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了解各国灵巧弹药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的一维弹道修正方案,阐述了其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所设计的阻力修正机构可以实现对弹丸弹道的实时修正;同时建立了修正弹丸的外弹道数学模型,提出等效面积的概念和意义,并仿真计算说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根据提高高射弹丸对机动目标命中率的实际需求,研究了空射型二维弹道修正引信。基于外弹道理论,结合脉冲发动机的工作特点,构建了两种外弹道模型。以高炮弹丸为例,利用六自由度弹道程序进行仿真,分析了修正距离与脉冲发动机的工作级数、修正时刻、修正角度等参数的关系,通过仿真得到了各参数与修正距离关系的拟合模型,该模型为脉冲修正机构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高速旋转弹丸外弹道修正分析及数学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跟踪国际智能弹道修正弹药前沿,针对高速旋转的弹丸,文中在介绍压电效应产生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压电陶瓷智能材料的弹头修正技术方案.阐述了其机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并建立了修正弹丸的外弹道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4.
脉冲力作用下弹道修正弹飞行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提高高射弹丸对机动目标命中率的实际需求,研究了空射型二维弹道修正弹.文中基于外弹道理论,建立了在脉冲力和脉冲力矩共同作用下的弹道修正弹刚体弹道模型.以某高炮弹丸为例,利用6自由度弹道程序进行仿真,分析了脉冲力、喷管径向位置偏差、轴向位置偏差对弹丸飞行稳定性的影响,通过仿真得到了该弹丸的最大允许作用脉冲力、径向与轴向稳定区域.这对弹道修正方案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固定鸭舵式弹道修正弹二体系统建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固定鸭舵式二维弹道修正弹修正组件相对弹体具有不同的滚转角速度,传统6D弹道模型不能有效描述弹丸的运动特性和规律。针对该问题,在修正组件和弹体无气动耦合的假设下,研究了修正组件、弹体的运动与弹丸运动的关系,分析了弹丸飞行过程中两刚体间的相互作用,综合两刚体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方程建立了7D弹道模型。针对某型尾翼稳定弹建立了仿真模型,并对不同面积、不同舵偏角、不同修正组件质量3种状态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可有效描述弹丸在飞行过程中的运动状态,且能够反映弹丸的弹道特性和运动规律。该模型可用于该型弹丸的弹道解算,并为该类弹丸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小口径榴弹的射击精确度和射击密集度,设计了一种花瓣形一维阻力修正执行机构,以35 mm口径榴弹为弹丸平台设计一维弹道修正弹;利用流体力学软件ANSYS Fluent进行弹丸飞行流场数值仿真,获得了不同马赫数情况下各弹丸模型的气动参数;通过质点弹道模型对弹丸外弹道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阻力执行机构展开过程耗时0.006 s,可以提供平均阻力系数比为3.01;弹道仿真得出:在给定的条件下,修正弹可以提供最大140 m射程修正量。  相似文献   

7.
对旋转稳定弹弹道修正引信的减旋技术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提出并建立了七自由度外弹道模型,通过计算和分析表明:采用减旋翼减旋,通过轴承连接引信和弹丸的减旋装置不仅可以使弹道修正引信减旋,而且可以使弹道修正引信在弹道飞行过程中逐步达到较低的平衡转速,为二维弹道修正引信正常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并且验证了带减旋装置的弹道修正弹满足飞行稳定性要求。  相似文献   

8.
迫击炮弹外弹道辨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维射程修正技术与迫击炮弹特性,提出了一种新的弹道辨识方法,即通过弹丸初速和弹道上最小速度值来确定弹丸射程。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向阻尼式一维弹道修正机构优化设计提供数据参考.通过提出一种双层六片式阻力修正机构,以155 mm口径旋转稳定炮弹为研究平台,应用仿真软件研究该修正机构开槽后对弹丸气动力特性的影响.获得了修正机构开槽前后弹丸在不同马赫数下的气动力参数,并通过弹道程序评估了修正机构开槽前后的修正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新型阻力修正机构展开过程稳定可靠,用时0.5 ms左右;修正机构开槽后,其修正能力有所上升.研究结果可为一维弹道修正弹的技术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弹道修正弹药现状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勃彪  严平 《四川兵工学报》2011,32(4):37-39,43
分析了弹道修正弹药的原理和国外发展现状,研究了弹道修正弹药的关键技术,飞行弹丸弹道探测、弹丸姿态测量和弹道修正控制技术,对国内弹道修正弹药技术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