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队在开采水资源及水质污染研究工作中,要求在钻孔抽水试验结束、水位稳定一段时间(50—60天左右)后定深采取D.T.O~(18)样及C~(14)样若干。成井地层均为砂砾石层,钻孔孔径108—200mm。钻孔结构复杂,含砂量大。根据上述条件,我队设计加工了最小能下入φ108mm井管、自动脱卡式活塞取样(水)器,取得良好效果。一、取样器的结构设计及组成要求取样器能准确下入取样深度,活塞能够自行打开并保证密封,水样不受污染,操作简单性能可靠。我们参考金刚石绳索取心钻具的弹卡定位机构,设计了由31个零部件组成的活塞式定深取样器。结构见附图(图中省略了部分零件编号)。  相似文献   

2.
SPJ300型水井钻机的转盘在使用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主轴承及齿轮付的严重磨损,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泥浆渗入及主轴承润滑不良。另外,水井钻孔一般口径较大(大都在φ300—φ500之间),使用的钻具较大(一般为φ89钻杆),钻进扭矩也大,使得拧卸钻具  相似文献   

3.
岩性为褐黄、灰黄色粉细砂、细砂夹砂质粉土,灰色细中砂为主水文地质勘查孔地层复杂,取芯困难,钻进过程中必须限制岩芯管长度和限制回次进尺,岩芯管的接头使用是关键技术。另外钻进过程中要根据地层情况,适当控制水量和干钻长度,落土、落芯后应立即用取土器或无泵钻具、双管钻具续取。大口径成孔工艺技术措施要精心设计。  相似文献   

4.
张敛式不提钻换钻头钻具,一般用3块或4块扩孔切削刃下孔作业。但当钻具由打捞器从钻杆内提出后或由地面下入钻杆之前,扩孔切削刃容易从外壳里脱落出来。原因是切削刃在外壳的槽内配合间隙较大。为此我们改变了外壳和切削刃的设计(如附图所示)。  相似文献   

5.
建筑业企业资质改革将在下半年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行设计制造的自升式液压升降钻探平台承担了 40多项浅海勘探工作。钻孔结构为 1 68mm开孔 , 1 30mm终孔 ,使用海水泥浆护壁 ,其pH值控制在 9~ 1 1。土层及淤泥质土用 1 1 0mm锥阀式强制密封取土器取原状样 ,砂性土采用 89mm薄壁自由活塞式取土器取原状样。同时指出了海上钻探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我局已经有五年金刚石小口径钻进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我们从1980年开始逐步试验和采用绳索取心钻进,累计进尺近万米,并且积累了一定经验。一、钻探设备及工艺技术(一)设备及钻具1.钻机:xu-600-3型钻机,其上安S56J-1型绞车,φ4.8毫米钢丝绳500~800米。2.水泵:BW250/50型泥浆泵。3.钻塔:12米(或17米)斜塔。4.钻具:S56-D绳索取心钻具打捞器。5.钻杆:钻杆的材质为45M_nM_0B,规格为φ53×  相似文献   

7.
近三年来,我局煤田钻探技术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和进步,使用了新型千米钻机、大排量水泵;冲洗液由单一的清水、泥浆发展到具有多功能的冲洗介质,液态的、空气的、雾化的;泥浆由煤碱剂、钙质泥浆发展到使用高分子处理剂的多种化学处理剂泥浆;钻进方法和工艺多种多样,使用φ75、φ91、φ101绳索取心打煤,广泛采用双管单动钻具,单变双(动)超前式钻具和冲击回转式钻具;新型有效的钻头;钻孔测斜装置更加完善准确;一些辅助的补心器、地面除砂装置和先进仪表也有相应发展,逐步向系列化,标准化、配套化过渡。  相似文献   

8.
宁波河姆渡—田螺山遗址科学钻探要求采取无扰动原状土样,由于宁波地区特殊的地层岩性,采用传统的厚壁取土器及薄壁取土器均难以达到试验要求。为此,研发了新型双管取心钻具,同时改进泥浆工艺。应用证明提高了岩心采取率,大幅减少对原状土扰动,取得高质量岩土样;新型双管取心钻具,采用PVC内管和单向阀、大出水口钻头和高出刃切削片,具有高效、高性价比和操作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适航水深资源开发关键技术是如何利用现行水深以下淤泥质回淤层进行通航,以达到增加航深和降低航道维护费用之目的。国内外针对淤泥质港区或呈淤泥特性航道适航回淤层取样技术主要集中在非接触与接触二大类。目前,以荷兰Silas系统为代表的非接触类取样技术已趋于成熟,并在国内外广泛应用;而用于现场回淤层接触类取样技术至今尚未取得显著突破。工程实践中,需对非接触类技术获取的取样数据进行验证。研发一种具有稳定、高效的原状淤泥性土取土器,丰富并完善这一领域接触类取样手段,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工程勘察和砂矿钻探中,多进行冲击钻进。升降钻具或取样时以往采用老式切口提引器,摘挂笨重,起放钻杆、钻具不安全,易损坏,且仅限于孔外(地表)使用,不能满足冲击钻进、孔底取样的要求。针对这一情况,我队研制了一种特轻型提引器,经生产实际使用,性能很好,其结构如附图。  相似文献   

11.
S59C型绳索取心冲击回转钻具(简称S59C型绳冲钻具)是与S59型绳索取心钻具配套使用的一种新型钻具。它综合了冲击回转钻具和绳索取心钻具的优点,是两者的有机结合。该钻具可用于口径为φ59mm、倾角为75°~90°、深为0~500m的钻孔中。该钻具适用于中硬以上岩层中钻进,尤其是对坚硬、致密、弱研磨性地层,可大幅度提高钻进效率,并能有效地减轻孔斜和岩心堵塞现象。从而提高了回次进尺长度和提大钻间隔,并且孔内事故减少,钻探费用降低。因此使用该钻具施工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从1985年起,我们开始推广绳索取心钻进,至今历时5年。1988年前,我们使用的均是外购的φ75系列绳索取心钻具。几年中尽管选择了几个厂家,钻具型号亦各异,但总体结构基本相同。使用中生产人员认为:(1)钻具尺寸长,重量大,结构复杂。长度一般在0.8—1.05m之间,钻具多节装配,装合差大,且易偏歪或弯曲,同心度和单动性能不理想。内管悬挂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在振动沉管灌注桩施工硬粘土、砂、砂卵石等复杂地层中研制使用的几种取土器结构、取土工艺流程、取土(砂、砂卵石)原理,并对其进行了评价,还探讨了取土器取土(砂)对单桩承载力的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过去打水文孔,在浅孔中采原状土样,多半使用加压法。这种方法在深孔中运用,压力势必消耗在钻杆弯曲和摩擦上,只有部分压力传到井底,很难使钻头压入粘土层,不能达到取样的目的。而且由于钻杆过度弯曲,每钻进一次,都要作整直工作,也易造成钻杆折断事故。为此,改制成功一种锤打式真空取土器,经两个孔,在孔深110—170米的冲击层中分层取样21个原状土样,结果完全合乎地质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在工程地质钻探生产中,取原状土是生产关键。如何在粘土层、砂层中取出合乎地质要求的原状土样,是解决工程地质钻探快速优质安全的重要因素。在党提出大闹革新猛攻生产关键的号召下,我们在工程地质钻探队采用一个冲击式取土器。这种取土器是用井底冲击打吊锤的办法代替原来压入取土的办法,这样取出的样品比用原来方法取的质量还好。  相似文献   

16.
岩心定向器在地质、冶金、石油、煤炭,水文等地质工程中,都有重要的使用价值。1980年,我所从瑞典阿特拉斯公司进口了一套CCO型岩心定向器。我们对引进的岩心定向器作了分析研究,结合我国钻具的实际情况,于1981年,首先设计研制了一种与φ56普通双层单动岩心管配套的YD-56型岩心定向器;经过室内试验,效果较好。随后又设计研制了一种与美国长年公司的NQ型钻具配套的YD-NQ型岩心定向器,1981年底~1982年,在江西德兴铜矿露采边坡工程的钻探工地,进行了生产试验。在3个350m的钻孔中,全孔连续采取定向岩心,  相似文献   

17.
我们把岩心钻探中的绳索取心技术移植到砂金矿钻探的技术领域,研制成功了HDS-130新型砂钻绳索取样钻具。该钻具采用外管进尺和内管总成取样同步进行的先进工艺,容纳满砂矿样的内管由打捞器和钢丝绳通过绞车提升出地面。它和多种砂矿钻机可配套使用。钻进试验表明,这种取样器能为砂金矿钻探取出高质量的原生矿样或岩样,钻进的速度高,并大大减轻工人的体力劳动,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使用它可获得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8.
人工开挖成孔一般适用于下面几种情况:(1)浅基础处理,一般杂填土层、粘土层及较薄的砂、卵石层中施工,不宜用于富含地下水、流砂层中施工;(2)建筑场地受到限制、狭窄地区地基处理中施工;(3)松散的厚填土层(3m以上)及砖块、砂浆砌成或石灰、碎石、砂组成的旧墙基础配合机械钻进成孔施工;(4)设计桩径较大或承载力要求较高需要进行扩底的施工。  相似文献   

19.
我队盐矿井队在施工淮阴盐矿军6~#井钻进到井深890m处时,因机械事故停钻停泵时间过长(达8h),井下钻具没有及时提离井底,造成井下粗径钻具粘吸卡钻的严重井内事故。我们通过来用油浴的方法顺利将井下钻具全部处理上来。事故钻具的结构:φ190mm牙轮钻头+φ190mm扶正器+φ146mm钻铤+φ  相似文献   

20.
风动轻便装药器主要用于平巷掘进、天井掘进和 部分小直径浅孔采矿工程,这些工程的特点是工作面多而分散,一次装药约需20~40kg,炮孔直径约为φ30~φ50mm。因此便于携带(即自重轻、外形尺寸不能过大)便成为风动轻便装药器的主要设计原则。 我国前期生产的装药器全部是压入式装药器,其容器的工作压力为4MPa,试验压力为 10MPa,容器壁是用4mm的不锈钢板围成,显然压入式装药器无法设计成便携式。 风动轻便装药器结构示意图见图1,技术性能见表1,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创新设计: (1)采用喷射器原理。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