的交口称赞,源于潘以奕全心全意的为经销商服务的理念。在潘以奕看来,只有满足了经销商,才能长期真正成全自我。  相似文献   

14.
贾力超 《中国酒》2006,(6):69-69
现在的白酒行业,尔虞我诈已成家常便饭,很多酒厂(或总经销)在制订经销政策的时候含糊其词,除了要求经销商一次必须打多少款以外,其他的几乎全是模棱两可的“支持”,一旦有经销商不明就里与其合作。当初那些所谓的“支持”顿时全变了调,让经销商进退两难。作为一个经销商在产品质量、产品价格体系、市场体系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后果都不堪想象。酒之头酒之所以比预计的时间推迟上市某种程度上就是和这种情况博弈的体现,虽然不能完全地做到完美,但终究也是为了如何把经销商客户的风险规避到最少。酒  相似文献   

15.
梁丽琴 《新食品》2005,(11):25-25
都说典酒市场的蕴涵巨大商机,但是经销商反映出来的黄酒利润问题,却成为了商机能否真正成为现实的障碍。  相似文献   

16.
从2007年到现在,是个酒,都在调价,经销商也是一次又一次地消化涨价带来的影响。但现在的情况却让很多经销商困惑。厂家这么一涨价,经销商究竟该不该涨?涨多少?这个度怎么去把握?而要把握好这个度,又该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17.
王伟设 《新食品》2010,(17):52-56
大多数东北酒现在面临的困局是显而易见的。在行业竞争升级、营销成本、人力成本上升的趋势下,大部分东北酒出现效益下滑。东北酒面临一个两难选择,如果直接提价增加利润,低端消费者对价格极其敏感,一两元钱的涨幅可能失去大片市场;如果不提价.越来越薄的利润难以支撑企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实现优良甚至红火的销售业绩,是每一今水家电经销商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是,由于品牌知名度、产品价格体系、销售经验与销售方法等诸多方面的限制,导致为数众多的水家电经销商日常销售十分的不理想,即使操作了一些促销活动也常常是只见费用的支出.而不见产品大面积的出售。同时.现在每个地区销售的水家电品牌都非常的多,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是令各行各业的老板倍感伤痛的一年:随着总体经济增速的放缓,市场需求持续低迷,人力成本居高不下,利润不断摊薄,生意越来越难做……于是乎,一些老板在无奈和伤痛之余,想到了转行,譬如做工程的觉得现在工程很难做,听说酒的利润很高,想转行去做酒;做酒的觉得现在酒很难做,因为中央出台八项规定,提倡节俭、反对铺张浪费,酒行业的日子不好过,听说做工程利润很高,于是想转行去搞工程。与此类似,眼镜行业有的老板觉得现在赚钱越来越难,也萌生了转行的念头。  相似文献   

20.
高微 《现代家电》2007,(5):31-31
“生意越来越难做,利润越来越薄”是笔者在经销商俱乐部跟踪调查过程中听到的最多的说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微利时代已经到来,现在无论做什么产品,利润都较前几年大为缩水,商场群雄混战,经销商的发展态势不容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