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岩石物理相评价参数统计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石物理相是进行储层精细评价的重要概念.以松辽盆地北部太东-宋芳屯地区葡萄花油层为例,详细描述了运用岩石物理相和多因素加权平均法进行储层精细评价的原理和步骤,提出了通过统计不同沉积微相储层评价参数的分布来建立沉积微相-岩石物理相评价参数预测模式的思路和方法,并用所建立的沉积微相-岩石物理相评价参数预测模型和加权平均法对太东-宋芳屯地区葡萄花油层的11个小层进行岩石物理相的精细评价,结果与勘探开发现状相吻合,表明所建立的参数预测模型和岩石物理相评价方法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松辽盆地北部葡萄花油层高频层序地层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松辽盆地北部葡萄花油层整体开展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对岩心露头观察描述的基础上,分析层序界面、湖泛面的识别特征,总结各关键界面的测井、地震、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同时将具有年代地层意义的标准生物化石,应用于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建立松辽盆地北部姚家组一段(包括葡萄花油层和其上覆萨葡夹层)统一的等时地层格架。姚一段地层分属3个层序,每一层序发育低位、水进和高位3个体系域,揭示了储层的分布模式,即3个低位体系域和水进体系域早期是储层主要发育区,解决了以往利用测井资料进行单纯旋回对比的多种划分方案之间的争议,搞清了该划分模式与大庆油田开发系统传统油层组划分之间的对应关系,实现了信息的综合应用,对于该层位下一步勘探、开发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通过基准面旋回结构和叠加样式的沉积动力学分析,采用多级次基准面旋回划分方案,研究陕北坪北地区上三叠统长6油层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通过钻井岩心与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从该油层组中识别出三个级别的基准面旋回界面,以界面的成因和级别为依据,将长6油层组划分为短期、中期、长期三个级次的旋回层序。根据多级次旋回层序划分结果,运用旋回等时对比法则对各级次旋回层序进行等时对比并建立不同尺度的时间-地层格架,讨论了不同时间尺度的层序地层格架在油气勘探开发各阶段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4.
坪北地区长6油层组高分辨率层序分析与等时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通过基准面旋回结构和叠加样式的沉积动力学分析,采用多级次基准面旋回划分方案,研究陕北坪北地区上三叠统长6油层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通过钻井岩心与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从该油层组中识别出三个级别的基准面旋回界面,以界面的成因和级别为依据,将长6油层组划分为短期、中期、长期三个级次的旋回层序。根据多级次旋回层序划分结果,运用旋回等时对比法则对各级次旋回层序进行等时对比并建立不同尺度的时间-地层格架,讨论了不同时间尺度的层序地层格架在油气勘探开发各阶段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5.
坪北地区高分辨率层序分析与等时对比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通过基准面旋回结构和叠加样式的沉积动力学分析,采用多级次基准面旋回划分方案研究陕北坪北地区上三叠统长4 5油层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通过钻井岩心与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从该油层组中识别出三个级别的基准面旋回界面,以界面的成因和级别为依据,将长4 5油层组划分为短期、中期、长期三个级次的旋回层序。根据多级次旋回层序划分结果,运用旋回等时对比法寸各级次旋回层序进行等时对比并建立不同尺度的时间一地层格架,讨论了不同时间尺度的层序地层格架在油气勘探开发各阶段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扶杨油层层序地层格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Exxon层序地层学三分性理论体系,追踪盆地范围内可对比的标志层,将松辽盆地晚中生代地层划分为三级层序。在三级层序地层格架内,运用Cross陆相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原理,依据中、短和超短期基准面变化,将扶杨油层细分为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8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和39个超短期基准面旋回。并按点、线、面的对比流程,编制出10条骨架对比剖面和166条辅助地层对比剖面,建立了大庆长垣以东地区统一的层序对比格架。新建立的层序地层对比格架,层序级次清晰、可操作性强,为该地区未动用储量全面投入开发奠定了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盆地的勘探都要经历区域普查、区带详探和局部目标区的滚动开发勘探等几个阶段。在地层划分和对比中,早期主要是利用生物地层学、年代地层学、构造地层学、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和大旋回的岩石地层学方法,建立盆地的地层格架。但到了滚动勘探阶段,油田的勘探成熟度已相当高,钻井、开发资料非常丰富,不论是勘探上的滚动扩边,还是开发上的小层对比,在地层的划分对比中,我们具体研究的就是岩石地层界线。对于存在侧向加积的陆相斜坡沉积,岩相界面与时间界面间的交角可能大于零。但具体到局部区域的滚动勘探开发,这种影响我们不作为重点进行考虑。目前现场实施中,具体操作的就是以研究岩石物理界面的三维空间展布为主要内容的岩石地层界面。   相似文献   

8.
大庆长垣葡萄花油层地层单元数目及厚度从北向南逐渐增大,层序地层划分对比难度大.为搞清大庆长垣葡萄花油层地层发育模式,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岩心、录井及区域地质等资料,对葡一组层序地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喇萨杏地区葡萄花油层的层序地层发育模式非常复杂,往往是以下4种模式综合作用形成:前积模式,削蚀减薄地层发育模式,低可容空间下的薄层叠覆模式,河道分叉或摆道模式.喇萨杏油田目的层的层序地层发育模式对于地层等时划分对比和沉积规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杏树岗-太平屯地区扶杨油层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层序地层 学原理和方法,根据岩心资料,识别了松辽盆地杏树岗-太平屯地区扶杨油层短期基准面旋回及其界面的类型,分析其相序特征;通过岩心标定测井,建立其基准面旋回的测井响应模型并划分中期基准面旋回;通过对岩心、测井、录井、三维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识别出短期、中期和长期三种规模的地层旋回。在此基础上,运用地层基准面原理,建立扶杨油层的等时地层格架,研究其河流-三角洲层序发育特征及其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卫城油田沙四下段冲积-河流相层序地层划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解决开发上的地层划分与对比问题在近几年应用的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显示出其优越性,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运用等时对比的观点,打破传统的旋回法地层划分对比方法,而冲积-河流相地层的层序划分一直是层序地层研究中的难点,这主要是因为基准面旋回的识别比较困难。通过岩心分析得出卫城油田沙四下段基准面旋回的识别特征,结合沉积相,推广应用到多井剖面,形成基准面旋回等时对比格架剖面,结果把沙四下段地层划分出2个中期旋回10个短期旋回。  相似文献   

11.
张斌成 《吐哈油气》2004,9(4):312-318
以Vail层序地层学和T.A.Cross发展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以油田辫状河-扇三角洲沉积理论研究成果为基础,依据精细油藏描述的要求,对温西一、陵2中研究区块三间房组储层沉积单元划分与对比展开再研究。采用“分级旋回控制,等时对比”的原则,在一个特定油田范围内,用多级标准层、标志层和高分辨等时界面控制约束,纵向上按照沉积旋回级次逐级控制,逐级对比,区别对待,横向上对储层沉积单元依据其沉积机理采用适宜的静态对比方法,做到点线面闭合。对疑问井层储层连续、连通问题和隐蔽的小断层除采用地震、测井倾角资料和储层反演多项资料综合分析外,还结合动态资料加以验证,做到油层静态和动态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王波  王玉环  左玉杰 《岩性油气藏》2011,23(1):39-41,102
以钻井、测井、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对SZ36-1S地区东二下亚段不同级别的基准面旋回进行划分,从中识别出4个中期旋回,13个短期旋回.以短期旋回为基本地层单元,在连井层序地层对比的基础上,建立了SZ36-1S地区东二下亚段高分辨率等时地层对比格架,并结合地震属性分析与波阻杭反演资...  相似文献   

13.
经典的Vail(EXXON)层序地层学理论,对区域等时地层格架的建立效果较好,但划分精度低;而以Cross为代表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对地层划分精度非常高,但区域地层格架划分对比效果差。结合Vail和Cross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的优点,提出了"V-C"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在Vail层序地层理论的指导下,以地震、测井资料为基础,通过识别典型地震接触关系和地层叠加样式变化,建立盆地或区域不整合控制下的的三级、四级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同时在Cross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的指导下,基于露头、岩心、测井等资料,以基准面旋回-地层过程响应为理论依据,识别旋回结构类型和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界面,从而确定短期、中期和长期旋回;然后以四级层序(中期旋回)为校验标准对划分的层序界面和旋回结构进行对比和验证,最终建立不整合面控制下的不同基准面旋回的层序格架。该方法成功应用于处于开发阶段的番禺A油田,其建立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不仅能够提高垂向层序地层的划分精度,而且能够对区域层序地层进行有效的划分对比,尤其是短期旋回划分对比为沉积微相精细研究、隔夹层成因和分布提供一个高精度的格架约束,有利于合理有效地预测储层展布及泥质隔夹层分布。  相似文献   

14.
经典的Vail(EXXON)层序地层学理论,对区域等时地层格架的建立效果较好,但划分精度低;而以Cross为代表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对地层划分精度非常高,但区域地层格架划分对比效果差。结合Vail和Cross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的优点,提出了"V-C"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在Vail层序地层理论的指导下,以地震、测井资料为基础,通过识别典型地震接触关系和地层叠加样式变化,建立盆地或区域不整合控制下的的三级、四级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同时在Cross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的指导下,基于露头、岩心、测井等资料,以基准面旋回-地层过程响应为理论依据,识别旋回结构类型和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界面,从而确定短期、中期和长期旋回;然后以四级层序(中期旋回)为校验标准对划分的层序界面和旋回结构进行对比和验证,最终建立不整合面控制下的不同基准面旋回的层序格架。该方法成功应用于处于开发阶段的番禺A油田,其建立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不仅能够提高垂向层序地层的划分精度,而且能够对区域层序地层进行有效的划分对比,尤其是短期旋回划分对比为沉积微相精细研究、隔夹层成因和分布提供一个高精度的格架约束,有利于合理有效地预测储层展布及泥质隔夹层分布。  相似文献   

15.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砂体展布规律研究实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苏5区块自2005年合作开发以来,目的层段的层位划分一直存有争议。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技术,对苏5区块盒7、盒8段进行了精细划分和对比,共识别出2个长期、5个中期和11个短期旋回层序,建立了区内高精度的地层对比格架。从划分结果来看,中、短期旋回层序结构类型自下而上由A型向C型转化,并以相应层序基准面旋回上升期砂体发育程度为最好。采用地质统计学方法描述了层序格架内砂体的纵横向展布规律,并以中期基准面旋回的上升和下降半旋回相域为等时地层编图单元编制了各中期旋回的沉积微相和砂体分布图,预测了有利砂体的分布,为气田下步滚动勘探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基准面旋回原理,以钻井、测井资料的综合研究为基础,并结合陆相湖盆层序地层特征和地震剖面资料,分析了渭北油田渭北2井区长3段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层序界面特征及识别标志,将渭北油田长3油层划分为5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建立起该区长3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通过运用相控—准层序组小层等时对比新技术极大提高了超前注水实验区的单层砂体对应性,超前注水开发效果显著,为输导体系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河流相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与等时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解决开发上的地层划分与对比问题在近几年得到广泛应用。层序地层学打破传统的旋回法地层划分对比的观点,充分应用等时对比的观点,而冲积-河流相地层的层序划分一直是层序地层研究中的难点,这主要是因为基准面旋回的识别比较困难。本论文通过岩心分析得出卫城油田沙四下段基准面旋回的识别特征,结合沉积相,推广应用到多井剖面,形成基准面旋回等时对比格架剖面,结果把沙四下段地层划分出2个中期旋回,10个短期旋回。  相似文献   

18.
针对河流三角洲体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与单砂体等时对比难点,提出区域标准等时面和局部参照等时面两个级次的层序划分与对比界面,并探讨了河流三角洲体系地层的划分与精细对比方法。依据岩心、钻井及测井等资料,将红岗北地区扶余油层划分为2个长期旋回的半旋回、4个中期旋回和20个短期旋回,建立了红岗北地区扶余油层单砂体级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并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完成单砂体等时追踪。层序地层分析表明,基准面的变化控制着红岗北地区扶余油层垂向沉积演化、单砂体展布规律、砂体的几何形态和储层的分布特征;扶余油层下部为基准面下降期的水退进积地层模式,中部为基准面下降期到上升期的转换时期,上部为基准面上升期的水进退积地层模式。  相似文献   

19.
N油田U组上段地层发育粉砂岩和钙质泥页岩的三角洲前缘—浅海过渡相,多变的沉积相加大了小层对比的难度.针对此特点,结合层序地层学理论以及地震地层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进行井—震结合对比划分地层,利用地震资料和标准层控制,构建大套地层等时格架;然后运用地震反射轴的等时性结合沉积旋回在地层格架内对比小层,确定研究区80口井6个...  相似文献   

20.
柏涛 《断块油气田》2008,15(3):65-67
层序地层学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突破了以往岩性地层对比的局限性,建立了一个高分辨率的年代地层格架,为油田开发建立更为可靠的地质模型提供了保证。通过典型井及过井地震剖面层序组合及体系域的划分,表明轮南油田JIV油组相当于层序1及层序2的低水位体系域,可划分为4个体系域、10个准层序、20个单层,并应用以上层序地层研究成果解决了轮南油田JIV油组的小层对比问题,验证了层序地层学方法在油田开发小层对比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